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大鼠凝血和纤溶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大鼠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及D-二聚体含量,用凝固法测定Fib含量。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浆t-PA、PAI-1含量及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电针组大鼠血浆t-PA、PAI-1含量及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电针百会、水沟具有调节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水沟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理.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及D-二聚体含量,用凝固法测定Fib含量.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浆t-PA、PAI-1含量及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电针组大鼠血浆t-PA、PAI-1含量及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电针百会、水沟具有调节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水沟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理。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及D-二聚体含量,用凝固法测定Fib含量。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浆t—PA、PAI—1含量及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电针组大鼠血浆t—PA、PAI-1含量及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电针百会、水沟具有调节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发病7 d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比值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7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PAI-1t、-PA、计算PAI-1/t-PA(P/t)值,并与50名健康对照组作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t-pA活性及PAI-1活性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t值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体内纤溶活性相对亢进。在判定体内纤溶活性指标中,P/t值较t-PA、PAI-1稳定可靠。P/t值与纤溶活性呈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四联疗法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机理及疗效。方法:将81例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采用四联疗法,对照组39例采用西医常规换药。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水平并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四联疗法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能明显提高患者血浆t-PA水平,降低PAI-1含量,增加疗效,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表明四联疗法通过提高tPA水平,降低PAI-1含量,增强纤溶活性,清除沉积的纤维蛋白,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6.
张宪忠  高磊  刘成龙 《中医药研究》2012,(10):1193-1195
目的观察四虫通络胶囊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干预效果。方法将320例气虚血瘀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四虫通络胶囊口服,疗程为2个月。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纤维蛋白原(FIB)、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NO、t-PA上升,ET-1、FIB、PAI-1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四虫通络胶囊能有效干预气虚血瘀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全蝎纯化液对新西兰白兔颈总动脉血栓形成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剂(PAI-1)、血小板计数(Pt)的变化。方法将50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5组:空白组、模型组、全蝎纯化液大剂量组(20mg/kg)、全蝎纯化液中剂量组(10mg/kg)和全蝎纯化液小剂量组(5mg/kg)。耳缘静脉注射药物(空白组、模型组注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后,采用H2O2损伤新西兰白兔颈总动脉制备血栓模型,造模2h后,采血并取血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浆t-PA、PAI-1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PA明显降低,PAI-1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全蝎纯化液各剂量组能明显抑制PAI-1活性,增加t-PA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各组的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蝎纯化液各剂量组可明显促进血浆t-PA的分泌,抑制血浆PAI-1活性,提示全蝎纯化液抗血栓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促纤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心血瘀阻型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纤溶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非瓣膜型房颤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干预组(3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干预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方,疗程均为14天。观察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及纤溶相关指标血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纤溶酶原激活物特异性抑制物(PAI-1)的变化情况,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AI-1、t-PA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PAI-1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气活血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能有效改善心血瘀阻型房颤患者症状,降低血浆PAI水平,纠正低纤溶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滋阴抑亢调冲汤(zyyktc)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模型大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20日龄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吲哚美辛组及zyyktc组,每组15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3组采用改良的Ujioka方法建立OHSS模型,分别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于用药第7天处死大鼠,称取卵巢重量,肉眼、光镜观察卵巢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E2水平,凝固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ELISA法检测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及D-二聚体(D-D)含量。结果:zyyktc能显著降低OHSS大鼠血清E_2(P0.01)含量和血浆D-D、Fib、tPA、PAI-1水平(均P0.01),改善卵巢组织形态学变化。结论:zyyktc可有效调节OHSS大鼠凝血纤溶系统,改善血液循环,从而对OHSS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抗原含量及脂蛋白(a)[Lp(a)]的水平,探讨纤溶活性与Lp(a)对冠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及相互关系。方法选取54例发病1h~8h以内的ACS患者作为病例组,并据病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浆t—PA、PAI—1抗原含量,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Lp(a)的浓度,比较两组中各指标的变化。结果UAP组及AMI组血浆t—PA、PAI-1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t—PA在UAP组与AMI患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而AMI组PAI-1含量较UAP组明显增高。UAP组及AMI组血浆Lp(a)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AMI组又较UAP组明显升高。血浆Lp(a)水平与PAI-1含量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而与t—PA含量之间无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冠脉血栓疾病发生时,血浆纤溶活性下降,t—PA、PAI-1抗原含量增加,以PAI-1增加为明显;血浆Lp(a)水平增高。Lp(a)促进PAI-1的分泌,抑制t-PA的分泌,减弱t—PA活性,打破了t—PA与PAI-1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建立动物损伤模型,采用通络搽剂作为治疗药物,从分子生物学、组织形态学、病理学角度研究通络搽剂对大鼠软组织损伤的修复作用,为该药临床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50只健康、成年清洁级大鼠,随机分为3组,造模后按第1天、第3天、第5天3个时相,每组随机取5只大鼠,采集血液和损伤软组织,观察相关药物的药理作用。结果:白介素1(IL-1)和前列腺素PGE:浓度在第2到第3次测量时相点模型对照组与通络搽剂组比较差异显著沪〈0.05);经过中药通络搽剂5天治疗后局部损伤软组织基本接近于正常组织;通络搽剂组和正骨水组均能促进损伤局部肿胀、皮下瘀斑和皮下出血的消散,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中药通络搽剂对实验大鼠软组织损伤有明显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刺五加注射液(AS)对脑出血(ICH)大鼠血肿周围组织含水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探讨AS治疗ICH机制,为AS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定量胶原酶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大鼠ICH模型。12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假手术组(30只)、模型组(30只)和AS治疗组(60只)。治疗组又分为AS大剂量组(30只)和AS小剂量组(30只),分别采用AS干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AS治疗组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检测脑匀浆中SOD活性、MDA水平和脑组织含水量。结果AS治疗组于1d、3d、7d时SOD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AS治疗组于12h、1d、3d、7d时MD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治疗组于12h、1d、3d、7d脑组织含水量明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AS干预可降低ICH大鼠脑组织中MDA含量,提高SOD活性,减少自由基产生,减轻脑水肿。可能是AS发挥脑保护作用、治疗ICH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对脑出血大鼠凝血酶及神经功能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20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用药组,每组又有6 h,24 h,48 h,72 h,7天5个时间点。空白组每组5只,其余每组每个时间点10只大鼠。采用尾壳核注入胶原酶肝素生理盐水溶液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治疗组给予三七总皂苷腹腔注射,每天一次。在相应时间点,采用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 ,mNSS)对实验动物造模后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价。结果:各时间点模型组mNSS和空白组假手术组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除6 h外,各时间点模型组和用药组比,用药组mNSS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测定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纤维蛋白原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纤维蛋白原凝血时间48 h模型组和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脑出血模型组中,6 h开始,mNSS明显增高,到48 h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三七总皂苷可以明显下调mNSS评分。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纤维蛋白原凝血时间在模型组升高,用药组下降,说明三七发挥了发挥了活血行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观察百会透刺曲鬓针刺法对脑出血急性期模型大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动态变化的影响,探讨头穴透刺治疗脑出血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6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将其中5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模型+针刺组(针刺组)、模型+茴拉西坦组(西药组)3组。每组再分为出血后1 d、3 d和7 d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随机分配6只大鼠,制备脑出血(ICH)大鼠模型,剩余6只大鼠作为备用。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VEGF和ICAM-1水平。结果 针刺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血清内VEGF在3 d、7 d均有显著上调(均P<0.05)。针刺组与西药组相比,出血后1 d,西药组对大鼠血清内VEGF上调显著大于针刺组(P<0.05);出血后7 d,针刺组对大鼠血清内VEGF上调显著大于西药组(P<0.05)。针刺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血清内ICAM-1在不同时间点均有显著下调(P<0.05)。针刺组在出血后3 d、7 dICAM-1较西药组有显著下调(P<0.05)。结论 百会透曲鬓针刺法可以调整脑出血大鼠血清中VEGF、ICAM-1的含量,是针刺百会透刺曲鬓治疗脑出血的可能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早期使用三七总皂苷对脑出血大鼠(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脑组织病理形态和炎性反应递质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三七总皂苷组,采用胶原酶注射尾状核法制作脑出血模型,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Avidinbiotin complex-ELISA,ABC-ELISA)观察ICH大鼠血清炎性反应递质ICAM-1和TNF-α的变化。结果:HE染色观察到炎性细胞浸润,也证实了脑出血急性期炎性反应反应较剧烈,三七总皂苷显著减轻周围脑组织水肿和神经纤维排列紊乱现象;造模7d时,模型组血清中的ICAM-1和TNF-α含量增加,三七总皂苷用药7d可下调ICAM-1(P〈0.05)和TNF-α。结论:三七总皂苷对脑出血后脑组织病理形态恢复正常具有促进作用,抑制ICAM-1和TNF-α的释放,可能是神经元保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参酮对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丹参酮组、丹参酮加地塞米松组。大鼠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复制肺纤维化模型后,各给药组腹腔注射相应药物,给药1次/d。28 d后处死动物,取固定部位肺组织分别行HE、Masson染色及电镜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RT-PCR法检测丹参酮对大鼠肺组织中u PA、PAI-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丹参酮组大鼠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P0.05,0.01);u PA显著升高而PAI-1表达明显降低(P0.05,0.01);在与地塞米松联合时以上作用更加明显。结论:丹参酮对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与地塞米松有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细胞的浸润活化、细胞外基质沉积及调控UPA及PAI-1之间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减抵当汤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组织PAI-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造模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加减抵当汤高、中、低剂量组、罗格列酮组,用RT-PCR方法检测加减抵当汤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组织PAI-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加减抵当汤高、中剂量组能明显下调胰岛素抵抗大鼠PAI-1 mRNA的表达(P〈0.05和P〈0.01)。结论:加减抵当汤能下调PAI-1 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哈尼族验方“莫那奇”对大鼠脑出血(ICH)后行为学和脑水肿的干预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莫那奇汤组,应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大鼠ICH模型,干预后采用Berderson评分评定行为学变化、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莫那奇汤组大鼠行为学、大鼠脑水肿好转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哈尼族验方“莫那奇”可以改善ICH大鼠的行为学和脑水肿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透"曲鬓"对急性脑出血(ICH)后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96只健康雄性W istar大鼠,将其中9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茴拉西坦组(简称西药组)3组。每组再分为6 h、1天、2天、3天和7天等5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随机分配6只大鼠,另设空白对照组6只大鼠。制备ICH大鼠模型,采用W estern免疫印迹技术观察不同时间点头穴针刺治疗对ICH大鼠脑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针刺组显示大鼠脑内NF-κBp65蛋白表达在不同时间点均有显著下调,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穴透刺可抑制NF-κBp65表达及其转录作用,从而抑制ICH后炎症反应所致的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