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药》2017,(2)
[目的]明确氟醚菌酰胺与烯酰吗啉混配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增效作用和田间防效。[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氟醚菌酰胺与烯酰吗啉混配对晚疫病菌菌丝生长的联合毒力并进行田间试验,分别用Wadley法和Abbott法评价混配组合的增效作用。[结果]氟醚菌酰胺与烯酰吗啉以质量比1∶2和1∶3混配抑制菌丝生长的增效系数为2.6和1.8,表现增效作用。50%氟醚菌酰胺水分散粒剂与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2和1∶3桶混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增效系数为1.0,表现相加作用。[结论]氟醚菌酰胺与烯酰吗啉按有效成分质量比1∶2和1∶3混配后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增效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
《农药》2016,(2)
[目的]确定马铃薯晚疫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加以验证。[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从吉林敦化市和河北围场县采集的马铃薯晚疫病菌对药剂的敏感性,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验证。[结果]2地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的抗性频率均达100%,菌株均为高抗,抗性水平高达上万倍;对嘧菌酯、霜脲氰、烯酰吗啉抗性频率为0~63.6%,抗性水平为0.33~2.84倍,抗性菌株均为低抗;对氟吡菌胺抗性频率高达84.6%~100%,但抗性菌株均为低抗,抗性水平为3.56~3.90倍;按照推荐剂量4次施药后第7天,58%甲霜·锰锌WP及68%精甲·锰锌WG的防效均显著低于80%代森锰锌WP的防效,而72%霜脲·锰锌WP、50%烯酰吗啉WP、250 g/L嘧菌酯SC和687.5 g/L氟菌·霜霉威SC具有良好防效。[结论]田间抗性发生情况为相应产品的田间药效所验证: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产生严重抗性而导致58%甲霜·锰锌WP及68%精甲·锰锌WG中甲霜灵或精甲霜灵防效丧失及58%甲霜·锰锌WP及68%精甲·锰锌WG防效降低,而晚疫病菌对霜脲氰、烯酰吗啉、嘧菌酯、氟吡菌胺仍保持敏感,72%霜脲·锰锌WP、50%烯酰吗啉WP、250 g/L嘧菌酯SC、687.5 g/L氟菌·霜霉威SC仍可用于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农药》2018,(12)
[目的]筛选对火龙果溃疡病具有良好防治作用的杀菌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筛选抑菌效果突出的杀菌剂,利用喷雾法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 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35%氟吡菌酰胺·戊唑醇悬浮剂对火龙果溃疡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较强,EC50值分别为0.0575、0.1512、0.5639 mg/L。田间试验表明,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田间对火龙果茎和果实溃疡病最高防效分别达89.07%、92.72%。[结论] 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对火龙果溃疡病具有很好的防效,可作为田间防治火龙果溃疡病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4.
《农药》2019,(10)
[目的]筛选出防治芝麻叶斑病的有效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2种药剂对病菌的抑制率,选择抑菌效果较好的8种药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 68%精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和62%嘧环·咯菌腈可湿性粉剂等3种药剂室内抑菌率达100%,田间防效达85%以上,效果最佳。[结论] 68%精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2%嘧环·咯菌腈可湿性粉剂和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可作为芝麻棒孢叶斑病防治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5.
张秀焕  翟明涛  徐辉 《农药》2014,(3):222-224
[目的]研究氟醚菌酰胺(LH-2010A)和己唑醇混用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氟醚菌酰胺与己唑醇混用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进一步验证。[结果]氟醚菌酰胺与己唑醇按5∶5(1∶1)、6∶4、7∶3、8∶2、9∶1混用,EC50值分别为0.016 8、0.023 2、0.034 5、0.081 0、0.134 5 mg/L。按1∶1混配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表明:60~90 g a.i./hm2的用量对纹枯病菌防效达90.67%~93.36%。[结论]氟醚菌酰胺与己唑醇按1∶1(5∶5)比例混用后对水稻纹枯病菌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多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雪  侯志广  赵晓峰  杨丽莉  艾东  张浩 《农药》2015,(2):139-142
[目的]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防控水稻纹枯病的新药剂及其混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4种杀菌剂和3种复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抑制作用,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供试药剂咯菌腈、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氟环唑对水稻纹枯病病菌菌丝生长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均小于1 mg/L,分别为0.160 0、0.198 8、0.225 0、0.606 8 mg/L。混剂复配筛选中咯菌腈和吡唑醚菌酯质量比为5颐1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较好,EC50值为0.043 1 mg/L,增效系数为3.84。田间试验验证了该复配药剂的防治效果。[结论]筛选的咯菌腈·吡唑醚菌酯混剂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7.
氟唑菌酰胺及其混剂防治辣椒灰霉病药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和评价氟唑菌酰胺及其混剂等6种杀菌剂对辣椒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探索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最佳使用剂量范围、施药时间和使用方法,评价对辣椒的安全性。[方法]以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5个剂量和30%氟唑菌酰胺悬浮剂等5种药剂各1个剂量,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30%氟唑菌酰胺悬浮剂、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对辣椒灰霉病防效好,持效期长。[结论]两种杀菌剂推荐使用剂量分别为有效成分112.5、225~450 g a.i./hm2。  相似文献   

8.
张睿  许辉  唐剑锋  王红艳  王开运 《农药》2013,(8):596-598
[目的]明确氟醚菌酰胺对黄瓜霜霉病的作用方式和控制效果。[方法]采用叶盘漂浮法进行室内保护和治疗毒力测定。[结果]氟醚菌酰胺保护和治疗EC50值为6.70、15.06 mg/L,而氟吡菌胺为7.66、9.68 mg/L。田间发病初期,25%氟醚菌酰胺悬浮剂375 g/hm2(制剂用量)喷雾后10 d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达98.29%。发病后连续使用2次,间隔10 d,防效达97.74%和83.59%。1 687.5、562.5、270、135、67.5 g/hm2(制剂用量)的氟醚菌酰胺药液喷雾对黄瓜幼苗安全。[结论]氟醚菌酰胺可用于生产实践中黄瓜霜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袁淼  宋云雪  李艳  范文忠 《农药》2020,59(5):375-378
[目的]为筛选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有效药剂,为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与田间防效试验相结合方法。[结果]8-羟基喹啉钙分别与丁子香酚、8-羟基喹啉锌、氟啶胺复配活性表现为增效。田间试验表明:8-羟基喹啉钙+氟啶胺(40+80)g a.i./hm^2、8-羟基喹啉钙+8-羟基喹啉锌(60+60)g a.i./hm^2、8-羟基喹啉钙+丁子香酚(60+3)g a.i./hm^2防效在78%以上。[结论]筛选出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有效药剂及配比,为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农药》2015,(1)
[目的]测定25%唑菌酯·氟吗啉SC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效。[结果]从内蒙古及齐齐哈尔3地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唑菌酯·氟吗啉SC处理剂量为225、375ga.i./hm2时,施药4d后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分别达81.4%~82.3%、85.6%~86.2%,与其单剂20%氟吗啉WP 300 g a.i./hm2及72%霜脲·锰锌WP 1 080 g a.i./hm2处理的防效相当或更优,且处理的新叶更干净,新叶病斑较少。[结论]25%唑菌酯·氟吗啉SC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较为理想的药剂。考虑到用药成本,推荐田间用量为225 g a.i./hm2。  相似文献   

11.
张星  陈伟  李超楠  王娅  王婷  周倩  李晓刚 《农药》2021,(2):101-106
[目的]为了开发防控马铃薯晚疫病的新药剂,实现化学农药的减量增效,以植物提取物香芹酚与化学农药霜霉威复配采用转相法制备水乳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香芹酚、霜霉威以及不同配比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生物活性,通过Wadley方法评价不同配比的增效作用,筛选最佳质量比。筛选了关键的溶剂和乳化剂组合,确定了最佳配方,测定了该制剂的质量指标,并进行了盆栽试验。[结果]香芹酚、霜霉威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16.1552、0.8353 mg/L,香芹酚与霜霉威在质量比为30:1时,SR最大为1.393 05,判断为相加作用,其EC50值为7.2864 mg/L。10%香芹酚·霜霉威水乳剂的最佳配方:香芹酚与霜霉威为10%,质量比为30∶1,乙酸仲丁酯为10%,D935为4%,SK-33SC为4%,纯水补足100%。该水乳剂分散性优,其乳液稳定性、热贮稳定性和低温稳定性均合格,1 min泡沫体积为8 mL,倾倒后残余物为0.9%、洗涤后残余物为0.257%,持久起泡性与倾倒性都符合标准。pH值为7.90,表面张力为28.0 mN/m,热贮前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153μm,热贮后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399μm,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为71.49%。[结论]将植物提取物与化学农药复配,为开发防控马铃薯晚疫病新药剂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有效药剂,建立适用于本地区的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方案。[方法]通过不同药剂的田间小区对比试验,以及使用剂量、施药时期等防治技术研究,评价药剂防治效果。[结果]氰霜唑、氟啶胺、嘧菌酯、氟噻唑吡乙酮及百菌清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优异,氰霜唑、氟啶胺、嘧菌酯、氟噻唑吡乙酮及百菌清5种药剂分别在50、250、250、25、1000 g a.i./hm~2的处理剂量下,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平均防效为91.53%、90.44%、88.15%、94.61%和88.78%;采取氟啶胺、嘧菌酯与百菌清交替用药,或与其田间桶混,有利于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结论]结合本地区的马铃薯种植和杀菌剂使用现状,推荐使用嘧菌酯、氟啶胺和百菌清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相似文献   

13.
兰杰  李志念  司乃国  杨吉春  刘长令  孙智荣 《农药》2013,(12):924-925,929
[目的]通过田间试验,明确SYP-4575防治油菜菌核病和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药效。[结果]900 mg/L质量浓度下,SYP-4575对油菜菌核病防效为79.61%,对照药剂多菌灵防效为60.39%;600 mg/L质量浓度下,SYP-4575对油菜菌核病防效为59.22%,对照药剂菌核净防效为44.9%;400 mg/L质量浓度下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效达70%以上。[结论]SYP-4575对油菜菌核病和马铃薯晚疫病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相同质量浓度下对油菜菌核病防效高于对照药剂多菌灵和菌核净;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效相当于对照药剂氟吗啉,不及对照药剂氰霜唑和银法利。  相似文献   

14.
解淀粉芽孢杆菌WH1G与氟啶胺协同防治草莓灰霉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2017,(12)
[目的]筛选出可与解淀粉芽孢杆菌WH1G菌株复配的最佳化学药剂及比例,明确复配药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增效作用和田间防效。[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毒力,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杀菌剂与WH1G菌株的生物相容性,Horsfall法评价复配组合的增效作用,确定复配方案并进行田间验证。[结果]氟啶胺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毒力最强,与WH1G菌株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0.0454 mg/L氟啶胺与8.8126×106cfu/m L的WH1G体积比为4∶6时,毒性比率为1.412,表现为增效作用,田间防效高达69.79%,显著高于单剂防效。[结论]氟啶胺可与解淀粉芽孢杆菌WH1G复配协同防治草莓灰霉病,2者按体积比4:6复配不仅可以提高防效,还能有效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啶酰菌胺和腐霉利复配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开发新的混配药剂。[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啶酰菌胺、腐霉利以及其复配物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以Wadley法进行了增效作用评价,并验证了复配物对草莓灰霉病的田间防效。[结果]啶酰菌胺与腐霉利复配对草莓灰霉病菌具有增效作用,其中以1∶2比例复配效果最佳,增效系数最高为10.34;其次为5∶1,增效系数为7.48。啶酰菌胺与腐霉利以1∶2复配对草莓灰霉病的田间防效最佳(86.04%),比单一使用啶酰菌胺和腐霉利的效果好。啶酰菌胺与腐霉利复配物对草莓无药害。[结论]啶酰菌胺和腐霉利以1∶2进行复配对草莓灰霉病具有增效作用,可以在田间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农药》2015,(3)
[目的]筛选出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有效杀菌剂及其混剂,为实际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5种杀菌剂及4种药剂的5个配比对稻瘟病菌的毒力,喷雾法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吡唑醚菌酯、三环唑、戊唑醇、咪鲜胺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EC50值分别为0.46、1.92、5.23、7.14 mg/L。将其4种药剂进行复配,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与三环唑质量比为1颐3时对水稻稻瘟病菌的作用效果较好,EC50值为0.23 mg/L,增效系数为2.14,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将吡唑醚菌酯与三环唑按质量比1颐3制成25%吡唑醚菌酯·三环唑WP,在40 g a.i./hm2剂量下对水稻稻瘟病的田间防效为92.9%。[结论]吡唑醚菌酯及其增效混剂对水稻稻瘟病有优异的防效,为更有针对性地防治水稻稻瘟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农药》2016,(12)
[目的]明确42.4%唑醚·氟酰胺SC在推荐使用剂量下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的效果,为生产上安全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DMRT"法进行方差分析,并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检验差异显著性。[结果]3次施药后10 d,42.4%唑醚·氟酰胺SC 112.5、150 g a.i./hm~2对马铃薯早疫病防效为86.33%~90.17%;42.4%唑醚·氟酰胺SC 75 g a.i./hm~2与300 g/L氟唑菌酰胺SC防效相当,高于250 g/L醚菌酯EC和50%啶酰菌胺WG的防效。[结论]42.4%唑醚·氟酰胺SC对马铃薯早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建议发病初期施用,推荐使用剂量为112.5~150 g a.i./hm~2。  相似文献   

18.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噻呋酰胺与吡唑醚菌酯不同配比复配对马铃薯黑痣病菌的毒力,评价其联合作用,并选择最佳配比加工成制剂进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噻呋酰胺与吡唑醚菌酯以质量比3︰1、2︰1、1︰1、1︰2、1︰3复配,增效作用显著,其中以质量比1︰2复配,增效作用最佳,共毒系数为181.42。按此比例加工30%噻呋·吡唑酯悬浮剂,在有效成分用量为200~300 g/hm~2时地面喷雾,开花期、收获时对植株黑痣病和薯块黑痣病的防效分别为72.09%~75.58%和77.08%~80.80%。因此,30%噻呋·吡唑酯悬浮剂防治马铃薯黑痣病效果良好,且对马铃薯安全,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剂对花生褐斑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混合对花生褐斑病毒力增效作用。[方法]室内联合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筛选得到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的增效型混剂。[结论]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以1:1混配对抑制菌丝生长增效最为明显,共毒系数为138.86。田间药效试验中,20%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达到84.50%,显著优于2个单剂的防效。  相似文献   

20.
几种新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几种新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控制作用.在马铃薯叶盘上嘧菌酯、烯酰吗啉和双炔酰菌胺对晚疫病的控制效果较好(EC90值分别为0.4181、0.5359、0.8228 mg/L),其次是氟菌·霜霉威、精甲霜·锰锌、烯酰吗啉·锰锌、代森锰锌、霜脲·锰锌、百菌清、氢氧化铜、氟啶胺和霜霉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氟菌·霜霉威、双炔酰菌胺和精甲霜·锰锌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较好(88.9%、82.7%和78.9%),显著高于霜脲·锰锌、烯酰吗啉、嘧菌酯、代森锰锌和百菌清的防效.示范区交替喷施霜脲·锰锌、精甲霜·锰锌、氟菌·霜霉威和烯酰吗啉对晚疫病的防效在90%以上,明显高于群众自防区的防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