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Carto系统与传统电生理标测方法指导消融室性期前收缩(PVC),全面评价两种方法优劣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脏中心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早搏患者371例,其中男性149例,女性222例。按不同射频消融手术方法分为:传统电生理标测方法指导PVC消融组(传统组)94例,Carto系统标测方法指导PVC消融组(Carto组)277例。比较两组消融功率、消融温度、放电时间、靶电位较QRS波提前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住院费用等;分析不同年度两组手术患者的例数、比例及总成功率。结果消融功率、放电时间、靶电位较QRS波提前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在传统组与Carto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传统组消融温度较Carto组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传统组比较,Carto组手术成功率增加(85.11%vs.93.14%),住院费用也增加[(24044.37±6059.74)元vs.(41324.02±25773.09)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2011年相比,2012年和2013年应用Carto系统标测指导PVC消融比例显著升高(分别为84.47%vs.45.90%和88.89%vs.45.90%,P均0.01),同时2013年总手术成功率较2011年显著增加(94.04%vs.80.33%,P0.01)。结论 Carto系统标测指导PVC消融较传统电生理方法可显著增加手术成功率,是当前PVC消融的最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与常规 X 线指导对比,评估 Carto3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 originating from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RVOT-PVCs)零射线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分析收治的 RVOT-PVCs拟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46例,其中三维组21例,运用 Carto3系统重建右室流出道模型并指导标测及消融;常规组25例,仅在传统 X 线指导下行标测和消融。比较两组的标测时间、放电次数、手术即时成功率、手术时间、X 线曝光时间,并比较远期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即时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2%(20/21)vs.92.0%(23/25),P =0.658]。与常规组相比,三维组标测时间明显缩短(3.5±0.8)min vs.(6.6±2.7)min,P <0.01;放电次数明显减少(4.6±1.0)次 vs.(8.7±2.5)次,P <0.01;手术时间明显缩短(61.1±9.7)min vs.(80.7±34.2)min,P =0.01;三维组术中完全零射线,而常规组 X 线曝光时间为(16.5±8.4)min。随访(15±9)个月,远期成功率常规组88.0%,三维组9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维组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常规组发生1例心包填塞,经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后恢复。结论Carto3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行零射线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 RVOT-PVC 安全、有效,较传统 X 线指导消融标测时间、放电次数及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并可显著减少射线暴露。  相似文献   

3.
目的 Carto系统可进行电解剖标测 ,显示心腔三维解剖结构。本研究通过Carto系统与常规标测方法指导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的比较 ,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 5例特发性室速患者 ,均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 10例应用Carto系统在相关心室标测 ,显示心室三维电激动图并指导消融 ,作为Carto组。另 15例在X线下常规标测和消融 ,作为常规方法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曝光时间及放电次数、消融成功率、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 Carto组中有 6例左心室室速 ,4例右心室室速 ,均消融成功。常规方法组中 ,起源于左心室和右心室的室速分别为 9例和 6例 ,13例消融成功 ,成功率 87% ,1例右心室心尖部室速和 1例左心室室速不成功。Carto组与常规方法组相比较 ,手术时间无明显延长 [(10 6± 2 4)minvs (98± 19)min ,P >0 0 5 ],曝光时间缩短 [(10± 7)minvs(2 2± 15 )min ,P <0 0 1],放电次数减少 [(2± 2 )次vs(4± 5 )次 ,P <0 0 5 ]。两组均无并发症。随访 3~ 15个月 ,无复发病例。结论 本研究显示应用Carto系统标测和消融特发性室速安全有效 ,可实时三维重建心腔结构 ,附以电生理信息 ,较常规方法X线透视下定位准确可靠 ,明显缩短曝光时间 ,并通过其导航定位记忆功能 ,减少放电次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早搏导管消融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频发 RVOT室性早搏患者,自发或药物及心室程序刺激诱发室性早搏频繁发作后,在 CARTO指导下重建右室流出道,构建三维电激动图并指导消融,观察消融即刻成功率、手术时间、消融时间和 X线曝光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通过随访评价导管消融后的远期疗效。结果15例患者均完成 CARTO指导下右室流出道电解剖重建,室性早搏的解剖部位主要位于RVOT间隔面,少数起源于肺动脉瓣上和游离壁,消融放电(2.4±1.2)次,累计放电时间(120±23)s,手术时间(1.62±0.35)h,X线曝光时间(8.8±2.6)min,所有患者术中即刻均达到消融终点。随访3个月~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 CARTO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下消融频发 RVOT室性早搏安全有效,同时消融手术时间短,曝光时间少,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应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降低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X射线曝光剂量的可行性。方法连续入选自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因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在我院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患者。由两位具有十年以上导管消融介入治疗经验的术者分别进行二维X线指导消融(X线组)和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X线指导消融(3D+X线组)。记录患者累积X线入射剂量(Cumulative radiation dose,CD)、剂量面积乘积(Dose area product,DAP)和透视时间。对比分析比较两组X线曝光剂量和曝光时间的差异。结果每组入选45例,共90例患者(41.5±14.1岁)。两组的临床基线资料对比没有显著差异。对于X线组,3D+X线组的CD平均值明显降低(6.5±7 mGyvs.63.7±170.5mGy,P0.001);DAP显著降低(452±45.8μGym2 vs.208.0±249.7μGym2,P0.001),透视时间明显减少(6.3±3.9分钟vs.19.9±15.7分钟,P0.001),总手术时间也显著降低(41.3±4.1分钟vs.50±16.2分钟,P0.01)。射频消融即刻成功率在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91%vs.89%,P=0.73)。结论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结合少量X线导引下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可显著降低X线曝光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常规电生理标测与心内非接触式(EnSite)标测指导下对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导管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6例室早患者采用常规电生理标测、13例室早采用EnSite标测指导射频消融。比较两组靶点标测时间、消融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总时间;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1,7天C反应蛋白(CRP)、血清肌钙蛋白T(cTnT)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观察随访疗效。结果与常规电生理标测比较,EnSite标测指导下,室早靶点标测时间、消融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总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心肌损伤指标CRP、cTnT和CK-MB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的即刻成功率均为100%;术后1个月随访时,常规电生理标测组3例室早复发;EnSite标测组无复发病例。术后3个月时,两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EnSite标测缩短手术时间、减轻心肌损伤、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三维电磁导管标测(即Carto)系统可三维显示心脏解剖结构。通过其与常规X线透视下标测和射频消融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比较,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共27例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常规方法组15例,行常规X线下标测和消融;Carto组12例,在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或心房扑动(房扑)持续发作时,应用Carto系统在相关心房标测,实时重建心腔三维电解剖图,设计消融路标射频放电。比较两组的成功率、手术时间、曝光时间及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常规方法组15例中,9例右房房速,6例典型房扑,13例即时消融成功。Carto组12例中,房速和房扑各6例,均即时消融成功;其中2例为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术后,1例左房房扑,1例左房房速。常规方法组中2例消融不成功,1例为法乐三联症术后房速,另1例希氏束旁自律性房速,后改用Carto系统标测再次手术消融成功。两组间比较,Carto组较常规方法组手术时间延长[(236±53)min与(179±67)min,P<0.05],曝光时间大为缩短[(16±7)min与(37±19)min,P<0.01]。两组均无并发症。随访4~8个月,Carto组中1例左房房速复发,再次消融成功。结论本研究显示,应用Carto系统标测和消融房速和房扑等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安全有效,较常规方法定位准确可靠、明显缩短曝光时间,且有定位记忆功能,尤其是在复杂的心动过速,简化标测,有助于准确定位靶点和判断线性损伤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Carto系统标测与常规X线下电生理标测指导房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31例房性心动过速患者平均年龄 (4 5 5± 15 1)岁 ,进行 33例次电生理标测和射频消融治疗。比较Carto组与常规组的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操作过程和放电次数。结果 常规组15例中 12例次即时消融成功。Carto组 18例次即时消融成功 ;其中 15例为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 (10例右心房房性心动过速 ,5例左心房房性心动过速 ) ,3例为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常规组中 2例消融不成功的患者改为Carto系统标测再次消融成功。两组间比较 ,Carto组X线曝光时间明显缩短 (15 4±6 2 )min对 (2 7 0± 11 8)min (P =0 0 0 1)。两组均无并发症。随访 2~ 2 3个月 ,Carto组有 1例左心房房性心动过速复发 ,再次消融成功。结论 Carto系统标测和射频消融房性心动过速有一定的优越性 ,特别是对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和某些特殊部位 (如希氏束旁、左心房 )房性心动过速 ,可明显减少X线曝光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Carto系统与常规X线下电生理标测指导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1例房速患者[平均年龄(42.5±19.1)岁]进行电生理标测和射频消融治疗。比较Carto组与常规组的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导管操作时间和放电次数。结果常规组30例房速中,26例即时消融成功,Carto组31例房速30例即时消融成功。其中49例为局灶性房速,12例为大折返性房速(45例右心房房速,16例左心房房速)。常规组中4例消融不成功的病人改为Carto系统标测再次消融3例成功。两组间比较,Carto组X线曝光时间明显缩短[(12.5±6.5)min和(27.6±13.7)min,P=0.001]。两组均无并发症。随访8~36个月,Carto组有1例左心房房速复发,常规组3例病人复发,均再次消融成功。结论Carto系统标测和射频消融房速有一定的优越性,特别是对大折返性房速和某些特殊部位(如希氏束旁、左心房)房速,可明显减少X线曝光时间和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窦性心律下射频消融延迟的高频电位(HFP)防治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36例住院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7例在窦性心律下以延迟的HFP为指导实施消融(HFP组),其中遗传性心脏病5例,冠心病1例;19例在激动标测指导下实施消融(激动标测组),其中冠心病1例,心肌炎1例。比较两组手术效果、X线曝光时间、手术总时间及安全性。结果 HFP组消融靶点10例位于左室间隔面、2例左室乳头肌周围、2例右室流出道、1例左室后间隔及右室流出道偏间隔部、2例位于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瓣上;激动标测组消融靶点6例位于左室间隔面、10例位于右室流出道、2例位于左冠窦及右室流出道、1例位于右室游离壁。HFP组的即刻成功率为94.1%(16/17),激动标测组为84.2%(16/19)。两组即刻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手术总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均无并发症。随访14.6±5.8个月,6例复发,其中HFP组3例,复发率17.6%(3/17),一直服药治疗;激动标测组3例,复发率15.8%(3/19)。结论在窦性心律下射频消融延迟的HFP,在较长的随访期内可有效防止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EnSite Velocity系统指导单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右心室流出道(ROVT)室性期前收缩(PVCs)的可行性。方法28例药物未能控制的ROVT PVCs患者行单导管消融术,消融导管在EnSite Velocity系统指导下进行解剖标测重建RVOT模型,经激动顺序标测及起搏标测明确消融靶点。结果 RVOT建模时间及所需X线曝光时间为(6.6±2.2) min、(0.5±0.4)min。即刻消融成功率100%,异位起搏点起源自间隔部17例(60.7%)、前壁3例、后壁3例、游离壁5例。消融靶点较体表QRS波群起点提前(34.2±5.1)ms。手术总时间、总X线曝光时间、标测时间、消融时间分别为(56.2±13.9)min、(1.1±0.7)min、(15.5±8.2)min、(5.5±2.9)min,其中6例零X线曝光。术中、术后没有相关并发症出现,观察(19.7±8.6)d,复发1例。结论 RVOT PVCs多起源于间隔部,经EnSite Velocity系统指导的单导管消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磁导航遥控导管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 RVOT-VT/PVC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体表心电图检查,诊断为RVOT-VT/PVCs的患者共16例[女12例,男4例,平均年龄(44±15)岁],结合应用非接触标测系统和起搏标测确定靶点,磁导航遥控磁导管实施消融术,消融失败者改为手控导管消融。结果10例(63%)患者使用磁导航消融成功,6例需手控导管消融,1例术后出现动静脉瘘。平均放电(3.9±1.6)次,放电时间(240±33) s,总手术时间为(190±42) min,总X线曝光时间为(4.8±2.6) min,术者X线曝光时间平均为(3.2±2.0) min,磁导航系统遥控导管X线曝光时间为(1.6±1.0) min。结论应用磁导航系统结合非接触标测系统可安全、有效地实施遥控导管消融治疗RVOT-VT/PVCs,并可减少术者和患者的X线曝光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研究射频消融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频发室性早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本中心5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后患者,24h动态心电图提示室性早搏负荷大于总心率的10%,给与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结果 5例患者男性4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8±13.43岁。4例患者被成功消融,即刻成功率为80%;随访12个月4例均无复发。4例成功消融患者随访6个月较术前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31.05±3.50%vs.23.00±2.94%,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减小(60.50±5.06mm vs.68.00±6.37mm,p〈0.05)、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明显减小(127.32±28.09vs.186.75±40.90,p〈0.05)。另1例患者术前和术后,各心脏超声参数无明显变化。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CRT术后频发室性早搏的方法,同时也可以改善CRT术后无反应者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普通电极、Halo电极及Carto系统标测在心房扑动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中的应用。方法22例心房扑动患者分别在4极电极标测(A组,n=8)、Halo电极标测(B组,n=10)和Carto系统标测(C组,n=4)下行消融术。比较3种标测方式下消融的即时成功率、手术时间、曝光时间和放电时间。结果3组即时成功率均为100%。手术时间A组(171.9±25.6)min。B组(124±24.3)min,C组(248.6+21.8)min;曝光时间A组(70.9±125)min,B组(527±146)min,C组(33.3±75)min;消融时间A组(701±85)s,B组(562±49)s,C组(521±56)s。3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4~12个月,A组复发2例,分别为非典型心房扑动和典型心房扑动,B组复发1例,为非典型心房扑动,C组无复发。3例复发病例均经Carto系统治疗成功,随访12月无复发。结论3种标测方式在典型心房扑动消融治疗中疗效确切,Carto系统对于治疗非典型心房扑动及复发心房扑动效果确切,且可明显减少X线曝光时间与消融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早搏,PVC)触发心室颤动和(或)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VF/PVT)的临床特点及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效果。方法:313例无器质性心脏病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特发性PVC患者,其中6例发生了由PVC触发的VF/PVT,分析该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效果。结果:该6例患者动态心电图可记录到频发PVC[(16303±5854)次/d],PVC联律间期及基础QT间期分别为(412±44)ms和(407±10)ms。这些参数值在另外307例特发性PVC患者中分别为(15570±4743)次/d、(419±36)ms和(404±8)ms,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13例患者中,有88例记录到由PVC触发的单形态室性心动过速(VT)。PVC触发VF/PVT患者中晕厥发生率(3/6)高于由PVC触发的单形态VT患者(4/88,4.5%,P〈0.05),PVT的周长[(235±22)ms]则短于单形态VT组[(324±29)ms,P〈0.05]。针对触发VF/PVT的PVC消融后随访的10~36个月期间,所有6例患者未再发生晕厥、VF及心脏骤停。结论:恶性VF/PVT可能由一些特发性PVC诱发,射频导管消融PVC治疗可作为一项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与常规标测相比。三维标测指导下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的可行性、安全性与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8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行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114例,按照标测方法分为三维标测组与常规标测组,比较两组间的射频消融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与x线曝光量。结果两组所有手术均获得即刻成功,均无并发症发生。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6±28.1)min vs.(70.4±23.2)min,P〉0.05]。三维标测组的x线曝光时间与x线曝光量均显著低于常规标测组(中位数:4.2minvs.15.4min,P〈0.01;中位数:11.0mGyvs76.7mGy,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术与常规标测相比,采用三维标测指导具有相同的成功率与安全性,并不延长手术时间,且能显著减少x线曝光时间与x线曝光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非接触标测与传统导管方法对伴有晕厥的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消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经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证实为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且伴晕厥的住院患者共29例,应用非接触式球囊标测系统进行消融组10例,采用传统标测方法进行导管射频消融的对照组19例。结果两组手术消融的即刻成功率均为100%,但非接触标测组消融的部位减少[(3.3±2.1)个比(5.6±3.1)个,P0.05],手术时间[(73.4±34.6)min比(129.6±56.9)min,P0.05]、X线曝光时间[(13.2±7.8)min比(24.4±19.7)min,P0.05]缩短,且并发症发生率及6个月随访的复发率有降低趋势。结论应用非接触标测系统指导消融伴晕厥的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比常规消融更可靠、省时和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