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门部胆管癌(HCCA)是肝外胆管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解剖位置特殊、肿瘤沿胆管生长、肿瘤恶性程度高、易侵犯肝实质等特点。目前HCCA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非手术胆道引流、新辅助放化疗、光动力学疗法等,但手术切除仍是其首选方法。关于HCCA术前是否需要减黄和门静脉栓塞及手术切除范围一直存在争议。对HCCA的临床分型、术前检查及诊断、治疗方法的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由于绝大多数肝外胆管癌发现时已经晚期, 患者预后差, 以往多采用胆道支架置入术作姑息性引流治疗。由于没有针对肿瘤治疗, 单纯支架置入仅能缓解患者黄疸症状, 不能改善预后。光动力疗法和射频消融是近年来兴起的胆管癌局部治疗方式, 可以减少肿瘤负荷, 多项研究证实了它们在肝外胆管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本文就肝外胆管癌的内镜治疗方式及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胆管癌是一种最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由于其临床症状的隐匿性,大多数胆管癌诊断时已经是晚期,目前手术治疗是唯一的根治手段。但多数胆管癌患者无法行手术治疗,同时晚期胆管癌姑息性治疗方法有限。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一种微创姑息性治疗方法,应用于不可切除胆管癌安全有效。本文结合近期相关的文献,对RFA的疗效、并发症及治疗胆管癌的研究进展等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恶性胆道梗阻非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胆道梗阻由胆道恶性肿瘤和外源性压迫所致,临床表现为黄疸、瘙痒及肝功能衰竭等症状,绝大部分为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患者.此病的主要治疗进展为内镜下或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PTCD)、内支架置入、放射性粒子植入及光动力等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5.
<正>原发性肝癌是全球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二位。晚期肝恶性肿瘤的治疗在常规放化疗、小分子靶向治疗的基础上,免疫疗法亦逐渐应用于临床。免疫疗法分为免疫检查点药物、细胞疗法、细胞因子治疗、癌症疫苗、溶瘤病毒等。我国原发型肝癌的主要病理类型分为三类: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以及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混合型肝癌,由于三者在组织学表现、发病机制治疗手段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主要从免疫学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ECC)是起源于肝外胆管包括肝门区至胆总管下端胆管的恶性肿瘤,确诊时胆道受侵犯压迫常合并出现梗阻性黄疸,患者多处于中晚期而丧失根治性切除机会.随着介入技术及医学材料的发展,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 PTCD)或胆道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stent,PTBS)已成为解除胆道梗阻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目前发现胆道支架联合局部治疗可显著延长胆道通畅时间.本文综述关于PTCD/PTBS治疗肝外胆管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进展,评价其临床疗效,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7.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7):1729-1732
远端胆管癌是肝外胆管细胞癌的一种类型,侵袭性高,预后较差。由于早期检出率低,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随着近年来介入、消融、光动力等医疗技术不断改进,化疗、靶向、免疫等药物治疗进一步研发,非手术治疗方式在远端胆管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愈发受到关注。简述了远端胆管癌在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相关文献表明,局部治疗可以解除胆道梗阻、减轻肿瘤负荷、提高生存质量;系统治疗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减少术后复发、延长生存时间。根据患者个体化情况,结合各种非手术治疗制订不同的综合诊治方案,可以为不可切除远端胆管癌患者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习惯将恶性肿瘤直接侵及或压迫肝外胆道致胆汁排出受阻而引起的黄疸称为恶性梗阻性黄疸,根据阻塞部位一般可分为高位胆道梗阻和低位胆道梗阻.高位胆道梗阻多指高位胆管癌,即肝门胆管癌,部分胆囊癌向肝管方向浸润发展,也可致胆道梗阻;后者系壶腹周围恶性肿瘤所致的梗阻,通常包括胰头癌、胆总管下端癌及壶腹癌等.低位胆道肿瘤的经典手术方式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外科处理原则相对比较统一,而肝门胆管癌因其解剖部位特殊、切除范围不同、机体受累状态和相应的术前准备不同,以及术者技术经验等差异,在临床实际处理上存在着颇多问题和争议.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和我们的临床经验,拟就肝门胆管癌的术前相关准备尤其减黄问题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9.
不可切除的BismuthIll和IV型胆管癌很少有满意的疗法。本文作者研究局部光动力疗法(PDT)的效果。该疗法由两步组成,首先静脉注射一种光致敏物,然后再用适当波长的无热光照明活化此种光致敏化合物,本文目的是评价Pgr对内修复术替代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的Bismuthm和w型第IV期胆管癌患者的疗效。病人和方法研究对象为不可切除的BIS-mu山Ill和w型第w期胆管癌患者,经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胆管镜、细胞学及组织学。叮、超声描记检查,和在有需要时使用经皮超声引导针穿刺作出疾病诊断和分期,并在对分期和不可切除性标准作出…  相似文献   

10.
肝门部胆管癌63例的影象分型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肝门部胆管癌约占肝外胆道肿瘤的58%~75%[1,2].长期以来,对于术前判断手术性切除、辅助性及介入性治疗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作者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63例肝门部胆管癌的影象学表现,试图进行初步探讨,并对其影象分型、治疗方式展开讨论.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我院199004/199804收治肝门部胆管癌63例,男49例,女14例.年龄41岁~68岁,平均51岁,其中行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者13例,非切除的胆管内、外引流者50例,全部病例均行PTC,CT和(或)MRI,B超检查.6…  相似文献   

11.
胆管癌是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起病隐匿,确诊时往往已失去根治手术的机会,且胆管癌对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亦不敏感,故预后较差.光动力治疗(PDT)作为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已在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PDT为胆管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手段,但在治疗肝内胆管癌方面却一直存在争议。肝内胆管癌恶性程度高,症状隐匿,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一旦发现多处于进展期,失去手术切除机会,预后很差。随着肝移植治疗肝内胆管癌的研究进展,制定规范化的患者选择标准、联合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可能成为治疗局部晚期肝内胆管癌的一种有前途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肖福斌  杨景红 《山东医药》2011,51(50):118-118,F0003
肝门部胆管癌(HC)在肝外胆管癌中发病率较高,可达75%。由于其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故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虽然手术切除有一定疗效,但仍不能仅限于行局部切除或根治性切除术,还需要术前引流及术后与其他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本文就其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合并胆管癌栓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PHC合并胆管癌栓38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并比较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单纯胆管癌栓清除 T管引流18例,肝癌切除 胆管癌栓清除 T管引流20例,其中左半肝切除10例(4例附加行肝门汇合部胆管切除及右肝管空肠Roux-Y吻合),右半肝切除 左肝管空肠吻合1例,右半肝切除2例,右肝癌肿切除 汇合部胆管切除 胆管空肠吻合2例,右肝不规则切除5例。结果:手术死亡3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5.3%(21例)、21.1%(8例)、10.5%(4例)。单纯胆管癌栓清除患者平均存活7个月,肝癌切除患者平均存活1年8个月,最长已存活5年3个月。结论:肝癌切除 胆管癌栓清除 胆道引流术是本病最为理想的术式。胆管癌栓清除后应尽可能切除原发病灶。对术前黄疸重,肝功能失代偿,难以承受较大手术的患者,可分期手术,先癌栓清除,解除胆道梗阻,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争取二期肿瘤切除。单纯行胆管癌栓清除,无法根治切除,是胆管癌栓复发的根源。对于胆管癌栓术后复发,选取适当的病例再次手术,仍能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胆道外科疾病的诊治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胆道外科微创技术的发展,对传统胆道外科构成挑战,使胆道外科诊治观念面临更新和拓展.胆道外科疾病的诊治现状:(1)胆囊结石的手术指征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对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是否需要行预防性胆囊切除术也缺乏随机对比研究;(2)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原则已形成共识,但对早期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指征、时机和方法尚无统一标准;(3)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手术指征逐渐规范;(4)肝门部胆管癌的早期诊断和根治性手术切除是其当前的主攻目标,扩大肝切除范围似乎是当前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治疗效果的必然趋势;(5)内镜在胆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受到高度重视,尤其是肝外胆管结石和不能手术切除的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内镜治疗对传统胆道外科手术治疗构成挑战;(6)腹腔镜胆道外科手术范围逐渐扩大,除对单纯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LC已成为其治疗的"金标准"外,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已广为接受,并正在向胆总管囊肿、左肝内胆管结石的腹腔镜手术扩展;(7)医源性胆管损伤仍时有发生,对其有效预防和及时、恰当的处理需要引起时刻重视.  相似文献   

16.
肝门胆管癌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门部胆管癌因其发生部位特殊、呈浸润性生长及与肝门部血管关系密切等特点给手术切除造成极大的困难,长期以来,肝门部胆管癌被认为是无法手术根治性切除的癌肿.近20年来,随着影像学和手术技术的进步,使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取得重大进步,手术切除率逐步提高,生存率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对于是否应行扩大根治术、血管切除重建.以及放化疗等的疗效问题,依然是肝胆外科及肿瘤科医生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就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方式选择,提高手术切除率和疗效.方法:对2001-10/2004-12收治的15例中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方式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中期7例(BismuthIIIa型4例,IIIb型3例),晚期(IV型)8例.结果:手术切除10例,非手术胆道支架内引流5例(IV型5例)随访14例(14/15,93.3%),手术切除组随访10例,中位生存期14.2mo(16d-32.3mo);非手术胆道支架内引流组随访4例,中位生存期3.8mo(1.3-7.2mo);两组中位生存期差异显著(t=2.802,P<0.05).结论:对于中晚期肝门部胆管癌,联合肝切除的姑息性肝门部胆管癌切除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必要时辅以“架桥式”肝管空肠内引流对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术后胆漏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胆管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因其根治性切除率低,愈后差,一直是临床治疗上的难题.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治疗肿瘤的新技术,国内外在开展内镜与光动力联合应用治疗食管癌、胃肠癌及肺癌方面已取得了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金属支架治疗胆道恶性梗阻的价值和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植入胆道金属支架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胆道恶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转归,其中胰头癌8例,肝门胆管癌5例,胆囊癌2例.结果 15例患者金属支架均植入成功,术后2周内血清胆红素恢复正常8例(53.3%)、明显减退3例(20.0%)、缓慢减退4例(26.7%).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一年生存率46.7%,两年生存率13.3%.结论 对不能切除的胆道恶性梗阻患者放置胆道金属支架操作较简单、痛苦少、并发症少,而且减黄效果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姑息性疗法.  相似文献   

20.
1 概述 胆道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仍然是目前腹部外科领域中的诊疗难点,其主要原因是胆管癌的病理机制不够明确、诊断和治疗缺乏有效的手段.胆管癌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如美国肝内胆管癌的发病率由1975~1979年的0.32/10万上升至1995~1999年的0.85/10万,而肝外胆管癌发病率却由1979年的1.08/10万下降至1998年的0.82/10万[1];肝内胆管癌的5年生存率在近20年基本无变化,而肝外胆管癌的5年生存率却由1973~1977年的11.7%提高至1983~1987年的15.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