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新的医院评审标准尤为关注患者权益的保护,要求保证诊疗环境的私密性,保证患者病案及信息的安全性,同时要求建立保护患者隐私的相关制度和管理措施,持续改进有成效。本文以评审标准中有关门诊患者隐私保护的主要内容为切入点,介绍和分析北京市某医院通过实行“一医一患一诊室”、改造就诊环境、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培训与督导相结合等措施,切实保护患者隐私,落实评审相关要求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患者隐私保护需求状况,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发放问卷调查表,对300例性病门诊患者的隐私需求进行调查。结果绝大部分患者认为在就诊、病史采集、体检和护理操作、检查单保管等过程中隐私可能被泄露,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结论医护人员应增强法律意识,采取多种措施,做好患者的隐私保护,从而使患者做出正确的就医选择,有效地控制社会上的性病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性病门诊患者隐私保护需求状况,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发放问卷调查表,对300例性病门诊患者的隐私需求进行调查.结果 绝大部分患者认为在就诊、病史采集、体检和护理操作、检查单保管等过程中隐私可能被泄露,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结论 医护人员应增强法律意识,采取多种措施,做好患者的隐私保护,从而使患者做出正确的就医选择,有效地控制社会上的性病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产科患者隐私保护意识,为临床提高保护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产科患者隐私保护意识调查表对我科住院产妇97 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隐私保护测试题答对率为13.8%,73.2% 的调查产妇认为隐私保护十分重要,报纸杂志、网络是产妇获取隐私保护知识的主要渠道.不同年龄阶段、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人群隐私保护重要性认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维护隐私权首选向医院相关部门投诉;隐私保护影响因素认知首选为相关法律不完善.结论:产妇隐私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强,但相关知识缺乏,医护人员加强隐私保护知识宣教,关注患者隐私保护的个性化需求,解决临床教学与患者隐私保护矛盾,全面提升医疗隐私保护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5.
隐私是指公民的私人生活安宁不受他人非法干扰,私人信息不受他人非法搜集、刺探和公开等[1].医患双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患者出于维护自身生命健康权的考虑,准许医生了解私人信息,这是患者行使自己隐私支配权的结果,也是医疗活动的客观需求.基于上述的医患民事法律关系,要求医生要确保其所实施的诊疗行为必须是完全出于诊疗的目的,所接触患者隐私的行为以诊疗活动为限,否则就属于对患者隐私权的侵害[2] .临床实践中,常遇到医护人员由于缺乏对病人隐私的保护而导致病人的不满、痛苦甚至精神伤害而引发医疗纠纷.实际上,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只要加强对病人隐私保护观念,自觉遵守下列个人隐私保护的一些规则,这类事件大都是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6.
临床护理中亵渎与侵犯患者隐私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平  伍秀英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1):651-652
目的 了解患者隐私保护状况,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部分医院护理过程中患者隐私保护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患者隐私保护以妇产科为重点,护理工作中泄露患者隐私主要途径集中在随意谈论患者病情,随意暴露患者身体隐密处,随意张贴检测报告和影像学资料,床头卡资料标示过实、过细等。结论 护理工作中要提高保护患者隐私的意识,克服随意化倾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患者的隐私保护需求及伦理要求,并进行伦理干预。方法通过调查神经外科患者对个人隐私的认知和隐私泄露后的心理反应,得出对患者隐私进行保护和伦理干预的措施。结果大部分患者对病种、床头卡信息、隐秘私处认为是属于个人隐私,并且对隐私泄露后产生了不同的心理反应。结论为了给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医务人员必须按照伦理学要求,保护患者隐私,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医疗纠纷,还能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相似文献   

8.
探讨妇科护理工作中涉及病人隐私的途径及保护隐私的方法,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加强保护病人隐私的意识,认识病人隐私的表现形式,规范医疗行为,切实保护好病人的隐私.在妇科护理中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切实保证患者的权益,有利于医患和谐,减少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9.
医疗数据治理与患者隐私保护已成为医疗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和热点话题,隐私关注研究逐渐成为研究重点。通过借鉴互联网用户的信息隐私关注量表和保护动机理论,构建医疗数据患者隐私关注的一般模型,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实证数据,采用因子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提出的假设。结果显示威胁严重性与威胁可能性显著正向影响隐私关注,自我效能负向影响隐私关注,隐私关注正向影响隐私保护行为意愿。基于此,相关组织机构要加强隐私数据管理,提高数据透明度并宣传数据利用价值,努力达成隐私保护与数据使用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探讨妇科护理工作中涉及病人隐私的途径及保护隐私的方法,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加强保护病人隐私的意识,认识病人隐私的表现形式,规范医疗行为,切实保护好病人的隐私.在妇科护理中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切实保证患者的权益,有利于医患和谐,减少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11.
将当前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中健康档案的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向特征的领域分析方法,分析了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中健康档案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产生信息安全隐患的原因,研究了健康档案用户操作行为与安全隐患之间的关系,构建了关于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中健康档案安全与隐私保护的领域模型。  相似文献   

12.
分析患者在不同就诊阶段隐私泄露风险,详细梳理国内患者隐私保护法律法规及政策文本内容,总结当前患者隐私保护体系的缺陷和不足,介绍国外患者隐私信息脱敏经验,提出加强国内患者隐私保护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简化门诊病人检查预约流程,提高病人就医满意度。方法:通过改进医院信息系统,检查预约工作由门诊医生开单时完成,当检查相关的费用结算后,系统自动将开单信息登记到PACS系统。结果:显著缩短了病人就医检查过程的环节,给病人带来切实的便利。结论:通过信息化辅助提升病人就医满意度,是医院推进医疗改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妇产科医师的患者是妇女,患者隐私权是应受到保护的一种人格权利,对患者隐私权进行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妇产科医师在诊疗过程要了解病人的一些隐私并要保护其隐私权。但在一定情况下保护患者隐私不利于其临床诊断治疗,甚至会危及到病人生命时,妇产科医师是否仍要保守医密?通过列举医师在诊疗过程中遇见的一些实际案例,在面临如何保护患者隐私权时的艰难抉择,说明妇产科医师在保护患者隐私权过程中的一些困惑。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实习护士对患者隐私权的掌握情况,找出实习护生在护理过程中对病患隐私保护意识和行为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实习护士进行息者隐私权、患者隐私保护意识和行为的调查。结果:97。0%的护生认为病人在医护人员面前有隐私可言;33.2%回答不会有意无意的将病人的隐私泄露给无关的人。患者隐私保护意识和行为得分平均分为7.17±1.35分.及格率为73.2%,男生平均分(3.85±2.27)低于女生(7.28±1.17),中专学生得分(6.85±0.91)低于大专学历学生(7.52±1.61),年龄越大、实习时间越长得分越高。结论:实习护士隐私保护意识在实习期间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部分护生对患者隐私权的内涵掌握不够、缺乏保护患者隐私的意识和行为,今后医院应加强护生护理伦理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实习护生保护患者隐私的意识,减少因隐私保护问题导致的护息纠纷。  相似文献   

16.
杨琳  李泽华 《当代医学》2013,(36):23-25
本文通过分析病案管理过程中涉及患者隐私权的现状,论述了病案管理过程中患者隐私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法律依据,进而从立法、执法和医疗机构内部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保护患者隐私权的措施和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人功能性便秘切实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抽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肛肠科收治的符合罗马诊断标准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方式,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生物反馈、健康教育的治疗和预防方法,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9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便秘症候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取新型治疗和预防方法可以有效改善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症状,降低发病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减轻脑血管病患者的后遗症程度,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质量。方法:对34例脑血管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同时,积极地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并适当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结果:2年的治疗后,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患者康复率比以前未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患者的高,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脑血管的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有很大的疗效,减轻了患者在患病期间的痛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临床上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66名,将其分为2组,每组33名患者,第1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分为观察组,第2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治疗,分为对照组,观察分析2组患者的头晕情况、心理状况。结果:经过护理之后,2组患者的头晕情况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以及满意度都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脑供血不足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不仅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头晕状况,而且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