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评价重症监护室(ICU)肠道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筛查及干预效果,为医院CRE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原菌分离鉴定技术,对某医院ICU住院患者肠道CRE进行筛查并实施干预措施。结果 从487例ICU住院患者送检的730份肛拭子或肠道拭子标本中共筛查出36例72份标本CRE阳性。筛查出的肠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28株,占77.78%,CRE定植率为7.39%。36例肠道CRE筛查阳性患者中,第1次筛查阳性患者为21例,第2次筛查阳性患者为11例,第3次及以后筛查阳性患者为4例。实施干预措施期间CRE感染率为1.44%。结论 该医院ICU住院患者肠道CRE定植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采取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控制CRE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了解某医院临床分离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分布特征,为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患者病原学标本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该医院2016年度从患者送检标本中检出肠杆菌科病原菌2 152株,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菌株(CRE)204株,占9.48%。耐碳青霉烯肠杆菌中有57.35%分离自痰液标本,其次是尿液、血液和引流液;检出细菌种类居首位的是肺炎克雷伯菌,占检出总数的61.76%。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分离菌株数较多的科室为干部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结论 该医院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检出率较高,多数肠杆菌均严重耐药,需要加强耐药菌监测和提高临床科学选用抗菌药物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研究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CRO)医院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CRO医院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住院患者466 128例,查出CRO医院感染共488例,CRO医院感染率1.05‰。在488例CRO医院感染患者中,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CRE)医院感染率为0.56‰,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医院感染率0.44‰,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医院感染率0.04‰。CRO医院感染病例分布,ICU病房高于普通病房,外科系统高于内科系统。感染部位分布,呼吸系统感染占79.30%,其次是血液系统8.81%,泌尿系统7.58%,手术部位4.10%。临床分离的CRO只对替加环素、头孢曲松和头孢吡肟等敏感,对其他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均比较高。结论 CRO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医院感染菌株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较高,应加强CRO监测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监测某医院耐碳青霉烯类细菌变化及耐药性变迁,评价多科室联合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方法 通过目标性监测方法,调查2012-2016年某医院检出耐碳青霉烯细菌的临床分布与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共检出耐碳青霉烯类病原菌2 199株,主要来源于重症监护室,以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多科室联合干预后,耐碳青霉烯菌检出率由监测之初的13.17%下降至5.71%。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部分抗生素耐药,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有一定的敏感性;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高,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较敏感。结论 多科室联合干预措施对耐碳青霉烯菌感染控制效果明显,但对细菌的耐药性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JP2〗了解医院多重耐药菌(MDROs)临床分布及感染情况,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病原菌分离鉴定和医院感染监测,对某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进行检测与感染分布分析。 对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A)和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E)及其所属患者目标性监测后的资料进行回顾调查。结果 该医院在2年间共分离出多重耐药菌4种79株,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呼吸科和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来源中,医院内获得感染和社区获得感染分别占27.85%和72.15%。结论 加强病原高强度筛查和监控有助于降低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张磊  刘济  方旭 《中国消毒学杂志》2021,38(10):764-769
摘要 目的 研究季节性因素对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方法 采用对应分析方法,对某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季节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多重耐药菌感染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例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相比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更耐受低气温、湿度,其他院内影响因素使感染分布产生差异。结论 高湿度和适宜温度会促使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不同类型多重耐药菌在病区、标本、感染类型等分布上具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比较三种消毒剂对重症监护病房(ICU)物体表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的消毒效果。方法 将ICU物体表面随机分组,分别采用75%酒精、含氯消毒剂或复方双链季铵盐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对消毒后不同时间进行采样并检测CRE污染情况。结果 用复方双链季铵盐消毒剂组对ICU物体表面消毒后0.5、1.0、2.0、4.0和6.0 h CRE检出均与消毒前有统计学差异;用复方双链季铵盐组在桌面、呼吸机、监护仪、地面、电脑健盘、门把手和其他物体表面消毒前与消毒后6 h CRE检出有统计学差异,而75%酒精消毒剂组、含氯消毒剂组对不同物体表面消毒前与消毒后6 h CRE检出无统计学差异;用复方双链季铵盐消毒剂组的消毒前及消毒后6 h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低于其他两种消毒剂。结论 复双链季铵盐消毒剂对物体表面CRE消毒效果优于酒精消毒剂和含氯消毒剂,对医院多重耐药菌,特别是耐碳青酶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防控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细菌分离鉴定技术,对某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从该医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CRE)细菌322株,包括肺炎克雷伯菌198株(含臭鼻克雷伯菌1株)、粘质沙雷菌78株和大肠埃希菌46株。CRE菌株主要分离自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和呼吸内科病房送检的标〖JP2〗本;居首位的标本是痰液,占68.42%。临床分离的CRE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高度耐药。结论 医院感染CRE细菌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粘质沙雷菌和大肠埃希菌,耐药严重,多见于呼吸道感染,应当依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的方法,对某医院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CRO)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某医院在2018—2020年期间从临床送检标本中共诊断出CRO菌株感染患者1 290例,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436例,占33.80%|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499例,占38.68%|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355例,占27.52%。临床分离CRO主要来自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和呼吸危重症科,主要分离自痰液、尿液和分泌物。CRO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广泛耐药且耐药性较高。结论 该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分离率较高,应加强耐药菌监测和感染链控制。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了解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CRO)流性特征及耐药性分布。方法 回顾性调查2020—2021年某院所有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原菌诊断资料,分析CRO的流性特征及耐药性分布。结果 2年间共分离出CRO 2 153株。其中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 1 060株,占49.2%;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共786株,占36.5%;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共307株,占14.3%。检出CRO的标本来源主要集中于痰标本,大部分来源于老年医学中心。CRAB和CRPA在男性、女性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61岁以上年龄组占比最高。CRE对头孢呋辛钠等耐药性较高,对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CRAB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CRPA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低。结论 CRO的检出率和耐药性在2年间有轻微下降,CRE和CRAB的耐药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HT5"H〗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CRE)临床分布及其酶的表型。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临床分离CRE菌株分布及其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表型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 从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到CRE 98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分居前3位,构成比依次为72.45%、10.20%和7.14%。mCIM试验阳性的CRE菌株90株,其中产金属β 内酰胺酶菌株26株,产丝氨酸碳青霉烯酶菌株64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以产丝氨酸酶表型为主(95.38%),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均以产金属β 内酰胺酶为主,分别占88.89%和100.00%。结论 该医院临床分离CRE(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菌株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表型以丝氨酸碳青霉烯酶为主|不同菌种的酶类型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2.
〖HT5"H〗摘要 目的 研究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感染的危险因素,构建ICU住院患者CRE感染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和多因素分析方法,了解某医院ICU住院患者CRE感染的危险因素,构建CRE感染风险评分模型。结果 模型组共纳入病例4 165例,验证组共纳入病例3 934例。最终纳入风险预测模型变量为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使用抗菌药物,对应风险预测模型分值为2分、5分及4分,分值7~9分为高风险人群。模型组H-L检验P值为0.304,ROC曲线下面积为0.84(95%CI: 0.77~0.91,P<0.05)。验证组H-L检验P值为0.524,ROC曲线下面积为0.75(95%CI:0.68~0.82,P<0.05)。结论 CRE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判别效度和符合程度均较好,可用于重症监护病房CRE感染风险的主动预测。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了解宁波市第一医院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其耐药状况,为医院控制感染、合理选用抗菌药物进行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7-2019年该院临床分离的所有肠杆菌科细菌数据资料,采用WHONET 5.6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3年间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总计7 397株,其中耐碳青霉烯类583株,占7.88%。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237株(40.65%)、急诊病房39株(6.69%)、神经外科病房31株(5.32%)等。排名前5位为肺炎克雷伯菌349株、大肠埃希菌72株、阴沟肠杆菌49株、粘质沙雷菌34株、产气肠杆菌31株。标本主要分离自痰液315株(54.03%)、尿液119株(20.41%)、血液60株(10.29%)。耐药率最高的药物为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其次为酶抑制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最低的是替加环素。结论 该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为主。碳青霉烯类耐药问题日趋严重,应加强细菌耐药监测管理力度,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区(IntensiveCareUnit,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特点,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前瞻性监测,描述性分析2016-2018年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菌株构成以及感染部位分布,比较不同多重耐药菌菌株的医院感染部位构成、不同类型ICU分布的区别。结果:2016-2018年ICU共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197例次,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73%、千住院日医院感染率为5.40‰;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为外科、呼吸和心外ICU最常见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菌株,急诊ICU最常见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菌株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菌株构成: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59.39%,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20.81%,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16.7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3.05%;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血流感染和切口感染为主,其中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和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医院感染主要发生于呼吸系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部位以血流感染为主,泌尿道感染的常见多重耐药菌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结论 :ICU是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应根据医院感染特点,在诊疗护理中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尤其是对重点菌株及其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的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15.
林臻  黄倩  王萍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6):2792-2795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医院感染的经济损失及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肿瘤治疗中心发生肠杆菌医院感染的老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临床资料,以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患者为CRE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患者为CSE组,比较两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和预后的差异、筛查高危因素。结果发生肠杆菌医院感染老年恶性肿瘤患者436例,其中CRE组97例,CSE组339例,CRE感染发生率为22.25%;CRE组平均住院时间较CSE组延长33d,病死率上升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年龄、住院时间、肾功能不全及1个月内使用β-内酰胺抑制剂类、万古霉素是老年恶性肿瘤患者CRE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 CRE感染增加患者的经济损失,发生的危险因素与抗肿瘤治疗特点相关。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常见多重耐药菌(MDROs)科室分布特征,寻找有效措施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5年1-9月医院住院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耐碳青霉烯类的肠杆菌科细菌(CRE)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来源及科室分布特征。结果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452例,其中属于医院感染222例,占49.12%,属于社区感染230例,占50.88%。分布于33个病区,主要分布在综合ICU、烧伤整形科、皮肤科和小儿内科,构成比分别为29.65%、11.50%、6.42%、5.09%。多重耐药菌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MRSA(209株,占46.24%)、MDR-AB(159株,占35.18%)、MDR-PA(56株,占12.39%)、CRE(28株,占6.19%)、VRE(0株,占0%)。结论 多重耐药菌来源于社区或医院内,科室分布广,有分类聚集现象,不同科室院内感染控制侧重点应有不同。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了解传染病医院住院患者标本分离肠杆菌分布及耐药趋势,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河南省部分传染病医院住院患者送检临床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从4家传染病医院共收集临床标本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3 467株,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为主。肠杆菌科主要分离自痰液、血液、灌洗液等标本,标本来源以ICU、艾滋病病区、神经外科等为主。传染病医院临床分离的肠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及磺胺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替加环素及含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较敏感。多重耐药菌以产ESBLs菌株、CRE菌株较多。结论〓调查的4家传染病医院临床标本中肠杆菌科分离率较高,对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应加强耐药菌监测。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了解某医院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分布和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住院患者临床送检标本中检出的阴沟肠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共498株,主要来源于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和骨科,分别占26.10%、18.67%和12.65%,检出率分别为23.13%、10.79%和6.66%。临床分离的病原菌主要来源于痰液、尿液和分泌物等标本,构成比依次为58.23%、16.67%和13.05%。阴沟肠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和碳青霉烯类的敏感率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共检测出耐碳青霉烯菌株43株,检出率为8.6%。结论 该医院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增长趋势,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性明显增加,应加强感染病原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集束化干预措施对ICU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防控效果评价。方法 收集2013-2017年综合ICU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信息,分析其在干预前(2013-2014年)、干预中(2015-2016年)和巩固期(2017年)各阶段监测指标。结果 各阶段VAP感染率呈下降趋势。各阶段呼吸机使用率呈升高趋势,巩固期使用率均大于干预前和干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阶段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导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CRKP-VAP)占比呈下降趋势;3个阶段CRKP检出率及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干预中及巩固期2种指标均低于干预前。结论 集束化干预措施对于预防CRKP所致呼吸性相关肺炎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b>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为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b>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对某医院ICU住院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多重耐药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b>该医院ICU在2013-2014年从住院患者送检的病原学标本中共检出耐药菌1 227株,其中多重耐药菌597株,占48.66%。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最高,其次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多重耐药菌主要分离自痰液,提示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结论 <\b>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分离率较高,耐碳青霉烯类菌株感染形势严峻,防控的重点为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