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和比较腹腔化疗联合静脉化疗与单纯静脉化疗,对进展期大肠癌术后腹腔局部复发、肝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的影响和毒副作用。方法 将60例大肠癌根治术后的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腹腔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组(治疗组)和静脉化疗组(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3年腹腔局部复发率、肝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13.3%、10.0%、86.7%,而对照组为43.3%、33.3%、5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大肠癌术后生存率的主要原因是癌细胞的肝转移和腹腔局部复发,而腹腔化疗联合静脉化疗(HLFO方案)对肝转移和腹腔局部复发的预防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肠道癌根治性术后腹腔淋巴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1年12月经术前病理学确诊的480例胃肠道癌病人行根治性手术后,分阶段行腹腔化疗(A组)160例(1996年1月至1997年12月),腹腔免疫化疗(B组)160例(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腹腔淋巴化疗联合静脉化疗(C组)160例(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化疗方案分别为腹腔注入FDM,腹腔注入FDM 干扰素α-2b、腹腔注入FDM 静脉注入垂体后叶素 静脉注入5-Fu,并将3组病人在术后化疗毒副作用、局部复发、腹腔内局部复发、肝转移、腹腔内淋巴结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及术后3年生存期进行分析研究。结果:480例病人术后均完成了6个疗程的化疗,术后3组病人化疗毒副作用、腹腔内局部复发、肝转移无显著性差异,术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C组明显低于A、B两组,术后3年生存期C组明显高于A、B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淋巴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是进展期胃肠道癌术后良好的化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胃肠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根治性切除,但术后腹腔内复发和肝转移,是导致5年生存率低下的重要原因。胃肠肿瘤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复发部位是原发灶附近及其淋巴结,最多见的播散部位是腹腔和肝脏。腹腔化疗是一种安全方便的局部化疗方法,是控制术后复发和转移,提高5年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腹腔内复发和肝转移是胃癌术后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腹腔化疗具有高选择性区域化疗药代动力学特点,因而,腹腔化疗是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上因静脉留置针具有创伤性小、操作简便等优点,常用于需长期输液治疗者,我科近年将其应用于胃癌术后的腹腔化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对胃癌穿孔术后病人复发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将 86例胃癌穿孔根治术后予静脉化疗的病人 ,随机分为治疗组 (n =4 3)和对照组 (n =4 3)。两组均按ELFP方案予静脉化疗 ,治疗组于术后 1周行静脉化疗同时行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 ;对照组于术后 1周开始单纯静脉化疗。观察化疗后 3年、5年两组患者的生存率 ,及化疗后 1年、3年的腹腔播散、局部复发、肝转移情况。结果 :治疗组 3年及 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对预防肝转移在 1年内疗效较好 ,而 1年后 ,尤其 3年后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腹腔温热灌注化疗对胃癌穿孔术后病人能明显减少复发 ,提高生存率 ,毒副作用少 ,是胃癌穿孔术后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云红  聂红霞  白晓枫  周志祥 《护理研究》2008,22(24):2197-2198
胃肠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根治性切除,但术后腹腔内复发和肝转移,是导致5年生存率低下的重要原因.胃肠肿瘤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复发部位是原发灶附近及其淋巴结,最多见的播散部位是腹腔和肝脏[1].腹腔化疗是一种安全方便的局部化疗方法,是控制术后复发和转移,提高5年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2].  相似文献   

7.
何山  张志德 《临床荟萃》1998,13(19):907-908
腹腔内复发和肝转移是胃肠道癌手术后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术后经周围静脉化疗不仅疗效较差,且全身毒副作用很大,腹腔内药浓度很低.术中、术后腹腔加温灌注化疗则针对切除部位、腹膜、肝脏等常见的复发、转移部位,在实践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本文就近年来这方面的工作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8.
胃癌围手术期综合治疗对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进展期胃癌手术前后腹腔动脉主、术中腹腔腔温热渗液灌洗化疗对预防术后腹膜复发及肝转移的影响。方法:将269例进展期胃癌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46例手术期前后行腹复发及肝转移的影响。方法:将269例进展期胃癌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46例手术期前后行腹腔动脉插管,FAP或FMP方案化疗,关腹前腹腔以大量温热蒸馏水灌洗后放置5-FU和PDDP腹腔化疗。对照组手术后口服喃氟啶片  相似文献   

9.
胃癌根治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肿瘤腹腔内种植转移是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最常见的复发形式和死亡原因,腹腔内热灌注化疗(IPHP)能提高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的生存率,尤其对胃肠道肿瘤伴有浆膜浸润、腹膜种植或肝转移者更有显效。作者自1998年1月至2003年6月对58例进展期胃癌采用在根治术中行一次性腹腔温热灌注化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大肠癌根治术后腹腔化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腹腔化疗对大肠癌术后腹腔局部复发和肝转移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对 82例大肠癌患者施行了根治术后 ,随机分为腹腔化疗组 (4 2例 )和外周静脉化疗组 (4 0例 ) ,两组均采用FAM方案进行比较。结果腹腔化疗组的有效率为 6 6 .7% ,静脉化疗组为 5 0 .0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腹腔化疗组 3年复发率及肝转移率明显低于静脉化疗组 (P <0 .0 1) ,分别为 2 8.6 % ,4 2 .9% ;其术后 3年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静脉化疗组 (P <0 .0 1) ,分别为 73.8% ,35 .7% ;且腹腔化疗组的毒副作用较静脉化疗组明显降低 ,疗效明显优于静脉化疗组。结论大肠癌根治术后腹腔化疗可显著降低局部复发及肝脏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术后腹腔热灌注联合全身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我科2000-03—2003-01收治的50例T4病变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腹腔热灌注联合全身化疗的治疗组26例和单纯行全身化疗的对照组24例,观察两组患者腹腔复发率、肝转移率及1年、3年、5年生存率。结果治疗组腹腔复发率及肝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3.1%vs50.0%,15.4%vs41.7%,P〈0.05),治疗组1年、3年及5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3%vs91.7%,69.2%vs50.0%,38.5%vs20.8%,P〈0.05)。两组严重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T4病变结直肠癌术后腹腔热灌注联合全身化疗,能有效降低术后腹腔复发及肝转移,而且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不良反应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中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内间质缓释化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经组织活检病理证实为进展期胃癌行胃癌根治术治疗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行D2式胃癌根治术;观察组34例于开腹后切除肿瘤前向肿瘤主要供血动脉灌注氟尿嘧啶1.0g,关腹前将氟尿嘧啶缓释剂800mg均匀植入肿瘤易复发部位。比较2组术前、术后第2,7天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指标,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a局部复发、肝转移发生率及生存率,并检测观察组动脉灌注氟尿嘧啶原液后2,5,10,20,30,60min时外周血氟尿嘧啶浓度及术后第1,2,3,5,7天外周血、腹腔引流液中氟尿嘧啶浓度。结果 2组术后第2,7天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a局部复发率、肝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腔引流液中氟尿嘧啶浓度在术后第3天达峰值,第7天仍明显高于有效血药浓度。结论胃癌根治术中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间质缓释化疗可提高患者3a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和肝转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02—07/2003-12对i5例进展期胃癌和1例吻合口复发癌术中行根治或姑息性切除;对直径≥0.5cm的腹腔内转移灶用电刀减量戮灭。术后第1天开始,每日腹腔热灌注化疗1次,每次60~90min,一般4次为1疗程,计做64次。结果:轻度腹腔感染3例,吻合口漏1例,腹痛5例,恶心呕吐1例,转氨酶轻度升高1例。腹腔转移3例,1例术后6个月死于全身广泛转移,另1例术后13个月死于腹腔转移及肝转移。最长1例随访时间为27个月,现仍存活。结论:术后早期行腹腔热灌注化疗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利于胃癌术后腹腔内较小的残余癌或游离癌细胞的杀灭。  相似文献   

14.
中晚期胃肠恶性肿瘤术后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腹腔热灌注化疗对中晚期胃肠恶性肿瘤减少腹腔复发、肝转移方面的疗效.方法126例患者术后随机分成腹腔化疗组和静脉化疗组(对照组).腹腔化疗应用顺铂60~80mg,丝裂霉素8~10mg,氟尿嘧啶0.75~1.0g加0.9%生理盐水1~1.5L温热(42~43℃)腹腔灌注化疗,对照组行顺铂60~80mg,丝裂霉素4~6mg,氟尿嘧啶0.5g×5静脉化疗4周1次,行6次后改口服优福定200mg/m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0例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静脉化疗治疗,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3年内复发、转移率和生存率。结果 2组患者均无肠穿孔、肠瘘、细菌性腹膜炎及肾脏毒性、耳毒性等严重不良反应,2组患者白细胞减少、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和上腹部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第2、3年的复发和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腹腔温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用于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单一静脉化疗,能有效清除游离癌细胞及微小癌灶,防止术后腹腔复发和肝转移。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6.
侯北平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0):1496-1497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预防腹腔转移及肝转移的方法。方法:把66例直肠癌切除术后病人分成两组,腹腔温热灌洗及术后动脉灌注化疗组35例为治疗组,单纯静脉化疗组31例为对照组。对其腹腔转移率、肝转移率及5年中位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腹腔转移率19.8%,肝脏转移11.9%,5年中位生存率64.6%。对照组腹腔转移率44.3%,肝脏转移率29.8%,5年中位生存率39.6%。结论:术中腹腔温热灌洗化疗及术后动脉灌注化疗对直肠癌术后腹腔转移及肝脏转移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腹腔及门静脉置泵化疗预防中晚期结直肠癌术后腹腔内复发和肝脏转移的效果。方法:自1995年2月-1998年3月2将中晚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35例采用腹腔及门静脉置泵化疗,对照组30例行周围静脉化疗,对两者术后腹腔内复发和肝脏转移的发生率,以及化疗中出现的毒副作用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35例近期疗效的总有效率达91.4%,而对照组30例近期疗效的总有效率为30%,两组比较,P<0.01,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性。在化疗中观察组出现毒副作用与对照组比较,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早期反复腹腔及门静脉置泵化疗预防中晚期结直肠癌术后腹腔内复发和肝脏转移有明显疗效,且操作简单,安全,毒副作用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植入用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胃肠道肿瘤患者的护理。方法对81例术中腹腔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区域性化疗的护理措施。结果 81例患者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后,1例伤口出现液化,其余切口愈合良好,无吻合口漏、腹膜炎及肠梗阻出现,平均住院11d,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无腹腔和肝转移。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术中腹腔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进行区域性化疗可提高疗效,且无明显毒副反应,是预防术后复发转移的有效途径,而完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腹腔化疗是根据腹腔解剖学特点设计的一种化疗新途径,针对胃癌术后常见复发和转移部位行局部区域辅助化疗。结合15例胃癌术后病人行DDP、5-FU、MMC腹腔化疗的护理,提出认真做好腹腔化疗前的心理护理,腹腔输注药物及化疗后不良反应的护理。使病人治疗顺利进行,改善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并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腹腔温热化疗对进展期胃肠道癌根治术后预防肿瘤在腹腔内复发的效果。方法对1994~1997年间的45例可切除进展期胃肠道癌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25例,予以术终腹腔温热化疗,部分术后追加腹腔热化疗1~2次。对照组20例术中未作任何化疗措施,两组术后都予以氟脲嘧啶加亚叶酸碱化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68%(17/25)和40%(8/20);肿瘤腹腔内复发率分别为8%(2/25)和55%(11/20),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腹腔温热化疗对于进展性胃肠癌术后复发有重要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