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血脂水平与高血压患病率。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高血压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非高血压患者,研究组为高血压患者。结果:高血压患病率随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增高而升高,随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而升高(P0.05)。结论:老年人血脂水平能够提升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应不断增强患者的健康观念,给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的传播,以更好的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道外区65周岁以上老年人血糖血脂状况。方法选择1258名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的健康普查资料,对血糖血脂等多项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水平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结论空腹血糖升高,高血压,冠心病的患病率增加,血脂异常情况有增加趋势,应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刘艳梅  于建成  胥柯  崔世维 《河北医药》2010,32(22):3168-3169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水平与血脂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体检的811例人群为研究对象:NGT组(FPG<5.6 mmol/L)、NIFG组(5.6≤FPG<6.1 mmol/L)、IFG组(6.1≤FPG<7.0 mmol/L).测定3组人群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探讨FPG水平与血脂之间的关系.结果 FPG≥5.6 mmol时,TC、TG、LDL-C等与FPG呈正相关,其中TG和FPG的相关系数最大,HDL-C与FPG呈反相关.NIFG组和IFG组TG、TC、LDL-C均高于NGT组,HDL-C低于NGT组(P〈0.05).结论 血脂升高与血糖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估腹型肥胖及预测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指标之一,降低空腹血糖受损(IFG)的切点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指标的联合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脂与血糖水平变化的异常关系。方法用酶法分别对2368例健康人和794例糖尿病患者测定血糖、血清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酵(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健康人群高脂血症发生率为22.5%,糖尿病患者高脂血症的发生率为49.6%。二者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糖水平值与血脂水平的变化经统计分析:TG水平变化与血糖水平不断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h随血糖水平值升高而不断增加(P〈0.05),HDL-C随血糖水平值升高降低不显著(P〉0.05),LDL-C血清含量随血糖值升高而明显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严重的脂质代谢紊乱,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高低对不同脂质异常变化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人单纯餐后高血糖(IPH)的患病情况,并了解其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院参加健康体检的1020例进行问卷调查,测量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PPG2h),并进行冠心病的检诊。结果确诊IPH患病率为12.45%,糖耐量异常(IGT)患病率16.67%,女性患病率稍高于男性;确诊IPH和IGT的患病率老年组较非老年组明显增高,且女性患病率的增高更剧。随年龄增长,冠心病的危险性也增加。多因素分析显示,冠心病与年龄增长和餐后血糖的升高呈正相关(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老年人餐后血糖(PPG2h)升高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并是预测冠心病的重要指标,需加强宣传和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对血压、血糖、血脂及尿酸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医院体检中心3404名健康体检人群的BMI、血压、血糖、血脂、尿酸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超重检出率为33.84%,肥胖检出率为15.54%;随BMI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逐渐升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检出率亦增高。结论健康体检人群超重、肥胖率较高,超重、肥胖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关系密切,需早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超重和肥胖倾向。  相似文献   

7.
李强  阎卫利 《河北医药》2004,26(10):785-786
目的 探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餐后血糖水平及其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对174例CHD患者进行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h血糖(2h poatprandial plasma glucose.2hPG)及血脂测定,并按FPG、2hPG的水平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FPG正常的CHD患者中,2hPG升高的比例为22%.其中2hPG≥11.0mmol/L的CHD患者为83%。CHD患者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随FPG的增加而增加,相同FPG水平时,TG、LDLC随2hPG的增加升高更加显著;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随2hPC的增加而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随2hPG的增加而下降,两者的改变均与FPG无关。结论 CHD患者与正常人比较餐后呈高血糖水平比例增加,血脂代谢紊乱更加显著,故对CHD患者无论FPG是否正常,均应重视2hPG的检测.并加以及时纠正,以避免血脂代谢紊乱的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壮族高血压患者血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四项指标的变化及其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对包括351名高血压患者在内的2843例壮族城镇居民的血脂四项指标进行测定。用SPSS软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壮族人高血压患病率12.3%,无性别差异,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1),高血压患者与非高血压组比较其CHO、TG、LDL-C高,HDL-C低(P〈0.01);不论性别、年龄,高CHO、高TG、低HDL-C和高LDL—C者患高血压率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壮族人高血压患病率与全国其他地区报道持平,高血压与血脂水平有关,与年龄也有关,高血压患者CH0、TG、LDL-C高,HDL—C低;血脂紊乱者患高血压率高。  相似文献   

9.
叶惠尧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13):I0012-I0012,F0003,F0004
目的了解梅县城区人群的血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患病率。方法对8532名行健康体检者的血尿酸及血清肌酐、血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和血压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受检者血尿酸水平为(328±90)μmol/L,男性为(348±83)μmol/L、女性为(265±85)μmol/L,其中HUA的患病率:男12.66%,女8.12%,男女合计10.68%。HUA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并有年轻化趋势。HUA组血清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血压的异常率均显著高于血尿酸正常组(P〈0.05)。结论梅县城区人群血尿酸水平和HUA患病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近;HUA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HUA患者容易伴发高脂血症、高血糖、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宝鸡地区成人血脂水平及高血糖、高血压和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及其特点。方法应用奥林巴斯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1237例成人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时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压。结果体检者血脂异常患病率37.3%,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40.5%,31.6%),血脂异常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高血糖5.0%;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6.1%;超重、肥胖患病率27.6%,MS的患病率为11.6%,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结论宝鸡地区居民血脂异常、高血压病、MS患病率较高,并且随年龄增大而增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体质量指数(BMI)与血压、血脂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在珲春市新安社区老年人进行调查。测定1292名老年人体检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分析BMI与血压、血脂的相关性。结果: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53.40%,男女均朝鲜族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汉族老年人(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朝鲜族中随着BMI的增加而DBP、TC和LDL水平增加,HDL水平下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汉族中随着BMI的增加而SBP、DBP、TC和TG水平增加,HDL水平下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MI与血压和血脂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农村老年人高血压危险因素及并发症现状,为农村高血压管理提供依据,指导高血压健康教育及管理,并为农村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及政策法规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的患者698名,记录吸烟史、糖尿病史、早发的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日常活动量、糖尿病史,测量患者体重指数、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空腹血糖。结果:698名高血压患者中,合并除年龄以外的各种危险因素,阳性率由高到低分别是缺乏体育运动54.6%,吸烟52.8%,低密度脂蛋白升高22.5%,总胆固醇升高21.8%,腹型肥胖16.8%,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16.6%,高密度脂蛋白降低16.2%,甘油三酯升高12.6%,空腹血糖升高10.3%,既往已诊断糖尿病9.5%。结论:缺乏体育运动与吸烟是农村老年人高血压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总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甘油三酯升高等血脂异常及腹型肥胖也是不容忽视的危险因素,控烟行动、促进体育运动、控制血脂、促进合理的膳食结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是改善农村老年人高血压预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90例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患者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与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观察9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和50例老年糖尿病无合并心脑血管病患者与正常老年人的血脂、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和血压,结合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与正常老年人比较,FB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bA1c水平均明显增高,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无合并心脑血管病和正常老年人(P〈0、05);高血压发生率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为50.0%,在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患者为62.2%,二者均明显高于正常老年人高血压发生率(19.2%,P〈0、05)。结论积极防治老年糖尿病,采取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等综合措施,可延缓和减轻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叶惠尧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4):I0011-I0011,F0003,F0004
目的了解梅县城区人群的血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患病率。方法对8532名行健康体检者的血尿酸及血清肌酐、血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和血压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受检者血尿酸水平为(328±90)μmol/L,男性为(348±83)μmol/L、女性为(265±85)μmol/L,其中HUA的患病率:男12.66%,女8.12%,男女合计10.68%。HUA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并有年轻化趋势。HUA组血清肌酐、尿素氮、总胆同醇、甘油三酯、血糖、血压的异常率均显著高于血尿酸正常组(P〈0.05)。结论梅县城区人群血尿酸水平和HUA患病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近;HUA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HUA患者容易伴发高脂血症、高血糖、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5.
王正英 《贵州医药》2005,29(9):792-794
目的 探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与血糖和血脂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近5年收住我院的210例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及其与相关指标间的关系。结果210例糖尿病人中慢性并发症160例,发生率为76.2%,其中部分患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发症。各并发症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Alc(GHbAlc)和甘油三酯(TG)值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而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在并发症与无并发症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发症患者的FPG和2hPG与TG之间有显著正相关性(P〈0.01和P〈0.05)。结论持续高水平FPG、2hPG、GHbAlc和TG可能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的危险因素和预报因子,同时较高的血糖水平与TG增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陈哲  苗莉  孙晓萌  高霞  王广  徐援 《现代医药卫生》2014,(12):1779-1780
目的 观察1周胰岛素泵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脂谱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2012年该院收治的23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1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小时血糖(2hPG)]、血脂谱[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变化。结果 治疗后患者FPG及2hPG、TC、LDL-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DL-C、TG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短期内既可稳定控制血糖,也可改善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人群血糖异常及其相关因素的统计分析,了解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健康体检的4582例进行血糖、血脂和血压检测,统计出人群血糖异常、高血脂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血糖、血脂和血压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血糖异常人群中高血脂、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人群。结论血糖异常、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必须加强对它们的控制工作,以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患者脑梗死与血脂血糖关系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游录华  杨晓辉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0):1402-140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并比较36例脑梗死和44例无脑梗死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有脑梗死组FPG、TC、LDL-C水平及糖尿病病程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脑梗死的发生与血脂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与体质量超重、血脂异常、糖耐量降低及糖尿病发病关系。方法对高血压组(观察组)1021例与非高血压组(对照组)522例体质量、血脂、血糖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组超重肥胖、血脂和血糖水平均高于非高血压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高血压病常与超重、血脂异常、糖耐量减低、糖尿病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应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矫正上述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降低心脑血管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空腹血糖受损(IFG)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180例确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测定这些患者的血糖水平,按照不同空腹血糖(FPG)水平,将其分为3个组:A组FPG<5.6 mmol/L,B组5.6≤FPG<7.0 mmol/L,C组FPG≥7.0 mmol/L,对3组之间的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冠脉血管粥样硬化的程度来进行对比。结果 3个组中患者FPG水平随着逐渐升高,其在年龄差异、血脂水平、高血压状态、冠心病的患病率,及三支病变发生率也在逐渐升高(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高血压情况、血脂水平及其患病率,还有三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比B、C组显著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患者的高血压水平、血脂水平和患病率,还有三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比其他两组显著升高(P<0.05),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FG是CHD的发病危险因素之一,临床工作中要力将患者FPG水平控制在5.6 mmol/L以下,这样患者得冠心病的概率会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