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食物过敏已成为全球性的食品安全问题,欧美等发达国家均要求对食品中的过敏原成分进行标识,其中就包括作为八大过敏性食物之一的牛乳及其乳制品。β-乳球蛋白是牛乳中的主要过敏原,约占乳清蛋白的50%,牛乳总蛋白的10%,并且约有82%的牛乳过敏患者对β-乳球蛋白过敏,因此其可以作为检测食品中是否含牛乳蛋白的一个有效的标志物。建立灵敏、可靠的β-乳球蛋白检测方法,对牛乳过敏原标识及保障牛乳过敏人群的安全消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牛乳β-乳球蛋白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层析法、电化学免疫法、蛋白微阵列法、等离子体共振法等色谱学和免疫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发展方向作出展望,以期促进牛乳β-乳球蛋白等过敏原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2.
过敏原表位是过敏原直接参与免疫反应的物质基础, 也是导致过敏反应的“元凶”。牛乳β-乳球蛋白是lipocalin家族的代表和常用模式蛋白, 它的表位信息比较完整, 拥有7个人血清IgE和6个IgG的线性表位、3个IgE结合的构象性表位以及7个T细胞表位。另外, 它的动物源血清IgE、IgG和T细胞表位也在不断被发现。牛乳β-乳球蛋白的表位信息为基于表位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它们的应用主要涉及到预测食物过敏原的致敏性, 食物过敏的交叉反应, 食物过敏的诊断, 食物过敏的免疫治疗以及食物过敏原的检测等5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乳制品中功能性蛋白包括乳铁蛋白、乳桥蛋白和β-乳球蛋白等,具有抗微生物、抗菌和调节免疫系统等生理功能;同时,β-乳球蛋白、α-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等会引起部分人群发生过敏反应。因此,定量检测乳制品中功能性蛋白对其品质评价至关重要。适配体传感器技术是一种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的快速检测方法,目前研究者们通过多种筛选方法获得功能性蛋白的适配体,并构建了用于功能性蛋白检测的适配体传感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针对乳制品中功能性蛋白的适配体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乳铁蛋白、乳桥蛋白、β-乳球蛋白、α-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的适配体筛选技术及其适配体传感器的构建与应用,为进一步开发便捷、灵敏、高效的生物传感器及分析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牛乳过敏是婴幼儿常见的食物过敏之一,能引发皮肤、胃肠道或者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明确牛乳过敏原的结构及致敏机制,并建立准确且敏感度高的检测分析方法有助于人们预防这类疾病。牛乳中常见的过敏原为酪蛋白、β-乳球蛋白和α-乳白蛋白。本文详述了这些主要过敏原蛋白的结构、致敏机制以及相关的抗体识别序列,并结合国内外关于乳过敏原检测的相关报道,阐述了基于蛋白质和DNA的牛乳过敏原检测技术,包括ELISA、免疫传感器、PCR以及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应用的优缺点,旨在为牛乳过敏的防控和乳过敏患者的健康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β-乳球蛋白(β-LG)是牛乳中重要的天然活性营养物质,也是牛乳中主要的过敏原之一。β-乳球蛋白约为乳清蛋白总量的50%,是牛乳中主要的乳清蛋白,具有较强的热敏感性和致敏性,在优质乳品工业中起关键作用。其不仅作为牛奶热处理强度的评估指标,还作为食品中牛乳过敏原的标志蛋白,有效识别和检测牛乳β-乳球蛋白非常重要。已报道的牛乳β-乳球蛋白有13种变异体,其中A和B是牛乳β-LG的常见变异体,且含量最高。根据不同的检测原理,文章简述近年来牛乳β-乳球蛋白变异体的三大类检测方法,总结电泳法、色谱法和免疫法的原理、优缺点及部分应用实例,重点介绍液相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法两种定量方法,并展望牛乳β-乳球蛋白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食物过敏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它影响全世界5%的成人和8%的儿童,且患病率仍在上升。食物过敏目前尚无根治疗法,避免摄入或接触含过敏原的食物仍是患者的最佳选择。食物过敏原的检测与食物生产、标识及风险管理等息息相关,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之一,故开发出快速、灵敏、准确、可重现和标准化的方法对保护过敏患者至关重要。相较于传统的检测方法,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高度自动化、易操作、响应快速和样品用量微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食物过敏原的检测。本文从原理、优缺点和应用等方面对光学生物传感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压电免疫生物传感器在检测食物过敏原上进行了阐述和总结,对生物传感器在食物过敏原检测中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快速现场定量检测食物过敏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食物过敏原水牛乳β-乳球蛋白的交叉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乳球蛋白是乳清中一种主要蛋白质,而且是乳中主要过敏原之一.本研究探讨β-乳球蛋白与其它蛋白的免疫交叉反应性.采用间接ELISA法和免疫印迹的方法,利用β-乳球蛋白和相应的多克隆抗体,检测其交叉反应.结果表明,β-乳球蛋白不仅与水牛乳中其它蛋白有交叉反应,与其他乳源的β-乳球蛋白也有交叉反应.β-乳球蛋白的交叉反应较强,也是导致乳类食物过敏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牛奶过敏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奶是八大食物致敏原之一,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如何实现食物中牛奶过敏原的快速,准确筛检已成为食品安全领域关注的焦点。牛奶主要过敏原为酪蛋白、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其检测方法有电泳法、色谱法、酶联免疫实验(ELISA)、传感器、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LC-MS/MS)、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等。本文就其检测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食品中牛奶过敏原的检测提供技术方向,以便保障牛奶过敏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对婴幼儿来说,牛乳营养丰富,是母乳最好的替代品,但牛乳中的蛋白质可能会引起过敏。牛乳中的主要过敏原是酪蛋白、β-乳球蛋白和α-乳白蛋白。本文从牛乳过敏原的结构和抗原表位、热处理、发酵和酶处理等不同的加工技术对牛乳蛋白致敏性的影响和过敏原标记检测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为开发低致敏牛乳制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加热对牛乳蛋白过敏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牛乳中主要过敏原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和酪蛋白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在加热过程中牛乳过敏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改性,详细论述了加热对牛乳过敏原抗原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1.
食品作为维持人类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对人们的健康有重大影响, 开发简单、快捷的检测技术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量子点(quantum dots, QDs)拥有独特的发光性能, 核酸适配体作为新型生物识别分子, 具有亲和力高、稳定性强以及特异性强等优势。将量子点和核酸适配体结合起来构建的传感器, 可实现高灵敏、高效率及特异性检测, 是一种新兴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本文简述了量子点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的检测机制, 重点综述了近几年来该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 如抗生素、真菌霉素、致病菌、农药残留等中的应用, 并分析了该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挑战和前景, 以期为今后研发更灵敏的快速检测食品安全的核酸适配体传感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食物过敏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丽姬  佟平  肖娜  陈红兵 《食品科学》2014,35(21):274-278
食物过敏是目前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检测食物过敏原对保护过敏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检测食物基质中痕量的过敏成分依赖于可靠的分析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具有高灵敏性、高分辨率、高自动化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物过敏原蛋白质的研究中。本文主要阐述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单一过敏食物中过敏原蛋白质的检测方面和在复杂基质中多个食物过敏原蛋白质的检测方面的应用,并简要概述了提高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过敏原蛋白精确度的措施,指出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检测食物过敏原方面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食物过敏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研究发现,明确食物过敏原的种类并远离食物过敏原仍是解决食物过敏的最有效途径,鉴于此食物过敏原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目前食物过敏原相关检测技术,探究了基于蛋白质和核酸的食物过敏原检测技术的新发展与新应用,并通过解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探讨了食物过敏原检测技术的发展瓶颈与未来的发展前景,旨在为食物过敏防控和消费者健康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4.
加工对牛乳过敏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解冠华  陈红兵 《食品科学》2006,27(11):598-601
简单介绍了牛乳中主要过敏原成分β-乳球蛋白、酪蛋白、α-乳白蛋白的生化性质及其过敏原表位.详细陈述了加热、加压、酶解、糖基化、发酵等加工方法对牛乳过敏原的影响,对开发无过敏或低过敏的乳制品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牛乳蛋白过敏原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牛乳中的主要过敏原酪蛋白、β-乳球蛋白(β-LG)及α-乳白蛋白(α-LA)进行了介绍。重点论述了热处理、蛋白水解、糖基化作用和乳酸发酵等技术对乳蛋白过敏改性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牛乳中过敏蛋白原改性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牛奶过敏原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奶是主要的食品过敏原之一,其中β-乳球蛋白是引起牛奶过敏的主要成分。基于牛奶β-乳球蛋白基因序列设计一对PCR引物,经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适合检测牛奶β-乳球蛋白过敏原的PCR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当PCR反应体系中模板DNA量为25ng,引物浓度为4mmol/L时,检测效果最佳。所建立的方法不仅可用于不同保质期、不同来源牛奶β-乳球蛋白过敏原的测定,亦可用于牛、羊奶不同比例混合物中β-乳球蛋白过敏原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用低聚半乳糖对牛乳β-乳球蛋白进行糖基化处理,通过间接ELISA以及动物试验检测该结合产物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结果表明糖基化处理能有效降低牛乳β-乳球蛋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通过动物试验和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牛乳β-乳球蛋白诱导产生IgE的量,结果表明低聚半乳糖糖基化对牛乳β-乳球蛋白诱导产生IgE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牛乳清β-乳球蛋白过敏原非酶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牛乳乳清蛋白质中的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或β-LG)是婴儿牛乳过敏的主要过敏原。由于酶水解导致隐蔽于分子内部的抗原决定部位裸露,反而增强了其过敏性,并且产生影响风味的苦味肽。热处理、糖基化作用、乳酸发酵和脂肪酸结合等非酶改性技术可有效降低乳蛋白的过敏原性。热处理使蛋白质之间生成热诱导性聚合物,降低过敏性。通过糖基化作用产生糖基化终产物,掩盖抗原决定部位。乳酸菌发酵产生干酪素和蛋白酶,水解蛋白脱敏。硬脂酸与β-乳球蛋白结合以不同结合度结合,脱敏效果不同。相对来说,糖基化反应和乳酸发酵法的脱敏效果较好。为使β-乳球蛋白过敏原改性效果更好,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改性方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食品安全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都至关重要,构建快速、便捷、准确、灵敏的检测方法,对于保护人类健康和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人工合成的化学受体,可以高亲和力选择性地识别目标分子。适配体是长度为10~50个核苷酸的单链DNA(ssDNA)或RNA,可以针对不同的目标分子进行筛选,易于化学修饰。两者结合的分子印迹-适配体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高、检测限低、抗干扰性强等优点。本文评述了近年来分子印迹-适配体双重识别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着重介绍不同分子印迹-适配体传感器对非法添加剂、过敏原、真菌霉素、杀虫剂和兽药的检测进展,并且简要阐述了各种修饰材料的优点、局限性和分子印迹-适配体技术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水牛乳中主要过敏原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罗曾玲  陈红兵  陈福 《食品科学》2006,27(10):428-432
牛乳和水牛乳存在免疫交叉反应,牛乳过敏患者可能对水牛乳过敏。因此,分离纯化出水牛乳中各种过敏原将为进一步的工作奠定物质基础。实验中以摩拉水牛乳为原料,通过等电点沉淀、凝胶柱层析法和阴离子交换法分离纯化水牛乳的酪蛋白、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得到了SDS-PAGE纯(纯度≥90%)的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离子交换层析分离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的得率分别为50.26%、52.86%;凝胶层析分离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的得率分别为49.39%、84.19%。实验结果表明,等电点沉淀、凝胶柱层析法和阴离子交换法适合于分离水牛乳中主要过敏原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