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KC在结核杆菌抗原诱导入γδT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Annexin—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方法,分别观察Mtb—Ag(10.0μg/ml)刺激特异性激活的人γδT细胞不同时间凋亡情况,并研究Rottlerin(PKC抑制剂)预处理对Mtb-Ag诱导γδT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Mtb-Ag刺激3h、6h、12h、24h均可显著诱导γδT细胞凋亡(P〈0.01),凋亡细胞比例在44.21%-51.76%之间;Mtb-Ag诱导γδT细胞凋亡可被Rotflerin(40.0μmol/L)抑制,凋亡抑制率为98.6%。提示PKC途径参与Mtb-Ag激发活化的γδT细胞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2.
采用Annexin-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方法,分别观察Mtb-Ag(10.0μg/ml)刺激特异性激活的人γδT细胞不同时间凋亡情况,并研究Rottlerin(PKC抑制剂)预处理对Mtb-Ag诱导γδT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Mtb-Ag刺激3h、6h、12h、24h均可显著诱导γδT细胞凋亡(P<0.01),凋亡细胞比例在44.21%~51.76%之间;Mtb-Ag诱导γδT细胞凋亡可被Rottlerin(40.0μmol/L)抑制,凋亡抑制率为98.6%。提示PKC途径参与Mtb-Ag激发活化的γδT细胞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3.
采用CD62L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L-选择素在细胞表面表达的方法,分别观察新鲜PBMC和刺激后培养3~21 d的γδT细胞表面L-选择素的表达,并研究培养6~7 d的MtbAT预先用LY294002(PI3K途径抑制剂)、SB203580(p38途径抑制剂)、PD98059(MEK抑制剂)分别处理20 min,然后用Mtb-Ag再刺激3 h时γδT细胞表面L-选择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新鲜PBMC中γδT细胞L-选择素的表达率为(43.9%±6.7%),αβT细胞L-选择素的表达率为(76.6%±7.9%),有显著差异(P<0.05)。用Mtb-Ag激活后培养第6天时L-选择素在γδT细胞的表达达到高峰(90.7%);以后L-选择素表达逐渐下降,15~21 dγδT细胞L-选择素的表达在低水平(16.2%~10.6%)维持;Mtb-Ag再刺激MtbAT诱导γδT细胞L-选择素表达下调为69.5%,预先加入LY294002或PD98059,则L-选择素表达率分别为83.1%和78.7%;而加入SB203580未见明显影响。提示γδT细胞活化时L-选择素表达调控与PI3K、Ras/Erk途径有关,但与p38MAPK途径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结核杆菌低分子多肽抗原(Mtb-Ag)再刺激Mtb-Ag活化的T细胞(Mtb-AT细胞)诱导γδT细胞CD69分子的再表达的情况.方法 分离获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Mtb-Ag刺激PBMC,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通过CD3PE/CD69FITC、γδPE/CD69FITC细胞双染检测γδT细胞0、6、12、24、48和72 h CD69分子的表达情况.PBMC经Mtb-Ag刺激活化扩增培养至10 d后再次加入Mtb-Ag,经培养0、6、12、24、48和72 h后收集细胞,再次检测CD69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培养0、6、12、24、48和72 h后,Mtb-Ag初次刺激γδT细胞后CD69分子的表达分别为0.91%、15.1%、35.2%、75.2%、59.4%和50%.再次刺激培养0、6、12、24、48和72 h后,γδT细胞CD69分子的表达分别为1.7%、72.3%、73.5%、50.3%、45.6%、41.7%.结论Mtb-Ag初次刺激γδT细胞表达CD69分子约在24 h达高峰,随后快速下降;Mtb-Ag再次刺激Mtb-AT细胞诱导γδT细胞CD69分子的再表达,6h时CD69分子达高峰,可维持到12 h.这为寻求γδT细胞迅速活化、CD69分子的迅速表达奠定了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APK信号转导途径在结核杆菌抗原(Mtb-Ag)活化的γδ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中的作用。方法:用Mtb-Ag刺激正常人PBMC以诱导γδT细胞扩增,并用磁珠阳性分选法分离高纯度的γδT细胞;用MTT比色法测定γδT细胞对肿瘤细胞系K562和Raji的细胞毒活性,并观察MEK/Erk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和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对细胞毒活性的阻断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诱导γδT细胞上CD69的表达,并观察PD98059和SB203580对CD69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新鲜分离的PB-MC,用Mtb-Ag刺激培养第10天,用磁珠阳性法分离的细胞中γδT细胞的比率,分别为3.56%、74.63%和98.20%。PD98059可抑制γδT细胞的杀瘤活性,且对γδT细胞杀伤Fas低表达的K562细胞的抑制率(39.27%)高于对γδT细胞杀伤高表达Fas的Raji细胞的抑制率(26.58%)。PD98059还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诱导γδT细胞表达CD69;而SB203580对γδT细胞的杀瘤活性和肿瘤细胞诱导的CD69的表达均无影响。结论:MAPK途径中的Erk通路(而不是p38通路)参与了γδT细胞对肿瘤细胞细胞毒活性的启动,且可能对γδT细胞的颗粒外吐作用较大,而对Fas/FasL介导的细胞毒活性的作用较小。MAPK途径的Erk通路可能还参与肿瘤细胞诱导γδT细胞的活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T细胞受体(TCR)途径激活人γδT细胞时,新型蛋白激酶PKCθ在促进转录因子NF-κB活化中的作用.方法:常规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结核杆菌耐热性多肽抗原(MtbAg)诱导扩增,获得Vγ9Vδ2 T细胞富集的细胞群(MtbAT).PKCθ抑制剂(Rottlerin)预处理MtbAT,抗CD3单克隆抗体(mAb)刺激后收集细胞,通过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检测转录因子NF-κB活性变化;经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细胞活化分子CD69的表达情况.结果:γδT细胞经抗CD3 mAb刺激,NF-κB活性增强;Rottlerin预处理使抗CD3 mAb诱导的NF-κB活化程度显著减弱,并抑制T细胞活化分子CD69的表达.结论:PKC0在人γδT细胞经TCR途径激活NF-κB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θ(PKCθ)信号转导途径在γδT细胞表达L-选择素(CD62L)中的凋控作用.方法 用结核分枝杆菌抗原(Mtb-Ag)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培养6~8 d,获得富含γδT细胞的结核分枝杆菌活化T细胞(MtbAT),作为γδT细胞来源,分别加佛波醇酯(PMA)、PMA+离子霉素(IMN)培养3、6、12、24 h,或用培养8 d的MtbAT细胞分别加入Mtb-Ag、Rot-tlerin+Mtb-Ag、PMA、Rottlerin+PMA刺激4 h,收集细胞用荧光抗体染色后,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62L在γδT细胞表而的表达.结果 体外激活培养6~8 d的γδT细胞表面CD62L的表达率为75.0%~87.0%.PMA刺激γδT细胞3~12 h时CD62L表达逐渐下调,表达率为42.3%~23.5%;但在刺激后24 h时,又明显回升至53.2%.而PMA+IMN刺激3、6 h时,γδT细胞CD62L表达也下调,表达率分别为52.1%、39.3%;但在刺激12 h和24 h时CD62L表达率分别为52.9%和35.3%.在PMA刺激γδT细胞同时加入Rottlerin,则CD62L的表达率(47.9%)明显高于PMA单独刺激组(31.8%);MtbAT用Mtb-Ag再刺激4 h后,γδT细胞CD62L的表达率由70.0%降为54.8%,而在Mtb-Ag再刺激时加入Rottlerin,则CD62L表达率增加到63.1%.结论 γδT细胞在PMA或Mtb-Ag刺激后CD62L的表达下调可被PKCθ特异性抑制剂部分阻断,表明CD62L在γδT细胞表面的表达可能与PKCθ信号转导途径的调控相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Ras/Erk通路是否参与结核杆菌低分子多肽抗原(Mtb-Ag)启动的γδT细胞活化信号转导途径.方法分离获取PBMC,用佛波醇酯(PMA)和离子霉素(IM),CD3mAb或Mtb-Ag刺激不同时间,或PBMC先经PD98059处理后再刺激培养;用荧光单抗染色后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CD69分子的表达;计数培养扩增10天的细胞数量.结果PBMC用PMA+IM刺激6小时,总T细胞和γδT细胞中的CD69表达均达高峰(均>99%),用CD3mAb刺激24小时,均达高峰(均在55%左右),用Mtb-Ag刺激24小时,亦均达高峰,但总T细胞和γδT细胞中CD69分别为16.0%和75.2%;用PD98059预处理PBMC,可明显抑制Mtb-Ag激活的γδT细胞CD69表达和γδT细胞的增殖.结论Mtb-Ag可特异性激活γδT细胞,其活化信号转导需通过Ras/Erk通路.  相似文献   

9.
纯化的结核杆菌多肽抗原刺激人γδT细胞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从结核杆菌多肽抗原(Mtb-Ag)纯化的多肽(C主肽)对人新鲜外周血γδT细胞的促增殖效应以及对已活化扩增的T细胞再次刺激的激活效应。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C主肽体外刺激健康人外周血PBMC,培养10天时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另外以γδT细胞活化标志分子CD69的表达为指标,分析C主肽对已被Mtb-Ag激活扩增13天的γδT细胞再次刺激的激活效应。同时以MTT法检测C主肽的再刺激对已活化扩增的γδT细胞的促增殖活性。结果:结核杆菌C主肽对人新鲜的γδT细胞具有显著扩增效应;当C主肽再刺激已经活化的γδT细胞时,可使其显著表达CD69分子,同时对γδT细胞具有显著促增殖活性。结论:结核杆菌C主肽可能是Mtb-Ag发挥特异性激活人γδT细胞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0.
结核杆菌抗原活化的γδT细胞中ZAP-70的酪氨酸磷酸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结核杆菌抗原 (Mtb Ag)活化的γδT细胞信号转导分子ZAP 70酪氨酸磷酸化的特点。方法 用Mtb Ag和抗CD3单克隆抗体 (CD3McAb)体外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诱导活化 ,在含IL 2的培养液中扩增培养 ,分别获得Mtb Ag激活的T细胞 (MtbAT)和CD3McAb激活的T细胞 (CD3AT)。再分别用Mtb Ag和CD3McAb刺激 ,在不同时间内提取细胞裂解液 ,用抗 酪氨酸磷酸化蛋白抗体作免疫沉淀 ,用抗ZAP 70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印迹。结果 MtbAT中γδT细胞可达 6 0 %~ 80 % ,CD3AT中CD3 细胞可达 90 %以上 ,而γδT细胞 <10 % ;MtbAT细胞用Mtb Ag再刺激后 15min时出现ZAP 70的酪氨酸磷酸化 ,30min达高峰 ,可持续到 6 0~ 12 0min ,而CD3AT用CD3McAb再刺激后仅在 5min时检测到ZAP 70的磷酸化。结论 与CD3McAb对普通T细胞的作用比较 ,Mtb Ag刺激可优先活化γδT细胞 ,其对γδT细胞ZAP 70活化的特点是 :较慢、较强、较持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用结核杆菌低分子多肽抗原(Mtb-Ag)激活和扩增γδT细胞,观察γδT细胞表面CD69分子表达的情况.方法 分离获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Mtb-Ag刺激PBMC,所得细胞用磁珠阳性分选,通过荧光单抗TCR γδPE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γδT细胞所占比例.用γδPE/CD69FITC细胞双染检测初次刺激和再次刺激γδT细胞CD69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新鲜分离的PBMC中γδT细胞的比例仅为(4.9±1.85)%,Mtb-Ag刺激培养10d后升为(69.2±6.57)%,免疫磁珠阳性分选后达(99.3±8.92)%.Mtb-Ag初次刺激γδT细胞,CD69分子的表达24 h达高峰,为75.2%;Mtb-Ag再次刺激γδT细胞,CD69分子的表达6h达高峰,为72%.结论 Mtb-Ag能特异地刺激PBMC中的γδT细胞增殖,Mtb-Ag初次和再次刺激均可特异性活化γδT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药物(含氮二膦酸盐联合IL-2,N-BP/IL-2)诱导实体肿瘤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增殖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103例肿瘤患者和43例健康人外周血总T细胞绝对值、御细胞绝对值和相对值,测定患者外周血经药物体外刺激后御细胞增殖指数和用药前后患者外周血总T细胞、γδT细胞绝对值和相对值。结果肿瘤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总T细胞绝对值、御细胞绝对值和御细胞相对值的中位数,分别为1306细胞/μl和1522细胞/μlP=0.003),64细胞/μl和162细胞/μl(P〈0.001),5%和11%(P〈0.001)。24例经药物体外扩增试验阳性的肿瘤患者治疗前后体内外周血总T细胞绝对值、γδT细胞绝对值和御细胞相对值的中位数,分别为1283细胞/μl和1552细胞/μl(P=0.001),54细胞/μl和107细胞/μl(P〈0.001),6%和8%(P=0.008)。全部肿瘤患者中外周血γδT细胞对药物体外诱导增殖反应阳性患者的百分率为68.9%。结论肿瘤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健康人。不同肿瘤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对药物刺激增殖的反应性不同。N-PB/IL-2在体内有显著增加御细胞数量的药理作用。体外增殖试验可作为N-PB/IL-2治疗患者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人外周血γδT细胞的信号转导分子ζ链相关蛋白-70 (ZAP-70)的表达.方法 应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常规分离获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结核杆菌低分子多肽抗原(Mtb-Ag)刺激PBMC增殖培养,10d后收集细胞,用免疫磁珠阳性分选法分离获取高纯度的γδT细胞;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γδT细胞内的ZAP-70分子.结果 新鲜分离的PBMC中γδT细胞的比例仅为4.9%,Mtb-Ag刺激培养10d后升为69.2%,免疫磁珠阳性分选后达99.3%.免疫印迹显示检测到γδT细胞内相对分子质量为70 000的ZAP-70分子的表达.结论 ZAP-70分子在活化增殖的人外周血γδT细胞内高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对人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影响。方法用异戊烯焦磷酸法体外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用不同浓度的复方苦参诱导γδT细胞SGC-7901细胞株24h,用MTT法检测复方苦参对这两种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影响和LDH法检测γδT细胞的杀伤活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前后的18T细胞和SGC-7901的凋亡率。结果γδT细胞培养10d时从扩增前4.21%增加到70.35%,CD44达94.0%。不同浓度的复方苦参对SGC-7901细胞株的抑制率(22.3%)均明显高于γδT细胞(-22.4%),且γδT细胞的抑制率呈负的趋势,当复方苦参的浓度在1/50~1/400时γδT细胞负抑制率呈剂量依赖关系,且经复方苦参诱导24h的γδT细胞杀伤活性(83.6%)明显高于先诱导SGC-7901组(71.2%),同时经复方苦参诱导24h的18T细胞凋亡率(4.64%)明显低于SGC-7901(49.23%)。结论复方苦参在临床常规使用浓度下,能够促进78T细胞的增殖,同时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且能够增强γδT细胞的杀伤活性,这一结果将有助于肿瘤的过继免疫治疗及为复方苦参应用于肿瘤治疗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结核杆菌耐热多肽抗原(Mtb-Ag)的蛋白组成进行定性分析。并观察Mtb-Ag及其纯化组分刺激人外周血γδT细胞和αβT细胞增殖反应的量效关系。方法:用快速蛋白液相色谱仪(FPLC)定性分析Mtb-Ag 的蛋白组成,并用不同剂量的Mtb-Ag及其纯化组分体外刺激健康人外周血PBMC,培养9d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结果:Mtb-Ag经FPLC Mono Q离子交换柱分析存在20种蛋白成分,Mtb-Ag在合适刺激剂量时对人γδT细胞发挥优势扩增,当剂量过大则对αβT细胞发挥优势扩增,其分离纯化的含大分子蛋白的蛋白峰Ⅰ随着刺激剂量增加而对αβT细胞的扩增表现显著增强趋势;而其分离的含低分子多肽的蛋白峰Ⅱ随着刺激量增加则对γδT细胞扩增表现显著增强趋势,并且其活性明显高于蛋白峰I,同时其对αβT细胞的扩增效应并不明显,并显著低于Mtb-Ag和蛋白峰I。结论:Mtb-Ag刺激γδT细胞扩增时应选择合适的刺激剂量,其所含的低分子多肽抗原能特异性激活γδT细胞,而其所含的大分子蛋白抗原则特异性激活αβT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和CD69分子在人外周血γδT和CD3 T细胞上的表达规律。方法:用抗CD3单克隆抗体(mAb)和结核杆菌抗原(MtbAg)等刺激剂分别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部分实验组同时使用信号转导途径阻断剂处理。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相γδT和CD3 T细胞上GM1和CD69分子的表达率。结果:MtbAg刺激PBMC后0.5h,γδT细胞上即表达GM1,随着时间的推移表达水平持续升高;而CD69的表达出现在刺激后的3h,于24h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72h明显降低,6d时已接近静止状态。抗CD3mAb刺激的CD3 T细胞上,GM1和CD69表达的规律类似于γδT细胞。PD98059和LY294002均能够阻断MtbAg刺激所致的γδT细胞上GM1的表达,PMA能够促进GM1的表达。结论:GM1可作为一种新的T细胞活化的标志,其与早期短暂表达的CD69分子有不同的表达规律。GM1的表达可能与RasErk通路、PI3K和PKC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Cθ(protein kinase Cθ,PKCθ)信号途径在结核分枝杆菌抗原(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ntigen,Mtb-Ag)激活人γδT细胞增殖和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Mtb-Ag和IL-2优势刺激和扩增γδT细胞,或预先用5.0μmol/L Rottlerin(楸毒素)预处理,培养不同时间后,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γδT细胞表面活化分子和细胞因子表达;同时采用活体染料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CFSE)标记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Mtb-Ag刺激γδT细胞后的增殖和各子代细胞百分率.结果 PBMC经Mtb-Ag刺激后3d,γδT细胞CD69和CD25表达分别为46.2%和45.6%,而Rotderin预处理显著地抑制了CD69和CD25表达(P<0.01);PBMC经Mtb-Ag激活培养5、10和15d,培养扩增细胞中的γδT细胞比例分别为9.6%、54.6%和82.4%,其中第5天已有少部分γδT细胞发生增殖,第10天和第15天时几乎全部γδT细胞分裂都在6代以上,用Rottlerin预处理,显著抑制了γδT细胞增殖反应,但在培养第10天后仍有少部分γδT细胞发生增殖反应;同时在培养第7天、14天和21天,用PMA(佛波酯)+Ionomycin(离子霉素)再刺激后,产生IFN-γ的γδT细胞均在80%左右;培养21d时,有2.6%的γδT细胞表达IL-4.在Rottlerin预处理组产生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γδT细胞均显著减少(P<0.05),而γδT细胞表达TH2型细胞因子IL-4则几乎完全抑制(P<0.01).结论 PKCθ信号途径在Mtb-Ag刺激γδ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中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神经酰胺在γδ^ T细胞活化及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信号传导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秸核杆菌耐热性多肽抗原(Mtb)刺激正常人PBMC,并用磁珠阳性分选法获得γδ^ T细胞。通过MTT试验观察Mtb,神经酰胺、鞘磷酯脂以及F B1cf γδ^ T细胞的活化作用;FACS检测其对γδ^ T细胞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作用。结果 Mtb刺获得的γδ^ T细胞可达73%,磁珠分选后可高达98%;高浓度Mtb,神经酰胺及鞘磷脂酶能抑制γδ^ T细胞的活化增殖,而出现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Fumonisin B1则对γδ^ T细胞的活化增殖及活化细胞死亡无明显影响。结论 Mtb可有效地调节γδ^ T细胞活化及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水解鞘磷脂产生的神经酰胺参与了γδ^ T细胞活化及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传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催乳素(PRL)在T细胞的活化诱导凋亡(activation induced cell death,AICD)中的作用。方法用葡萄球菌肠毒素(SEA)体外刺激人外周血T细胞作为T细胞AICD的模型,在第2次向模型中加入SEA诱导T细胞凋亡的同时,分别加入3种不同浓度的hPRL(20、300和1000ng/ml)进行干预,同时设不含hPRL的对照组。0~24h内,以MTT法检测T细胞的增殖情况。PI染色后用流式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T细胞凋亡DNA。流式检测T细胞的Fas和FasL的表达水平变化。Westem blot法检测T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结果在T细胞的AICD模型中高浓度PRL组(300、1000ng/ml)其T细胞增殖得到显著维持(P〈0.05),各PRL处理组T细胞凋亡率比对照组降低了32.9%~78.2%(P〈0.05)。PRL组(300、1000ng/ml)Bax/Bcl-2比值比对照组下降了44.4%~46.0%(P〈0.05)。PRL可明显抑制细胞表面Fas和FasL的表达,其中各PRL处理组Fas的细胞阳性率比对照组下降了51.1%~75.0%(P〈0.01),FasL的细胞阳性率比对照组下降了28.2%~39.1%(P〈0.01)。结论在SEA诱导T细胞的AICD过程中,PRL可通过抑制Fas、FasL和Bax的表达,并提高Bcl-2的表达,来抑制T细胞凋亡,维持T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脂多糖诱导HUVEC细胞凋亡的最适浓度和时间。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HU—VEC),将脂多糖(LPS)分为100、10、1、10^-1、10^-2、10^-3、10^-4、10^-5μg·ml^-18个浓度,分别刺激0.5、1、2、6、12、24h后,采用CCK-8法观察细胞活力,荧光显微镜观察Hochest33342/PI双染后细胞形态。结果:同阴性对照组比较,药物浓度≥10^-2μg·ml^-1刺激24h均可引起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100μg·ml^-1刺激1h,10μg·ml^-1与1μg·ml^-1刺激6h可引起HUVEC细胞活力下降,但12h与24hHUVEC细胞活力下降更明显(P〈O.05),10^-1μg·ml^-1刺激12h可引起HUVEC细胞活力下降(P〈0.05)。Hochest33342/PI双染可见明显核浓缩和凋亡小体的产生,甚至出现死亡现象。结论:LPS刺激后引起HUVEC细胞活力下降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综合时间与剂量考虑,10^-1μg·ml^-1刺激12h或24h与10^-2μg·ml^-1刺激24h可致理想的HUVEC细胞凋亡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