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有研究表明鼻息肉产生与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刺激有关。自由基损伤在炎性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在炎症过程中自由基产生与清除失衡 ,可导致细胞毒性和组织不可逆损伤。我们检测了鼻息肉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 (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dismutase ,SOD)活性的改变 ,以探讨氧自由基损伤与鼻息肉发病的关系。一、材料和方法1 标本来源 :实验组 15例为鼻息肉标本 ,男 11例 ,女 4例 ,年龄 18~ 5 6岁。对照组 10例 ,标本取自鼻中隔矫正术患者的中鼻甲前端黏膜 ,男 7例 ,女 3例 ,年龄 19~ 4 8岁 ,排…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enascin(TN)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特征及其在鼻息肉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24例鼻息肉标本(鼻息肉组)和15例慢性肥厚性鼻炎下鼻甲标本(下鼻甲组)中TN的表达,并以5例健康者(对照组)下鼻甲黏膜作对照。结果:鼻息肉组和下鼻甲组黏膜上皮细胞及腺上皮细胞均表达TN;鼻息肉组TN的黏膜上皮阳性细胞表达的吸光度值显著高于下鼻甲组(P<0.01);鼻息肉组TN的腺上皮阳性细胞表达的吸光度值显著高于下鼻甲组(P<0.01);对照组下鼻甲组织中黏膜上皮及腺体几乎检测不到TN的表达;鼻息肉组腺体TN阳性率明显高于下鼻甲组(P<0.05)。结论:TN在鼻息肉组织中的高表达与鼻息肉的发生、发展相关;TN在鼻腔内的表达细胞是黏膜上皮细胞和浆液性腺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3.
用油纱条行鼻腔填塞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基本操作之一 ,但是填塞后患者多有不适 ,如吞咽困难 ,咽鼓管吹张感 ,张口呼吸等。近年 ,我们在鼻手术中采用鼻腔填塞的同时行鼻腔置管 ,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合用组 :32例 ,男 2 1例 ,女 1 1例 ;年龄 1 7~ 70岁 ,平均 41 .3岁。鼻中隔手术 4例 ,鼻中隔加下鼻甲手术 6例 ,下鼻甲手术 3例 ,鼻息肉手术 3例 ,鼻出血 6例 ,鼻外伤并鼻骨骨折 8例 ,上颌窦手术 2例。术后均行双侧鼻腔填塞加置管。对照组 :40例 ,男 2 6例 ,女 1 4例 ;年龄 2 0~ 74岁 ,平均 39岁。鼻中隔手术 1 9例 ,鼻中…  相似文献   

4.
鼻息肉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 ,NOS)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功能 ,参与许多疾病的病理过程。我们观察了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iNOS)在鼻息肉中的定位表达。一、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实验组 36例鼻息肉病 ,年龄 17~ 6 5岁 ,平均 38岁 ;男 2 2例 ,女 14例。其中 12例有既往鼻息肉手术史 ,7例有变应性鼻炎病史。 15例对照组标本取自鼻中隔矫正术患者的下鼻甲粘膜 ,均无呼吸道变应性疾病。2 .标本收集 :实验组于手术中取…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对鼻息肉中的肥大细胞及其类胰蛋白酶(mast cell tryptase,MCT)进行定位和定量分析,探讨肥大细胞及其类胰蛋白酶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鼻息肉患者22例作为实验组,采集手术切除标本22份;选取同时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鼻中隔矫正术住院患者12例作为对照组,采集下鼻甲黏膜组织标本12份。采用ELISA法检测鼻息肉中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IL 8、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s)的表达状况,并用免疫组化法对鼻息肉中的肥大细胞及其类胰蛋白酶进行定位和证实。结果鼻息肉组中MCT、IL 8、Eotaxins的蛋白表达高于下鼻甲组,且MCT与IL-8之间、MCT与Eotaxins之间存在中等正相关。免疫组化提示鼻息肉组中存在大量的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的表达明显高于下鼻甲组。结论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在鼻息肉中IL 8、Eatoxins等的分泌、炎性细胞的募集以及鼻息肉中上皮增生、间质水肿、血管增生扩张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鼻息肉及鼻息肉病可能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且其发病机理迄今仍不清楚。为此,2 0 0 2年4~10月,对在我院行鼻内镜手术的71例患者的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 8(interleukin 8,IL 8)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其中的表达。一、资料与方法标本取材前6周未用激素和抗组胺类药物,标本按患者取材顺序进行统一编号。以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中鼻甲黏膜为对照组,共14例;鼻息肉组31例;满足以下5点者为鼻息肉病组[1] ,共2 6例,①有鼻息肉前期手术及术后复发病史;②糖皮质激素类治疗有效;③息肉样变黏膜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囊性纤维跨膜转运调节因子(CFTR)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鼻息肉组织(鼻息肉组)和7例正常下鼻甲黏膜(下鼻甲组)中CFT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CFTR在上述2组组织均有表达,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和分泌细胞,并且优势表达于鼻息肉。CFTR在正常下鼻甲黏膜呈较为单一的顶上膜表达,而在鼻息肉中呈顶上膜表达和细胞质表达并存;②鼻息肉组CFTR的黏膜上皮阳性细胞顶上膜表达的强度值(1.921±0.310)显著高于下鼻甲组(0.971±0.214)(P<0.05)。鼻息肉组CFTR的上皮阳性细胞质表达的强度值(2.036±0.439)亦显著高于下鼻甲组(0.550±0.366)(P<0.05)。结论:氯离子通道CFTR蛋白的过度表达和异常表达可能在鼻息肉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明确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mRNA、抗凋亡基因Bcl-2 mRNA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及其相关性,探讨AQP-1 mRNA在鼻息肉组织嗜酸粒细胞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16例鼻息肉组织标本来源于鼻息肉切除的患者(女11例,男5例,年龄20-65岁);10例下鼻甲黏膜组织来源于有变应性鼻炎病史的鼻整形患者(女7例,男3例,平均年龄16-58岁)。上述标本取组织相邻切片,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AQP-1 mRNA和Bcl-2 mRNA的表达;以麦格-姬姆萨(May-Griunwald-Giemsa,MGG)染色法鉴别嗜酸粒细胞。结果 16例鼻息肉组织嗜酸粒细胞中均有AQP-1 mRNA和Bcl-2 mRNA表达,其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93.16±13.25)%;(84.74±12.10)%;而10例下鼻甲组织嗜酸粒细胞中均有Bcl-2 mRNA表达,但仅有4例表达AQP-1 mRNA;AQP-1mRNA和Bcl-2 mRNA在下鼻甲组织嗜酸粒细胞中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19.54±4.98)%和(16.45±3.12)%。AQP-1 mRNA与Bcl-2 mRNA在鼻息肉组织嗜酸粒细胞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875,P<0.01)。结论 AQP-1能够平衡鼻息肉组织嗜酸粒细胞内外液体渗透压,维持其存活,在嗜酸粒细胞抗凋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水通道蛋白 2 (waterchannelprotein ;aquaporin 2 ,AQP 2 )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鼻息肉形成的关系。方法 取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下鼻甲组织 11例和鼻息肉组织46例 ,鼻息肉组中Ⅱ型 1期 10例 ,2期 12例 ,3期 10例 ;Ⅲ型 1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AQP 2在不同型期鼻息肉和下鼻甲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①在鼻息肉上皮层AQP 2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下鼻甲黏膜 (P <0 0 1) ;上皮层AQP 2表达的面密度值也显著高于下鼻甲组 (P <0 0 5) ,不同型期鼻息肉上皮层AQP 2的面密度值又有差异 ,Ⅱ型 2、3期和Ⅲ型鼻息肉显著高于Ⅱ型 1期鼻息肉 (P <0 0 5) ;②Ⅱ型 2、3期和Ⅲ型鼻息肉上皮下组织AQP 2阳性细胞数和面密度值均显著低于Ⅱ型 1期鼻息肉和下鼻甲黏膜上皮下组织 (P <0 0 5) ,而后两者间AQP 2阳性细胞数和面密度值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AQP 2在鼻息肉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与鼻息肉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 ,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先天免疫分子Toll-Like-Receptor-9(TLR-9)蛋白在鼻息肉黏膜上皮细胞中的存在及表达,以期探讨其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及功能.方法:取鼻窦内镜下摘除的鼻息肉标本10例(鼻息肉组),鼻中隔偏曲和鼻外伤等手术切除的下鼻甲标本10例作对照组,消化法行原代细胞培养,流式细胞仪双抗纯化上皮细胞和检测上皮细胞中TLR-9蛋白含量.结果:①消化法培养人鼻黏膜原代细胞中上皮占98%;②鼻息肉组和对照组上皮细胞均有TLR-9表达,但鼻息肉组的TLR-9表达(11%~15%)显著低于对照组(49%~60%).结论:TLR-9存在于正常和鼻息肉的黏膜上皮中,但鼻息肉组水平下降,推测先天免疫分子TLR-9可以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内镜鼻窦手术迟发鼻中隔穿孔的原因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镜鼻窦手术迟发鼻中隔穿孔系指非内镜鼻中隔黏膜下切除而发生的一种罕见并发症。国内李源等[1] 曾报道 2例。本研究回顾性分析 7例内镜鼻窦手术迟发鼻中隔穿孔发生的可能原因与防治方法。一、临床资料1.回顾性分析 1996年 4月~ 2 0 0 2年 9月 7例 (本院 4例 ,外院会诊 3例 )内镜鼻窦手术迟发鼻中隔穿孔病例 ,其中男 6 ,女 1例 ,年龄 15~ 2 4岁 ,平均 18 2岁。2 .术前诊断及慢性鼻窦炎或鼻息肉分型、分期及手术疗效评定标准[2 ] :Ⅰ型 3期行筛窦切除、上颌窦口、蝶窦口扩大术 3例 ;Ⅱ型 2期行中鼻道、筛窦息肉切除 ,上颌窦口扩大引流术 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 (proteinkinaseC ,PKC)在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 (eosinophlis,EOS)浸润增多的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 ,对 2 6例鼻息肉组织和 2 0例下鼻甲黏膜进行PKC和促细胞凋亡基因Bax、抑凋亡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 2 (B celllymphoma leukemia 2 ,Bcl 2 )进行检测 ;用May Gr櫣nwald Giemsa(MGG)常规染色鉴别EOS。结果 ①EOS中Bcl 2mRNA及其蛋白的阳性细胞表达率鼻息肉组均高于下鼻甲组 (P <0 0 1) ,而鼻息肉组EOS中BaxmRNA及其蛋白的阳性细胞的表达率均略高于下鼻甲组 ,但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②鼻息肉组 2 6例EOS中均有PKC表达 ,而下鼻甲组EOS只有 7例偶有PKC表达。 2组标本EOS中PKC的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且鼻息肉组嗜酸细胞中PKC与Bcl 2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分别呈明显的正相关 (r1 =0 0 875 ,r2 =0 0 82 3,P <0 0 1)。结论 鼻息肉EOS中PKC表达增多与凋亡抑制密切相关 ,推测激活PKC传导途径是鼻息肉组织EOS凋亡抑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切口的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内镜鼻外科的不断发展 ,鼻内镜下鼻中隔手术已得到了耳鼻咽喉科医师的普遍认可 ,因此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1〕切口的选择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根据鼻中隔偏曲的部位、形态和范围 ,选择恰当的手术切口 ,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岁岁 ,平均 2 9岁。Kiillian手术切口 2 5例 ,鼻前庭皮肤“L”形切口 1 6例 ,鼻中隔骨软骨交界处黏膜纵形切口 8例 ,鼻中隔棘或嵴尖部横形切口 1 1例 ,鼻中隔棘或嵴前纵形黏膜切口 6例。 6 6例中有2 8例伴有单组或多组鼻窦炎 (其中 1 0例伴有鼻息肉 ) ,43例伴有下鼻甲肥大…  相似文献   

14.
Merocel高膨胀止血材料用于鼻腔、鼻窦术后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6,自引:5,他引:41  
长期以来鼻腔、鼻窦手术后及严重鼻出血的止血都是以凡士林纱条填塞为主 ,非常经济 ,且效果良好。但是 ,凡士林纱条填塞也存在许多缺点 ,填塞后鼻腔局部或头部疼痛等症状重 ,鼻腔粘膜反应重。笔者自 2 0 0 0年 1月起将Merocel鼻腔填塞条用于鼻腔、鼻窦手术后和鼻出血的止血 ,效果较好 ,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下鼻甲骨切除 8例 ,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1 9~36岁。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 2 6例 ,男 1 8例 ,女 8例 ;年龄 2 3~ 38岁。经鼻内窥镜外伤性鼻腔闭锁开放术 (右 ) 1例 ,男 ,年龄 37岁。经鼻内窥镜全筛窦、全蝶…  相似文献   

15.
NF-κBp65、IκBα在人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鼻息肉组织、慢性鼻-鼻窦炎病人钩突黏膜及鼻中隔偏曲病人下鼻甲黏膜中NF-κBp65、IκBα的表达,探讨NFκ-Bp65、IκBα在鼻息肉、慢性鼻-鼻窦炎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Fκ-Bp65、IκBα在30例鼻息肉组织、20例慢性鼻-鼻窦炎病人单侧钩突黏膜及20例鼻中隔偏曲病人下鼻甲黏膜中的表达及分布,运用HPIAS-2000高分辨率图像分析系统分别对3种组织的黏膜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炎性细胞进行光密度测定。结果①NF-κBp65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鼻息肉组织的黏膜上皮细胞、炎性细胞、腺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和部分胞核中。②IκBα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鼻息肉组织的黏膜上皮细胞、炎性细胞、腺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中。③NFκ-Bp65在鼻息肉组、钩突组及下鼻甲组黏膜上皮细胞、炎性细胞、腺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依次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④IκBα在鼻息肉组、钩突组及下鼻甲组组织黏膜上皮细胞、炎性细胞、腺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依次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F-κBp65、IκBα可能参与鼻息肉和慢性鼻-鼻窦炎的炎症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6.
鼻腔疾患并发慢性泪囊炎的鼻内窥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 ,我们对 2 0例 ( 2 6侧 )鼻腔疾患并发慢性泪囊炎患者 ,在鼻内窥镜下行鼻腔疾患手术并鼻腔泪囊造口术 ,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2 0例中 ,男 8例 ,女 1 2例 ;年龄 2 5~ 75岁。其中 6例并发鼻息肉 ;6例并发鼻中隔高位偏曲者中 ,有 1例同时并发肥厚性鼻炎 ;5例并发肥厚性鼻炎 ;另 3例并发中鼻甲肥大或钩突肥大。手术均在电视监视下进行 ,先在鼻内窥镜下根据需要行鼻息肉摘除术、鼻中隔矫正术、中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钩突切除术 ,再行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在中鼻道前端的鼻外侧壁上作以钩突前界为后缘长 1 cm的正方形切口…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和Bcl-2表达活性与鼻息肉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活性平衡机制的相关性.方法 鼻息肉组织标本29例,下鼻甲黏膜标本11例,免疫组化法检测上皮细胞Fas、FasL、Bcl-2和PCNA蛋白的表达活性,TUNEL过氧化酶原位标记法检测上皮原位细胞凋亡括性.结果 在鼻息肉组,PCNA阳性细胞指数(PIPCNA)大于自身的细胞凋亡指数(AI,P<0.01),而且PIPCNA和AI绝对值均大于下鼻甲组(P<0.01),但PIPCNA/AI比值(1.95±0.66)却小于下鼻甲组(P<0.01);FasL和Bcl-2阳性细胞指数(PIFasLL、PIBcl-2均大干自身的Fas阳性细胞指数(PIFasP<0.05),但该三指数均大干下鼻甲组(P<0.01);PIBcl-2/PIFas比值大于下鼻甲组(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息肉上皮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凋亡活性均增强,但前者仍然大干后者;Bcl-2介导的细胞凋亡抑制机制和FasL介导的细胞免疫逃逸机制可能对鼻息肉上皮细胞凋亡活性产生部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们自 1996~ 1999年采用鼻中隔成形加鼻丘黏膜划痕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5 2例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病例资料 :5 2例均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1] ,同时合并鼻中隔偏曲 ,术前均接受过不同剂量和疗程的抗组胺药、减充血药、肥大细胞稳定剂、皮质类固醇药物等的全身和局部用药治疗 ,疗效不佳。其中男 2 0例 ,女 32例 ,年龄 19~6 1岁 ,平均 2 9岁 ,病程 2~ 2 6年。按诊断记分标准 ,2 0例 8分 ,2 8例 7分 ,4例 6分。另选择 2 0例同种病例作为对照组 ,男 8例 ,女 12例 ,年龄 2 0~ 5 8岁 ,平均 30岁。其中 6例 8分 ,12…  相似文献   

19.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自 1 999年以来我们对 2 8例 ( 31眼 )慢性泪囊炎患者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患者 2 8例 ( 31眼 ) ,男 5例 ,女 2 3例 ;年龄 2 3~ 5 7岁。病史 3个月~ 1 2年。术前行泪囊造影X线摄片 2 6例 ( 2 8眼 ) ,泪囊造影CT扫描 2例 ( 3眼 ) ,泪道冲洗均有脓性分泌物。 2 8例中 2例为泪道激光手术失败者。全部病例未并发鼻息肉、鼻窦炎、重症鼻炎、鼻中隔剧偏等症。1 .2   手术方法选用德国WOLF 0°广角鼻内镜及手术器械、国产电钻、高频电刀。术前鼻内镜检查鼻腔并连接ENT影像工作站…  相似文献   

20.
我科自 1996年 5月以来 ,应用鼻内窥镜手术矫正鼻中隔偏曲 ,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 1996年 5月~ 2 0 0 0年 5月共行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10 8例 ,男 6 8例 ,女 40例 ,年龄 18~ 72 (平均35 )岁。6 2例患者术前曾反复出现大量鼻出血 ,这与本地气候干燥有密切关系 ;46例则伴有鼻塞、流涕、头痛及嗅觉减退等不同症状 ,药物治疗无效。 8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高位偏曲 ,其中并存鼻窦炎 34例 ,过敏性鼻炎 12例 ,鼻息肉伴鼻窦炎 15例。 18例曾在额镜下行传统的“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但高位偏曲矫正不理想 ,以至术后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