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对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光电园车站大跨区间及重叠段隧道施工组织及施工方法进行了总结.在只利用2个工作通道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组织及信息化施工,安全、优质、高效地进行施工.对大跨隧道各分部工况进行了安伞性分析及各种参数的安全性评价.提出重叠段隧道先上(上部隧道上半断面)后下(下部隧道)开挖初支,后施作下部二衬,再施作上部隧道下半断面开挖初支及上部隧道二衬的施工方法,减小了爆破振动对结构的影响,确保了重叠隧道防水、二衬的整体性及耐久性.  相似文献   

2.
“九五”期间 ,我国岩土工程三个方面的重大进展   1.1997年 11月实现了世界规模最大的大江截流———长江三峡大江截流 ,随后完成了保证大坝主体施工的二期上、下游围堰工程 ,分别高 75 .5m和 5 7m ,采用土工膜防渗 ,基础用惟幕灌浆防渗。在山体中进行深开挖高达170米的永久船闸工程 ,采用并发展了控制爆破、防渗排水、岩石锚固、施工监测等一整套岩石高边坡加固新技术 ,保证了永久船闸工程的稳定。2 .长江三峡链子崖、黄腊石大型滑坡直接威胁着长江通航和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经过长期的勘察、观测、稳定性分析及整治方案的研究 ,…  相似文献   

3.
为减小隧道施工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确保地面交通正常运行,在隧道施工中对传统的CRD开挖顺序进行优化,同时上部软弱地层采用机械开挖,下部硬岩采用CO2相变致裂爆破技术对围岩进行爆破施工,有效确保了隧道安全、快速施工,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成贵铁路玉京山隧道穿越一处巨型溶洞,溶洞空腔体积巨大、洞壁不稳定、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隧道穿越溶洞段长约86 m,高悬于溶洞顶板附近,距离溶洞底部堆积物顶面约40~45 m.该溶洞处置方案复杂,施工安全风险高、工期紧.针对溶洞回填体中暗挖隧道和隧道内桥梁部分,通过开展回填体注浆加固、隧道"五台阶设钢管临时横撑法"开挖支护、桥隧"先桥梁支架现浇、后隧道二次衬砌"综合施工等施工技术研究,实现了超大断面暗挖隧道施工安全和桥隧高效施工,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确保了项目按期建成通车运营.  相似文献   

5.
三峡永久船闸直立坡块体稳定及加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峡永久船闸在山体中深切开挖修建,直立边坡高度为50-70m,边坡整体稳定条件较好,由裂隙组成的大量随机块体引起的局部稳定问题较为突出,且危害施工安全,通过深入细致地现场地质工作,按照动态的原则,经过对所有块体进行逐个复核计算和加固处理,其安全和稳定性得到了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6.
永久船闸高边坡是三峡工程的重要建筑物,也是船闸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术复杂。确定合理的设计原则,选定合适的安全度标准,拟定合理的开挖形态和进行恰当的加固支护,制定合理的开挖与加固施工程序,确保边坡稳定和变形满足结构及运行要求是船闸高边坡设计中研究的主要问题。本结合围绕高边坡设计所进行的大量试验及分析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船闸高边坡的基本设计思想及开挖与加固支护基本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三峡工程的永久船闸施工开挖后,在山体内形成最大坡高170余米的人工开挖陡高边坡,并引起地应力释放和重新分布,对船闸陡高边坡的稳定性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三峡永久船闸开挖过程中,于1995和1999年在三峡工程永久船闸一、二期开挖完成后进行了2次地应力测量,揭示该区域地应力场在开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进而分析地应力场的变化对船闸高边坡稳定的影响程度,为设计和施工方案的优化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8.
结合工程实例,对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一期工程大龙山深基坑明挖车站、区间小净距重叠隧道的施工组织及施工方法进行了总结,在只利用一个施工通道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化组织及应用信息化技术,安全、优质、高效地进行施工。针对深基坑车站及小净距隧道重叠段、分开段等各分部的施工状况,进行安全性分析及施工方法的调整,并在施工中得到证明。提出深基坑放坡同区间隧道协同施工及区间隧道先上(上部隧道)后下(下部隧道)开挖初支、后施作下部二衬、再施作上部隧道二衬的施工方法,大大缩短了车站及隧道施工工期,减小了爆破震动对结构的影响,确保了重叠隧道防水、二衬的整体性及耐久性。  相似文献   

9.
结合“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三峡船闸高边坡关键技术研究”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三峡船闸开挖卸荷岩体高边坡的稳定变形机制及加固优化措施”,采用理论和试验分析的方法,从细观尺度到宏观尺度研究了岩石的损伤流变断裂,建立了裂隙岩体的损伤流变断裂力学模型,并将其应用于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稳定分析。本论文包括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开挖及加固支护设计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永久船闸高边坡是三峡工程的重要建筑物,也是船闸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术复杂。确定合理的设计原则,选定合适的安全度标准,拟定合理的开挖形态和进行恰当的加固支护,制定合理的开挖与加固施工程序,确保边坡稳定和变形满足结构及运行要求是船闸高边坡设计中研究的主要问题。结合围绕高边坡设计所进行的大量试验及分析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船闸高边坡的基本设计思想及开挖与加固支护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1.
宁波轨交甬江北站是2号线与3号线的换乘站。分析了换乘站的工程地质及复杂基坑施工中围护结构、基坑降水、开挖、支撑施工中存在的风险;在对周边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制订了施工风险控制对策,采用合理的围护结构及地基加固,运用时空效应原理进行基坑开挖;信息化施工及时调整施工参数,控制围护结构位移在安全合理范围内,确保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安全完成。  相似文献   

12.
针对明挖隧道结构底与正线盾构隧道结构顶间距为1.8~2.2m的施工难点,在不采用盾构和叠落隧道之间注浆加固的前提下,开发了上部明挖隧道近接下部盾构隧道交叉同步施工工艺,通过采用基坑土方开挖分段与主体结构分段浇注相配合,利用明挖隧道全自动液压台车辅助叠落段盾构穿越的方法,确保交叉段同步安全高效施工,同时最大化减少施工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杨运祥 《山西建筑》2010,36(35):302-304
以襄渝二线新木厂子一号隧道出口高边坡倒悬破碎岩体为实例,重点介绍了紧临运营线高危山体石方爆破方法、爆破检测技术、危岩预加固、公路安全防护及边坡永久性防护等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整治施工技术,对类似危岩整治工程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三峡永久船闸中隔墩在开挖期间出现了北倾变形现象。针对这一问题,从岩石力学基本思想的角度将其定位成一个结构面控制的局部问题。据此对现场地质条件、监测资料、开挖和加固与变形之间可能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论证了北倾变形的局部性和结构面控制特点,认为在闸室开挖初期阶段,两侧闸室的不均匀开挖是引起北倾变形的主要因素。在开挖中期,不均匀开挖起作用的同时,普遍存在的北倾结构面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后期在对北倾结构面控制的中隔墩北侧潜在不稳定块体进行加固的同时,也把一部分荷载转嫁给南侧岩体,成为导致北倾变形的主要因素。针对变形的非连续特点,建立了三峡船闸基于非连续力学的三维离散远模型,论证了这一机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峡工程双线五级船闸是在山体中深切开挖后修建的,形成的最大工程边坡高达170m。边坡开挖后主要存在的局部稳定问题是由裂隙和断层等各类结构面切割形成的块体稳定问题。其中闸墙所处直立边坡100 m3以上的块体就有360多个,小于100 m3的块体达473个,查明块体的位置、边界条件、规模、滑动模式及其稳定性是施工地质的关键。在船闸开挖过程中,采取各种手段对块体的稳定性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加固处理措施,确保了船闸高边坡的安全施工和后期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6.
张惠元 《山西建筑》2012,38(6):178-179
结合贵州省惠水至兴仁高速公路八标段老鹰岩大桥超深深井施工实例,介绍了高速公路桥梁超深深井施工技术,上部碎石土、砾砂层采用人工手持风镐或十字镐从上到下逐层挖掘,下部强风化、中风化灰岩采用全断面光面爆破开挖,桅杆式电动卷扬机提碴,喷锚初期支护及钢筋混凝土护壁跟进,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全部超深深井施工。  相似文献   

17.
在既有油气管道及管道隧道下方进行隧道爆破开挖,如何在不影响油气管道及管道隧道安全的前提下快速、高效施工,控制爆破振动是施工的关键。该文结合大瑞铁路磨东山隧道下穿中缅油气管道开挖及管道隧道控制爆破成功所取得的施工经验,详细论述了控制爆破施工方案和爆破振速控制,以期对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通过花楼坝车站扩堑石方控制爆破施工,阐述采取同列同段孔外等间隔控制微差起爆网络,选择多循环、小规模、多工作面、小炮孔浅孔控制爆破开挖方案,且严格按照A类控爆进行爆破防护,确保了既有线行车安全和设备安全,而且爆破施工效果好,工效高,充分体现了控制爆破安全快速的施工特点。  相似文献   

19.
刘辉 《建筑》2013,(4):64-65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地铁隧道爆破施工时如何有效地控制爆破振动有害效应,通过确定安全振速、单段装药量及合理选择开挖方法等措施,安全、高效地穿越古建筑群。  相似文献   

20.
作为边坡工程加固的重要手段,预应力锚固技术在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综合锚固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与其他工程不同,三峡船闸高边坡共安装近10万根高强结构锚固,存在工程量大、技术复杂、开挖施工干扰大等特点,锚固结构施工成为控制工程施工进度的关键工序之一.为保障工程的顺利施工,选择合理的锚固材料和施工工艺,论证锚杆、锚索设计参数并为大规模生产施工积累经验,进行了大量的室内和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止浆环分隔注浆成功解决三峡大吨位长锚索水平孔注浆密实性问题;预应力锚杆及预应力锚索内锚段应力分布集中于内锚段前端,随后迅速衰减,张拉荷载主要分布在内锚段前部2.5 m以内;成功地研制并应用的R3350#和R7350#早强水泥浆材可适应快速施工,减少施工干扰;三峡船闸边坡施工期地下水的pH值中性偏碱性,对水泥结石中的钢绞线无腐蚀;开发出的双层防护3 000 kN级端头无黏结锚索结构适合三峡船闸高边坡锚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