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对相山铀矿田的区域地层、蚀变围岩、铀矿石及成矿期萤石进行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各类样品稀土元素特征具有一定的继承性,赋矿围岩与区域地层稀土元素特征显示二者均为深部基底硅铝壳物质重熔产物;沥青铀矿及矿石中稀土元素继承了赋矿围岩的特征;蚀变围岩稀土元素特征表明成矿前曾发生铀的初步富集作用;成矿早期到晚期,Eu负异常趋于强烈,表明成矿流体向相对还原环境演化。富铀热液也富集稀土元素,稀土元素与铀的活化、迁移具有同步性,铀矿化强度与REE富集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低品位铀矿石LREE/HREE平均为6.34,中等品位铀矿石LREE/HREE平均为0.80,高品位铀矿石LREE/HREE平均为0.29,具有高分异成矿流体成富矿的特点;成矿流体组份及性质差异决定了早期碱性热液形成的铀-赤铁矿型矿石相对富集LREE,晚期弱酸性热液形成的铀-萤石、水云母型铀矿石相对富集HREE。  相似文献   

2.
杨柳  张文山 《矿业快报》2008,24(3):40-44
研究了石湖金矿床岩浆岩、近矿围岩及金矿床矿石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石英闪长玢岩和麻棚岩体在稀土元素总量、轻稀土富集程度、轻重稀土分离程度、铕异常以及元素配分模式方面都较相似,反映两者在岩浆物源上具同源性;近矿围岩中斜长片麻岩和黑云斜长片麻岩稀土元素总量最高,反映了麻棚岩体和石英闪长玢岩具同源性,矿石同近矿围岩具同源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石湖金矿床岩浆岩、近矿围岩及金矿床矿石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石英闪长玢岩和麻棚岩体在稀土元素总量、轻稀土富集程度、轻重稀土分离程度、铕异常以及元素配分模式方面都较相似,反映两者在岩浆物源上具同源性;近矿围岩中斜长片麻岩和黑云斜长片麻岩稀土元素总量最高,反映了麻棚岩体和石英闪长玢岩具同源性,矿石同近矿围岩具同源性。  相似文献   

4.
丁青宗白蛇绿混杂岩位于班公湖—怒江蛇绿混杂岩带东部,研究区内主要由辉长岩组成。通过对辉长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进行测试分析,研究了丁青宗白蛇绿混杂岩中辉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岩浆源区及其结晶分异作用。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特征反映出,丁青宗白蛇绿混杂岩中辉长岩的具有富镁、较贫碱、铝和钙的特点,且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基本不显Eu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宽缓右倾型。辉长岩具有较高的(~(87)Sr/~(86)Sr)_i和(~(143)Nd/~(144)Nd)_i,相对较高的~(207)Pb/~(204)Pb和~(208)Pb/~(204)Pb,说明辉长岩的源岩可能来源于富集地幔,并且在上升侵位过程中混入了地壳物质。  相似文献   

5.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BF〗法(ICP-MS)详细研究了邯邢矿区二叠系石盒子组中伊利石黏土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样品稀土元素总量为22.59~570.54 μg/g,平均值为163.23 μg/g;w(LREE)/w(HREE=5.41~21.82,平均值为8.87,相对富集LREE;Eu,Ce均呈负异常;δCe与δEu,(Dy/Sm)N, w(REE)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表明,该区伊利石黏土岩的成岩作用对REE影响较为明显;δCe和Ceanom值的变化反映了研究区二叠系石盒子组伊利石黏土岩形成于陆相沉积环境,水介质条件为富氧环境.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组合特征显示该区二叠系石盒子组伊利石黏土岩母岩主要为先期的沉积岩及中酸性火山岩,部分母岩为碱性玄武岩.  相似文献   

6.
广东大坝岩体内的基性脉岩主要呈NWW向、近EW向展布,经岩石取样分析,详细讨论了其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表明:主量元素显示其属于板内拉斑玄武岩、钙碱系列;微量元素明显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Th,亏损Ba、Sr、Zr、Nb、Ti等特征;样品中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轻稀土轻微富集,基本无Eu异常,相似于板内玄武岩;TiO_2含量与岩石圈地幔来源玄武岩值非常接近;微量元素含量比值显示其源自相对富集的地幔源区;岩石成因类型为板块俯冲后在原有薄弱构造带的基础上伸展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大排田岩体位于粤北澜河铀矿集区内,对研究区内大排田岩体粗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和地球化学分析,以探讨其岩石成因、岩浆源区及与铀成矿的关系。结果表明,大排田岩体中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具有高SiO2(73.6%~76.5%),富Al2O3(12.4%~13.5%)、富碱(K2O=5.21%~5.63%,Na2O=2.44%~2.76%),且钾大于钠,贫MgO(0.23%~0.52 %)、铝饱和指数(A/CNK)为1.30~1.56,FeOt/MgO为3.21~6.61,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大排田岩体微量元素显示了Rb、Th、U、Ta相对富集, Ba、Nb、Sr等元素相对亏损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总体呈右倾型,轻重稀土分馏明显,轻稀土相对富集(112×10-6~245×10-6),重稀土相对亏损(26.7×10-6~53.3×10-6),Eu显示了负异常特征。上述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其具有A2型花岗岩特征。推测其形成于拉张构造背景下,由变泥质沉积岩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乌兰县地处青海省中部、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位于欧龙布鲁克—乌兰华力西期稀有、钨(铋、稀土、宝玉石)成矿带,通过对该地区花岗伟晶岩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分析,探究该地区稀有金属的成矿潜力。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花岗伟晶岩的矿石矿物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白云母和黑云母以及少量的金属矿物和石榴石,其成因类型主要为A型花岗岩,具有高Si2O、过Al、富Na、高全碱、富稀有及稀土元素的特点,并且稀土元素的富集程度差别较大,可达4~12倍,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Eu和Ce均表现为负异常,微量元素K、Sr、Ti等元素亏损,Rb、Ta、Nb等元素强烈富集,该研究认识对于理解该地区花岗岩成因及找矿方向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9.
奈恩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位于加拿大萨德伯里火成杂岩体西南缘,属于古元古代尼帕辛(Nipissing)镁铁-超镁铁侵入岩套的一部分。奈恩岩体在地表出露Ⅰ号和Ⅱ号两个岩体,呈北东走向岩脉式分布,在深部二者合并为一个整体。奈恩岩体从底部至顶部主要包括辉石岩、含铜镍硫化物苏长辉长岩、苏长辉长岩、辉长辉绿岩-辉绿辉长岩等4个主岩相分带。奈恩岩体的∑REE、LREE/HREE、Sm/Nd等参数反映了岩浆源为上地幔部分熔融。岩体内不同岩相单元的REE球粒陨石标准化后,均表现为LREE富集、HREE平坦的右倾型配分曲线,但含矿岩相表现为LREE强富集,且有独特的负铕异常。这些说明岩体内不同岩相均为同岩浆源产物,同时含矿岩相的REE分馏程度更高。通过La/Yb-REE图解和La/Sm-La图解的判别,反映奈恩镁铁-超镁铁质岩属于大陆拉斑玄武岩一碱性玄武岩范围,同时反映了岩浆源部分熔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奈恩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位于加拿大萨德伯里火成杂岩体西南缘,属于古元古代尼帕辛(Nipissing)镁铁—超镁铁侵入岩套的一部分。奈恩岩体在地表出露Ⅰ号和Ⅱ号两个岩体,呈北东走向岩脉式分布,在深部二者合并为一个整体。奈恩岩体从底部至顶部主要包括辉石岩、含铜镍硫化物苏长辉长岩、苏长辉长岩、辉长辉绿岩-辉绿辉长岩等4个主岩相分带。奈恩岩体的ΣREE、LREE/HREE、Sm/Nd等参数反映了岩浆源为上地幔部分熔融。岩体内不同岩相单元的REE球粒陨石标准化后,均表现为LREE富集、HREE平坦的右倾型配分曲线,但含矿岩相表现为LREE强富集,且有独特的负铕异常。这些说明岩体内不同岩相均为同岩浆源产物,同时含矿岩相的REE分馏程度更高。通过La/Yb—REE图解和La/Sm—La图解的判别,反映奈恩镁铁—超镁铁质岩属于大陆拉斑玄武岩—碱性玄武岩范围,同时反映了岩浆源部分熔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山东烟台香夼一带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通过综合研究、野外调研、岩矿鉴定、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曲线示踪、构造环境判别图解研究,认为该区花岗岩符合埃达克岩富硅, 高铝, 低镁, 贫Y和Yb, Sr含量高, LREE富集, 无Eu异常(或有轻微的负Eu异常)的特征,对应的铜矿及金矿的找矿工作应围绕岩体展开。香夼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斑岩;郭家店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蚀变带为绢英岩,矿化具有蚀变构造岩型金矿特征;龙回头岩石类型为斑状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矿化呈浸染状,与构造带相关性较弱。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火山岛弧花岗岩。花岗岩岩浆类型以埃达克质岩浆为主。  相似文献   

12.
张跃跃  李俊  周堂波 《中国矿业》2021,30(S1):260-265
本文对希望、竹山下矿床外围铀矿化较好的硅化碎裂岩、碎裂花岗岩进行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硅化碎裂岩、碎裂花岗岩富集Rb、La、Ce元素,明显亏损Ba、Sr和轻微亏损Nb、Zr,具有较高的Rb/Sr比值,硅化碎裂岩型矿石Zr亏损明显,反映矿石形成过程中有地壳物质混染;稀土总量ΣREE、Sm-Nd图解反映出矿石稀土元素主要继承了围岩中稀土元素特征,,成矿流体运移过程中萃取了围岩中易被迁移的稀土元素。  相似文献   

13.
杨山萤石矿位于华北地台南缘,探明工业矿矿石量309.3万t,为河南省新近发现的又一大型萤石矿床。通过对杨山萤石矿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矿石特征及围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发现杨山萤石矿围岩轻稀土相对富集,稀土元素总含量较高,配分曲线为相对较缓的右倾斜,Eu弱亏损,Ce无亏损,属于东秦岭改造型花岗岩,认为杨山萤石矿应为断裂带充填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14.
对庞西垌银金矿不同岩石样品进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岩石稀土元素总量存在差异,且研究区银金矿与混合岩和英桥花岗岩的稀土元素总量接近,表明了银金矿的形成与混合岩和英桥花岗岩关系可能更为密切;研究区银金矿矿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曲线、轻重稀土的富集程度以及Eu异常均与研究区的混合岩更为相似,这也反映了区内的银金矿与混合岩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区的混合岩更有可能是银金矿的主要物质来源。由于英桥花岗岩的形成提供了热源以及部分银金元素,并使得银金元素二次富集,最终形成了银金矿。所以,在研究区今后进行矿产勘查时,应更加关注英桥花岗岩与混合岩的接触地段。  相似文献   

15.
东天山康古儿韧性剪切带分布有众多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这些岩体在形成的空间和时间上都具有密切的联系。通过对该成矿带典型矿床岩石氧化物做变异图解,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典型矿床的稀土元素也具有相似的特点。含矿岩体具有高镁、低碱、低钙、低铝、低钛和较高的Mg′特征,显示出深源岩浆充分分异的特征。根据TiO2/10-P2O5-MnO图判别出本区岩浆具有拉斑玄武岩到钙碱玄武岩过渡的性质,岩浆源具有钙碱性玄武岩浆特征。含矿性较好的的原岩具有高m/f值、高S和低Ni/Co值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宝兴沟地区位于额尔古纳地块,北部位于漠河前陆盆地,南部位于塔河—翠岗岩浆弧。中生代以来经历了燕山期—喜山期滨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和陆内块断升降演化大阶段,古亚洲洋陆缘增生演化大阶段。区内分布大面积的古生代花岗岩。其中晚寒武—早奥陶世花岗岩,锆石U-Pb法测年结果为二长花岗岩482.8Ma±4.2Ma、花岗斑岩476Ma±3.0Ma。其主量元素表现出岩石具富硅、低碱、富钠和钙特点。稀土元素轻重稀土比值LREE/HRE,表现为轻稀土略有富集近于平坦型,具有幔源型特点。微量元素配分图上明显的Ce峰及V谷,表明岩浆可能起源于下地壳并受地幔玄武质岩浆的混染。通过岩相学分析,了解该区域岩石特征。  相似文献   

17.
大通沟南山岩体由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组成,经地球化学样品分析得出,该岩体为亚碱性准铝质—过铝质岩,微量元素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呈明显的右倾型,表现出较强分异的元素分配模式,具有弱—中等的负铕异常;构造环境与大陆活动边缘板块俯冲—碰撞有关。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阿尔山地区南兴安晚侏罗纪钾长花岗岩体与钼、铅、锌等成矿关系密切。以阿尔山等5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为基础,通过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揭示该岩体成因类型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研究表明,其具有高硅、高铝、高钾、富碱、低镁、低钛的特点,A/NK平均为1.59,A/CNK平均达到1.50,为典型的强过铝质花岗岩类。稀土总量(∑REE)及LREE富集,LREE和HREE分馏较强,强烈负Eu异常以及弱负Ce异常,富集高场强元素Zr、Hf和大离子亲石元素U、Th,亏损Ba、Sr、Ti、Pb,说明该岩体重显性比较好,显示了同源性,表现出板内和火山弧花岗岩的一些特征,可能来自于中—上部地壳部分熔融。主微量元素特征及成矿元素含量特征暗示该区钾长花岗岩具有较好的钼铅锌成矿专属性。上述结论将有助于推动内蒙古阿尔山地区成矿研究和地质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新准噶尔地区上石炭统太勒古拉组火山岩类型、成因特点及区域构造背景,系统研究了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结果显示,火山岩属中-基性岩类。玄武岩主要组成斑晶矿物是斜长石、辉石;安山岩主要组成矿物是斜长石、少量辉石,均为亚碱性拉斑系列。火山岩稀土元素含量较高,w(∑REE)在(74.82~169.05)×10-6,w(LREE/HREE)比值为3.08~7.48,LaN/YbN比值为3.48~14.38,属轻稀土元素富集型。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为右倾曲线,无Eu异常,δEu为0.92~1.12。δCe为1.02~1.08。火山岩K、Rb、Th、Ta强烈富集,Ba亏损明显,具有较高的LREE/HREE比值。判别图解表明,研究区上石炭统太勒古拉组火山岩显示出板内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新疆卡特巴阿苏大型金矿床古生代中性侵入岩发育,主要岩石类型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碱(钾)长花岗岩4个岩石单元组成。通过对其岩石化学、岩石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岩石化学图解及地质特征分析,中性侵入岩的SiO2含量较高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稀土分布为右倾斜的平行曲线簇,微量元素总体表现为Ti、Sr亏损型,岩石蚀变较强,抗交代蚀变能力弱,P表现为亏损型,Th、K和Zr表现富集型。认为它们基本属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为壳—幔混合源的岛弧“I”型花岗岩类,反映岛弧岩浆岩成因,岩浆在上侵过程中与地壳发生了重熔作用,而具以壳源为主的壳幔混合源的成因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