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坚持不懈地对青年一代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主张。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论述,形成了一整套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学习和运用这些理论及方法,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志军 《科技信息》2012,(23):254-254
江泽民同志是我党第三代领导核心,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历来是我党思想工作的重点,青年是未来和希望。本文从江泽民青年思政教育理论溯源角度,总结和分析了江泽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提出的理论基础,从中国传统思政思想、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毛泽东青年培养理论、邓小平"四有"理论等方面探寻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有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论述非常丰富。文章对其基本观点作了粗浅的概括论述:坚持对青年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将培养“四有”新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针对青年的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正确认识国情、社情、民情;引导知识青年尤其是大学生与工农相结合;引导青年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引导青年用人类创造的一切知识财富丰富自己的头脑。  相似文献   

4.
《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提出,青年思想道德建设首先要注重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青年发展事业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这一任务在今天尤为紧迫。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智慧泉源,思政课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导力量,现时代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航作用。教师反观自身,走入大学生的生存场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富于感召力、更具实效性,积极开展课堂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是贯彻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青年大学生是当代中国大学的重要使命,组织实施"百名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完成大学的核心使命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理论层面阐述了实施该工程的理论基础、重要性和可行性,论述了实施这一工程的创新模式、教育实效和工作载体。  相似文献   

6.
刘惠 《韶关学院学报》2008,29(2):111-114
吴玉章在他整个革命生涯中,非常重视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几代优秀的干部和数以万计的人才,在我国教育事业上做出了卓越贡献。他认为,要把青少年教育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新思想、新品德的一代新人,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政治教育、理想教育、劳动教育、共产主义品德和世界观的教育。吴玉章还进一步总结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一些根本的原则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深入研究吴玉章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青年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家教委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简称政治理论课,下同)规定为高校学生的必修课,这是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和加强思想理论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特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教育武装青年学生,培养跨世纪的优秀人才。围绕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配合师生教学活动的需要,做好教学参考书的检索服务工作,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图书工作人员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三代领导人对教育地位和功能、教育方针、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加强党对教育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都做了非常精辟的论述。在新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把握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脉搏,传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的教育思想,对教育工作做了系列重要论述。一是强调教育优先的地位和培养人才的功能,提出"四个服务",重视高校育人功能;二是从党和国家利益的高度强调教育的指导思想,提出培养"三有"新时代青年,确定"五育"人才培养目标;三是指出人才的极端重要性,明确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四是明确教师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师的根本任务,培养"四有"好老师,关注教师待遇;五是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抓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强化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指引我国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把我国从教育大国建设成教育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是重要课程之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促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教育者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进行观念创新。本文就新课程体系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育观念创新的必要性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观念的创新要求分别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八十多年过去了,<古田会议决议>对树立正确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依然具有重大启示:一是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确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育人工作的首位;二是树立"政治教育为主导"的理念,坚持用先进的理论武装人,把大力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三是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手段等,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青年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它围绕着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根本目标,既充分肯定了青年的地位和作用,又客观地指出青年的弱点和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教育青年的观点和方法。这些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构成了完整、科学的青年教育理论体系,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要财富,是我们研究青年问题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要做好青年的教育工作,必须正确认识青年。用马克思主义的青年观认识青年,是邓小平青年教育理论的思想基础,是邓小平青年认识论的显著特征。青年的概念不是单一的生理分期或心理…  相似文献   

12.
青年学生队伍是青年群体中的主力军,重视和加强这支队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进一步坚定其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对于高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终极价值目标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一理论具有深刻的内涵。我们要从"人"、"全面发展"、"自由发展"三个维度来把握这一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也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的终极价值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很多误区,我们要用马克思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来指导现代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4.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从战略全局出发,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实际,从现实性、实践性、实效性和价值性的维度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过深刻论述,对当前进一步促进青年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非常重视对青年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强调要解决马克思主义进头脑,总结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和教训,要求加强政治理论工作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对中国青年问题提出了诸多精辟的观点,开拓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新境界。对青年本质的认识,对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学习的内容,高校培养的目标和青年干部培养的要求,以及对青年成长规律的探索是本文研究江泽民青年观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电大学生头脑是当前电大政治理论课和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三个代表"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用这一思想来武装电大学生头脑很有必要.把"三个代表"全面落实在电大教育教学工作中,对提高电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和政治理论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我国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根本任务是通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青年学生能够正确面对复杂多变的西方思潮。概论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课程,通过这门课程学生能够对马克思理论体系有全面、具体的学习和领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立场抵御多元价值观和西方思潮的侵蚀,但要真正要使概括课"入脑、入心"还需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其中有效教学教师的因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概论课有效教学可分为个人素质因素与教学能力和手段因素。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作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重要载体,其独特的育人功能愈发凸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育人功能的发挥面临着内生动力不足、外部引领缺乏等现实困境。因此,高校必须正确把握时代脉搏和学生思想特点,积极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的发展路径,激发社团的内部活力,完善社团的外部引领架构,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发展的社会支持,借助新媒体技术发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努力培养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意识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网络空间的自然延伸和时代化表述,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与内在动力,更是习近平互联网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出场具有相应的内外生成逻辑,其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要义的吸纳与超越。因此,为进一步构建青年群体的网络伦理精神,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扭转网络空间的社会原子化倾向,必须自觉内化"共同体"意识,加强对青年群体的"世界意识"教育,构建知行合一的德礼机制以夯实这一网络类存在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