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FasT-Fix缝合修复半月板损伤,并在有效的康复治疗后评价其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因半月板损伤而在关节镜下采用FasT—Fix缝合修复治疗的患者。本组患者24例(男14例,女10例),共计31例半月板损伤,年龄15—52岁(平均28.3岁)。其中12例是单纯的半月板修复缝合、19例患者是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进行的缝合。包括内侧半月板损伤12例,外侧半月板损伤9例,内外侧半月板同时损伤5例,病程1周-23周(除去2例3年的患者),平均12周。撕裂长度平均15mm(10~25ram)。其中红红区15例,红白区16例,没有白白区进行缝合。平均缝合针数2针(1~4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无并发症的发生,随访时间2—4年,平均为2.7年,Lysholm,Tegner,IKDC评分术前、术后评分分别为:45.3、85.4;2.1、3.5;3.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asT-Fix修复半月板损伤患者在有效康复下,通过中期随访获得88%的优良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使用半月板前角缝合器修复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3例半月板前体部损伤患者,应用半月板前角缝合器行关节镜下由外向内缝合术。结果50例患者获随访,时间6~36个月,患者疼痛等症状明显好转。按HSS评分系统,由术前平均(45.2±6.5)分提高至术后平均(88.2±5.8)分(P〈0.05)。结论应用半月板前角缝合器对半月板前体部损伤行由外向内缝合术,损伤小,疗效好,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修复半月板损伤及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关节镜下应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修复58例半月板损伤,右膝32例,左膝26例。其中内侧损伤25例,外侧损伤28例,内外侧同时损伤5例。前角损伤5例,体部撕裂11例,后角撕裂38例,全层撕裂4例;红区损伤21例,红白区损伤37例。平均缝合针数2针(1~4针),术后结合科学康复训练。通过症状、体征及Lysholm评分系统分析术前及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随访6~52个月(平均22个月),术后无血管、神经损伤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膝关节伸屈功能正常,无交锁症状及疼痛。术前Lysholm评分为(45.10±12.55)分,术后为(87.34±10.55)分,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优良率9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P0.01)。结论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缝合器修复半月板损伤创伤小、恢复快、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膝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在军事训练致半月板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膝关节镜及套管针对45例半月板损伤患者关节镜下行半月板缝合术。结果45例均在关节镜下顺利完成缝合修复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0min。随访6-24个月。按Ikeuchi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30例,良9例,中6例,优良率86.6%。结论关节镜下套管针缝合术是治疗半月板损伤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分析关节镜下成形联合缝合修补术治疗不稳定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手术方法和短期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治疗不稳定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22例(24膝),随访时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2~30个月,平均18.1个月。术前Lysholm评分(62.3±5.4)分;术后12个月(93.4±5.6)分(P〈0.05),优良率为95.5%。结论只要手术指证掌握正确,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联合缝合修补术治疗不稳定外侧盘状半月板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治疗中年人半月板损伤的疗效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智尧  张磊  刘劲松  孙晋  马佳  张晟  刘晓华 《中国骨伤》2016,29(11):1022-1026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治疗中年人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及愈合情况。方法 :自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对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进行治疗,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2.65±3.63)岁(50~60岁);左膝28例,右膝12例;屈曲角(117.50±7.16)°(110°~130°)。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54.30±14.72(23~71分),IKDC评分50.65±15.95(18~78分),WOMAC评分23.80±19.39(2~75分)。均采用关节镜下全关节内半月板缝合术,术后以临床评分及MRI检查来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手术成功,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无失访病例。所有患者保持5级肌力,膝关节活动度正常,能完全伸直及完全屈曲。40例平均屈曲角(125.00±5.13)°(110°~130°),较术前改善(t=-3.47,P=0.003)。终末随访膝关节Lysholm、IKDC及WOMAC评分分别为79.50±8.70(t=-7.790,P=0.000),79.40±10.40(t=-8.431,P=0.000),8.15±6.77(t=3.988,P=0.001),均较术前改善。MRI随访完全愈合4例,部分愈合22例,未愈合14例。损伤较小缝合3针及以下者,不愈合率为27.3%(6/22);损伤较大缝合大于3针者,不愈合率为44.4%(8/18)。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治疗中年人单纯半月板损伤疗效良好。术后不愈合率达35%,中年人半月板愈合能力较差。损伤较小者愈合率相对较高,损伤越大愈合率越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FasT-Fix和可吸收半月板箭(Arrow)缝合半月板术后磁共振(MRI)的信号特点和差异.方法 2002年9月~ 2008年12月,112名患者(其中12例内外侧半月板均缝合,共124处半月板缝合)接受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FasT-Fix组73处,Arrow组51处.患者术前及术后接受MRI扫描,比较两种缝合方式的MRI信号特点和差异,并以二次关节镜探查的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MRI对两种缝合方式术后愈合情况的诊断价值.结果 二次关节镜探查证实FasT-Fix组和半月板箭组的愈合率分别为74.0% (54/73)和88.2% (45/51) (Х^2 =3.794,P=0.051);MRI综合T2序列对Arrow组愈合情况诊断的准确性(80.4%,41/51)高于FasT-Fix修复组(65.8%,48/73),但差异无显著性(Х^2=3.176,P=0.075);在综合T2序列中,FasT-Fix组中未愈合半月板出现3度信号的比例[84.2% (16/19) vs.50.0% (3/6),Х^2=26.142,P=0.000]和累及层面[中位数4(1~6) vs.1(0~3),Z=3.060,P=0.002]均明显高于Arrow组.结论 MRI综合T2序列对半月板箭修复术后的愈合诊断更准确,FasT-Fix修复术后的半月板更易出现3度信号.  相似文献   

8.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手术修复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切开直视下及关节镜下缝合修复半月板损伤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1988年1月~2004年6月采用切开直接缝合法和关节镜下缝合修补方法修复半月板损伤168例170个。关节镜下方法包括穿刺打磨修复法、可吸收半月板箭复位固定法、Outside-In缝合法、Inside-Out缝合法、Elite肩袖缝合器缝合法、T-Fix固定技术和FasT-Fix固定技术。通过症状、体征、Tegner和Lysholm评分对半月板缝合修复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并对术后的并发症进行观察。对有明显症状及体征的患者进行关节镜探查。结果所有患者获得6个月~9.5年(平均49.3±28.8个月)随访发现,Tegner评分:术前3.3±2.3,术后6.8±2.1(p<0.05)。Lysholm评分:术前30.1±18.2,术后87.5±22.5(P<0.01)。按Molster对Lysholm评分的分级方法,优98个,良57个,可10个,差5个,优良率为91.2%。对术后症状和体征明显的19例患者进行关节镜再探查,发现5例术愈合,6例部分愈合。术后并发症包括Outside-In缝线打结处疼痛3例,外侧半月板前角Outside-In缝合后未愈合导致后关节囊牵拉痛1例,半月板箭固定处的后关节囊刺痛5例。无严重血管、神经损伤,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5.3%。结论选择适当方法对损伤半月板进行修复可明显改善膝关节的症状和功能评分,并且具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和较少的术中、术后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缝合修复术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1998年6月~2003年5月,收治110例膝半月板损伤患者。其中男78例,女32例。年龄14~66岁,平均27.5岁。半月板滑膜缘纵裂93例,横裂12例,潜行撕裂5例。半月板损伤部位侧缘损伤78例,近前角部损伤23例,近后角部损伤9例。术前Lysholm评分为57±12分。均在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缝线缝合修复损伤的半月板,其中2针91例,4针13例,6针4例,8针2例。术后行康复训练及随访观察效果。结果术后关节无血肿、伤口期愈合。全部获随访12~67个月,平均26个月。3例患者劳累后出现膝关节胀痛,1例半月板损伤症状再出现,再手术探查见半月板缝合处未完全愈合,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后痊愈。其余患者症状消失,关节功能良好。术后Lysholm评分为92±7分。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缝合修复术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缝线吸收后,避免对半月板的制约,使愈合的半月板更好地发挥其生理和生物力学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可吸收缝线修复半月板边缘撕裂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本组共收治56例经关节镜证实的半月板损伤患者,其中21例膝关节半月板边缘撕裂患者,采用关节镜下PDS-Ⅱ线U型缝合,左膝7例,右膝14例,内侧半月板8例,外侧半月板13例,前角6例,体部12例,前角及体部混合撕裂5例,术后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并进行随访,评估其方法的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平均12(8~32)个月,根据术后12个月Lysholm评分情况,把疗效分为4级:优:87分以上;良:74~86分;中:60~73分;差:60分以下。术前平均56(49~64)分,术后12个月Lysholm评分提高平均88分(72~96分),优16例,良3例,中2例,总优良率90.4%。结论利用自制套管针、钩线器及PDS-Ⅱ线U型缝合半月板,操作简单方便,稳定牢靠,疗效满意,且费用较低,利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修复外侧半月板体部完全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0-01—2014-12采用关节镜下缝合修复治疗外侧半月板横断或斜行完全撕裂19例。术中先部分切除撕裂处无血供区半月板,保留红-白区和红区。联合采用施乐辉公司的缝合钩进行全关节内缝合、腰椎穿刺针进行自外向内缝合及林弗泰克公司的自内向外的双针缝合系统进行半月板修复,一般需3或4针。结果 19例均得到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1个月均无关节肿胀,交锁,Mc Murray试验阴性,无一例感染。2例皮下出现线结反应,未予特殊处理。末次随访疗效按改良Lysholm评分标准评定:优15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4.7%。结论外侧半月板体部横断或斜行完全撕裂采用关节镜下缝合修复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本组行单侧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的盘状半月板患者,47例随访超过12个月,评价半月板撕裂类型和稳定性,其中稳定型34例、不稳型13例,根据撕裂、不稳部位使用Fas T-Fix、MM-Ⅱ缝合器缝合,比较术前、术后和稳定型、不稳型盘状半月板的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结果盘状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121±11)°提高到术后(133±7)°,Lysholm评分由术前(72±7)分提高到术后(93±4)分、IKDC评分由术前(65±5)分提高到术后(86±7)分,稳定型和不稳型的术后活动度、Lysholm评分、IKDC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能够有效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合理缝合治疗不稳型盘状半月板早期临床效果与稳定型盘状半月板相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儿童半月板损伤的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对31例儿童半月板损伤患者采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其中行半月板部分切除17例,盘状半月板成形术9例,半月板缝合术5例。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6年。术后Lysholm评分为82~99(96.8±1.85)分,其中优26例,良5例。结论关节镜下治疗儿童半月板损伤,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以取得优良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Fas T-Fix缝合器在半月板桶柄样撕裂损伤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Fas T-Fix缝合器在关节镜下对28例半月板桶柄样撕裂损伤患者进行全内半月板缝合手术。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根据Barrett et al临床愈合标准评价:25例临床愈合;3例未愈合,二期行半月板切除术。末次随访时,28例患者Lysholm评分由术前43~65(57. 8±6. 3)分提高到87~96(93. 2±2. 7)分(P 0. 01)。结论关节镜下应用Fas T-Fix缝合器缝合修复半月板桶柄样撕裂损伤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关节镜手术治疗成人外侧盘状半月板的短期疗效,观察伴随的软骨损伤对疗效的影响。方法笔者自2013-08—2016-08诊治23例(24膝)成人外侧盘状半月板合并软骨损伤,均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对于不稳定者(8例)附加缝合术。术中观察外侧盘状半月板分型、损伤、稳定程度及软骨损伤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Ikeuchi评分。结果 24膝中Watanabe分型Ⅰ型17膝,Ⅱ型7膝。均有外侧盘状半月板的撕裂损伤,16例为稳定盘状半月板,8例为不稳定盘状半月板。软骨损伤按Outerbridge分级:0~Ⅱ级18膝,Ⅲ~Ⅳ级6膝。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93.0±4.9)分,较术前(61.9±13.9)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Ikeuchi评分优良率达91.7%。结论对于成人外侧盘状半月板,关节镜下行半月板成形术、不稳定者附加缝合术能取得良好的短期疗效;伴随的关节面软骨损伤的严重程度影响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6.
关节镜下半月板全切除和部分切除的短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不同术式(半月板全切除和部分切除)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短期疗效。方法374例膝关节稳定的半月板损伤患者(无合并关节内韧带损伤)在关节镜下行半月板切除或部分切除术,其中命切除组161例,部分切除组213例。Lysholm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治疗效果并作手术前后及组间比较。结果全部获随访,时间10.40(28.2±3.4)个月。全切除组和部分切除组Ly—sholm评分分别从术前的(59.3±16.3)分和(57.2±18.0)分提高至随访时的(92.9±11.1)分和(93.7±7.7)分,手术前后功能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术后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达到96.27%和98.59%。两组间手术前后的Lyshohn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关节镜下治疗半月板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半月板全切除和部分切除的短期治疗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膝关节镜下应用全内和外内缝合法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63例半月板撕裂伤患者在关节镜下进行半月板缝合术,对前角及体前、中部损伤采用由外向内缝合法,对后角及体后部损伤采用全内半月板缝合方法。结果全部病例经12~18个月随访,膝关节无症状率达93%。本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42.23±5.56)分,术后6个月提高到(91.35±2.72)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具有损伤小及愈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FasT-Fix全内缝合器修复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采用FasT-Fix全内缝合器治疗的8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半月板愈合情况,评估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的差异。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正常,无交锁。76例患者半月板达到临床愈合标准,临床愈合率95%(76/80);4例修复失败患者出现关节间隙压痛(十),其中2例合并关节积液及McMurray征(+)。术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85士13)分,明显高于术前的(32士12)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34,P=0.000);80例患者中优60例、良12例、可8例,优良率为90%(72/80)。结论Fast-Fix全内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具有微创、高效、安全等优点,尤其对于难以缝合的半月板后角损伤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1310例侧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诊治效果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Huang HY  Yin QS  Zhang Y  Liu JF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2):730-732
目的 分析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不同修复方法的效果 ,提出半月板损伤修复较适用方法。方法 随访 1310例侧膝关节半月板损伤镜下修复的患者 ,从发病年龄、损伤类型、镜下修复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 ,其中男性 880例 (90 9例侧 ) ,女性 374例 (4 0 1例侧 ) ,平均 2 5 5岁 ,平均患病时间半年。半月板缝合 6 8例侧 ,部分切除成形术 75 6例侧 ,半月板全切除 4 80例侧 ,6例儿童半月板损伤镜检确定后未行镜下处理 ,于镜检后石膏固定。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 4年 3个月 ,Lysholm评分 :半月板缝合术前 4 7 5分 ,术后 86 3分 ;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前 4 5 1分 ,术后 84 0分 ;半月板全切除术前4 5 4分 ,术后 76 1分。 6例少年儿童半月板损伤 ,Lysholm评分术前 4 5 0分 ,术后 98 7分。三种治疗方法效果有显著性差异 (t=2 876 ,P <0 0 1)。结论 半月板损伤应在关节镜下行缝合或部分切除成形治疗 ,避免半月板切除 ;<14岁盘状半月板损伤需部分切除成形 ,半月板损伤非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切除结合缝合治疗半月板旁型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年3月至2009年8月对31例半月板旁型囊肿采用关节镜下囊肿切除结合缝合治疗,对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Lysholm评分进行评估。结果25例患者最终获得临床随访,随访26~37个月,平均随访29.3个月。Lysholm评分术前评分为(69.1±17.5)分,术后随访时评分(93.7±27.6)分。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无囊肿复发,膝关节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结论关节镜下切除结合缝合是治疗半月板旁型囊肿的有效方法,可有效闭合囊腔,避免囊肿复发,通过缝合稳定半月板边缘,避免半月板的再次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