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一、集雨与节灌的关系 集雨节灌是当前集雨农业理论的扩展和延伸。在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干旱问题和缺水问题长期困扰着农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人们在力图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艰辛历程上走过了近半个世纪,今天从延续了几千年的水窖和发展水利的经验总结中终于找到了出路。那就是集蓄雨水解决缺水问题,进而解决干旱问题,再进一步解决资源低耗、高效、优质农业生产问题,这个解决问题的系统赋予了集  相似文献   

2.
发展集雨节灌工程是彻底解决山丘区农业灌溉的根本措施,是一项安民、富民、强民的民心工程,是政府连通群众的桥梁。搞好集雨节灌工程建设对于改善山区灌溉条件,调  相似文献   

3.
新密市是郑州地区集雨节灌技术的发源地,2001年以来,该市集雨节灌工程建设在郑州市乃至全省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它的工程建设与管理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本文论述了该工程在建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为该市严重缺水山区利用雨水资源发展农业灌溉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为山区加速实现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新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山核桃林坡地灌溉中进行雨水资源化利用可行性分析,提出了山核桃林坡地集雨节灌工程系统集成模式,论述了集雨、蓄水和节灌关键技术实施方案,从而为山核桃林坡地雨水资源化利用和林草植被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为山核桃林坡地灌溉中雨水资源化问题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1发展集雨节灌所必备的条件集雨节灌是通过管道(或明渠)把地表水(或泉水)引向水池(水窖、水窑、水塘)等,然后再由管道向田间配水的灌溉形式,是雨水集蓄利用与节水灌溉的有机结合。近年来,这种形式也普遍应用于人畜饮水工程。发展集雨节灌工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水源较为可靠,平时集蓄,旱时灌溉。②水源较高。一般以高出下游地面10~30m为宜,保证能够自压灌溉。③具备一定的植被条件,及时清淤确保不致因淤塞而报废。  相似文献   

6.
彭阳县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当地群众有修建水窖集雨藏水的经验,水窖是这一地区集蓄雨水的主要设施。从1995年开始,彭阳县把水窖、集水场建设作为利用天然降雨,解决农业生产用水的根本措施来抓,形成了天然坡面集雨水窖蓄水、道路路面集雨水窖蓄水、庭院屋面(人工集水场)集雨水窖蓄水3种利用模式。通过对彭阳县水窖施工、集雨模式、工程投资、运行管理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水窖集雨节灌工程虽然单位面积投资较高,但日常管理费用较低,有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是解决干旱地区分散居住群众生产用水的有效途径之一,蓄积雨水、发展节水农业在干旱地区具有重大的战略和社会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新密市属浅山丘陵区,人均水资源量仅有310m~3,土地10万hm~2,其中4.67万hm~2耕地和5.33万hm~2荒山、荒坡、道路、村庄,拥有巨大的天然雨水径流场,开发集雨节灌潜力很大。 新密市从2000年8月开始,在袁庄北横岭下拐沟、袁庄村进行了山区集雨节灌的试点。试点工程总投资150万元,主要集纳北横岭山坡上的雨水,利用自然高差,用管道将水送到集雨水窖进行自压灌溉,灌溉面积100hm~2。 目前已完成集雨工程:利用北横岭下雨水汇集的“五萝井”水和70年  相似文献   

8.
我省集雨节灌工程的可行性分析与建设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家富 《四川水利》2002,23(2):11-13
我省零星分散的旱山区,分布量大面广,缺水十分严重。为解决缺水问题,从1991年以来,在全省开展了集雨节灌(微型水利)工程建设,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本文根据我省省情,从经济上和技术上对集雨节灌工程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对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作了小结。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的甘肃省庆阳地区,大力发展集两节灌工程,已建成各类雨水集蓄工程30多万处,可配套节水灌溉或补灌面积60多万亩,超过解放40多年来发展的有效灌溉面积。已配套的灌溉面积显示:平均每亩投资不足千元,而增产增收的效益在40%以上。 庆阳地区兴水治旱的实践表明,集雨节灌使旱作农业区的水利建设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因此可以说它是旱作农业发展的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10.
集雨节灌具体的讲也就是窖灌农业.是近几年来在干旱缺水山区发展的一种新型节水农业工程.它具有实用、高效、省钱、简便易行等优点.这种工程就是利用水窖、水池等蓄水工程在降水丰沛季节蓄水,到农作物干旱需水时,采取节水措施灌溉农田,用有限的水源浇灌一定面积的农田,使其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根据全县水资源分布状况和气候、地理、地质等先决条件,我们认为,在山区发展集雨节灌既有其必要性,也具备可行性.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绿化灌溉系统设计,为灌溉系统、雨水利用、灌溉泵站及自动控制等多项技术的综合设计。灌溉水源为雨洪利用收集的雨水,补充水源采用再生水;选用多种节水型的灌溉设备以满足不同植物的需求,采用计算机中央灌溉控制系统实现精确灌溉的理念;灌溉水泵采用变频泵组并根据系统要求启动及调整扬程等,达到高效、节水、节能目的。  相似文献   

12.
区域雨水资源化潜力计算及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应对区域水资源紧缺问题,以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为研究区,考虑地下水补给量和基流量对雨水资源化潜力的影响,引入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提出了适用于研究区的雨水资源化潜力计算模型,计算了研究区的雨水资源化潜力,分析了研究区雨水资源化潜力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雨水资源化潜力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存在一定差异,各分区之间以及同一分区不同年份雨水资源化潜力及其构成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生育期多年平均可利用雨水资源化潜力为343.78亿m~3,占生育期多年平均雨水总量的50.28%;各分区产流量在雨水资源化潜力中占比均较大,建议要注重提高降水径流汇集、径流蓄存和集雨补灌等相关技术;在土壤水增量占比大的分区要注重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总体来看,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地区雨水资源化潜力巨大,应该科学合理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保障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枣庄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枣庄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从建国初期到现在已形成相当规模,并在防洪减灾、农业灌溉、人畜饮水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历史作用.由于长期存在管理滞后、资金缺位等问题,枣庄市大多工程不能充分发挥效益.通过对枣庄市农田水利的管理机制、资金投人、农民节水意识教育等问题的分析,并提出了未来枣庄市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掖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农业节水关键技术及集成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针对张掖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出研究适合当地条件的农业节水关键技术,建立和推广应用农业节水技术集成模式的必要性。作者认为在开展灌溉输配水技术、地面灌溉技术、以水权为中心的农户参与式灌溉用水管理技术、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作物灌溉制度、生物及农艺节水技术、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优化配置技术等农业节水关键技术研究基础上,建立和推广适宜当地大田粮食作物、大田高收益经济作物和设施高效益作物的农业节水技术集成模式。各类农业节水技术集成模式中采用不同的主体节水技术和相关配套技术以及针对不同应用对象的推广方式,技术集成模式推广中需要考虑和探索解决适用规模、节水灌溉技术选用准则、推广应用方式和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目标是实现计量收费,核算到户,核心是终端水价的测算。以湖北省石首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区为例,对不同地形不同供水方式的终端水价进行了测算。经测算,示范区山区提水灌溉终端水价为0.147元/m3,山区自流灌溉终端水价为0.065元/m3,丘陵区提水灌溉终端水价为0.081元/m3。通过农民水费承受力计算和农民水费交费意愿调查分析,终端水价在农民承受范围内。相关成果为其他地区水价综合改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利用世行贷款发展节水灌溉项目管理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世行贷款发展节水灌溉项目是北京节水灌溉的第一次尝试,项目历时长、涉及部门多,通过对项目前期、实施期及后期管理经验的总结,为今后北京及其他地区农业节水灌溉工程项目管理提供可借鉴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省节水农业的技术体系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我省节水农业的重大战略意义,并提出出了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利用区域内基础信息、实时监测信息,并根据节水灌溉预报原理,在区域用水总量预测和指标控制下,采用节水灌溉理念和区域水资源总量控制管理模式,以供定需、以供定耗,构建科学的节水灌溉预报网络体系,建设灌溉预报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区域范围内的分片、分类节水灌溉预报和农业用水效率评估,结合网站发布节水灌溉预报结果,指导农民适时、适量科学灌溉,为河北省节水农业发展创新思路、探索新途径示范、推广。2011年至今分别在河北省范围内不同灌溉预报分区共10个县得到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锦州市作为辽宁省粮食主产区,常年受到旱灾影响,为解决春旱秋吊问题,锦州市在国家与辽宁省政府的支持下推行节水灌溉工程,收效显著。但同时也存着不能适时补充灌溉、部分地区电力设施不足制约设备使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风力提水+蓄水池模式+吸力式微润灌水器”的灌溉模式,以锦州市黑山与凌海两个项目区作为试点开展推广。实践证明,该灌溉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项目区存在的问题,经济收益、节水效果显著,还可以调动农户的积极性,促进农业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区域农业灌溉节水水平评价是农业用水管理与节水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分析农业灌溉用水特点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区域农作物产出、作物种类、种植结构、气候及土壤等因素,引入工业节水指数评价方法,并对其进行了修正,提出了一种评价农灌节水水平的新方法。通过对河北省11个市地农灌节水水平进行实例计算分析并对此方法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