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9)
为了解北京城区表层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及与降尘间的关联性,采集表层土壤和大气降尘样品,分析评价8种重金属(V、Cr、Co、Ni、Cu、Zn、Cd和Pb)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并基于Pearson相关和灰色关联法对土壤重金属与大气降尘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城区表层土壤重金属存在明显空间差异,Cd的污染最为严重,Ni的污染最轻,其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达到中等生态危害。土壤重金属与大气降尘相关性显著,但各元素存在差异,主要与其沉降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王建波  化伟 《矿产勘查》2019,(6):1508-1512
研究了兰州某铝厂旧址周围土壤重金属形态特征,找出了该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布及变化规律,分析了引起7种重金属元素形态变化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该铝厂周围土壤重金属Cu、Mn、Ni、Pb、Zn、Cr、Cd污染严重。各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随样品采集半径的增加而减少,7种重金属的形态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主要以残渣态为主,Cd、Mn和Cr的弱酸态占有较大的比例,其中Cd的生态风险性最高。同时对重金属的环境效应和生态风险作出一定的评价,为治理和改善该地区土壤环境质量积累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平谷西部金属矿山及矿集区为研究区,采集土壤样品169个,开展区域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研究。采用X荧光光谱法、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等现代测试技术,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As、Hg、Cd、Cr、Zn、Cu、Pb、Ni)的含量;采用ArcGIS反距离权重插值数学模型和SPSS多元统计方法对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污染特征进行综合研究;运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与背景值倍数大小依次是CdPbAsZnCuHgNiCr;重金属危害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CdAsPbHgCuNiZnCr;8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值在52.11~32 875.38之间。综上所述,研究区域的土壤重金属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绿地土壤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绿地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查明天津市环城四区绿地重金属含量特征、空间变异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本文以环城四区200件绿地土壤样品为基础,对Cr、Ni、Cu、Zn、Pb、As、Hg、Cd等8项重金属指标进行测定,应用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及Han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等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绿地土壤中Hg和Cd的变异程度最高,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Cu、Zn、As具有较大的变异性;Pb、Ni、Cr在土壤中分布均匀。(2)与天津市表层土壤背景值相比,Hg、Cd和Zn这3种元素明显富集,Cu、Pb、As、Ni与土壤背景值相差不大,Cr低于土壤背景值。(3)单一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因子Hg为强烈生态风险,Cd为中等生态风险。(4)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241.42为中等生态风险,居住绿地的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相对较高,Hg和Cd为主要的影响因素,贡献率分别为为65.79%和21.68%,须注意管控和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白银市冶炼厂周围土壤中Cd、Cu、Pb、Zn的富集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白银冶炼厂周围东、南、西、西北、西南、东南不同方向土壤中重金属Cd、Cu、Pb、Zn的富集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冶炼厂周围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以东侧污染最为严重,其次为东南侧,西南侧土壤污染相对较轻。整个区域土壤存在严重的Cd污染,Cd平均含量15.93mg/kg,最高达99.13mg/kg;相关性分析表明Cd与Pb、Zn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r=0.897和r=0.969),表明Cd的分布与Zn、Pb相关;Cd、Cu、Pb、Zn与不同方向之间的负相关性表明,随距离冶炼厂越来越远,重金属的含量逐渐降低,说明冶炼烟尘沉降是引起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以大兴安岭中南段农牧交错带一废弃铅锌矿为例,采集不同深度土壤样品,综合运用多种统计方法,结合典型剖面深浅层土壤重金属含量对比分析阐述了矿区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和生态风险评价法评价了矿区重金属累积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并对重金属来源和迁移转化驱动因子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特征累积污染元素为Cd、Zn、Pb和As,超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比例分别为53.62%、46.38%、44.93%和37.68%。重金属地累积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CdZnPbAsCuCrNiHg,地累积程度达中等—强累积以上水平Cd、Zn、Pb和As样品占比分别为44.93%、39.13%、20.09%和14.96%,Cu、Cr、Ni和Hg元素累积程度较低。土壤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总体属中度水平,7.25%土壤样品点达高风险水平。矿区重金属高值区主要位于矿山构筑物周边和尾矿库下风向,重金属垂向迁移深度有限,空间迁移分布主要受风力作用驱动,土壤Cd、Zn、Pb、As和Cu元素来源于成土母岩风化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其它元素受人为活动影响相对较小。研究表明,矿区土壤重金属来源及迁移主要为原生地质环境影响,还与人类采选矿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以华北某市DG排污河道为研究对象,在该排污河上科学布点,采集沉积物样品,检测分析了样品中重金属镉、锌、铜、铅、铬、镍、锰的含量。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平均沉积物质量基准系数法对DG排污河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目标河道沉积物中Cd、Zn、Cu累积较严重,是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且Cd处于最高污染水平。沉积物样品中Cd、Zn、Cu的毒性比例较大,非毒性比例较小。目标河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综合作用使得该排污河道具有潜在生物毒性。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1,(1)
为探究胶州湾沿岸土壤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并对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2019年5月采集胶州湾沿岸表层土壤样品34个、5个不同类型剖面土壤样品37个,运用富集系数、因子分析、潜在生态风险指数(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RI)等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As外,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高于青岛市土壤背景值;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不均匀,其中黄岛区As高,青岛市、黄岛区、城阳区Cd高,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Cr、Ni高,Cu、Pb、Zn高值区主要位于青岛市和黄岛区,青岛市Hg高;剖面土壤重金属元素差异较大,农田、湿地和工业区附近的剖面所有土壤重金属元素均受到明显影响,而河畔和轮渡附近的剖面则仅部分重金属元素受到影响;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As、Cd、Cu、Hg、Pb、Zn受到人为因素的明显影响,而Cr、Ni则主要来源于自然来源;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Cd、Cu、Hg的潜在生态风险较高,其多种重金属元素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也高,因此应加强土壤生态的污染控制和治理,防止土壤生态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9.
以上海市某加油站搬迁遗留场地为调查评估对象,依据相关技术导则和规范、采样方法及检测标准开展场地环境调查。在原场地布设土壤和地下水采样点,采集土壤和地下水样品分析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土壤样品中检出重金属和总石油烃,无超标现象;地下水样品中检出重金属、总石油烃和苯,其中总石油烃、铅和苯超过标准限值,需开展进一步场地环境详细调查和健康风险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24)
通过对开封市东郊污灌区土壤及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别测定重金属Cd、V、Co和Cu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进行评价土壤样品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主要为Cd污染,超标率为48%,即近一半采样点土壤Cd含量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Cd含量分布明显受与化肥河距离的影响,即距化肥河越近Cd含量越高,反之越低;V、Co和Cu的含量分布没有呈现出明显规律。蔬菜中重金属含量与国家食品安全卫生标准对比得到,蔬菜样品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主要为Cd和Cu污染,超标率分别为100%和13%。总体表现为叶菜类重金属含量高于根茎类蔬菜。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21,(1):49-51
以昆明市内28个作物种植点为例,对土壤重金属镉(Cd)、铜(Cu)、锰(Mn)、镍(Ni)、铅(Pb)及锌(Zn) 6种元素全量、有效态含量和相关土壤因子进行了测定.统计分析表明:土壤pH与Cd、Cu、Ni、Pb及Zn有效态含量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当pH值在6.5左右时,重金属有效态含量较高,而随着土壤pH的进一步提高,其有效态含量显著降低.土壤有机质与Cd、Mn、Ni、Pb和Zn有效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适当调节土壤pH至中性或弱碱性,科学合理地施用有机肥料,可有效降低耕地红壤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消减重金属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杨刚  李辉  陈华 《建筑材料学报》2021,24(2):318-322
将转炉滚筒钢渣微粉(简称钢渣微粉)与重金属污染土壤混合,制备得到土壤修复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土壤修复体样品进行分析测试,以探讨钢渣微粉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结果表明:钢渣微粉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Cd2+、Cu2+、Pb2+、Ni2+和Zn2+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最佳修复时间为3~7 d;前期(1~3 d),土壤修复体中的碱度较高,通过离子交换加速形成Cu(OH)2·2H2O、Ni(OH)2·2H2O和Zn(OH)2,该阶段离子交换占主导地位;中期(3~14 d),随着钢渣微粉中的Ca2SiO4水化加速,形成含水硅酸钙(C-S-H),SiO44-开始与Ni2+、Zn2+发生反应,此时离子交换和凝胶固化同时起作用;后期(14~28 d),钢渣微粉中的Ca2SiO4继续水化,形成大量C-S-H,SiO44-与Ni2+、Zn2+反应成为主导,该阶段凝胶固化占主导地位,土壤修复体中OH—浓度下降,水化较多的Ca2SiO4与Cd2+、Ni2+、Zn2+固化生成Cd2SiO4、Ni2SiO4、Zn2SiO4.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15)
为了解辽河吉林省段典型支流条子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采集1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Pb、Cu、Ni、Mn、Cd和Zn 6种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并应用地累积指数、沉积物质量基准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等方法对重金属的污染水平、生态风险及来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条子河表层沉积物中Cd存在1级轻度污染,Ni具有较高的生物毒性发生率;Cu、Zn、Mn和Pb主要来自自然,Cd和Ni主要来自工业;空间分布上,位于四平市城区出境断面处的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的质量比最高。  相似文献   

14.
电动力法(EK)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文章使用柠檬酸生产废水来强化电 动力法,探究该废水对含有Cd,Pb,Zn重金属石油污染土壤的电动力修复的强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阴极 采用阳离子交换膜可以较好的控制土壤pH值上升,减少极化现象及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沉积;使用柠檬酸废水 进行实验,Cd,Pb,Zn三种重金属去除率分别为21.5%,33.4%,65.5%;柠檬酸废水能增强电动力法修复的重 金属去除率。可见,柠檬酸废水可以作为一种廉价高效的电动力修复的辅助试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废弃铝灰样品、堆积场地土壤样品及场地周边土壤样品进行成分测定,得到其中的重金属元素和非金属毒性元素结果。试验结果表明:①铝灰渣重金属元素含量不高,主要有害物为CN-、F-;②96个土壤样品中F-、CN-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08)标准限值的数量分别占100%、60%,超标倍数高达138倍、12倍。③废渣堆场及周边土壤均为碱性,pH均处在8.4~10.6范围内。结果表明,铝灰渣的堆放已经对堆场周边土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建议企业采用更环保的生产工艺,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已产生污染的土壤进行化学或生物法处理。  相似文献   

16.
在外业取样及室内测试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黄河流域某地区地下水中Cr,Cd,Cu,Zn,Pb和Ni六种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并采用综合累积指数法,分析评价了六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下水中Zn,Pb,Cr6+,As超标,污染率达到46.7%,重金属含量超标。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Z1):126-130
以成都经济区某电解铝企业为例,调查周边1.3km范围内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通过收集资料、现场踏勘等手段识别场地潜在污染物为氟化物和重金属,利用手持式重金属测定仪(XRF)筛查土壤,结合土壤筛查结果确定在调查区布设土壤采样点61处,并在不同深度采集土壤样品。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在企业周边选择5处地下水采样点。对检测数据分析发现土壤中氟化物分布与当地主导风向一致,并随着大气降雨和农业种植有向下迁移的趋势。同时土壤中重金属和氟化物浓度并未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值和筛选值,进一步检测样品的可溶性氟化物和六价铬,也未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值,因此调查区内土壤污染现状未达到风险评估程序启动条件,无需进行土壤环境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8.
磷石膏堆场对周围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什邡市两家磷化工厂的磷石膏和磷石膏堆周围土壤中Zn、Cd、As、Cu、Pb、Hg和U的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检测和分析,根据重金属含量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结合研究区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研究重金属分布和来源。结果表明:磷石膏中重金属的含量较高,磷石膏的堆放使得磷石膏中的重金属在周边耕作层土壤中形成了较大的累积;9个土样中,各元素的检出率均为100%,Cd、Cu、Zn和Pb的含量最高,Cd的最高含量超土壤三级标准近3倍,Cu和Zn平均含量超过了土壤二级标准;磷石膏堆周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在平面上与磷石膏堆距离成负相关,在纵向剖面上,重金属含量也基本上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各元素含量下降的程度不一样,Cd和Pb的下降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某水库底泥淤积较为严重,且存在重金属污染的风险,通过单项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底泥样品中的Cr、Ni、Pb、Cu、Zn、Mn、Sb等9种典型重金属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水库底泥存在重金属污染风险,其中Cd、Mn污染最严重,Ni、Cu、Zn污染较为严重,Pb、Cr、Sb及Tl污染较小。底泥污染和生态风险最严重区域主要集中在河流入库口附近,水库中心区污染和生态风险程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0.
土壤环境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基础,因此土壤安全对人类来说至关重要。重金属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通过富集作用进入蔬菜体内,造成蔬菜发育不良和减产同时人类食用受污染的蔬菜健康会受到严重威胁。本文选取受重金属污染的乐安河洪泛区9个典型村庄的蔬菜地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土壤样品,实验测定6种重金属(Cd、As、Cu、Cr、Pb、Zn)的总量,分析土壤重金属总量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