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薛邦德  周华富  何巍  张兴华  杨涛 《内科》2008,3(3):332-335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的基因表达水平变化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患者心房结构重构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进行二尖瓣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患者42例为房颤组;风湿性心瓣膜病窦性心律18例为对照组。上述患者术前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及留取相关临床资料。于手术时取左心耳心肌标本,采用Masson三色染色法检测心房肌组织纤维化程度;RT—PCR方法检测心房肌组织MMP-2和TIMP-2的mRNA水平。结果(1)房颤组患者心房肌组织纤维化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与左房内径(r=0.788,P〈0.001)呈显著正相关,与二尖瓣口面积(r=-0.886,P〈0.05)呈负相关;(2)与对照组比较,房颤组患者心房肌组织MMP-2mRNA表达量增高(P〈0.05);TIMP-2mRNA表达量降低(P〈0.05)。(3)MMP-2和TIMP-2mRNA表达水平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p=-0.766,P〈0.001)。MMP-2mRNA表达水平与左心耳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rp=0.919,P〈0.001)呈显著正相关;TIMP-2mRNA表达水平与左心耳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rp=-0.883,P〈0.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心房组织MMP-2和TIMP-2的基因表达改变,尤其是MMP-2/TIMP-2表达的失衡,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时心房扩大及房颤发生与维持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心房颤动犬心房结构重构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在快速起搏心房颤动(房颤)动物模型心房结构重构中的作用和Ca^2+超载对MMP-9激活的影响。方法 14只犬随机分为房颤组(n=8)和对照组(n=6),右心房快速起搏(350~450次/min)8周建立房颤动物模型。取左心房组织,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MP-9和TIMP-1 mRNA和蛋白质表达,采用Masson染色测定心房肌组织胶原含量,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内径,同时还测定心房肌组织Ca^2+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房颤组心房肌胶原含量、Ca^2+浓度和左心房内径增加(P〈0.05);房颤组左心房心肌组织MMP-9 mRNA表达升高45%(P〈0.01),蛋白质水平表达增加19.5%(P〈0.001);TIMP-1 mRNA表达增加46.67%(P〈0.01),TIMP-1蛋白质水平表达下调8.33%(P〈0.01);MMP-9 mRNA表达与左心房内径、Ca^2+浓度和心肌胶原含量正相关(P〈0.05);TIMP-1 mRNA表达与左心房内径、心肌胶原含量和MMP-9 mRNA表达正相关(P〈0.05)。结论 MMP-9/TIMP-1平衡失调可能是慢性房颤心房肌细胞外基质重构和心房扩大的重要分子机制,细胞内Ca^2+超载可能是MMPs的重要激活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肌纤维化程度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和活性的关系,探讨MMPs在房颤患者心房重构中的作用。方法心外科手术病人53例,其中房颤患者27例,窦性心律患者26例,采用MASSON染色检测病理切片中胶原容积比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MMP-1、MMP-2、MMP-9的表达变化,通过明胶酶谱法观察MMP-2、MMP-9的活性改变。结果同窦性心律组比较,房颤患者的胶原容积比例增高,MMP-2mRNA水平和蛋白活性无明显变化,MMP-1、MMP-gmRNA升高,MMP-9的活性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纤维化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金属蛋白酶通过增强心房纤维化的程度而促进房颤的进展,参与房颤的心房结构重构,加重心房功能的衰竭。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已有研究表明心房结构改变尤其心房纤维化,是房颤发生和持续的重要病理基础。近来研究发现有房颤的扩张性心肌病(DCM)患者的心房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表达量及Ⅰ型胶原容积分数明显增高。已有体外实验研究表明脑利钠肽(BNP)一方面能直接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另一方面能诱发成纤维细胞的MMP-2蛋白表达及释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miRNA-223与金属基质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在风湿性心瓣膜病(风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表达水平及在房颤心肌结构重构的发生机制.方法 风心病接受瓣膜置换术患者31例,其中风心病窦性心律组15例,风心病慢性房颤组16例.收集患者右心房心肌组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心房肌组织和血清miRNA-223的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血清及心肌组织MMP-9蛋白的表达及分布水平;苏木素-伊红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结构及胶原纤维含量变化.结果 与窦性心律组相比,房颤组心房肌组织miRNA-223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603±0.0228 vs.0.0261±0.0035,P<0.01);房颤组血清MMP-9表达水平高于窦性心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281±0.9165)ng/mLvs.(2.7613±1.2166)ng/mL,P<O.05].MMP-9蛋白表达水平与胶原容积分数(collagen volume fraction,CVF)呈正相关(r=0.406,P<0.05);MiRNA-223表达水平与MMP-9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901,P<0.05).结论 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miRNA-223及MMP-9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兔急性房颤后心房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表达变化及厄贝沙坦对其的影响,探讨MMP-13和厄贝沙坦在房颤后心房重构中的作用。方法将2005年1月至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动物中心实验室提供的60只兔随机分为2组:未给药组(ND,n=30)和给药组(D,n=30),给药组兔按厄贝沙坦30mg/(kg.d)灌胃3周;再随机分成3个亚组:对照组(1,n=10)、假手术组(2,n=10)、房颤8h组(3,n=10)。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兔右房心肌中MMP-13、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TIMP-3)、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和血管紧张素受体2(AT2),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右房心肌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结果未给药房颤8h组右房心肌中MMP-13较对照组升高(P<0.05),TIMP-3无明显变化,AT1极显著升高(P<0.001),AT2无明显变化,AngⅡ极显著升高(P<0.001)。给药对照组AT1显著降低(P<0.01),MMP-13、TIMP-3、AT2和AngⅡ无显著变化;房颤8h组心房肌中MMP-13无显著升高(P>0.05),AT1极显著升高(P<0.001),但较未给药组降低(P<0.001),AT2无变化,AngⅡ极显著升高(P<0.001),与未给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急性房颤后心房肌中MMP-13表达升高,MMP-13在此后的心房结构重构中起重要作用。厄贝沙坦能抑制房颤后MMP-13升高,从而抑制了房颤后心房重构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成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房的结构重构是心房颤动发生和维持的重要机制之一,包括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心房肌间质改变和心房扩大。各种心脏疾病、心律失常或衰老均可以导致心房结构重构。心房间质组织纤维化是房颤发生的重要机制,间质纤维化可导致心房内径扩张、心房壁变薄和心房结构重构。心房纤维化与扩张导致房内及房间传导的延迟、心房传导各相异性增加,均有利于折返的形成,是导致房颤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微小RNA(microRNA)-21及其调控的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房颤患者心房结构重构的分子机制。方法2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接受瓣膜置换术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窦性心律组12例,慢性房颤组14例。于术中获取右心耳组织,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心肌组织中microRNA-21的相对表达量,用免疫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MP-2蛋白水平及分布。用Masson染色检测心肌胶原容积。结果房颤组心房肌组织microRNA-21及MMP-2表达水平明显增加[microRNA-21:房颤组(2.23±0.31)与窦性心律组(0.94±0.24),P〈0.01;MMP-2:房颤组(0.93±0.04)与窦性心律组(0.87±0.05),P〈0.01]。microRNA-21表达水平与左心房内径呈正相关(r=0.429,P〈0.05)。房颤患者心房组织胶原纤维含量明显增加[房颤组(14.1%±0.01%)与窦性心律组(8.3%±0.01%),P〈0.01]。MMP-2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与左心房内径呈正相关(r=0.471,P〈0.05),与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呈正相关(r=0.456;P〈0.05)。结论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microRNA-21表达增高及正向上调MMP-2蛋白水平可能是影响胶原代谢、造成房颤时心房结构重构的分子机制之一,与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9.
心肌梗死后心房结构重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房颤)是心肌梗死病程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7%~20%。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房缝隙连接通道的改变在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缝隙连接蛋白40(connexin 40,Cx40)敲除小鼠的房性心动过速的易患性增加,提示心房Cx40的改变可能有助于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慢性心肌梗死后心房结构的改变,尤其是Cx40的空间分布和基因表达的变化,以阐明房颤发生的可能基质。  相似文献   

10.
目前研究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机制是心肌重塑,因此,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心肌重塑是防治心肌衰竭发生的重要治疗原则之一.而心肌重塑的基础是心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变化,心肌细胞外基质的变化主要是胶原沉积和纤维化[1].有研究表明,Rho激酶抑制剂抑制胶原Ⅲ的表达,防治心肌纤维化,延缓心肌重塑,改善心功能[2].本研究观察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对AMI患者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Left atrial impulse formation in atrial flutte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14.
房颤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与心房的重构(包括电学重构、解剖重构和自主神经系统重构)密切相关.房颤可诱导离子通道蛋白表达和(或)功能异常,进而反馈性地促进心房功能性折返基质的形成,发生电学重构;循环往复的电学重构造成心房基质的改变,失活的心房肌细胞被纤维组织替代,心房逐渐纤维化,出现解剖重构;与此同时,心房广泛的纤维化进一步阻碍电冲动的传导,反过来加重电学重构;自主神经系统重构可通过正向反馈环机制促进房颤的维持和复发.早期治疗心房重构可延迟甚至预防房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与心房纤维化的关系,研究心房纤维化在房颤维持和心房重构中的作用.方法 心外科手术病人53例,其中窦性心律者26例,房颤患者27例(房颤少于10年患者为房颤Ⅰ组,房颤超过10年患者为房颤Ⅱ组).术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手术中取右心房组织,Masson染色测定胶原容积分数(CVF),分别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印迹的方法测量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血管转化酶(ACE)mRNA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蛋白的表达量,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测定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水平.结果 同窦性心律组相比,房颤组心房扩大、CVF增高;房颤Ⅰ组心房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和2的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E mRNA升高,AngⅡ升高;房颤Ⅱ组心房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和2的mRNA有下降的趋势,未达统计学意义,ACE mRNA、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蛋白表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管紧张素系统在房颤患者的心房纤维化早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We report a case of right-sided endocarditis with left ventricular-right atrial communication in which right atrial vegetation was demonstrated by two-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The present case demonstrates that the right atrial vegetation in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is suggestive of left ventricular-right atrial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分析近20年房颤心房纤维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 方法 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利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近20年房颤心房纤维化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相关研究的作者、国家/机构分布、期刊分布状况以及对关键词进行分析。 结果 纳入1 468篇SCI文章,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Nattel S,引文量最高的是Burstein B。美国和中国为该领域研究的主要国家,美国犹他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是房颤心房纤维化研究的重要机构,载文量最多的期刊是《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electrophysiology》,被引频次最高的期刊是《Circulation》,主要的研究热点是①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与心房纤维化研究;②心房纤维化评估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基质消融中的应用③炎症及氧化应激在房颤心房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研究的前沿方向主要有①关于房颤患者的患病率、复发率和死亡率的研究;②房颤患者中风的预防;③基于心肌成纤维细胞探讨房颤相关机制的研究;④房颤患者的管理;⑤通过延迟增强MRI评估心房组织纤维化程度。 结论 本研究为了解房颤心房纤维化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视角,为研究者识别潜在的合作者和合作机构、热点话题和研究前沿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