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慧娟  朱凌凌  梁尚华 《中医杂志》2012,53(17):1520-1522
对《临证指南医案》中从肝辨证的医案进行梳理,将肝的主象定位规律概括为时间定位、左侧定位、七情定位、经络定位、凭脉定位、五色定位、五味定位等.认为叶天士还以某些经验性认识为依据,如“上升之气,自肝而出”、“诸厥属肝”等指导从肝定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骨密度与中医脏腑定位辨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10—2013年268例原发性骨质疏松人群进行中医脏腑辨证定位研究,另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测定,测定部位包括L2~4椎体、左侧股骨颈和War d’s区。结果: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定位特点有一定规律,脏腑定位证候主要集中在肾,涉及肝、脾;各个证型骨密度平均值依次为:肾<脾<肝<肺<心,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同一部位不同脏腑间骨密度、骨矿盐水平比较,定位于肾与定位其他脏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与脏腑定位中肾存在一定相关性,骨密度水平可作为原发性骨质疏松脏腑定位于肾的临床客观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4,(7):1393-1395
根据藏象学说中的"体华窍"理论,通过文献梳理,从生理、病理、治疗等方面探讨筋、目、爪的感觉、功能、形态等方面的异常与肝的关系,探讨从肝辨证的规律和方法,指出筋、目、爪可视为肝之"体象",是疾病定位在肝的重要依据,对从肝辨治疾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中医脏象学说等基本理论为依据,以整体衡动观象思维的逻辑方法为指导,提出了先定位后定性脏腑辨证的思路和方法,脏腑定位辨证包括以解剖定位(微观)辨证定位为参考;以脏腑生理病理特点(宏观)辨证定位为核心;以现代科学仪器设备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辨证定位为补充。  相似文献   

5.
探讨《伤寒论》辨证的方法,认为其主要有六经为纲、脏腑定位、主症辨证、主脉辨证、类证辨证、试探性辨证等辨证方法。  相似文献   

6.
魏凤琴 《陕西中医》2007,28(9):1211-1212
目的:总结张珍玉胃脘痛辨证思路。方法:对张珍玉先生临床胃脘痛1521例进行辨证统计,分析总结其思路。结论:张珍玉先生临床胃脘痛辨证体现了明显的重视肝,从肝与脾胃关系失常辨证胃脘痛的特点,本文对先生从肝失疏泄,肝与脾胃关系失和辨证胃脘痛的主要思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抑郁症肝肾阳虚证的宏观辨证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抑郁症肝肾阳虚证的宏观辨证指标。方法:基于临床流行病学方法,以279例抑郁症肝肾阳虚证患者的证候学指标为基础,联用贝叶斯网络技术和聚类分析方法,结合专家经验辨证,确定抑郁症肝肾阳虚证的有效辨证指标。结果:情绪低沉、神疲乏力、兴趣减退、性欲减退、畏寒喜暖、善惊易恐、腰膝酸软、意志减退、思维迟缓、少言寡语、舌体胖大、舌质淡暗(白)等12项是抑郁症肝肾阳虚证的有效辨证指标。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抑郁症肝肾阳虚证的贝叶斯网络和聚类分析诊断模型,初步确定了抑郁症肝肾阳虚证的宏观诊断指标,有助于为抑郁症肝肾阳虚证的中医诊断和临床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黄帝内经》藏象理论,探析肝主筋、肝主运动、肝主藏血、肝主疏泄等功能失常与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内在联系,提出不应囿于传统的以“脾”为核心的辨证方法,辨证应以“肝”为核心,以肝的“体阴而用阳”为纲领,治法上重视调达气机、调畅气血、调和阴阳、调和脏腑等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仿中医肝的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用现代科学理论诠释中医肝的理论.方法 用计算机C++语言,以中医的肝为对象类,建立肝类的结构图,构建肝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图.结果 仿真肝具有中医肝的生理功能,具有与人思维过程相似的辨证功能.结论 中医的肝,具有人神经网络功能.肝的生理过程不参与辨证过程.提示中医的肝,不仅具有生理解剖肝、功能肝意义,而且具有网络肝等多重意义.肝的生理过程与辨证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肝胃郁热型胃痛疗效的影响。方法:61例肝胃郁热型胃痛患者随机分为辨证施护组(31例)和常规护理组(30例);对辨证施护组病人行情志调护,饮食调护,针刺治疗,等措施。结果:辨证施护组、常规护理组有效率分别为86.67%、70.96%(P〈0.05)。结论:时肝胃郁热型胃病患者行辨证施护,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的重要疾病,是多发疾病,也是常见伴发疾病。其中,心悸是其临床常见症状,而怔忡是心悸的一种类型。中医药治疗心悸历史悠久,方法独特,疗效良好。本文立足脏腑辨治怔忡,分别从以肺论治、以肝论治、以脾胃论治、以肾论治、以胆论治5个方面,梳理主要古代文献及医家相关论治怔忡的机制与治法,并认为在治疗怔忡中,应先补养心脏,再根据各脏腑病症及变证,或以清热,或以温阳,或以调神,或以化痰活血之类,治疗中不必泥执古书,因病情而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属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主要有感受疫疠之气和正气亏虚2个方面。基本病机为感受疫疠,上焦受邪,正气亏虚,三焦传变。病位在肺,与脾、心、肝、肾相关。病理性质涉及湿、毒、热、瘀、虚、闭。治疗可采用三焦辨证为主,结合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进行施治。或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第五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遵循吴又可《瘟疫论》“逐邪为第一要义”的观点,重视祛湿、扶正、专病专方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患者中医证素特征。方法采用"证素辨证"方法 ,提取患者病位、病性证素,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本病的中医病理特征。结果 UACS病位证素肺频数显著高于表、肝、胃;病性证素痰频数显著高于热、气滞、湿、寒、饮、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并且只有肺和痰两个证素平均积分超过150,为重度病变。结论 UACS核心病位在肺,可兼表、肝、胃;病性以痰为主,寒热虚实互见,肺气郁而生痰是UACS的核心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眩晕的临床体会。方法:总结中医对眩晕病因病机的认识和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结果:眩晕常见的病理因素为风、火、痰、虚、瘀,病位在脑,其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相关。本病多属本虚标实,以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本,风火痰瘀为标,但亦有实中带虚者,临床治疗应在辨病的基础上辨证施治,注重辨脏腑虚实,随证治之。结论:中医辨证论治眩晕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张玉珍教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工作40余年,对诊治多囊卵巢综合征有独特见解和经验。张教授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主要病机为肾、肝、脾功能失常,气、血、水失调,致痰瘀闭阻胞宫,辨证分型包括脾肾虚痰湿证、肝经郁火证、肾虚肝郁证,治疗上依据辨证论治与中药周期疗法相结合,运用三补一攻法(即辨证分型用药3周,活血通利用药1周),以周期节律诱导调节月经,并取得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收集明清时期鼓胀病病案的相关条文,挖掘其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条文进行分析,建立相应数据库,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结果:辨证以肝郁脾虚、湿热蕴结、脾阳虚证型最为常见;药物以利水渗湿药及补虚药为主;单味药使用中前3 味分别为茯苓、白术、陈皮。结论:明清鼓胀病用药规律主要为:病变脏腑,脾胃为要;辨证虚实夹杂,以虚为主;用药补泻兼施,以补为宜;证治对应,辨明主次,该规律为鼓胀病的临床和科研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脉诊是中医最具特色的诊断方法,其重要性已被古今医家所认识。然而目前脉诊的使用和推广受到限制。文章通过梳理古今文献,探讨了脉象对肝病辨证论治的指导价值,提出"肝应左关"和"弦为肝脉"对肝的辨证论治有明确指向性,左关异常脉象和脉见弦象皆有助于诊断肝病,由此论证了凭脉辨证的意义。同时指出脉象需与其他症状互参方具可靠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四逆散合方辨治杂病的思路与方法。方法:解读方药如诠释用药要点、剖析方药配伍、权衡用量比例,合方思路如气郁证与心热证、心阳虚证、心血虚证、心阴虚证、肝热证、肝寒证、肝血虚证、肝阴虚证、脾胃郁热证、脾胃虚寒证、脾胃气阴两虚证、肺热证、肺寒证、肺阴虚证、肺气阴两虚证、肾虚不固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阴阳俱虚证等相兼,医案助读如四逆散与肾气丸合方辨治围绝经期综合征、与桂枝加附子汤合方辨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结果:四逆散是《伤寒杂病论》中辨治气郁证的重要基础方,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结论:运用四逆散不能仅局限于某一病变部位或症状表现,只要审明病变证机是气郁,即可以法选用。  相似文献   

19.
对中医辨证学内涵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病因在辨证学中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但必须深化对邪、正的认识.病位的确定是辨证中的根本问题,但只能是宏观与微观并存.辨病性则是八纲重要性在具体证候中的体现.辨病机与辨证应是同一级概念,不是辨证学内涵的子项目.气血津液辨证是典型的辨病理内容.辨证学内涵的关键是:辨病因、辨病位、辨病理、辨病性4项.  相似文献   

20.
滕汝枫  梁凤霞 《河南中医》2020,40(5):729-732
梁凤霞教授将湿疹辨证分型为:血虚风燥证、阴虚湿热证、脾虚湿蕴证、湿热蕴肤证。梁教授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临证时强调,4个证型可单独为病亦可夹杂为病,若患病迁延日久,可见瘀象,以舌质暗淡,舌下脉络迂曲青紫怒张,或肌肤甲错等为主要症状。梁教授在清热利湿,润燥熄风的治疗总则下注重标本同治,内调脏腑,强调针灸临床诊治湿疹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与经络辨证并举;标本兼顾,急治其标,缓治其本;调心神与调他脏同施,善用背俞穴;多种针灸方法并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