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某3 800 t/d熟料生产线,采用第三代篦冷机。在整体保留上、下壳体的基础上,将三代篦床更换为第四代篦冷机篦床。改造中,对篦冷机改造相关的液压驱动、润滑系统、电气系统、熟料破碎机、风机、土建支撑等进行了优化升级。在尽可能利用现有设备的情况下,本着节约投资的原则,提供篦冷机的升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避开"代"的划分,从普通篦冷机的一般特性出发,对现代篦冷机的结构设计与工艺技术特征,诸如固定进料区、篦板的发展、侧面密封、传动机构、熟料破碎机、热效率的改进、卸料系统、篦床的支承系统、控制系统、冷却风机进行介绍;无漏料篦冷机,同普通的推动式篦冷机的不同之处在于采用了新型的输送系统,篦床不再漏料,在篦床下部不需要细粉回收装置,并拥有自动式冷却空气分布系统MFR(Mechanical Flow Regulator)或ADS(Air Distribution Switch),诸如交叉棒/最新十字棒篦冷机、输送轨道式篦冷机、列进篦床式篦冷机。当前,几乎所有篦冷机制造商都有将固定进料区进一步扩展的趋势;篦板表面保护层的选择开始看好复合钢板或贴敷耐磨板于篦板表面;在熟料冷却风机选型中,前向叶轮风机已被淘汰。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余热发电出力能力,基于废热循环再利用技术,在窑头排风机出口装设调节插板阀并架设主引风管道,使其与AQC锅炉取风口对应的篦冷机冷却风机进风口相连。改造后,入窑二次风、入炉三次风温略微有些升高,但变化不明显。熟料28 d强度环比提升0.3 MPa,熟料f Ca O合格率提高5%以上。篦冷机二~五室篦板和冷却风机叶轮无明显磨损或损坏,主引风管道无积灰。单位熟料发电量提高2.59 k Wh/t以上,熟料综合电耗下降约1 k Wh/t。  相似文献   

4.
刘新平 《水泥》2011,(7):53-53
我公司在2010年10月份的设备技改中,将烧成工艺中的高温风机、EP窑头引风机和篦冷机二、三段的篦下冷却风机全部改为变频调速,这就给中控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
陈华  王昭琳 《水泥》2019,(3):41
针对出篦冷机熟料温度高、冷却效果不好的问题,对篦冷机一段篦床及冷却风机配置进行了改进、调整,提高了冷却效果,出篦冷机熟料温度下降100 ℃左右。  相似文献   

6.
出篦冷机熟料温度超过150~180℃,二三次风温低。第一次改造将进料区充气梁式固定篦床更换为箱体式固定篦床,改造了供风系统,有一定效果,但篦冷机单层供风存在风量匹配不均匀,篦床无法实现厚料层操作;第二次改造时,将固定篦床由单侧供风更改为双侧左右供风,出篦冷机熟料温度降到115℃左右,细料区篦床红河现象消失,二次风温超过1100℃,窑头用煤量下降0.5 t/h,篦冷机前端实现厚料层操作,篦速稳定,窑工况稳定。  相似文献   

7.
王华民 《水泥》2019,(8):67
我公司有两条4?500 t/d的熟料生产线,分别于2008年和2009年投产运行。2017年生产线产量已经达到5?000 t/d,最高可达5?300 t/d。随着熟料产量的不断提高,篦冷机冷却熟料的风量也相应增加,原设计的头排风机的排风量已经不能满足窑头废气处理的需要,头排风机在满负荷运行状态下,仍不能保证窑头微负压(一般为-50 Pa左右),窑头废气处理系统尤其是篦冷机末端的熟料破碎机口位置因密封不严时常出现正压,影响环境卫生及人身安全。为此,我公司于2017年年底协同停窑期间实施了头排风机的并联改造,给头排风机并联了一台小风机,解决了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锦标  钟光亮 《四川水泥》2011,(5):80-80,82
该公司有两条5000t/d生产线,一线篦冷机投产后冷却效果一直不理想,出篦冷机熟料温度高达200℃,二线篦冷机在设计时优化工艺配置,熟料温度基本在100-150℃左右。对一线冷却效果差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对比两线的风量及冷却效果,决定更换高温回收区Ⅰ、Ⅱ室充气梁充气篦板的冷却风机共6台,增加了1~#窑篦冷机一段篦床冷却风机的风量,改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山东东华水泥有限公司目前有两条5 000 t/d熟料生产线,二线采用FL-Smith推动棒式篦冷机,为了降低熟料成本,熟料产量提高到6 300 t/d以上,原有篦冷机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出现篦床料层偏厚、篦床推动棒磨损大、熟料热交换率低、出篦冷机熟料温度过高等问题,既影响了篦冷机的使用寿命,又增加了煤耗。因此,我公司对二线篦冷机部分高压风机、流量调节阀等进行了改造,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一台三代篦冷机冷却效果差,导致二次风温低,出篦冷机熟料温度偏高。通过对篦冷机固定篦床及一段充气梁篦板的改造,并根据篦板的结构和篦床的工况详细计算,得出篦冷机固定篦床及一段的篦冷机风机的合理优化参数。改造后,篦冷机完全适应窑产量的变化,出料温度降低;二次风温度和三次风温度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将原第三代篦冷机整体拆除更换为第四代机,包括液压系统、风机,配辊式破碎机、高效风机、永磁同步电机.熟料冷却机的理论技术评价指标有多个,主要包括篦冷机热效率、冷却效率、空气升温效率、二三次风温、单位篦床产量、单位熟料的冷却风量、单位熟料电耗以及出篦冷机熟料温度等几个方面.在实际生产中,篦冷机的运行效果评价应该从二次风温、...  相似文献   

12.
王学飞  陈梁 《水泥工程》2022,35(3):42-42
我公司篦冷机配套的熟料破碎机为中置辊式破碎机,型号为PGM4×4200,它主要由壳体部分、辊子部分、测速装置、传动装置、冷却风管组成,辊破轴与篦冷机壳体之间采用盘根密封,在高温环境下盘根易老化及磨损,造成篦冷机内部粉料从轴与盘根空隙处漏出,现场环境差。 在正常情况下,篦冷机篦床上部应为负压或微负压,篦冷机壳体与辊破轴密封间隙过大不会造成漏料,同时了解部分公司从间隙处能看到篦冷机内部的红料,但由于是负压也未发生漏料现象。我公司为中置辊破,为了提高二次风温,头排风机拉风较小,同时窑头取风口离辊破位置较远,造成辊破周围时有正压出现,现场卫生差,需定期人工清料。  相似文献   

13.
系统研究了如何追求篦冷机最佳的热效率、尽量降低出篦冷机熟料温度、提高二次风温度,从篦冷机供风平衡、风机风压、篦板密封优化等方面做出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将5 000t/d水泥生产线的窑头排风机出口管道上加装风管,直接引至窑头篦冷机一段尾部篦室对应的K61风机进口管道上,将窑头排风机排放大气的废气的余热再循环利用。能提高AQC锅炉进口烟温,提高余热发电量,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随着技术的进步,我公司2 500 t/d熟料生产线运行中呈现熟料分步电耗高、出窑熟料温度高、煤耗高、篦冷机故障率高现象。在节能降耗改造中,优化了预热预分解系统的喂料阀、撒料机构、翻板阀;取消了窑尾冷风机、降低了窑头、窑尾送煤风机风量和一次风机风量;扩大了原先制约水泥窑内通风的月牙门尺寸,提高了水泥窑内通风,截短了喂料舌头尺寸;将篦冷机固定床细化为5个区,采用了特殊篦板结构,保证了通风均匀性,风量由原先4.9×10~4 m~3增加到6.3×10~4 m~3,增强了熟料急冷效率,提高了二三次风温。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第四代篦冷机热回收效率提升的改造实践,降低了固定篦床斜坡角度和篦床高度,对一风室进行了分区供风,固定篦床使用了新篦板,对F2~F10风机进行了风压升级改造。改造后,二次风温显著提高,系统热耗降低,出篦冷机熟料温度降至120 ℃,熟料标准煤耗下降1.2 kg/t。  相似文献   

17.
0 前言 我公司4000 t/d熟料生产线配套的冷却机为第二代水平推动式篦冷机,冷却面积100 m2;有3段篦床,每段篦床有31行12列篦板,共分为10个冷却风室,每个风室配有1台冷却风机供风;产生的高温冷却空气一部分作为二次风入窑,另一部分作为三次风入炉,其余废气经过窑头电除尘器后排入大气。经过一系列的改进后,我公司窑产量提高到了4450 t/d,此时原冷却机难以满足生产工艺的变化,造成效率降低,出冷却机熟料温度较高,给水泥粉磨系统带来负面影响。所以,熟料冷却机成了提高系统熟料产质量的“瓶颈”,必须进行整改。  相似文献   

18.
针对篦冷机冷却效率低、窑头飞砂重、二次风温低等现状,对篦冷机进行了合理的风机选配和可行性优化改造。改造后熟料产量由3?750 t/d 提高到3?900 t/d,出篦冷机熟料温度由180 ℃降至120 ℃,熟料升重提高了30 g/L,熟料28 d抗压强度提高了3.8 MPa。  相似文献   

19.
针对篦冷机冷却效率低、窑头飞砂重、二次风温低等现状,对篦冷机进行了合理的风机选配和可行性优化改造。改造后熟料产量由3?750 t/d 提高到3?900 t/d,出篦冷机熟料温度由180 ℃降至120 ℃,熟料升重提高了30 g/L,熟料28 d抗压强度提高了3.8 MPa。  相似文献   

20.
许润成 《水泥工程》2017,30(4):21-22
<正>0引言水泥工业属于高能耗高污染产业,传统水泥熟料煅烧消耗大量煤炭资源,能源利用率低,生产线窑头篦冷机余风温度高达350℃,窑尾预热器出口温度高达330℃,这部分中低温烟气能量约占水泥熟料煅烧生产总能量的35%,如不加以利用,能源浪费严重。篦冷机作为水泥熟料生产过程中重要设备,承担了水泥熟料冷却、二次风回窑生产、三次风进分解炉助燃这几个关键环节。余热发电窑头锅炉取风口选择在篦冷机上进行开口取风,开口大小及位置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