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周艳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3,(36):4855-4856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降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02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高血压患者中服用降压药物依从性好53例(51.96%),依从性差49例(48.04%)。依从性差组的年龄[(63.87±13.34)岁]、缺少高血压疾病知识(48.98%)、不良心理反应(40.82%)、存在降压药物副作用(5102%)高于依从性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是影响口服降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结论年龄、缺少高血压疾病知识、降压药物存在副作用等是影响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应通过更多关注老年人、开展健康教育、注重心理护理、进行用药指导等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与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2018年12 月我院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200例,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 12 个月复发情况及预后。结果 随访18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复发60例,复发率为33.1%, 其中死亡10例,死亡率为5.52%;患者出院后 3、6、12 个月服用他汀类药物、抗栓药物、降糖药物、降压药物服药依从性都呈下降趋势(P<0.05);两组患者文化程度、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脏病发生率、饮酒率、吸烟率、药物认知情况、疾病认知况、TOAST病因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依从性好组患者12个月的复发率、预后不良的所占比例低于依从性差组(P<0.05)。结论 随出院时间延长,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他汀类药物、抗栓药物、降糖药物、降压药物的服药依从性均呈下降趋势,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医院及社区、乡镇卫生院需加强对患者二级预防药物服用的健康教育及正确指引。  相似文献   

3.
社区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调查及健康教育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药物应用现状和服药依从性。方法对120例在社区正在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进行10个月的随访调查,同时进行高血压的健康教育。结果120例患者中有106例选用的是指南推荐的一线降压药物,而一线降压药物中以国产短效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为主;单一降压药物治疗65例,联合用药55例;随访前降压药物治疗达标者43例,随访后药物治疗达标者98例。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治疗仍以单一和廉价降血压药物为主;高血压控制率与依从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297例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的依从性情况并探讨其与血压控制结果的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4年4月共297例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药物依从性情况,调查高血压分度与药物治疗依从性关系,观察药物依从者和不依从者的血压水平变化。结果297例高血压病人中,99例有良好药物治疗依从性,占33,33%:198例患者依从性差,占66,67%。不同年龄间、不同性别、不同经济状况、不同婚姻状况、不同认知程度间药物依从性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高血压病人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偏低,有待于通过健康教育和有关措施改变现状,从而降低血压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肿扩大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早期降压干预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00例,随机分成2 h降压组、4 h降压组、6 h降压组和12 h降压组4组,分别在不同的时间段对患者采取降颅压药物,比较4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情况。结果 2 h降压组、4 h降压组、6 h降压组和12 h降压组血肿扩大率和血肿扩大体积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早期降压干预可以有效的减少血肿扩大的发生,降低血肿扩大率,而且可以更好的控制血压,有效减少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黄赟 《基层医学论坛》2016,(9):1250-125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诊治的150例高血压患者,比较依从性好组与依从性差组2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大小、高血压疾病知识掌握程度、降压药物不良反应、心理状态等指标的差异。结果150例高血压患者中应用降压药物依从性好100例占66.67%,依从性差50例占33.33%;依从性差组患者年龄超过70岁76.00%、缺乏高血压知识38.00%、存在药物不良反应40.00%、合并不良心理状态36.00%,高于依从性好组的53.00%,15.00%,17.00%,16.00%(P<0.05),为影响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结论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依从性较差,影响因素较多,应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家庭血压监测(HBPM)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的作用.方法:6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HBPM组和对照组各34例,HBPM组依据患者在家自测血压,对照组依据门诊血压进行降压药物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效果和降压治疗依从性.结果:HBPM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血压下降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降压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BPM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降压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刘荣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7):1112-1113
目的:对比分析一种降压药物与联合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口服降压药物至少1个月以上的高血压患者416例,按服用一种降压药物和联合降压药物进行分组,对比分析血压控制情况及降压有效率。结果:联合降压药物组的降压有效率82.9%,一种降压药物组的降压有效率58.7%,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降压药物组的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一种降压药物组(P<0.01);服用一种降压药物无效而改为增加药物剂量的患者,其血压降低均值明显小于改为联合降压药物患者(P<0.01)。结论:小剂量联合应用降压药物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一种降压药物,一种降压药物效果不明显而改为联合降压药物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一种降压药物增加剂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用药现状,分析其降压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入选病例分为观察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和对照组(未合并糖尿病),回顾性调查两组患者降压药物使用情况,包括降压药的使用种类、频率及联合用药情况。结果观察组降压治疗方案中使用较多的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荆(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ARB),其平均服用降压药物种类要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应综合分析患者的危险水平、降压疗效、对临床终点事件的影响、治疗的依从性和安全性及经济状况等,构建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降压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用药现状,分析其降压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入选病例分为观察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和对照组(未合并糖尿病),回顾性调查两组患者降压药物使用情况,包括降压药的使用种类、频率及联合用药情况。结果:观察组降压治疗方案中使用较多的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ARB),其平均服用降压药物种类要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应综合分析其危险水平、降压疗效、对临床终点事件的影响、治疗的依从性和安全性及经济状况等,构建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早期血压控制对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再出血风险的效果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超早期血压控制的6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观察组),未给予超早期血压控制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压达标率明显增高(76.67%VS93.44%),再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31.67%VS4.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平均血肿体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高于观察组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再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明显高于无再出血患者( P<0.05)。结论:超早期血压控制通过显著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再出血发生率和防止血肿体积扩大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遵医行为、并发症、护理满意度和预后影响。方法 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均予以控制颅内压和血压、止血及对症常规治疗。常规护理组加用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加用综合性心理护理,疗程均为4周。结果干预4周后,心理护理组治疗临床总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心理护理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宣教、关爱患者、心理支持等分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生活自理能力均明显升高,且心理护理组升高值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综合性心理护理可以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遵医行为,避免或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降压治疗对脑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文对120例脑梗死急性期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分组进行降压及非降压治疗对比观察,发现未使用降压药物组其水肿带在病后(2~4)周较少出现,应用降压药物组血压明显降低,但其病灶容积(4~12)周的神经缺损未见明显好转。结果:观察(6~36)个月后,降压治疗组发生脑梗死及总死亡率大于非降压组,P〈0.05。发生心肌梗死者二者无明显差别。结论:提出降压治疗对该类病人并无益处,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升高有利维持脑血流量和脑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周血浆中尿酸与高血压脑出血的关系。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于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1例,以头颅CT影像学确诊有无脑出血,将患者分为脑出血组(147例)和高血压组(94例)。采用免疫法检测外周血中尿酸,以尿酸≥430 umol/L作为诊断高尿酸血症的标准。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外周血中尿酸水平高于高血压组(503.4±40.2)比(447.3±38.8),P<0.05。伴有高尿酸血症的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出血的比例高于高血压组患者(64.7%比9.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有高血脂(OR=1.08)、高尿酸血症(OR=1.04)、饮酒(OR=2.30)、收缩压(OR=1.10)、高同型半胱氨酸(OR=1.02), 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脑出血,即高尿酸血症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出血的危险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压控制对降低超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再出血风险的作用。方法:对211例超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设血压控制组和常规处理组,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结果:血压控制组脑出血继续出血发生率20.7%,常规处理组发生率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缓慢降压。血压控制在100~140/65-85mmHg范围,可降低继续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28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高血压非脑出血患者128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及发病前半年的特征,分析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病例组60~<75岁、≥75岁患者比例及男性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发病半年前的血压、血脂、疲劳程度、体重、健康状况、吸烟及饮酒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食盐摄入、吸烟、糖尿病史、冠心病病史、患有高脂血症、经历过严重经济困难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最近半年健康状况是保护因素( 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大于60岁者发生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可能性增大;发病半年前身体状况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影响;食盐摄入增多、吸烟、患有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脂血症、经历过严重经济困难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降压药物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乌拉地尔治疗的39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的39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结果泵药后,对照组心率略有升高,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观察组心率先升高后明显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观察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中,对照组心率略有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观察组心率略有升高,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72 h,观察组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外周阻力、临界压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降压治疗,可以明显增加患者的脑血流量,并降低患者的脑血管阻力,还能有效控制患者术后的血压状况,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初发及再发与其脉压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脉压对脑出血初发及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9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脉压水平,并与同期住院的非脑卒中的高血压病患者150例对照。结果脑出血组与对照组的脉压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初发与再发组的脉压和收缩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脉压增大与高血压脑出血发生有关,是高血压脑出血发生及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诊干预方法以及脑出血后血肿变化的总结,探讨急诊干预对防止高血压性脑出血后早期血肿扩大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8年6月—2012年12月因高血压性脑出血来深圳龙华医院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所有资料中随机抽取实施急诊规范化干预的患者90例(干预组)及未实施急诊规范化干预患者90例(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早期血肿扩大率进行比较。急诊干预措施包括患者呼吸道的管理、血压的调节、颅内压检测、静脉输入止血药物、确保患者处于安静状态、留着尿管、完善必要的常规检查等,其中血压的调节笔者采用的是乌拉地尔静脉注射加静脉输入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伴血压升高的患者,在接诊后1 h内将患者的收缩压降至130~140 mm Hg,且一直维持此水平,保持血压的稳定,防止血压的波动。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及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脑出血后早期血肿扩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3,P〈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发病急,病情危重且变化快,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急诊规范化的干预有助于血肿的稳定,对防止脑出血后早期血肿进一步扩大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在临床工作中应将急救服务体系即院前急救体系、院内急救体系和重症监护治疗体系切实落实到脑出血整个治疗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调控血压与控制高血压脑出血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分析60例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小到中等,早期行调控血压治疗,观察其病情变化。结果 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 d后复查头颅CT,57例颅内血肿无明显扩大,病情好转,只有3例血肿较入院时扩大,意识障碍较入院时加重。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能同时伴有高血压脑病或高血压危象,也可因过高的血压导致继续出血、血肿扩大,因此,及时地降低过高的血压可控制病情进展,改善患者早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