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药活性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关键,研究中药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及其调控机制对解析道地药材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能够为利用合成生物学生产中药活性成分提供元件。随着组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合成生物学技术、人工智能等的发展,中药活性成分生物合成途径的解析也进入了高速推进的阶段,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推动对中药活性成分合成途径的解析,也使这一方向成为分子生药学研究热点。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在人参、丹参、甘草、雷公藤等多种中药的活性成分生物合成途径解析研究中取得成果。该文系统梳理当前常用的中药活性成分生物合成功能基因研究方法,重点阐述了以多组学技术为基础的基因元件挖掘,以及以候选基因为对象的植物体内外基因功能验证;并对近年来涌现的新技术新方法,如高通量筛选,分子探针,全基因组关联性分析,无细胞体系,计算机模拟筛选等进行总结,通过该文的综述为中药活性成分生物合成途径解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药具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和复杂的作用途径,在治疗和预防疾病方面疗效显著,为保证中药质量及开发新药,一些分析检测方法应运而生。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法(MALDI-MS)是一种“软电离”的新型质谱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低成本、低样品消耗量、线性范围宽、电离温和、适用于热不稳定物质等特点,为中药的分子水平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该技术被广泛用于中药成分分析和组学研究领域,在药材真伪鉴别、分子实时筛选和构建活性成分的代谢网络途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中,选择合适的基质和样品制备技术是保证检测效果的关键。随着新型基质的开发与优化、样品制备技术的不断完善、MALDI-MS与多种分析方法的联用,将会大幅提高其检测效果。基于此,笔者概述了MALDI-MS在中药领域的应用情况,包括高通量检测中药活性成分、监测机体内药物及其代谢物状况、原位可视化表征中药活性成分组织分布信息等,并探讨了MALDI-MS的应用前景和不足之处,以期为中药成分鉴定、药物利用及代谢的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中药复方成分复杂,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等特点,其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尚不明确。网络药理学已成为当前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新的技术手段,其系统性和整体性思维模式与中医药理论不谋而合。文章对网络药理学常用技术和方法及其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从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的中药复方活性成分研究、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中药复方靶点预测、"病-方-证"的研究、中药复方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以及新药研发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为进一步研究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理以及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分子生药学在蒙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生药学为生药学与分子生物学有机融合形成的新兴边缘学科,通过联系分子生药学的理论和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分析了分子生药学在蒙药中的应用研究方向,认为它在蒙药的鉴定、蒙药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的评估及保存、蒙药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及调控,以及蒙药材的道地性及分子机制等研究方面具有新的指导意义,并为蒙药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药现代化是中医药的重要发展方向,从基础研究着手对中药进行深入探索,对了解中药及其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及中药制剂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丹参是我国常用的大宗中药材之一,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其研究广受国内外关注。随着化学分析仪器和测序技术的不断升级、网络药理学和合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种现代化研究手段被应用于丹参的相关研究中。学者们分别利用化学成分分析手段系统研究了丹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利用现代化药理学研究手段探究了丹参药效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利用组学分析及分子生药学手段研究了活性成分合成调控机制及合成生物学应用等,并对丹参临床制剂展开了应用研究。该文系统地总结了丹参及其活性成分相关的现代化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丹参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制剂研究、生物合成及调控机制研究,相关研究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和研究思路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期望能够进一步发挥丹参在中药研究中的模式作用。  相似文献   

6.
生物芯片技术与中药作用机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了利用生物芯片与高通量筛选技术研究中药作用机制的思路和方法。用人类蛋白芯片和细胞芯片,研究确定中药成分作用的靶标;并用靶标分子提取、分离相应的中药药效成分;再用中药药效成分作用于带有靶标分子的细胞或相关机体,通过基因芯片和抗体芯片检测细胞基因谱表达活性、细胞表面分子和分泌分子表达活性或机体血清活性分子含量等,并通过高通量筛选系统分析并得出结论,从中药有效成分作用的靶标定位及其对细胞、器官、系统乃至机体不同层面的功能状态影响,研究中药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中药及活性成分治疗胰岛素抵抗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小华  张汝学  贾正平 《中药材》2007,30(4):493-496
查阅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研究论文,按不同的中药方剂及成分进行分类,对近3年来报道的中药及活性成分治疗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许多中药方剂及中药成分可在分子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具有开发治疗胰岛素抵抗中药新药的潜在价值,中药治疗糖尿病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8.
亲和色谱具有特异性强、回收率高和灵敏便捷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的筛选、低分子糖和蛋白多肽的分离富集、作用机制研究及作用靶点的发现。该文综述了亲和色谱及其吸附等温模型、动力学模型和吸附热力学机制在中药领域的应用,为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分离纯化和药物相互作用领域中亲和色谱吸附理论的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量研究表明,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在肿瘤治疗领域凸显出较好的效果。结合近十年文献,通过对中药及其活性成分抑制微管聚合、影响延伸因子、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增强机体免疫、诱导肿瘤细胞周期阻滞、抑制端粒酶活性等方面治疗肿瘤的机制加以综述,进一步阐明中药对肿瘤不同靶点的作用机制,为抗肿瘤新药的研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属中医学郁证,泄泻,腹痛的范畴,现代医家认为肝郁脾虚是IBS-D的主要病机。中医复方在治疗IBS-D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却一直缺乏对分子机制的阐释。2013年通过2期临床实验的新药eluxadoline能有效减轻IBS-D患者的腹痛和腹泻症状,该药同时具有μ-受体激动剂以及δ-受体拮抗剂的作用。这一报道也为深入探究IBS-D的靶点信息和分子机制提供了依据。本研究充分利用μ受体和δ受体的结构信息,分别构建药效团模型和分子对接模型,针对中药活性数据库进行筛选,寻找对μ受体和δ受体有活性的中药成分,并通过分析化合物的中药来源和功效主治等特征,阐释中医复方治疗IBS-D的分子机制。我们的研究发现,筛选得到的中药活性成分中,有六种化合物分别来源于党参、防风、白及和甘草四味中药,而这四味药是疏肝健脾方中重要的组成成分,对肝郁脾虚证为临床常见证型的IBS-D有较好的疗效。此外本研究中筛选得到48个IBS-Dμ受体和δ受体双靶点中药活性分子,有望开发得到同时具有降低毒副反应和耐受性的IBS-D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从中医精气神辨识角度认识虚劳病,总结虚劳病病因病机。通过观察面容、形态、神色、五官、舌象、脉象等辨识精气神状态,确立虚劳病精气神调治原则。在精气神辨识理论指导下,对《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相关条文、方药进行解析,总结虚劳病相关治则治法。根据精气神调养原则,为虚劳病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血液的生成与五脏关系密切,据此确立五脏补血法:养心补血法、健脾补血法、润肺补血法、滋肝补血法、益肾补血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丹栀逍遥散原方及提取物镇静催眠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14组,正常对照组、原方组及各组分低中高剂量组,通过测定小鼠自主活动次数,采用戊巴比妥钠延长睡眠时间实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镇静催眠协同作用实验观察丹栀逍遥散原方及各提取物镇静催眠作用。结果丹栀逍遥散原方及提取物均无改变小鼠自主活动的功能,表明均无中枢兴奋性作用;丹栀逍遥散石油醚提取液高、中剂量具有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时间的作用(P<0.01或P<0.05),石油醚提取液高剂量能明显增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睡眠小鼠个数(P<0.01)。结论丹栀逍遥散石油醚提取部位可能为丹栀逍遥散的中枢抑制作用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4.
通过梳理古本草文献中全蝎、蜂房的有关记载和现代临床对该药对的配伍应用,探讨并阐释该药对祛风攻毒增效的作用机制,认为全蝎配蜂房,药力迅捷,内走脏腑,外达肢节,透骨搜风,既可祛风通络止痛,又可攻毒散结消痈.尤其适宜于治疗风湿顽痹、痈疽恶疮、癌肿等.  相似文献   

15.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6.
通过梳理《内经》及相关医家关于阴阳升降的论述,探讨阴阳升降的内容及阴阳升降的不同内涵。从阐述人体生理变化和脏腑特点、阐述疾病的病机、解释治则治法和方药配伍应用等方面分析阴阳升降对临床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治疗中有效对策。方法结合近代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研究现状部分问题,运用中医辨证和辨病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结果中西医结合防治此病有效。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和辨病结合论治防治此病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从山豆根中精制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并以此为化学对照品对山豆根药材进行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的方法分离纯化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经理化数据和光谱解析等方法鉴定结构,采用TLC和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检查其纯度,并利用TLC的方法对不同来源的山豆根商品药材进行鉴别研究。结果 从山豆根中分离纯化得到纯度98%以上的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照品各1.7 g和2.0 g,并以此为对照品有效地鉴别了正品山豆根药材及其混淆品。结论以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作为山豆根的定性指标是合理的,采用TLC方法鉴别山豆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从量表或问卷评估法、症状组合法、记叙法等方面阐述亚健康状态评估与诊断的现状,归纳总结存在的难点;认为开展亚健康评估、诊断研究,可从健康测量角度出发,运用量表问卷和数据挖掘技术,结合多种手段控制临床质量,构建包括宏观和微观指标在内的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