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吸全麻复合高位硬膜外阻滞在肺癌根治术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3例择期肺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静吸复合全麻,观察组行静吸全麻复合高位硬膜外阻滞,观察两组全麻诱导插管前后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在切皮时、手术探查时和术毕拔管时与对照组比较,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更加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吸全麻复合高位硬膜外阻滞术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麻醉更稳定,有利于早期拔管和术后镇痛,从而减少肺炎、肺不张和心血管意外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方法及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2年6月,在该院行上腹部手术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根据麻醉方式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单纯全麻,观察组采用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患者满意程度、麻醉苏醒室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住院天数以及麻醉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观察组各时间点HR、CVP和MAP与麻醉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HR、M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h和1d的平静和活动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拔出导尿管和住院时间[分别为(6.5±1.7)d、(10.1±2.2)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满意度评分[(8.7±1.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并发症率为15.0%,显著低于对照组(30.0%)(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上腹部手术采用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镇痛效果好,康复周期缩短,不良反应少,满意度高,临床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和全麻对糖尿病腹部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6例行腹部手术的糖尿病患者,将其按照麻醉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实施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全麻,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患者苏醒时间和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2 h、24 h和36 h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1.36±0.89)分、(1.17±0.71)分和(1.05±0.55)分,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定位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7.11±1.47)min、(9.45±2.47)min和(0.65±2.31)min;对照组患者术后12 h、24 h和36 h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4.85±1.22)分、(4.78±1.08)分和(1.57±0.96)分,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定位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13.35±4.95)min、(21.64±7.96)min和(23.52±7.61)min,两组各指标均有显著差异。同时,观察组建立气腹时、气腹10 min后以及气腹20 min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行腹部手术的糖尿病患者采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更佳,有助于减少患者术后疼痛,缩短其苏醒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高位胸段硬膜外麻醉下清醒病人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在高位胸段硬膜外麻醉下避免全麻行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硬膜外麻醉下对 2 5例清醒病人行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没有气管插管全麻 ,所有病人在手术前晚行硬膜外置管。结果 总共搭桥 71支 (1支 11例 ,2支 5例 ,3支 6例 ,4支 3例 )。除 1例因为术中出现室颤转为全麻和体外循环外 ,2 4例在硬外麻作为唯一麻醉下完成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除 2例行左胸小切口外其余行正中切口 ;其中 6例为再次手术 ;平均每例搭桥2 8支 ,没有手术死亡。术后在复苏室和病房住院时间分别为 (16 2± 4 2 )h和 (3 2 4± 1 2 )d。结论 本组的早期经验提示在没有气管插管全麻、病人清醒下可以行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单纯全麻和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行OPCAB的患者,分别采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及单纯全麻.手术前麻醉诱导后及手术后1、2、48h检测血浆中内皮素(ET)、白细胞介素(IL)介素-6(IL-6)、IL-8、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TNE-α)的含量.结果 两组血浆中ET、IL-6、JL-8、JL-10及TNE-α水平在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均明显升高,与麻醉诱导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能明显降低OPCAB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应用于食道癌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66例择期行食道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身麻醉组(A组)32例给予全身麻醉处理,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34例给予全麻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处理,对比两组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血流动力学情况及术后清醒拔管时间、镇痛效果、麻醉药物用量等情况。结果 B组术中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优于A组(P0.05);B组插管后至拔管后血清皮质醇、血浆肾上腺素水平低于A组(P0.05);B组麻醉药物使用量、术后拔管时间、疼痛评分(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B组术后躁动发生率为5.8%,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9%,低于A组的28.1%、21.9%(P0.05)。结论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全麻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于食道癌手术能有效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的使用量,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具有苏醒质量高、镇痛效果好等优势,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全身麻醉复合上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TEA)与单纯全身麻醉对冠心病开胸非心脏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复合TEA组(GE组,n =4 0 )与单纯全麻组(G组,n =4 0 )。观察两组病人麻醉前、硬膜外注药后5min、15min、30min、全麻诱导后5min、气管插管后即刻、术中强烈刺激时及拔除气管导管时的心电图、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观察术中失血量、输血输液总量及术后72小时内患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情况。结果 G组患者气管插管后即刻、术中强烈刺激时及拔除气管导管时的MAP及HR均明显高于麻醉前和GE组(P <0 . 0 5 ) ,术中需用硝酸甘油、艾司洛尔等血管活性药的患者比率明显高于GE组(P <0 0 5 ) ,而术中原有ST -T变化的改善率又明量低于GE组(P <0 .0 5 )。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较单纯全身麻醉能使冠心病开胸非心脏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从而使该类手术患者的麻醉更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开胸手术患者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全麻组,采用常规方法行气管内插管;B组:硬膜外阻滞+全麻组,先于胸6~7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后再采用常规方法行气管内插管,术毕前20 min接止痛泵。分别于拔管前15 min、10 min、5 min,拔管时,拔管后5 min、10 min、15 min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结果 A组拔管前各时段的收缩压均显著高于术前水平,拔管前5 min,拔管时,拔管后5min的舒张压显著高于术前水平,尤以拔管时,收缩压和舒张压达到最高值,B组苏醒期恢复过程平稳,血流动力学各观察值均接近术前基础值,只在拔管时稍高于基础值。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病人,苏醒过程平稳,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对胸段硬膜外麻醉患者心率变异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胸段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术治疗的82例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硬膜外麻醉给予利多卡因,观察组硬膜外麻醉给予罗哌卡因,观察两组不同时间段心率变异性(HRV)和肺功能。结果两组阻滞后5、15 min较阻滞前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HRV均有所下降(均P0.05),两组阻滞后15min较阻滞前肺活量(VC)、第1s用力肺活量(FVC1)、潮气量(VT)及最大通气量(MMV)显著下降(均P0.05)。对照组阻滞后5、15 min的HRV、HR、SBP及DBP与观察组比较有所下降(均P0.05),而两组肺功能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罗哌卡因应用于胸段硬膜外麻醉对于感觉神经阻滞良好,对患者HRV及肺功能影响较小,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麻醉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手术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行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两组患者麻醉前、插管时、拔管前及拔管后30 min的心率及血压变化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麻醉之前的心率值与血压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插管时、拔管前及拔管后30 min的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实施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操作,可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对患者的心率及血压影响较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冠心病行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血浆内皮素(ET)及心钠素(ANP)浓度的影响。方法:2O例拟行OPCABG患者根据麻醉方法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气管内插管全麻组;B组为高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内插管全麻组。采用放免法测定术前,术终,术后24h、48h血浆ET及ANP浓度,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及所用血管活性药剂量。结果:B组术后,术后 24h、48h ET及 ANP值显著低于A组(P<0.01,P<0.05),血流动力学稳定,所用血管活性药物较少(P<0.05)。结论:高胸段硬膜外阻滞能抑制麻醉手术所致的应激反应,对OPCABG病人的心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胸科手术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开胸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186例,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试验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对照组)。术后24、48 h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尺评价患者静息和咳嗽时疼痛评分,记录监护室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别在术前1 d和术后第3、7天由同一实验者对患者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进行神经精神功能评定。结果试验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术后第3、7天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术后第7天较术后第3天POCD的发生明显减少,试验组两时间点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胸科非心脏手术可明显降低术后早期POC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高位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拟于高位硬膜外麻醉下施行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予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对照组予0.375%盐酸布比卡因进行麻醉.观察两组阻滞起效时间、最大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镇痛效果、生命体征、麻醉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镇痛效果均满意,观察组阻滞起效时间、最大阻滞时间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麻醉后MAP、HR、SPO2均明显低于麻醉前(P均<0.05).结论 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上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满意,与布比卡因比较对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小,更适合于高位硬膜外阻滞.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麻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患者行全身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插管时、拔管前和拔管后30 min内的心率和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在插管时、拔管前和拔管后30 min内的心率和血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影响较小,因此在进行麻醉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下中上腹部手术期间血液动力血改变及缺血性心肌改善。方法择期中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35例,年龄70~85岁,平均(76±5)岁,ASAⅠ-Ⅲ级,监测HR、NIBP、ECG、SPO2,Flotrac传感器至Vigileo监测仪上得到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指标,心排指数(CI)、每搏量变异度(SVV)、外周血管阻力(SVR)等血液动力学指标,并连接至OhmedaS/5型监护仪得到动脉压力波直接得到有创动脉(IBP)以及心电图ST段改变分析;并记录在麻醉前,胸段硬膜外阻滞后15min,全麻诱导后插管时,切皮时,探查时,术毕,拔管后等各时期的指标。结果麻醉前,全麻诱导时,切皮时,探查时,术毕时,IBP,CVP,SVR显著下降(P〈0.01);在硬膜外阻滞后以及全麻诱导时ST段压低改善(P〈0.01);胸段硬膜外阻滞后,全麻诱导时,CI降低(P〈0.01),在术毕和拔管时可恢复至麻醉前的水平(P〉0.05)。总结胸段硬膜外阻滞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心指数在硬膜外阻滞后,全麻诱导,然后加深时逐渐恢复,至拔管时可以恢复至麻醉前的水平。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下行中上腹部手术对老年人缺血性心肌改善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的两种麻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在该院接受腹部手术的糖尿病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1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全麻。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30 min、手术开始、手术开始后30 min、手术开始后60 min,血糖(PG)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30 min、手术开始、手术开始后30 min、手术开始后60 min,PG值均波动值小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患者在术中PG值波动较小,PG值变化较小,所以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作为糖尿病患者进行腹部手术时的首选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地尔硫卓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OPCAB)手术麻醉苏醒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探讨其相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该院行OPCAB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检测患者拔管前、拔管时及拔管后5、10和30 min的心律(HR)、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收缩压乘积(RPP),记录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呼吸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HR、MAP和RPP在拔管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拔管时较拔管前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升高(P<0.05),直到拔管后30 min才恢复到拔管前水平;治疗组在拔管时、拔管后各项指标与拔管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两组患者在麻醉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呼吸恢复时间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地尔硫卓可以维持OPCAB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拔管的血流动力学稳定,而对麻醉恢复期没有影响,作为OPCAB手术麻醉的辅助用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将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术,对照行全麻诱导术。记录麻醉前、麻醉诱导后、插管后、切皮后、术中1 h、拔管后10 min血流动力学及心率变异性(HRV)变化。结果 两组脑电双频指数无差异,HF改变不显著。观察组麻醉诱导后、切皮后、术中1 h LF较麻醉前显著减低,LF/HF变化不明显。对照组插管后、切皮后MAP、HF、LF、LF/HF均明显高于E组(P均〈0.05)。认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术可显著降低交感神经活性,维持自主神经系统较好的均衡性,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9.
郁万友  刘秀芳 《山东医药》2009,49(48):67-68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1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5例,对照组实施单纯全麻,观察组进行硬膜外阻滞加全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平均动脉压降低、心率减少、芬太尼用药量减少、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除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缩短。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减少全麻药及局麻药的用量,是老年上腹部手术时较适宜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行腹部手术的糖尿病患者实施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麻醉科于2014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88例需要行腹部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44例对照组(全麻)和44例实验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结果实验组手术0、30、60 min的血糖水平(6.45±1.20)、(6.01±1.34)、(6.94±1.34)mmol/L均低于对照组(6.85±1.24)、(8.08±1.46)、(8.88±1.51);mmol/L,对照组SBP(138.36±16.32)mm Hg、DBP(86.65±9.23)mm Hg、HR(94.36±9.65)次/min高于实验组(129.34±15.21)mm Hg、(81.31±8.54)mm Hg、(89.36±9.14)次/min(P0.05)。结论对行腹部手术的糖尿病患者实施全麻复合硬膜外患者,对患者血糖水平和血流动力学水平影响更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