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背景:有研究表明RT-Q医用生物膜局部止血效果明显,具有一定的组织可相容性。目的:考查RT-Q医用生物膜的主要生物相容性指标。方法:①MTT法考查0(阴性对照),12.5%,25%,50%,100%RT-Q医用生物膜浸取液对L2929细胞的毒性。②将16只兔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完整皮肤组、破损皮肤组。前3组分别于脊柱右侧皮肤喷涂生理盐水、甲醛及RT-Q医用生物膜,破损皮肤组在脊柱两侧划破表皮后于右侧喷涂RT-Q医用生物膜;各组左侧均喷涂生理盐水。③划破12只兔耳缘静脉后,分别于伤口处涂喷RT-Q医用生物膜(实验组)及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④在30只豚鼠左侧背部皮肤分别喷涂RT-Q医用生物膜(实验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及2,4-二硝基氯苯(阳性对照组)。结果与结论:各浓度RT-Q医用生物膜对L2929细胞无毒性。RT-Q医用生物膜对动物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及破损血管无刺激性,未见过敏反应,具有止血效果。表明RT-Q医用生物膜主要生物相容性评价指标合格,生物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背景:RT-Q膜为乳酸-透明质酸新型共聚物,其既有透明质酸的多种生物功能、良好的柔韧性、生物相容性,又具有聚乳酸的易加工性及遇水成膜性.目的:考察RT-Q膜对颈外静脉出血大鼠模型的止血效果,评估在肌肉组织局部使用后的组织相容性.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药理教研室,生药教研室. 材料:选用雄性Wistar大鼠130只,鼠龄6周,体质量170~210 g.其中80只用于止血效果的评价,另外50只用于生物相容性实验.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实验目的物成分为DL-乳酸-透明质酸、α-氰基丙烯酸酯、丙酮(溶剂)、氟利昂(抛射剂)的RT-Q气雾剂和成分为丙酮与氟利昂(抛射剂)的附加剂气雾剂均由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药剂教研室提供(批号均为20050311).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由北京瞬康医用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50930).方法:①止血实验:随机将80只大鼠分为4组:RT-Q膜组、氰基丙烯酸酯胶组、附加剂组及阴性对照组,每组20只.动物麻醉后于分离的一侧颈外静脉剪一约0.6 cm切口使其出血,并立即以消毒纱布擦拭创面,纱布移开瞬间迅速喷RT-Q气雾剂1次,或附加剂气雾剂1次,或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0.15 mL,而后覆上纱布,阴性对照组则擦拭创面后直接覆上纱布让其自然止血,记录止血时间,计算出血量(止血后纱布重量-使用前重量).②局部组织相容性实验:随机将大鼠50只大鼠分为A、B两组.A组30只,采用同体左右侧自身对比法,即麻醉大鼠并行后肢外侧肌肉横切术,拉开肌层,左侧喷附加剂气雾剂1次,右侧喷RT-Q膜气雾剂1次.B组20只,在两后肢外侧造成与A组相同的伤口,不给药.分别于术后1~7,15,23,30 d,取创口处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做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膜对伤口愈合的影响、自身降解情况及对周围组织是否产生毒性反应.主要观察指标: 止血实验:止血时间, 出血量;局部组织相容性实验:伤口愈合, 生物降解, 对周围组织的毒性. 结果: 大鼠1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 RT-Q膜的局部组织相容性: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RT-Q膜对伤口愈合既无促进也无延迟性影响,形成的膜于术后15 d开始降解,三四周完全吸收,对周围组织无毒性影响.RT-Q膜的局部止血作用:RT-Q膜组应用后的止血时间和出血量比阴性对照组和附加剂组明显减少(P < 0.01),RT-Q膜组与瞬康医用胶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 结论:RT-Q医用生物膜的局部止血效果显著,与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相当;同时具有局部组织相容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背景:课题组利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羟基磷灰石表面喷涂钛酸钡制备了压电陶瓷涂层,但其生物相容性尚不清楚。
  目的:检测钛酸钡压电陶瓷涂层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①溶血实验:在兔抗凝血中分别加入受试样品浸提液、生理盐水与蒸馏水,检测溶血率。②短期全身毒性实验:对Wistar大鼠分别灌胃给予受试样品浸提液与生理盐水,观察动物体质量变化。③热源实验:自新西兰兔耳缘静脉分别注射受试样品浸提液与生理盐水,观察动物体温变化。④致敏实验:将豚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以材料浸提液与完全弗氏佐剂为供试液,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溶液与完全弗氏佐剂为供试液。按照GBT16886.10-2005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0部分:刺激与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规定,用最大剂量法进行致敏实验。
  结果与结论:受试材料钛酸钡压电陶瓷涂层无溶血作用、无毒性、不致热、无致敏作用,结果表明钛酸钡压电陶瓷涂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背景:假体内植物的无菌松动已成为假体置换后最棘手的问题。目的:观察局部应用伊班膦酸钠对内植物早期固定作用的影响。方法:44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兔双侧胫骨近端置入金属螺钉模型,每只兔左侧局部应用质量浓度为1mg/L伊班膦酸钠(实验组),右侧局部应用生理盐水(对照组)。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观察结果:造模后第2,4,8周时,实验组螺钉周围透光间隙较对照组明显变窄,且第4,8周时,实验组螺钉骨界面间新生骨较对照组明显增多。②组织学观察结果:第2周时,实验组界面间纤维膜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第4,8周时,实验组界面间新生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③生物力学打出实验测试结果:第4、8周时,实验组最大剪切强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结果表明局部应用伊班膦酸钠促进早期新骨形成,增强内植物早期固定作用,从而降低中后期内植物松动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动物肠切除吻合、肝叶切除术后局部使用医用创面封闭胶的防肠漏、肝创面止血的作用。【方法】24只幼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只。实验组分别在肠吻合口、肝创面涂上医用创面封闭胶,对照组涂生理盐水,术后观察肝切口止血时间、肠吻合口破裂压、胶存留情况、吻合口组织羟脯氨酸、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实验组肝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d1吻合口破裂压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d14.d28两组吻合口破裂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来见明显胶存留,两组肠吻合口组织羟脯氨酸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实验组纤维瘢痕明显减轻。【结论】医用创面封闭胶有止血、防止肠吻合口漏的作用,未见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镁铝合金最大剂量的致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镁合金作为潜在的新型医用可降解生物金属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植入物需与人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的:评价镁铝合金(AZ31B)的致敏性.方法:白化豚鼠35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10只和体积分数为5%甲醛阳性对照组10只,镁铝合金浸提液组15只.根据最大剂量致敏试验步骤进行皮内诱导、局部诱导和激发.激发阶段去除贴附物后6,24,48,72 h的豚鼠皮肤反应按Magnusson和Kligman等级进行分级.激发阶段去除贴附物后72 h后对皮肤进行活检,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光镜下观察.结果与结论: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和镁铝合金浸提液组激发阶段去除贴附物后24,48,72 h皮肤无致敏反应,而甲醛阳性对照组在这任一时间点均有中度以上红斑.活检皮肤光镜下镁铝合金浸提液组未见皮肤水肿,皮肤棘细胞层水肿,血管周围、弥漫的真皮和表皮单核细胞浸润,见散在少量的嗜碱性细胞.结果提示镁铝合金浸提液在致敏方面具有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背景:生物衍生支架材料具备与自身骨相似的结构和微环境,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目的:探讨生物衍生骨复合成骨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桡骨的节段性骨缺损的可行性,并与单纯生物衍生骨进行比较。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1/2008—01在南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实验室完成。材料:同种异体骨经脱脂、脱蛋白、部分脱钙和冻干等方法处理后制备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制备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方法:25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制备中段15mm的骨缺损,随机取其中20只兔右侧桡骨为实验组植入组织工程骨,左侧为对照组植入单纯生物衍生骨,不做内外固定;另5只兔双侧骨缺损处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空白组。主要观察指标:应用X射线放射学检查及组织学观察比较3组骨缺损修复的能力。结果:X射线显示随时间延长骨折处骨痂逐渐增多,实验组8周基本愈合,12周塑形完成;对照组骨痂少,愈合时间推迟;空白组术后12周骨缺损未见骨性修复,最后形成骨不连。术后2,4,8,12周实验组放射学检查评价新骨生成优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检查显示实验组术后4周时材料开始吸收,8周基本降解吸收被新生骨取代,12周完全修复;对照组明显推迟,新骨生成速度、生成量低于实验组(P〈0.05);空白组各时点均无新骨形成,最后缺损由纤维组织充填。结论:成骨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生物衍生骨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植入修复兔桡骨缺损能够加速新骨形成,其修复能力明显优于单纯生物衍生骨。  相似文献   

8.
三嵌段高分子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体内生物学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杰  郑启新  郭晓东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1):49-51,i0003
目的:对三嵌段高分子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聚(丙交酯-乙交酯)[天冬氨酸-聚乙二醇1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探讨用于骨组织工程的可行性。 方法:实验于2003-08/1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①过敏试验:20只豚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只豚鼠脊柱两侧皮内注射等体积聚(丙交酯-乙交酯)[天冬氨酸-聚乙二醇]浸提液、生理盐水及体积分数为0.05的甲醛溶液,记录激发部位红斑水肿。②急性全身毒性试验:12只小白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该两组腹腔分别注射浸提液及生理盐水,4,24,48及72h观察动物的一般状态。③植入试验:聚(丙交酯-乙交酯)[天冬氨酸-聚乙二醇]植入6只新西兰大白兔肌肉内,1,4及8周切取材料周围0.5cm处肌肉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 结果:①过敏试验结果:皮内注射浸提液及生理盐水动物皮肤无红斑水肿,注射体积分数为0.05的甲醛溶液出现中度以上红斑水肿。②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结果:阴性对照组未见毒性症状,试验组4h后仅1只有轻微的运动减少,24h后恢复正常。③植入试验结果:所有试验动物伤口均一期愈合。 结论:聚(丙交酯-乙交酯)[天冬氨酸-聚乙二醇]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是一种新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9.
含有生肌液的组织工程皮肤修复兔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在皮肤开放创面上进行缺损修复与重建是组织修复领域的研究焦点。构建含有中药的组织工程皮肤修复创面缺损的研究并不多见。目的:将含有生肌液的皮肤支架与自体皮肤细胞复合,构建含药组织工程皮肤,修复兔皮肤缺损。设计:自体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实验于2005—02/08在天津市天津医院骨科研究所细胞工程室完成。材料:同窝大耳白兔8只,体质量1.6~1.8kg。自行提取生肌液(1500g/L),成分为当归、生地、龟板、象皮、血余、生石膏、炉甘在;明胶-壳聚糖支架材为料天津大学提供,分别修剪成1-3cm直径的圆片,60Co照射灭菌;DR无细胞真皮基质由江苏省启动市医疗用品研究所提供。方法:分离培养兔皮肤细胞,获取第3代角质形成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延兔脊柱两侧制作直径1.5c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4个。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明胶-壳聚糖支架贴附于创面后滴加生理盐水),人工真皮组(DR无细胞真皮基质贴附于创面后接种细胞悬液),非含药组织工程皮肤组(明胶壳聚糖支架贴附于创面后接种细胞悬液),含药组织工程皮肤组(生肌液明胶-壳聚糖支架贴附于创面后接种细胞悬液)。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后13d测量剩余创面面积。②术后7d、10d取材行组织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①术后13d各组创面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剩余面积阴性对照组〉人工真皮组〉非含药组织工程皮肤组〉含药组织工程皮肤组,非含药组织工程皮肤组、含药组织工程皮肤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术后10d,阴性对照组、人工真皮组、非含药组织工程皮肤组均有炎性肉芽组织增生,无表皮组织形成;含药组织工程皮肤组形成接近正常的上皮组织及幼稚的真皮组织。非含药组织工程皮肤组与人工真皮组BrdU标记弱阳性,含药组织工程皮肤组BrdU标记强阳性。结论:实验采用的方法使种子细胞在含有生肌液的明胶壳聚糖支架上增殖,在体修复皮肤损伤,能够有效扩展皮肤缺损处的覆盖面积,缩短皮肤缺损的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0.
背景:异种骨具有与人类骨类似的天然多孔结构,在治疗骨缺损时可引导骨组织再生,但植入过程中也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免疫反应。目的:采用冻干法制备去抗原羊脊椎松质骨支架材料,并评价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取羊脊椎松质骨,制备两组去抗原异种骨支架,化学组经H2O2、甲醇/氯仿混合液等化学试剂处理;冻干组将经化学处理的羊松质骨在-80℃冰箱中低温冷冻4周,真空干燥,60结果与结论:冻干组支架无细胞毒性、急性毒性及热源反应,皮内刺激实验阴性;化学组支架有细胞毒性及轻微急性毒性反应,有致热源作用及轻度皮肤刺激性。结果表明经过化学处理羊脊椎松质骨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相对较差,而化学处理配合低温冷冻、真空干燥及Co照射消毒。①细胞毒性实验:分别采用化学组材料浸提液、冻干组材料浸提液与DMEM/F12培养基培养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②热源实验、急性毒性实验:从兔耳缘静脉分别注射化学组材料浸提液、冻干组材料浸提液与生理盐水。③皮内刺激实验:分别在兔脊柱背部皮下注射化学组材料浸提液、冻干组材料浸提液、生理盐水及乙醇。60 Co照射的羊脊椎松质骨生物相容性较好,基本能达到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背景:β-磷酸三钙/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具有高含水量、良好柔软性优点,有利于成纤细胞生长及胶原沉积,适用于做人工角膜裙边支架材料。目的:评价β-磷酸三钙/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人工角膜裙边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①迟发型超敏反应:在豚鼠脊柱两侧皮内由头到尾分别注射A液(完全弗氏佐剂与生理盐水等体积混合液)、B液(β-磷酸三钙/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浸提液或生理盐水或2-巯基苯并噻唑)、C液(A液与B液等体积混合稳定性乳化剂),并进行局部诱导及激发。②急性全身性毒性实验:由昆明小鼠尾静脉分别注射生理盐水与β-磷酸三钙/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浸提液。③体外细胞毒性实验:分别以β-磷酸三钙/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浸提液、细胞培养液及含苯酚的细胞培养液培养MRC-5细胞。④皮内反应:在兔脊柱皮内分别注射β-磷酸三钙/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生理盐水(或芝麻油)浸提液、生理盐水及芝麻油。结果与结论:β-磷酸三钙/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人工角膜裙边支架材料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分级为0-1级,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结果为正常无症状,体外细胞毒性均为0级或1级,皮内反应为极轻微。表明β-磷酸三钙/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人工角膜裙边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指标达到生物植入医用材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背景:前期实验以马铃薯为原料经交叉乳化制备了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多微孔多聚糖止血材料。 目的:观察多微孔多聚糖止血粉应用于软组织创伤出血的止血效果。 方法:在实验组1家兔腹部软组织制作1条长约3 cm、深约0.5 cm的创面,吸干出血创面后将多微孔多聚糖止血粉直接喷洒于创面,用量1.0-2.0 g,以吸干出血创面后不做任何处理的家兔为对照。在实验组2家兔腹部组织切割1条长约3 cm、深约1.0 cm的创面,吸干出血创面后将多微孔多聚糖止血粉均匀喷洒于创面,用量1.0-2.0 g,以吸干出血创面后不做任何处理的家兔为对照。 结果与结论:多微孔多聚糖止血粉吸收血液中的水分,形成"糊状凝胶"止血痂黏附于出血创面表面达到止血效果。实验组1创面止血时间(15.25±1.04) s,实验组2创面止血时间(11.25±1.89)s,止血显效率为87.5%,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创面止血时间大于5 min。喷洒多微孔多聚糖止血粉 24 h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肌组织轻度水肿,小血管扩张,间质内可见少数散在中性粒细胞浸润;7 d时炎症消退,肌组织表面轻度纤维化、完全吸收,接近正常组织,肌细胞未见明显变化。以上结果表明多微孔多聚糖止血粉可用于软组织创伤止血。  相似文献   

13.
背景:天津大学材料学院利用仿生学方法制备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复合支架材料,具有与天然骨相似的结构和性能。目的: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复合组织工程支架的细胞毒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①急性全身性毒性实验:将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材料浸提液与生理盐水分别注射至昆明小鼠腹腔,注射24,48,72 h记录小鼠体质量。②致敏实验:在日本大耳白兔背部皮下分别注射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材料浸提液与生理盐水,72 h内观察注射部位水肿及红斑情况,间隔14 d后再次行激发实验。③热源实验:在日本大耳白兔耳缘静脉注射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材料浸提液,注射后检测体温变化。④溶血实验:在稀释的兔抗凝血中分别加入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材料浸提液、生理盐水与蒸馏水。⑤将第3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材料共培养,观察材料表面细胞增殖、生长及黏附状态。结果与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复合支架材料无急性全身毒性、无致敏性、无热源反应、无溶血反应,该支架材料具有三维网络结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材料表面生长、增殖及黏附良好,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复合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14.
背景:研究表明使用生长因子直接或间接刺激新生血管形成可以促进皮瓣远端缺血部分的成活。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对家兔侧腹制作跨区轴型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取24只健康家兔制作侧腹壁跨区轴型皮瓣,随机分组:实验组术前5d皮内注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对照组术前5d皮内注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空微球悬浊液,空白对照组术前5d皮内注入生理盐水。5d后掀起皮瓣原位缝合。结果与结论:①皮瓣成活率: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②皮瓣组织学变化:实验组新生血管增生明显,以毛细血管为主。③CD34+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实验组新生血管大量形成,平均血管数目高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表明术前5d局部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球可促进皮瓣新生血管形成,增加皮瓣血运,促进皮瓣成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锝^99-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DP,商品名云克)对兔空腹血糖的影响。方法:实验兔30只随机分为99Tc-MDP组,地塞米松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测定给药前,给药后3 d、7 d、14 d、21 d五个不同阶段空腹血糖值。检测结果采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作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使用地塞米松14 d后,兔空腹血糖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99Tc-MDP组血糖无升高,且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地塞米松大剂量使用可导致兔空腹血糖升高,而^99Tc-MDP未导致兔空腹血糖升高。  相似文献   

16.
背景:现已认识到Toll样受体的活化与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关系十分密切,Toll样受体与移植免疫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抗皮肤移植排斥反应中受体兔血清Toll样受体的变化。方法:制备兔背部缺损模型,将受体家兔分为6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低、高剂量组、环孢素A低、高剂量组、联合用药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于移植前1d开始肌肉注射5,10μg/(kgd)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5,10mg/(kgd)环孢素A,5μg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5mg环孢素A,1mL/d生理盐水,连续用药10d。结果与结论:各组移植后Toll样受体4,7,8,9水平均较移植前升高,移植后14d达到高峰。移植后4,7d生理盐水组Toll样受体4水平高于联合用药组(P<0.05)。移植后7d生理盐水组Toll样受体7高于其他各组(P<0.05),Toll样受体8高于环孢素A高剂量组(P<0.05)。各组移植不同时间点Toll样受体9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抗家兔皮肤移植反应中,Toll样受体4,7,8,9水平在皮肤移植后明显升高,当皮片排斥后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表明Toll样受体参与排斥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高氧液和高渗盐水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兔动脉血气的影响,及两者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Lamson’s法建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兔模型。按照高氧液和高渗盐水两因素的有无,采用2×2析因设计,将40只日本长耳大白兔分为4组(n=10):生理盐水组(NS组)、生理盐水高氧液组(NSO组)、高渗盐水组(HS组)、高渗高氧液组(HSO组)。于休克前即基础期(T1)、休克末(12)、限制复苏期末(T3)、止血复苏期末(T4)各时间点采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各组动物基础和休克末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CO2在限制复苏期末和止血复苏期末,NSO组(33.50±5.93),(37.22±6.74)mmHg,HS组(31.70±7.39),(35.10±7.56)mmHg,HSO组(38.70±4.92),(41.80±5.51)mmHg和NS组(27.40±3.60),(30.83±2.79)mmHg,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894,4.287;P〈0.05),但高氧、高渗两因素间无交互作用(P〉0.05);PaO2在限制复苏期末和止血复苏期末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氧液和高渗盐水复苏均能有效缓解过度通气,但两者之间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