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u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1,PAI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ABC法检测51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中的uPA与PAI1的表达,结合临床随访,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预后的作用。结果:uPA和PAI1的染色阳性率分别为64.7%(33/51)和70.6%(36/51)。uPA和PAI1的表达均与临床分期和颈淋巴结状况相关,与肿瘤大小、T分期和病理学分级无关。单因素分析显示,uPA和PAI1的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有相似预后作用;多因素分析显示,uPA和颈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子。结论:uPA和PAI1的表达与喉癌的临床分期和颈淋巴结转移有关,uPA阳性表达者可能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1,PAI-1)浓度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指标的可能性。方法:收集20例健康人、5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前、后)及14例术后复发转移患者血浆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浆uPA、PAI-1浓度,并分析血浆uPA、PAI-1浓度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健康人群血浆uPA、PAI-1浓度显著低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血浆uPA、PAI-1浓度(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前血浆uPA、PAI-1浓度显著高于术后血浆uPA、PAI-1浓度(P<0.05),显著低于术后复发转移患者血浆uPA、PAI-1浓度(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浆uPA、PAI-1浓度与年龄、性别无关,不同性别及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临床分期有关,临床分期越晚,浓度越高(P<0.05)。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分化程度越低,浓度越高(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有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uPA、PAI-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浆浓度可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预后判断指标,浓度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1,PAI-1)浓度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指标的可能性。方法:收集20例健康人、5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前、后)及14例术后复发转移患者血浆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浆uPA、PAI-1浓度,并分析血浆uPA、PAI-1浓度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健康人群血浆uPA、PAI-1浓度显著低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血浆uPA、PAI-1浓度(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前血浆uPA、PAI-1浓度显著高于术后血浆uPA、PAI-1浓度(P〈0.05),显著低于术后复发转移患者血浆uPA、PAI-1浓度(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浆uPA、PAI-1浓度与年龄、性别无关,不同性别及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临床分期有关,临床分期越晚,浓度越高(P〈0.05)。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分化程度越低,浓度越高(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有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uPA、PAI-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浆浓度可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预后判断指标,浓度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二甲基阿米洛利(dimethyl amiloride, DMA)对人高转移性肺癌PGCL3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肺癌PGCL3细胞经DMA处理后,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其对细胞侵袭和运动能力的影响,发色底物法检测DMA对细胞分泌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u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PAI-1)活性的影响,RT-PCR检测DMA对细胞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 uPAR)和PAI-1 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 2,ERK2)和ras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DMA能抑制PGCL3细胞的体外侵袭和运动能力,下调uPA、uPAR和PAI-1的mRNA表达,上调ras蛋白的表达;高浓度时DMA可降低细胞分泌的uPA活性,但对分泌型PAI-1活性和ERK2蛋白表达无影响.结论:DMA能抑制高转移性肺癌PGCL3细胞的侵袭和运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uPA系统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uPA和PAI-1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i Z  Li YF  Liu FY  Feng YL  Hou JH  Zhao MQ 《癌症》2007,26(3):312-317
背景与目的:近年研究表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及其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在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其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关系研究甚少.本研究从蛋白水平探讨uPA、PAI-1在上皮性卵巢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上皮性卵巢癌、20例良性卵巢肿瘤组织uPA、PAI-1蛋白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上皮性卵巢癌、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中uPA阳性率分别为77.5%和30.0%(P<0.001),PAI-1阳性率分别为55.0%和20.0%(P=0.005).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uPA表达与PAI-1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P=0.001).uPA阳性与盆腹腔转移病灶直径>1 cm有关(P=0.038),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术前血CA125值、卵巢病灶大小、残留病灶大小无显著性相关(P>0.05);PAI-1阳性与FIGO分期有显著性相关(P=0.022),与上述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无显著性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uPA表达是肿瘤无进展生存、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AI-1表达是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uPA、PAI-1表达上调.uPA、PAI-1有可能作为预测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及良性乳腺疾病组织中uPA、PAI-1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因素、骨髓微转移状况及随访结果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50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uPA、PAI-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2.0%和82.0%.与良性乳腺疾病相比,癌组织中两者表达增强,P值均为0.001.癌组织中uPA、PAI-1表达随肿瘤的增大而增高;淋巴结转移阳性者表达强度高;临床分期晚者表达强度高;组织学分级高者表达强度高.ER、PR表达阴性组uPA、PAI-1表达强度较阳性组高,P值均<0.05;c-erbB-2蛋白过表达组uPA、PAI-1表达强度高,P值分别为0.021和0.014; uPA、PAI-1表达强度高者易发生骨髓微转移,且易发生远处转移.uPA与PAI-1的表达呈正相关,r=0.664, P=0.000.结论:乳腺癌组织uPA、PAI-1高表达者发生骨髓微转移及远处转移机会高、预后差,uPA、PAI-1检测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之一.uPA与PAI-1两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纤溶酶原激活物和抑制物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过程中的规律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2例子宫颈癌患者和10例良性子宫肿瘤患者的血浆和组织中uPA和PAI-1含量,按良恶性、手术前后、临床分期和组织类型等分别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子宫颈癌患者血浆中uPA和PAI-1含量随临床分期的升高逐渐增加。宫颈癌患者血浆uPA和PAI-1含量术后显著降低。淋巴结转移组血浆uPA含量高于无转移组。癌组织中的uPA和PAI-1含量高于癌周组织。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鳞癌组织uPA含量呈上升趋势。腺癌的组织uPA含量高于鳞状细胞癌组,PAI-1含量无差异。结论:检测宫颈癌患者uPA和PAI-1含量可能对其侵犯范围、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预后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和血浆纤溶醇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1在结肠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择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结肠癌蜡块标本156例,正常结肠黏膜标本50例作对照。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uPA、uPAR及PAI-1在其中的表达。结果:uPA及uPAR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并随病理分级的降低、淋巴转移的产生、临床分期的提高而明显增高(P均〈0.05)。PAI-1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并随分级的降低、淋巴结转移的产生、临床分期的提高而明显增高(P均〈0.05)。结肠癌中uPA、uPAR及PAI-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uPA、uPAR及PAI-1对结肠癌的侵袭和转移起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在结肠癌的侵袭和转移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关系密切。uPA、uPAR及PAI-1各自都可以成为结肠癌诊断和预后估计的指标.并目有可能成为结肠痛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张洁清  凌丹  李力  黎丹戎  张纬 《中国肿瘤临床》2008,35(3):155-157,166
目的:最近研究表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及其1型抑制因子(PAI-1)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其过度表达与预后差有关。本研究从蛋白水平探讨uPA及PAI-1表达与卵巢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卵巢恶性肿瘤(Ⅰ~Ⅱ期14例,Ⅲ~Ⅳ期26例)、20例良性肿瘤及20例正常卵巢组织uPA及PAI-1蛋白的表达。结果:1)uPA、PAI-1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率为52.5%及67.5%,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及正常组织,差异均有显著性(P〈O.05),而良性肿瘤与正常组织无明显差异(P〉O.05)。2)uPA、PAI-1在恶性卵巢肿瘤中表达与病理类型、腹水多少、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3)uPA、PAI-1在Ⅲ~Ⅳ期的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大网膜及肝有转移者明显高于无转移者;uPA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AI-1与残存灶大小呈正相关。4)uPA阴性表达者的平均总生存期(49.0个月)明显高于阳性者(29.3个月):PAI-1阴性表达者的平均总生存期(52.2个月)明显高于阳性者(31.8个月),(P均〈O.01)。5)COX模型分析显示PAI-1蛋白表达可作为独立的预后指标。结论:uPA、PAI-1与卵巢肿瘤的发生、恶化有关,可作为估计肿瘤转移潜能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系统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中的规律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24例正常子宫内膜、3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62例子宫内膜腺癌组中uPA、uPAR、PAI-1的表达,并分析与良恶性、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基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uPA、uPAR、PAI-1在子宫内膜腺癌组中的表达较正常子宫内膜组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中的表达显著升高(P均〈0.05),而正常子宫内膜组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uPA、uPAR、PAI-1的高表达与肿瘤分化、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uPA、uPAR、PAI-1的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肺癌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乳腺癌、结肠癌、胃癌、甲状腺癌、肝癌及肺癌的研究中发现,在肿瘤细胞和肿瘤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系统各成分的表达水平和活性均高于正常细胞和正常组织,uPA、uPAR和PAI-1在癌细胞和肿瘤组织的高表达与癌细胞的增殖、浸润、侵袭和转移及肿瘤的预后相关,提示uPA、uPAR和PAI-1是肿瘤的促进因子。通过检测肿瘤组织和癌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系统抗原成分表达水平或活性,与肿瘤分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生存状况和生存期等相关指标综合分析,可以反映不同类型肿瘤和各肿瘤不同亚型的生长和浸润潜能、侵袭性及肿瘤的转移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米洛利对人高转移肺癌细胞 PGCL3 体外侵袭能力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 )系统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25 μmol/L、50 μmol/L 和100μmol/L)的阿米洛利作用于PGCL3 细胞6h 后,用Transwell 小室法检测对细胞侵袭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影响。阿米洛利作用 24 h 后,用发色底物法检测对细胞分泌的 uPA 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活性的变化。RT-PCR 检测阿米洛利对细胞uPA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 ,uPAR)和PAI-1 mRNA 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 检测阿米洛利对细胞uPA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2,ERK 2)和ras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结果:侵袭实验和运动实验结果均显示,经
阿米洛利处理后,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在100μmol/L 时,对侵袭和运动的抑制率分别为(37 .7±4.1)%和(64 .9±4.9)%,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同时,细胞分泌的 uPA 和PAI-1 活性降低,当浓度达到 100μmol/L 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从25 μmol/L 开始,阿米洛利就可显著抑制PAI-1 mRNA 的表达,当达 100μmol/L 时可明显下调uPA mRNA 的表达,但各浓度对uPAR mRNA的表达均无影响。随着阿米洛利浓度的增加,uPA 蛋白表达量逐渐减少,但对 ras和ERK 2 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影响。结论:阿米洛利能够抑制高转移肺癌细胞PGCL3 的侵袭和运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uPA 和PAI-1 的活性和表达有关,有成为抗肿瘤转移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系统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中的规律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24例正常子宫内膜、3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62例子宫内膜腺癌组中uPA、uPAR、PAI-1的表达,并分析与良恶性、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基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uPA、uPAR、PAI-1在子宫内膜腺癌组中的表达较正常子宫内膜组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中的表达显著升高(P均<0.05),而正常子宫内膜组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uPA、uPAR、PAI-1的高表达与肿瘤分化、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uPA、uPAR、PAI-1的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系统(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system, uPAs)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 AML)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已成为当前临床研究关注的热点。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与其受体(uPAR, 又称CD87)结合促使纤溶酶原激活为纤溶酶,这一过程受到uPAs的两种主要抑制剂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PAI)PAI-1和PAI-2的调控。激活的纤溶酶一方面导致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的降解,另一方面增加基质金属蛋白酶原(Pro-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Pro-MMP)及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GF)的激活,促进AML细胞髓外浸润、转移及增殖。并且uPAs作为纤溶系统的重要成分之一,其表达的上调导致纤溶亢进,增加AML患者发生出血的风险。本文对uPAs的结构及其在AML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系统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中的规律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24例正常子宫内膜、3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62例子宫内膜腺癌组中uPA、uPAR、PAI-1的表达,并分析与良恶性、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基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uPA、uPAR、PAI-1在子宫内膜腺癌组中的表达较正常子宫内膜组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中的表达显著升高(P均<0.05),而正常子宫内膜组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 >0.05).uPA、uPAR、PAI-1的高表达与肿瘤分化、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uPA、uPAR、PAI-1的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uPASNVEGF在脑膜瘤、胶质瘤、脑转移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肿瘤的生长须依赖新生血管的生成,而目前认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ar,VEGF)、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是刺激肿瘤血管形成和肿瘤浸润过程中的重要因子.本文探讨VEGF和uPA在脑膜瘤、胶质瘤、脑转移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脑膜瘤、30例脑转移癌、40例胶质瘤及10例正常脑组织中uPA和VEGF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vEGF与uPA在三种肿瘤中均有表达;VEGF和uPA表达与瘤周水肿程度呈正相关;VEGF和uPA表达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检测vEGF和uPA对脑膜瘤、胶质瘤、脑转移癌的生物学行为、瘤周水肿和预后评估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莹  陈洪生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7):1389-1391
目的:研究尿激酶纤维溶酶原激活剂(Urinary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对大肠癌原发灶、腺瘤、正常大肠黏膜、淋巴结转移灶、肝转移灶进行uPA的检测,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uPA在正常大肠黏膜、腺瘤、大肠癌原发灶中的表达依次上调;uPA随着肿瘤浸润深度、恶性程度、Dukes分期升高表达上调;uPA在伴有淋巴结转移和(或)伴有肝转移的大肠癌原发灶中的表达高于不伴有转移的大肠癌原发灶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uPA的过表达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的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uPA可以作为大肠癌伴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组织中uP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的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揭示乳腺癌的浸润转移机制.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2例乳腺癌组织和30例乳腺非癌组织中uPA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在102例乳腺癌组织中,uPA的阳性表达率为70.6%(72/102),与良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73 5,P=0.005;乳腺癌组织中uPA的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和临床TNM分期有关;uPA的阳性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无关.结论:乳腺癌uPA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uPA通过对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而促使癌细胞的浸润和转移.因此,检测uPA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并提示可能是评估乳腺癌预后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m管密度(MVD)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联合检测52例NSCLC组织中uPA、PAI—1、VEGF和MVD的表达水平。结果:uPA、PAI—1、VEGF和MVD在NSCLC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是TNM分期(P〈0.001)、肿瘤侵犯程度(P=0.034)、uPA表达(P=0.048)、VEGF表达(P=0.047)。多因素分析表明VEGF高表达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43)。结论:uPA、VEGF高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促进了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和nm23H1基因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121例大肠癌手术根治标本进行uPA、uPAR和nm23H1基因蛋白测定。结果uPA、uPAR和nm23H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74%和48%。uPA和uPAR高表达与大肠癌侵袭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nm23H1基因蛋白的低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大肠癌中uPA和nm23H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uPA、uPAR和nm23H1基因蛋白表达与大肠癌侵袭和转移有显著相关性;同时检测uPA和nm23H1表达状况,可作为预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