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自主神经在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自主神经在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3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47次房颤(〉30s)发作前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时域和频域指标。患者分为器质性心脏病组(19例)和非器质性心脏病组(12例)。根据房颤发作前频域指标变化,将阵发性房颤分为3组:房颤发作前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低频(LF)成分增加,LFIHF比例增加为交感神经介导房颤,房颤发作前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高频(HF)成分增加,LF/HF比例减小为迷走神经介导房颤,其余的为未分类房颤。结果 器质性心脏病组房颤发作28次,其中交感神经介导房颤17次(60.7%),非器质性心脏病组房颤发作19次,迷走神经介导房颤12次(63.2%)。结论 自主神经在房颤的发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器质性心脏病中的阵发性房颤多为交感神经介导房颤。非器质性心脏病中的阵发性房颤多为迷走神经介导房颤。  相似文献   

2.
118例高血压患者不同时期自主神经功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不同时期的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EH)患118例,按WHO高血压分期标准。对照组80例,均记录24h动态心电图(DCG),进行心率变异(HRV)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 ①EH组时域和频域指标均显低于对照组(P<0.001)。②高血压Ⅲ期组SDNN、SDANN、HF明显低于Ⅰ、Ⅱ期高血压组(P<0.05),其它指标也有所下降。结论 EH HRV降低,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且与靶器官损害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刘战旗 《实用心电学杂志》2007,16(3):178-178,18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改变情况及其发生机制。方法 对原发性高血压40例与正常心率变异组40例(对照组)的心率变异性时域5项指标的参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高血压组与正常组比较,HRV时域5项指标均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尤以交感神经功能损害为甚。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心率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气阴两虚证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不同疾病(冠心病、糖尿病)相同证候是否有相似的自主神经功能状态。方法气阴两虚证患者124倒,其中冠心病组61例,糖尿痛组63例,另选同年龄段健康者66例为对照组。分析3组观察者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HRV index,DI)、频域指标(总功率、极低频、低频、高频)。结果气阴两虚证患者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HRVindex)、频域指标(总功率、极低频、低频、高频)均低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与糖尿病组HRV时域、频域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气阴两虚证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严重受损,不同疾病(冠心病、糖尿病)相同证候HRV变化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老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患睡眠时心率变异性(HRV)的改变,以评价其呼吸暂停过程中自主神经功能状态。方法:对SAS 68例,对照组69例老年患进行整夜(>7小时)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同时记录、比较两组心率变异的各项时域、频域指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S组的血氧饱和度显下降(P=0.001),心率变异指数(HRVindes)降低(P<0.05),低频(LF)、高频(HF)显增高(P均<0.01)。结论:老年SAS患夜间HRV有显改变,提示这时有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诊断自主神经系统病变的方法。方法分别用Ewing试验和心率变异性检测188例受试者自主神经病变,并对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①心率变异性时域、频域指标与Ewing试验均有相关性;②心率变异性对自主神经系统病变检出率(49.5%)高于Ewing试验(26.1%),p〈0.01。结论在早期评价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方面,心率变异性比Ewing试验灵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capacityofhearrate,DC)与心率变异性(heartratevariability,HRV)在评价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方面的应用。方法对7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65名正常人群对照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离线计算DC、HRV时域指标并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DC及HRV各时域指标均比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组DC与HRV中的总标准差(SDNN)呈正相关(r=O.597,P〈O.01),与差值均方根(RMSSD)呈正相关(r=O.569,P〈0.01),与pNN50呈正相关(r=0.501.P〈0.05)。结论DC和HRV各时域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检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变化。方法选取48例T2DM患者作为糖尿病组,另选取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观察 T2DM患者治疗前后 HRV 时域指标 SDNN、SDANN、rMSSD、PNN50和HRV频域指标LF、HF、LF/HF、VLF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糖尿病组治疗前HRV时域和频域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糖尿病组治疗后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和 HRV 频域指标 LF、HF、VLF 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结论 T2 DM患者存在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异常,以迷走神经受损为主,治疗后自主神经调节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心率变异性变化特点。方法:将代谢综合征患者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并分别对糖尿病病史、血压、血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腰臀围比按长短或异常、正常分组对比。结果:代谢综合征患者与对照组对比,心率变异性有明显降低(P<0.01)。糖尿病病史、高血压、腰臀围比患者部分频域或时域指标降低(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均有损害,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和腰臀围比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是反映支配心脏自主神经活性的一项无创性指标。我们通过HRV时域和频域分析法,研究51例正常人、60例不同病因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特性。结果表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24小时RR间期标准差(SDNN)和HRV指数,明显低于正常人。频域分析显示正常人心率变异功率谱密度(PSD),日间以低频成分占优势,夜间睡眠时则高频成分占主导,低频成分昼夜变化不明显。慢性充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亚健康者的短程心率变异性和自主神经功能特征.方法 对亚健康者的5min短程心率变异性的频域指标进行了观察,并与正常参考值对比分析.结果 亚健康者的总功率、低频、低频标化、低频与高频的比值(LF/HF)均显著低于正常参考值;而高频标化则显著高于正常值.结论 与正常人相比,亚健康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总能量降低,且处于...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24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分析,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变化。方法入选我院诊断的OSAHS患者50例,并将其分为轻中度组和重度组2组。对照组为年龄相匹配的正常男性26名,所有受试者均在睡眠监测的同时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时域指标:轻中度组和重度组SDNN和pNN50明显低于对照组;重度组SDNNi和RMSSD明显降低。频域分析:重度组低频功率谱明显高于对照组,轻中度组和重度组的高频功率谱明显减低而低频功率谱/高频功率谱明显增高。结论OSAHS男性患者24h的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发生了异常改变,并且与其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者与其并发心功能不全时心率变异性(HRV)特点,以及其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方法以动态心电图(DCG)中的HR、SDNN、SDNN Index、SDANN,rMSSD、PNN50等6项时域指标对96例EH者(A组)和81例正常人(B组)的24hHRV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HRV降低的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P〈0.01),且A组中心功能Ⅲ~Ⅳ级者HRV降低的阳性率又明显高于心功能Ⅰ~Ⅱ级者,平均心率明显增快(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其损害程度与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功能损害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弥漫性甲状腺肿(又称Graves病,简称GD)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方法 选取30例GD患者,另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比研究。观察GD患者治疗前后HRV指标:所有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全程记录中每5 min窦性心搏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大于或等于50 ms的个数占总心跳次数的百分比(PNN50)、低频LF(0. 04 ~ 0. 15 Hz)、高频HF(0. 15 ~ 0. 40 Hz)、LF/ HF值、极低频VLF(0. 003 3 ~0. 04 Hz)。结果 GD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时域指标:SDNN、RMSDNN、SDANN、PNN50均改善(P 均〈0. 01);频域指标LF、HF、VLF亦均明显改善(P 均〈0. 01);GD组治疗前HRV指标:SDNN、PNN50、LF、HF、VLF均低于对照组(P〈0. 01);GD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HRV上述指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GD组治疗前频域指标24 h波动曲线趋于平稳,治疗后波动性有所恢复。结论 GD患者存在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异常,以迷走神经受损为主;24 h频域指标波动性则趋于平稳,治疗后调节功能异常和波动性可有不同程度恢复。  相似文献   

15.
陈丽  高海青 《山东医药》1996,36(12):1-2
对30例健康人,30例有自主神经病症状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30例无自主神经病变症状的NIDDM患者进行心率变异(HRV)的分析测定,结果,有自主神经病变症状的NIDDM患者的时域测量(TD)及频域测量(FD)均显著低于正常(P〈0.01),无自主神经病上状的NIDDM患者TD及FD中的高频成分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说明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降低,有自主神经病是交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其昼夜节律的变化,以及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用24 h动态心电图分析52例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心功能衰竭组),33例冠心病心功能代偿期患者(心功能代偿组),2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比较三组间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的变化和慢性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昼夜频域指标变化;分析此类患者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变化与美国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心功能代偿组24 h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窦性心律R-R间期标准差、5 min窦性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和5 min窦性R-R标准差平均值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个数除以整R-R间期的个数的百分比和三角指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P>0.05);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功能衰竭组的各时域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也低于心功能代偿组(均P<0.05),且昼夜频域指标变化无差异;将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功能衰竭组分为心功能Ⅱ级组(n=32)和心功能≥Ⅲ级(n=20)两个亚组,结果发现心功能≥Ⅲ级组心率变异性各时域指标明显低于心功能Ⅱ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可能在心功能代偿期自主神经平衡就已受到损害,当出现慢性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时交感活性增强,迷走张力进一步下降,自主神经调节昼夜节律功能丧失,心率变异性指标的下降与心功能损害程度相关,因此心率变异性指标可作为评价慢性充血性心功能衰竭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70例,作为冠心病组,选择无冠心病的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测定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和频域指标(TP、LF、HF),进行心率变异性变化的参数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指标SDNN、RMSSD、PNN50、TP、LF、HF均显著低于健康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时域和频域指标均明显减低,反映自主神经调节心脏平衡的功能减低,易发生严重的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改变。方法对肝硬化组90例和正常对照组78例患者进行心率变异性(HRV)时域分析和心率减速力(DC)分析。结果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DNN、SDANN、rMSSD、pNN50显著降低(P <0.01),DC 值明显降低(P <0.05)。对于不同 Child-pugh 分级的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病变程度越重,HRV 各项指标值和 DC 值降低越明显。结论不同分级肝功能损害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均可发生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9.
扩张型心肌病心率变异性改变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心率变异性(HRV)改变特点。方法 采用HRV的时域分析法对25例DCM病人、22例非DCM心力衰竭病人及24名健康人进行HRV对比分析。结果 DCM病人HRV各时域指标均明显低于正常人组(P〈0.0001)和非DCM心力衰竭组(P〈0.001);DCM病人HRV降低程度与心功能级别显著相关,而与室性心律失常、左室舒张期末径、心胸比例无关。结论 DCM病人心脏自主神经改变可能是一种器质性损害;对DCM病人,HRV降低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HRT)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 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50例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计算并比较2组患者心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与HRV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糖尿病组的HRT减弱,HRV降低,且震荡初始与SDNN、SDANN及低频成分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震荡斜率与SDNN、RMSSD及高频成分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HRT现象减弱,且与HRV明显相关.HRT对诊断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损伤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