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尿常规分析几乎是健康人体检查及患者接受筛查的必查项目,因此,尿常规自动生化分析也随着发展很快,由尿8项、10项发展到11项检测。对其检测原理、设计、仪器、试剂等都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研究,已接近成熟。我院京都AM-4290型尿液分析仪是半定量自动生化仪,它可以检测尿液中的白细胞(LEU)、潜血(BLD)、尿胆原(URO)、胆红素(BIL)、尿比重(SG)、酸碱度(PH)、蛋白质(PRO)、亚硝酸盐(NIT)、葡萄糖(GLU)、酮体(KET)等10项指标,采用冷光源检测技术,集光学、电子学微处理器为检测试纸等的功能特点。作为一种过筛试验,其敏感性及特异性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肾受累与尿4联检测的关系。方法:选择HSP患儿48例为观察组,20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肾功能、尿常规、尿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G(IgG)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含量。结果:HSP患儿尿常规异常占29.17%;尿ALb、TRF、IgG和NAG阳性率分别是58.33%、66.67%、20.83%、29.17%。尿常规正常组与异常组尿ALb、TRF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常规正常组与异常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常规正常组尿IgG和NAG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常规异常组尿IgG和NAG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常规正常组与异常组之间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HSP患儿尿4项蛋白能敏感地反映HSP肾受累情况。尿ALb、TRF检测可作为HSP早期肾损害的敏感判断指标,且早于传统生化指标和尿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总结老年高血压患者尿常规检测中四项指标的临床意义与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进行分级,对不同组别老年患者尿常规(尿胆红素、尿糖定性、尿胆原和尿酮体)四项指标检测结果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不同高血压分级老年患者尿常规四项指标检出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常规四项指标均是反应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重要指标,对肾功能损害有提示性价值,值得临床重视并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尿微量蛋白在早期诊断儿童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中的尿微量白蛋白(UAlb)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检测对早期诊断儿童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儿科住院的患有过敏性紫癜的患儿共72例作为观察组(分为HSP组HSPN组)。对照组选取体检健康的儿童50例。观察组晨起用尿干化学试带法测定尿常规,用免疫比浊法测定β2-微球蛋白含量和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再取24h尿液用甲苯防腐,取10ml离心,之后用终点法测24h尿总蛋白定量的值。对照组标本的留取和检测项目、方法与观察组相同,记录实验结果,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与HSP组和HSPN组的尿微量蛋白测定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尿蛋白定量HSP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尿常规和尿蛋白定量在异常检出率方面明显低于尿微量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结论:尿微量蛋白(UAlb和β2-MG)的检测可作为早期检测儿童过敏性紫癜肾脏损伤的灵敏性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尿常规化学检验法与尿分析仪检测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尿液检测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患者晨起空腹时采集尿液标本,并采用尿常规化学检测与尿分析仪检测两种措施对其尿标本进行检测,对比分析两种检测结果情况。结果尿分析仪检测结果中尿液红细胞、白细胞及尿蛋白阳性率(70.00%)、(56.00%)、(40.00%)与尿常规化学检测结果(72.00%)、(52.00%)、(62.00%)相比未见明显差异;尿分析仪法检测结果中尿红细胞、白细胞及尿蛋白准确率(96.00%)、(98.00%)、(94.00%)与尿常规化学法检测准确率(98.00%)、(96.00%)、(98.00%)相比未见差异;尿分析法检测后医务人员及患者满意程度(96.00%)、(88.00%)与尿常规法检测满意度(92.00%)、(90.00%)相比未见明显差异。统计学均无意义(P0.05)。结论尿常规化学检验法与尿分析仪检测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没有明显区别,均较显著,为提高患者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应将两种检测手段联合应用,安全性较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尿常规化学检验法与尿分析仪检测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尿液检测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患者晨起空腹时采集尿液标本,并采用尿常规化学检测与尿分析仪检测两种措施对其尿标本进行检测,对比分析两种检测结果情况。结果尿分析仪检测结果中尿液红细胞、白细胞及尿蛋白阳性率(70.00%)、(56.00%)、(40.00%)与尿常规化学检测结果(72.00%)、(52.00%)、(62.00%)相比未见明显差异;尿分析仪法检测结果中尿红细胞、白细胞及尿蛋白准确率(96.00%)、(98.00%)、(94.00%)与尿常规化学法检测准确率(98.00%)、(96.00%)、(98.00%)相比未见差异;尿分析法检测后医务人员及患者满意程度(96.00%)、(88.00%)与尿常规法检测满意度(92.00%)、(90.00%)相比未见明显差异。统计学均无意义(P0.05)。结论尿常规化学检验法与尿分析仪检测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没有明显区别,均较显著,为提高患者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应将两种检测手段联合应用,安全性较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微量白蛋白(ALB)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选取受检者24 h尿,离心去上清液,运用ELISA法测定RBP、ALB表现.结果:2型DM患者尿RBP、ALB的阳性率高于尿常规蛋白的阳性率,尿常规蛋白阳性的尿RBP、ALB比尿常规蛋白阴性的阳性率高,不同病程的DM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尿RBP、ALB的阳性率就越高.结论:检测DM患者尿RBP、ALB有助于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8.
尿微量蛋白在糖尿病肾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卓华  余向东  蒋文 《医学综述》2001,7(2):127-128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 (DM)患者 5种微量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1 36例 2型DM患者采用酶标免疫的方法测定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清蛋白 (ALB)、免疫球蛋白G(IgG)、转铁蛋白 (TRF)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尿N 乙酰 β 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 结果 :1 36例 2型DM患者尿 5种微量蛋白的阳性率均高于尿常规蛋白的阳性率 (P <0 0 1 )。尿常规蛋白阳性的尿RBP、ALB、IgG、TRF均比尿常规蛋白阴性的阳性率高 (P <0 0 1 )。不同病程DM随着病程的延长尿 5种微量蛋白的阳性率越高。结论 :联合检测DM患者系列尿微量蛋白有助于早期预防和诊断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常规检测在糖尿病患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8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10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进行尿常规检测,并分析监测结果,探讨尿常规监测对糖尿病诊治的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尿糖、尿酮体、尿蛋白、白细胞酯酶、尿隐血及白细胞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尿常规监测对糖尿病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联合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对诊断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的价值。方法:对78例高血压患者应用干化学试剂法测定尿常规蛋白,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尿mALB,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测定尿NAG酶的活性;选择38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结果:高血压患者尿mALB阳性率为55.13%,明显高于尿常规蛋白的12.82%(P<0.01);高血压患者尿NAG及mAL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随病程延长有逐渐增高趋势。结论:尿mALB和尿NAG酶联合检测对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肾损伤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尿微量蛋白检测诊断早期高血压肾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检测尿微量蛋白水平并探讨其对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 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尿、空腹静脉血 ,采用酶联免疫测定尿微量白蛋白 (micro albumin ,MA) ,尿 β2 微球蛋白 (β2 MG) ,并测定血尿素氮 (BUN)、肌酐 (Cr) ,肾联合检查阳性为尿微量白蛋白、尿 β2 微球蛋白中任意一项指标高于正常值。结果 :单项指标阳性率 :尿微量白蛋白 5 8 6 3% ,尿 β2 微球蛋白 6 9 15 % ,肾联合检查阳性率 88 72 % ,均高于尿常规(15 31% )和尿素氮、肌酐阳性率 (2 8 73% ) ,呈显著差异 (P <0 0 1)。原发性高血压病 3级 (极高危组 )患者尿微量蛋白肾联合检查总阳性率 10 0 %。结论 :尿微量蛋白检测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诊断有帮助 ,是诊断肾功能早期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组(尿常规蛋白定性阴性)60例及健康对照组(阴性对照组)60例。两组均取晨尿查尿微量白蛋白(MALB)且空腹取血,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颗粒增强免疫抑制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同时检测血清尿素(BUN)和肌酐(Scr)。结果:各指标对肾功能早期病变的检出百分率总体为Cys-C+MALBCys-CMALBScrBUN。糖尿病组(尿常规蛋白定性阴性)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值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两者异常检出率均高于血清尿素和肌酐。结论:Cys-C和MALB联合检测可提高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造成尿液分析仪 (UF - 10 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尿十项分析仪 )红细胞假阳性测定的影响因素。方法 :用UF - 10 0法计数尿沉渣红细胞阳性 (RBC >15 /HP)的尿标本和尿十项分析仪测定尿血红蛋白 (BLO)阳性的尿标本用显微镜法镜检红细胞对照。结果 :UF - 10 0计数RBC >15 /HP ,尿十项分析仪测定BLO阳性 ,镜检RBC >3/HP的尿标本 12 0例 ;UF - 10 0计数RBC >15 /HP ,尿十项分析仪测定BLO阴性 ,镜检RBC <3/HP的尿标本有 197例(其中镜检有 :草酸钙结晶 115例 ,酵母样真菌 82例 ) ;UF - 10 0计数RBC <15 /HP ,尿十项分析仪测定BLO阳性 ,镜检RBC <3/HP的尿标本 78例。结论 :菌尿、草酸钙结晶尿影响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尿十项化学分析仪红细胞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尿分析仪检测尿中白细胞与镜检结果的符合率。方法:用尿分析仪与显维镜分别检测尿中白细胞数。结果:尿分析仪检测尿中白细胞与镜检结果符合率为69%。结论:尿常规检测白细胞时仪器分析加镜检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国内把尿中微量蛋白作为观察肾脏功能变化的灵敏指标[1 ,2 ] 。本文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了 15 9例尿常规蛋白阴性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尿四联微量蛋白 (α1 MG、Alb、TRF、IgG) ,进一步探讨了尿微量蛋白测定在高血压和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中的应用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门诊与住院尿常规蛋白阴性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 15 9例 ,其中高血压 97例 ,糖尿病 6 2例。1.2 方法 收集晨尿中段尿 10ml ,15 0 0r min离心 5min ,取上清液分别用德国宝灵曼尿十联分析仪及配套试纸条测定尿常规蛋白 ,用美国…  相似文献   

16.
尿分析仪检测白细胞和人工显微镜检查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先进医疗设备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尿常规检查由3项发展到目前的11项,这对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尿分析仪检测速度快、项目多、灵敏度高;但也存在不足,特别是管型、结晶、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其他有形物质成分不能检测。现根据尿分析仪对600例尿标本中白细胞的检测与显微镜的镜检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两种结果中白细胞有较大差异,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的来源本院门诊患者。用一次性尿杯随机收集清洁中段尿检测。要避免污染,女性应避免月经血、阴道分泌物混入。标本留取后应立即检测,1h内完成检查。1.2仪器与试剂日本OLYMPUS BX4显微镜;成都维信HL3460B尿液分析仪及其配套用的尿11项试纸条。1.3检测方法取尿液10ml于试管中,严格按仪器及试纸条使用要求进行操作,测定后打印出结果并记录好。将尿液400g离心5min,倾去上清液,留取0.2ml尿沉渣,轻轻混匀后,取1滴(约50μl)置载玻片上,加盖玻片,用显微镜镜检,分别计数10个高倍视野(10×40)下的白细胞数,取其平均值,并记录结果。2结果将尿液分析仪的白细胞结果按0/μl、15/μl、70/μl、125μl、500/μl...  相似文献   

17.
尿液分析 ,又称尿常规 ,是一种价廉、简便、对人体无创伤 ,能反映许多脏器如肾脏、肝脏、内分泌等功能的最常用的化验检查 ,通过尿液常规的检查 ,往往能够发现许多疾病 ,或者说为许多疾病的诊断提供线索。目前一般做尿 10项或尿 11项干化学分析。但是尿液的干化学测定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如不能客观地分析有时会误导诊断。目前尿常规检查一般包括 11项内容 :PRO (蛋白 ) ,RL D或 ERY(红细胞 ) ,L EU(白细胞 )主要用于诊断肾炎 ,肾结石及尿路感染等疾病 ,SG(比重 ) ,p H(酸碱度 )用于评估肾小管功能(浓缩功能和酸化功能 ) ,GL U(葡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尿常规检验采用常规化学法与尿分析仪的临床检验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本院进行尿常规检验的60例患者,每例患者各取两份尿液,分别采用常规化学法和尿分析仪进行尿常规的检验,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检测结果。结果:两种检查方法的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阴性率、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法的尿蛋白检测符合率为98.33%,红细胞检测符合率为96.97%,白细胞检测符合率为95.00%。结论:应用常规化学法与尿分析仪进行尿常规检测的检验结果基本一致,为进一步提高检验准确性,可联用两种检验方式进行尿常规检验。  相似文献   

19.
尿微量蛋白和尿酶监测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国为 《海南医学》2005,16(6):149-150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和尿酶监测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速率法检测尿常规检查蛋白阴性的41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3例正常人的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对检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尿mALB、β2—MG、NAG以及尿mALB/尿CRE、尿β2—MG/尿CRE、尿NAG/尿CRE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尿mALB、β2—MG及NAG阳性率分别为50.00%、35.29%和38.23%,如将三项试验联合检测,则阳性率为64.70%。结论尿mALB、β2—MG及NAG对监测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是灵敏、可靠的实验室指标,以三项试验联合检测,可提高阳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张蔓莉  江毅  王箴  周雅燕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4):2204-2206
目的探讨血、尿微量蛋白测定对过敏性紫癜肾炎的预测和诊断价值,为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损害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242例HSP患儿分为尿常规阳性组(即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127例和尿常规阴性组115例,另选择健康对照组13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β2-微球蛋白(血β2-MG)、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尿清蛋白(尿-Alb)和尿免疫球蛋白G(尿-lgG),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儿童的血β2-MG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常规阳性组、尿常规阴性组患儿的尿β2-M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常规阳性组与尿常规阴性组患儿的尿β2-MG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常规阳性组、尿常规阴性组患儿的尿-Al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常规阳性组与尿常规阴性组患儿的尿-Alb水平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常规阴性组、对照组儿童的尿-lgG水平与尿常规阳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常规阴性组与对照组尿-lgG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微量蛋白检测能较早反映肾损害的发生与否及其程度,可作为判断HSP肾损害的一个临床指标,为早期诊断和治疗HSP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