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发性耳部瘢痕疙瘩的形态特点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所有采用手术治疗的复发性耳部瘢痕疙瘩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瘢痕疙瘩的位置、大小、有无窦道以及表面皮肤是否正常等特征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半年每3~4周复诊1次,之后每3个月复诊一次,对有复发倾向者及时补充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治疗,观察治疗后效果。结果21例复发性耳部瘢痕疙瘩患者随访15~62月,单侧19例,双侧2例。有11例患者(11耳)可见窦道,采用联合窦道完全切除瘢痕组织术,术后耳廓外形都基本恢复正常,且均治愈,治愈率达100%;8例患者(10耳)瘢痕疙瘩体积较大、表面皮肤正常,采用瘢痕疙瘩核心切除术,结果治愈4例(5耳),治愈率50%,有效1例(1耳),总有效率60.0%,复发3例(4耳),复发率40.0%;2例患者(2耳)瘢痕疙瘩表面皮肤异常、瘢痕化,采用瘢痕疙瘩切除及耳后游离皮瓣修复术,结果治愈1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100%。结论根据复发性耳部瘢痕疙瘩的形态特征采用合理的手术方式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采用手术加药物注射综合治疗环抱耳舟软骨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2017年在我科就医的环抱耳舟软骨瘢痕疙瘩42例67耳,采用手术 切除瘢痕疙瘩的方式,恢复耳廓正常形态,并在拆线后3天在术区注射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每周2次共4周,避免复发。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随访18~36个月,42例中40例随访均超过1年未复发,2例为单侧复发,复发率为3%。患者对术后耳廓外形及皮肤颜色满意。结论  采用手术加药物注射综合治疗的方式,在环抱耳舟软骨瘢痕疙瘩的治疗中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手术加术后放疗对耳部瘢痕疙瘩的治疗效果。方法我科2005年12月~2011年1月收治耳部瘢痕疙瘩患者30例(39耳),全部采用手术切除加术后直线加速器6Mev电子线照射,隔日一次,共5次,每次放射剂量3Gy,总剂量15Gy。结果治疗结束后1年,39侧患耳中治愈32耳(82.1%),有效3耳(7.7%),总有效率为89.7%,有4耳复发,复发率10.3%;至目前已平均随访37.3月,有11耳复发,复发率28.2%,复发的平均发生时间为19.7月。结论手术切除加术后放疗对耳部瘢痕疙瘩的近期治疗效果令人满意,但其远期疗效不容乐观;对耳部瘢痕疙瘩的随访时间应至少在2年以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CP-1和BMP-7在耳部瘢痕疙瘩形成中的作用,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29例耳部瘢痕疙瘩组织、21例非病理性瘢痕组织和22例正常皮肤组织中MCP-1和BMP-7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对耳部瘢痕疙瘩组织中MCP-1和BMP-7表达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 耳部瘢痕疙瘩组MCP-1阳性率为82.76%,明显高于非病理瘢痕组(28.57%)和对照组(9.09%),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033、24.350,P<0.05);耳部瘢痕疙瘩组BMP-7阳性率为17.24%,明显低于非病理瘢痕组(57.14%)和对照组(81.82%),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42、18.432,P<0.05)。耳部瘢痕疙瘩组织中MCP-1与BMP-7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538,P<0.05)。结论 MCP-1和BMP-7共同参与调节耳部瘢痕疙瘩形成过程,BMP-7可以作为防治耳部瘢痕疙瘩一个理想的基因治疗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骨形成蛋白-7(BMP-7)在耳部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CP-1和BMP-7在39例耳部瘢痕疙瘩、20例耳部非病理性瘢痕和20例正常耳部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对耳部瘢痕疙瘩组织中MCP-1和BMP-7的表达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耳部非病理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相比,MCP-1在耳部瘢痕疙瘩组织中表达呈显著性上调(P<0.01),而BMP-7的表达呈显著性下调(P<0.01),两者呈显著性负相关(r=-0.54,P<0.01)。结论 MCP-1的过度表达和BMP-7的表达下调共同参与了耳部瘢痕疙瘩的纤维化病理过程;BMP-7是一个极有前途的基因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
耳部的瘢痕疙瘩多由穿耳后引起,既可生长在耳垂上,又会在耳廓部位发生.相对于耳垂,耳廓区由薄层皮肤包裹一层脆弱且形态复杂的软骨构成,因此耳廓区瘢痕疙瘩的治疗更加困难,不能采取治疗耳垂区瘢痕疙瘩那样的单纯切除原则,而应当在切除瘢痕疙瘩的同时,还应尽力修复瘢痕疙瘩造成的耳廓畸形,又要保持耳廓的完整性.我科于近2年来,应用YAG激光配合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治疗耳廓瘢痕疙瘩患者26例(41耳),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采用“月牙形”切口手术联合局部放疗治疗耳部瘢痕疙瘩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60例耳部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月牙形”切口手术切除瘢痕内核,术后辅助局部放疗。结果60例患者中2例放疗后发生皮瓣血运障碍致使局部紫暗肿胀,经换药后好转,所有患者随访12~20个月,治愈42例(70.00%),显效16例(26.67%),总有效率96.67%;复发2例,复发率 3.33%。结论采用“月牙形”切口手术联合局部放疗治疗耳部瘢痕疙瘩效果理想,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结扎法加局部注射治疗耳垂瘢痕疙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耳垂瘢痕疙瘩是耳科一种常见病,为耳垂刺耳孔后,局部结缔组织增生的良性病变.自1997年以来,我们采用结扎法加局部应用激素(曲安缩松)多点注射治疗13例,共22耳.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耳廓瘢痕疙瘩女性大多由穿耳孔引起,男性大多由痤疮、耳部皮脂腺囊肿手术引起,中青年好发,肿块常引起不适、瘙痒、酸胀感,有碍美观,患者大多求诊心切,对术后美观要求较高。我科2 0 0 2年来手术治疗耳廓瘢痕疙瘩3 5例4 2耳,效果良好,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 0 0 2年1月~2 0 0 9年3月我科收治耳廓瘢痕疙瘩3 5例4 2耳,其中男4例,女3 1例,年龄1 6~5 0岁,平均2 8.2岁,发病时间6个月至1 1年,单耳2 8例,双耳7例;瘢痕疙瘩直径0.8~2.5 cm。  相似文献   

10.
耳部瘢痕疙瘩的治疗至今仍然是一个棘手难题,手术切除后复发率高达45%~100%,即使采取综合治疗,效果也不尽人意。文献中治疗方法颇多,但一直缺乏统一的治疗模式,本文对近年来文献中的主要治疗方法及疗效作一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耳廓瘢痕疙瘩有效、简单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瘢痕疙瘩核心切除治疗153例(185耳)耳廓瘢痕疙瘩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术后随访1年,治愈率94.12%,有效率3.26%,无效率2.61%,总有效率97.39%。HE染色光镜观察:胶原纤维明显增多,呈透明样变,部分呈结节状,排列不规则,且血管数减少,部分病例异物反应明显。结论瘢痕疙瘩核心切除治疗耳廓瘢痕疙瘩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我科于 1988~ 1998年采用手术切除及切除后局部注射氢化可的松治疗耳部瘢痕疙瘩 18例 (35耳 ) ,其中女性患者 17例 (34耳 ) ,年龄 17~ 36岁 ,均为打耳孔后形成的耳垂瘢痕疙瘩 ,大小为 0 .5 cm× 0 .5 cm× 0 .7cm~ 2 .5 cm× 3.0 cm× 1.5 cm。双耳大小不等 ,为哑铃状、球状。 1例为男性 19岁 ,因右耳廓外伤后所形成的。大小为 5 .5 cm× 3.5 cm× 2 .0 cm,位于耳廓顶上方基底长约 1.5 cm,近长方体形 ,表面上方略呈节结状 ,耳廓前后面均为瘢痕组织 ,其形状似等腰三角形。按时间先后 ,治疗方法不同 ,分成两组。 1988~ 1991年单纯切除瘢痕…  相似文献   

13.
瘢痕疙瘩的治疗模式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瘢痕疙瘩是发生于皮肤表面的难治病变之一,是整形外科等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就瘢痕疙瘩的治疗模式和研究进展作一重点阐述,以期有助于瘢痕疙瘩治疗的临床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声带粘连是由于损伤和炎症后被覆上皮的瘢痕组织桥连了两侧声带而形成的,常发生于前后联合.近几十年来随着嗓音外科学的发展,许多声带病变都可以得到有效治疗,但是声带瘢痕粘连的治疗仍是一个难题.本文将重点介绍近年来国外声带瘢痕粘连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多功能电离子手术联合~(90)锶放射治疗复发性耳廓瘢痕疙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2月~2016年12月,30例复发性耳廓瘢痕疙瘩患者,先用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气化切除耳廓瘢痕疙瘩,术后等创面愈合后,加用吸收剂量为6~15Gy~(90)锶耳廓放射治疗。结果 30例患者经过电离子手术和术后~(90)锶放射综合治疗,一年后复查,未见复发。结论多功能电离子手术联合~(90)锶放射治疗是治疗复发性耳廓瘢痕疙瘩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手术联合术后放疗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方法瘢痕疙瘩85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0例,采用瘢痕疙瘩切除缝合或植皮,术后即时放疗;对照组35例,仅行瘢痕疙瘩切除植皮.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年,实验组40例(80%)治愈,无复发;5例(10%)轻度瘢痕增生,局部注射康宁克通-A后未复发;5例(10%)复发;对照组6例(17.14%)治愈,29例(82.86%)复发,实验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手术联合术后放疗是治愈瘢痕疙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手术联合术后放疗治疗耳廓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同一术者收治的耳廓瘢痕疙瘩患者34例,根据瘢痕疙瘩的发生部位和基底部累及的范围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术后24小时内即开始放疗。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随访时间18~36个月,其中2例1年内失访。剩余32例患者中2例在孕期复发,复发时间均超过术后1年。结论 手术联合术后放疗治疗耳廓瘢痕疙瘩疗效好,复发率低,术后患者对外观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8.
耳垂瘢痕疙瘩多由扎耳孔、外伤、皮脂囊肿术后引起,真正原因不明,多见于中年妇女,不但影响美观,且有痒感。治疗方法虽多,但难以控制复发。我科自1996年7月~2000年7月共收治耳垂瘢痕疙瘩8例(10耳),选用手术切除、瘢痕皮回植配合中西药物综合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耳廓瘢痕疙瘩的综合治疗疗效。方法112例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单纯手术组(A组)和综合治疗组(B组),A组进行单纯的瘢痕疙瘩切除术,B组切除瘢痕疙瘩后予以外敷湿润烧伤膏,在折线后局部注射曲安缩松的综合治疗。结果B组的治愈率(57.1%)及有效率(83.9%)均较A组的治愈率(32.1%)及有效率(73.2%)高,两组间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疙瘩切除术联合外敷湿润烧伤膏及局部注射激素可提高耳廓瘢痕疙瘩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耳垂瘢痕疙瘩多为女性穿耳孔后形成的耳孔周围的瘢痕组织,形成机理不祥,它的形成多与炎症、穿耳孔方式、配戴耳饰、瘢痕体质及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我们于2001年8月至2006年7月用Nd:YAG激光(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治疗耳垂瘢痕疙瘩32例(34耳),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