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分子结构角度对甲壳素和甲壳胺2种物质之间的区别进行了论述,指出目前市场上的甲壳胺纤维中都残留有一定的甲壳素残基.简述了甲壳胺的抗菌机理,对不同脱乙酰度甲壳胺纤维的抗菌性能进行了比较.同时对不同原料混纺纱线中甲壳胺纤维的最佳混纺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经过测试和对比发现,在同样的测试条件下,甲壳胺纤维脱乙酰度越高,其抗菌性能越好.使用脱乙酰度尽可能高的甲壳胺纤维,只需将混纺比例控制在5%~10%,最终产品即可获得理想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2.
脱乙酰化甲壳素制备药用胶囊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一定脱乙酰度的甲索具具有溶解怀好而粘度大于明胶的特点,进行了甲壳素脱乙酰化反应及脱乙酰化甲壳素制备药用胶囊的实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又称脱乙酰甲壳素、甲壳胺,是由大部分氨基葡萄糖和少量N-乙酰氨基葡萄糖通过β-l,4-糖苷键连接起来的直链多糖,通常是从虾、蟹、昆虫外壳或真菌细胞壁中提取甲壳素经脱乙酰化反应后而得到。由于甲壳素不溶于水和普通有机溶剂,应用受到限制。而壳聚糖因含有游离氨基,可  相似文献   

4.
对甲壳素进行超微粉碎处理,通过控制碾磨时间,得到结晶度为80.91%、58.06%、31.94%和8.09%等4种甲壳素细粉,再对其和普通粉碎甲壳素的非均相脱乙酰制备壳聚糖的反应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甲壳素样品结晶度的降低,在相同的脱乙酰反应条件下制备的壳聚糖的脱乙酰度更高。采用单次碱处理的方式,使用普通粉碎甲壳素得到的壳聚糖脱乙酰度为84%,使用结晶度为31.94%和8.09%的甲壳素细粉,壳聚糖脱乙酰度可达90%以上。动力学研究分析,普通粉碎甲壳素和超微粉碎处理得到的4种甲壳素细粉非均相脱乙酰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58.71、47.23、42.30、35.44和31.73 kJ/mol,即反应的活化能随结晶度的降低而降低,表明非晶化处理能增强甲壳素非均相脱乙酰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甲壳素脱乙酰制备壳聚糖采用的两种方法——微波法与传统法,从反应时间、壳聚糖的得率和品质(脱乙酰度和粘均分子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甲壳素传统法一次脱乙酰反应很难制备脱乙酰度大于78%高粘均分子量的壳聚糖;与传统方法相比,甲壳素微波法脱乙酰制备壳聚糖不仅大大减少了反应时间,同时还能避免高温长时间处理导致壳聚糖产品的分子量和粘度下降,从而提高壳聚糖的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6.
在45%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温度不高于80℃时可以直接以超细粉碎的甲壳素为原料脱乙酰制备能溶于水的壳聚糖,测定其脱乙酰度约为50%,XRD表明其内部结构呈非晶态。  相似文献   

7.
张威  文山 《食品工程》2001,(2):13-15
研究利用一定脱乙酰度的甲壳素具有溶解性好而粘度大于明胶的特点,进行了甲壳素脱乙酰化反应及脱乙酰化甲壳素制备药用胶囊的实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采用生物法降解天然甲壳素,本研究以甲壳素为唯一碳源,从自然发酵的虾皮中筛选产甲壳素脱乙酰酶的菌株,通过显色平板初筛和产酶活性复筛,利用形态学特征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筛选获得甲壳素脱乙酰酶产生菌X4经过形态学特征和16S rRNA序列分析确定为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sp.)。对该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其产生的甲壳素脱乙酰酶酶活为8.210 U/mL,对甲壳素的脱乙酰度为8.642%,研究结果对甲壳素的绿色生物利用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应用超声波辐射分别研究了甲壳素在水中和乙醇介质中脱乙酰反应 ,并将其与无超声波辐射下甲壳素的脱乙酰反应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在水中和乙醇 2种反应介质中超声波可以促进反应 ,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即可提高产品脱乙酰度和粘度。但比较而言 ,超声波对水介质中的脱乙酰反应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0.
建立离子色谱-电导法测定甲壳素发酵液中乙酸根含量,以确定甲壳素脱乙酰化过程中脱乙酰度。样品前处理为取发酵液放入无菌离心管中,以10 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过0.45 μm醋酸纤维滤膜后进样分析,将检测的乙酸值换算成脱乙酰度。结果表明,该方法达到很好的分离效果,在0.5~25.0 m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5.04%~102.25%,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2.99%,与目前常用的酸碱滴定法和电位滴定法相比,具有简单、快捷、数据准确等特点,适用于生产企业对甲壳素脱乙酰化过程的实时监控及甲壳素脱乙酶的优化,可为工业化壳聚糖脱乙酰度的监测以及评价降解酶活性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2种甲壳胺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不同企业生产的甲壳胺纤维的脱乙酰度、分子质量、结晶度、可染性和对双氧水的稳定性存在很大差别,脱乙酰度程度大和分子质量高的甲壳胺纤维具有更高的结晶度、更好的可染性和对双氧水的稳定性,在氧漂时的失重率更低。  相似文献   

12.
应用超声波辐射分别研究了甲壳素在水中和乙醇介质中脱乙酰反应,并将其与无超声波辐射下甲壳素的脱乙酰反应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水中和乙醇2种反应介质中超声波可以促进反应,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即可提高产品脱乙酰度和粘度。但比较而言,超声波对水介质中的脱乙酰反应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发酵法和乙酸结合酸性蛋白酶(酶法)提取甲壳素过程中蛋白酶活力对灰分脱除的影响,并进一步比较了酶法、发酵法和化学法提取的甲壳素的性质差别。研究结果表明:蛋白酶可促进甲壳素中灰分的脱除。酶法和发酵法甲壳素各项指标均很接近,但与化学法甲壳素有一定差异。其中,酶法和发酵法甲壳素中蛋白质含量分别为5.80%和5.91%、灰分含量分别为1.08%和1.02%、结晶度分别为85.8%和86.4%及溶液黏度分别为57 m Pa·s和59 m Pa·s均明显高于化学法甲壳素,而化学法甲壳素中蛋白质含量为1.24%,灰分含量为0.23%,结晶度为79.8%及溶液黏度为48 m Pa·s;而前二种甲壳素的脱乙酰度低于化学法提取的甲壳素。以上说明酶法和发酵法对甲壳素分子的降解和脱乙酰作用以及结晶结构的破坏均较小。  相似文献   

14.
利用冻融循环处理结合均相脱乙酰制备了天然水溶性甲壳素(WSC).在3种不同溶剂中,紫外光谱差异不大.脱乙酰度一定时,水溶性甲壳素样品的水溶液在208 nm~212 nm的吸光度A与波长λ呈线性关系,其斜率与对应溶液的浓度呈线性关系,初步建立了1种用紫外多波长回归测定WSC水溶性的方法.圆二色谱显示,在稀酸溶液中水溶性样品比脱乙酰度相当的非水溶性样品分子链更加伸展.冻融循环和均相脱乙酰打破了分子间强氢键相互作用,使WSC的空间结构更为舒展,较少呈现螺旋结构,更易溶于水中.  相似文献   

15.
甲壳素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但不能溶于常规溶剂,极大地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提高其溶解性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甲壳素和浓NaOH混合物进行反复冻融处理,慢速冷冻/低温解冻的冻融循环处理过程中冰晶的反复形成和重结晶作用,能够破坏甲壳素凝聚态特别是晶态结构,促使甲壳素溶于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探讨了冻融次数、冷冻温度、NaOH浓度和甲壳素与溶剂的比例分别对溶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8℃、40%NaOH(甲壳素:水=1∶4,W/V)经过3次冻融循环处理,可以形成均一、透明的甲壳素均相溶液,甲壳素终浓度约为4%,NaOH终浓度约为10%,为用均相脱乙酰法制备半脱乙酰水溶性甲壳素提供前提.结果表明,冻融循环处理能显著降低甲壳素分子内和分子间强氢键相互作用,破坏甲壳素分子致密的晶体结构,使分子结构紊乱,从而为制备水溶性甲壳素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6.
本论文利用过氧化氢降解法研究了蝇蛆壳甲壳胺低聚糖的制备条件及产物的吸湿保湿性,通过对降解产物得率和过氧化氢残留的分析,确定了最佳降解条件,探讨了脱乙酰度、降解时间等因素对产物吸湿保湿性的影响,并与虾壳甲壳胺低聚糖的制备条件和吸湿保湿性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液纺丝法制备了甲壳胺 (CS)改性聚乙烯醇 (PVA)纤维 ,研究了CS物性和CS含量对纤维制备的影响 ,并对其力学性能和抗菌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 :当CS脱乙酰度高于 89%、含量低于 30 %时 ,纤维的可纺性好 ,纤维断裂强度达 2 5g/d以上 ,纤维的抑菌率差值达 2 7.1 %以上。  相似文献   

18.
前言 壳聚糖是甲壳素的脱乙酰产物,又称脱乙酰甲壳素.甲壳素是天然无毒的绿色环保型高分子材料,广泛存在于蟹、虾等甲壳类及昆虫类的外壳中.据统计在自然界中,甲壳素的贮藏量是自然界中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有机物.壳聚糖是由葡萄糖结构单元组成的直链多糖,是自然界唯一的碱性多糖,其化学结构与纤维素类似.壳聚糖能溶于多种溶剂,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吸湿性、吸附性、抗菌性等.  相似文献   

19.
利用黑曲霉菌丝体制备壳聚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试验室发酵的黑曲霉菌丝体为原料,采用酸碱交替法从中提取甲壳素,然后将甲壳素脱乙酰转化为壳聚糖。运用碱煮法由甲壳素脱乙酰基制备壳聚糖时,在反应前采用盐酸对甲壳素进行预处理,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了反应时间、碱液浓度、温度等对壳聚糖脱乙酰度和产率的影响,得出了制备高脱乙酰度壳聚糖的最优条件为:NaOH浓度40%,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6h。  相似文献   

20.
甲壳素脱乙酰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依依  蔡俊 《中国酿造》2021,40(1):18-23
甲壳素脱乙酰酶是一种专一性脱去甲壳素乙酰基的金属酶。其来源广泛,在真菌、细菌、昆虫和甲壳类动物中均有发现。酶法制备壳聚糖有望克服现有的热碱法高污染、高耗能的缺点,并制备出乙酰度均匀,分子质量变化小,脱乙酰位置固定的高质量壳聚糖产品,这使得甲壳素脱乙酰酶的研究成为热点。该文介绍了甲壳素脱乙酰酶的理化性质、所属分类、来源与生理学作用以及作用机理,并综述了产酶菌株的选育方式及酶蛋白的一般纯化过程,最后对甲壳素脱乙酰酶的应用潜力和研究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为今后的甲壳素脱乙酰酶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