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培芬  马晓燕 《海南医学》2014,25(4):623-624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改善首发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 将65例首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增加认知行为护理措施,各组在入组前和治疗护理第4周,分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治疗护理4周后,对照组HAMD评分为(18.97±2.21)分,HAMA评分为(12.09-2.75)分;干预组HAMD评分为(14.94±3.46)分,HAMA评分为(10.30±2.54)分,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首发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心理干预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患者在住院2周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进行筛查评分,对符合抑郁状态诊断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药物盐酸氟西汀治疗和护理,干预组给予早期心理干预和药物盐酸氟西汀治疗,疗程为6周,采用Spitzer生存质量指数量表(QLI)和HRSD进行评定。结果:在治疗6周后,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5.0%,经过早期心理干预后,干预组在健康感觉、家庭和生活的支持以及对前景的认识方面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使用早期心理干预联合盐酸氟西汀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加快神经缺失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杨光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11):1157-1158
目的探讨系统化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5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化的心理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的抑郁程度,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两组干预4周后的HAMD、NF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4周后的HAMD、NF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系统化的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改善其抑郁程度,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吴熹  王美莲  李培珍 《海南医学》2009,20(7):171-173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伴发抑郁症状患者实施心理干预以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其身心康复。方法将107例脑卒中伴发抑郁症状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结果8周后观察组抑郁症状明显改善(P〈0.01)。结论采用科学的心理干预对脑卒中伴发抑郁症状的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詹丽红 《中外医疗》2014,(20):165-166
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6周后,实验组抑郁程度(SD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SSS评分)分别为(43.75±5.24)、(11.42±4.32)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功能为(38.44±3.13)、心理功能为(35.46±4.37)、社会功能为(36.83±4.15)、物质生活状态为(29.81±5.3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生活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药物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经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8分,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药物(帕罗西汀)并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2、4、8周分别对患者行HAMD-17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SSS)评分。结果治疗后4、8周治疗组患者HAMD-17和S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早期药物联合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程度,并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倪传艳  杨波  巨明星  杨云秀  刘强 《重庆医学》2021,50(9):1514-1517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联合怀旧疗法与怀旧疗法对阿尔茨海默病(A D)患者抑郁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A D患者6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健康宣教、康复治疗、日常生活护理,此基础上对照组进行怀旧疗法;干预组进行思维导图联合怀旧疗法干预,为期8周,每周1次,每次约50 min.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采用康奈尔痴呆抑郁量表(CSDD)、老年抑郁量表(GD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评定疗效.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CSDD、GDS、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2、0.89、0.40,P>0.05).干预8周后,对照组、干预组CSDD评分分别为(13.65±5.40)、(10.90±4.75)分,GDS评分分别为(9.39±3.01)、(7.29±3.49)分,WHOQOL-BREF评分分别为(47.28±4.11)、(50.43±3.69)分.与干预前比较,干预8周后两组患者CSDD、GDS、WHOQOL-BREF得分明显改善(P<0.01),且干预组CSDD、GDS、WHOQOL-BREF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t=2.12、2.54、-3.17,P<0.05).结论 思维导图联合怀旧疗法与怀旧疗法均能有效地改善AD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思维导图联合怀旧疗法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8.
赵辉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2):130-131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情绪调节的效果。方法应用Zung焦虑评定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乳腺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结果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情绪状况较差,焦虑得分为(63.47±14.93)分,抑郁得分为(66.75±15.11)分;经过心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明显改善,得分较干预前低,干预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较重,心理干预可改善其心理状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首发脑卒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1至6月使用便利抽样法抽取首发脑卒中病例10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试验组接受协同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后6个月,采用自我护理量表(the 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和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比较2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试验组、对照组自我护理能力(t=-0.375,P=0.708)和抑郁情绪(t=-0.258,P=0.797)均无明显差异,干预后试验组自我护理能力(t=4.122,P=0.000)和抑郁情绪(t=-2.515,P=0.014)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干预后试验组自我护理能力(t=-2.980,P=0.004)和抑郁情绪(t=10.491,P=0.000)较干预前也明显改善。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首发脑卒中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并改善其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患者发生的抑郁障碍,观察心理干预后患者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34例脑卒中患者,分析其抑郁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法。结果:经心理干预后,在4周缓解抑郁症状26例;因性格较内向、少言8例,经耐心开导、沟通交流后,6周缓解抑郁症状,并积极配合各项治疗。结论:分析脑卒中后患者发生抑郁的原因,密切观察患者情绪、情感及心理变化并给予良好的心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尊严疗法对晚期肺癌患者自尊状况和负状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62例晚期肺癌患者分为干预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干预组接受个体化的尊严疗法,干预组访谈提纲借鉴国外的标准框架设置,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干预后1个月晚期肺癌患者自尊状况和负性情绪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结束后,干预组患者的自尊总分为(61.2±4.6)分,焦虑、抑郁得分分别为(52.2±6.8)分和(51.1±7.9)分;对照组患者的自尊总分为(52.6±4.1)分,焦虑、抑郁得分分别为(64.6±9.3)分和(66.2±8.7)分.干预前后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尊严疗法能显著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的自尊状况,降低焦虑抑郁得分,从而提高患者最后的生命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姜惠芳  张月 《海南医学》2010,21(13):102-103
目的探讨心理于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对2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心理干预12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抑郁评分,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心理干预前20例血液透析患者有12例(60%)存在抑郁情绪,进行心理干预后只有5人(25%)存在抑郁情绪,进行心理干预后各种程度的抑郁患者明显减少。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3.
郑淑文 《当代医学》2016,(18):69-70
目的:探讨音乐干预对焦虑症患者情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音乐干预,干预6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焦虑、抑郁程度改善情况。结果干预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干预4、8周后,观察组HAMA评分为(14.83±2.71)、(6.63±1.1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8.06±2.69)、(9.71±1.87);HAMD评分为(6.91±1.47)、(3.31±1.1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48±1.92)、(5.54±1.03);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音乐干预显著提高了焦虑症患者临床疗效,并缓解了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抑郁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 方法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筛选出伴抑郁症状的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系统心理-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由心理医师实施的早期系统心理干预和由专业康复医师实施的运动训练,治疗满2周、4周后再对两组患者进行HAMD和神经功能缺损(CNFDS)评分并比较。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有所恢复,但研究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神经功能恢复则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早期系统心理-康复干预治疗可干预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效果.方法分析6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资料,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综合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6.9%、78.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MD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或消除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绪,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较好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首发女性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方法:对50例首发女性精神病患者的家属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结果:首发女性精神病患者家属SCL-90、SAS、SDS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结论:首发女性精神病患者家属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应对之提出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心理干预与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作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与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情绪的作用。方法对17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治疗组及对照组,评定并比较两组SDS及其临床疗效。结果脑卒中后急性期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4.9%~48.8%,心理干预组的第三、四、五次SDS≥50的百分比显著低于第一、二次(P〈0.05)。心理干预能显著降低脑卒中患者伴发的抑郁情绪,缩短住院日及提高临床疗效。由专业心理人员进行心理干预和护士实施心理护理,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卒中后的抑郁情绪常见,专业心理干预能显著减轻脑卒中患者伴发的抑郁情绪,并可提高疗效。护理人员应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心理筛查指导下团体疗法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及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该院近期收治的62 例消化道恶性肿瘤心理状况不良患者按随机数字法等分为个体疗法组(n =31)和团体疗法组(n =31),个体疗法组以个体形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3 周,团体疗法组以团体形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改善效果及自尊水平改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抑郁自评得分均有所降低,且团体疗法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和抑郁自评得分均低于个体疗法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自尊自评量表得分均有所提升,且团体疗法组患者治疗后的自尊自评量表得分高于个体疗法组(p <0.05)。团体疗法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个体疗法组(p <0.05)。结论心理筛查指导下的团体疗法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改善效果优于个体疗法,且对患者自尊心的提升效果也优于个体疗法,是一种理想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干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不同程度抑郁状态的7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5周综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评分和生活满意度量表( SWLS)评分,并测定治疗前后的血压,分析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抑郁情绪、生活满意度以及血压的影响。结果:治疗5周后,干预组HAmD评分由(24.14±8.08)分下降至(12.91±4.27)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SWLS评分由(15.88±4.27)分提高到(26.15±2.95)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后干预组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下降(21.08±14.38)mmHg和(12.88±8.77)mmHg,对照组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下降(2.42±8.92)mmHg和(2.31± 8.17)mmHg,干预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1)。结论:药物结合心理干预治疗能有效缓解高血压患者的抑郁情绪,可有效控制血压,提高患者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13年广州市萝岗区社区随访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情况,为更好地开展社区随访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癌症随访工作人员开展培训,使之掌握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正确的使用方法,对全区168名癌症患者开展焦虑、抑郁量表调查,其中回收有效的焦虑自评量表150份,有效的抑郁自评量表168份,对焦虑、抑郁量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伴有焦虑情绪的占49.33%,伴有抑郁情绪的占49.40%,焦虑以及抑郁情绪的发生率较高。女性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51.5±9.2)分和(50.9±10.6)分,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44.9±8.6)分和(44.1±9.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癌患者的SAS评分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癌症患者;乳腺癌患者的SDS评分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癌症患者。结论在社区随访的癌症患者普遍存在轻度以上的焦虑和抑郁情绪,需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或是通过药物治疗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