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水和乙醇混合溶剂中,用2,5-二羟基-1,4-苯醌阴离子(DHBQ)为桥配体,首次合成了Mn(Ⅱ)、Cu(Ⅱ)的桥联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差热-热重分析及红外光谱研究,可以确定两种配合物都应具有链状结构,组成分别为[Mn(μ-DHBQ)(H2O)2]n和[Cu(μ-DHBQ)H2O]n。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含硫席夫碱试剂 1-苯基 - 3-甲基 - 4 - (α -呋喃甲酰基 )吡唑啉酮 - 5缩氨基硫脲 (HL)及其钒、铁的配合物 .元素分析及摩尔电导值表明新配合物的组成为 [VOLCl]·C2 H5OH和 [FeL2 ]Cl·0 .5C2 H5OH .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 -热重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配合物[Mn(N3)2(Phen)2],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结构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为:a=0.963 06(19)nm,b=1.342 5(3)nm,c=1.692 9(3)nm;α=87.00(3)°,β=89.00(3)°,γ=86.00(3)°,Z=1。配合物[Mn(N3)2(Phen)2]的每个分子中,锰(II)离子采取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几何构型,每个锰原子分别与2个邻菲咯啉的氮原子及2个叠氮基团的氮原子形成配位键。热重分析显示标题化合物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用大环配体 L ( [( OPD) 2 ( DIEN ) 2 ] )与金属离子作用合成了 [Mn L ] ( Cl O4) 2 · 2 H2 O、[Co L ] Cl4·2 Me OH· H2 O、[Ni L ] ( Cl O4) 2 · 2 Me OH· 2 H2 O和 [Tb L ( Cl O4) 3 ( H2 O) 2 ]· 3 Me OH四种配合物 .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摩尔电导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鉴定 .并对其质谱裂解方式进行了讨论 .结果表明 ,过渡金属配合物在喷雾质谱条件下比较稳定 ,而稀土金属配合物在质谱条件下不太稳定 .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3,3,′4,4′-偶氮苯四甲酸(H4L)及锰的配合物[Mn2L(H2O)10].4H2O,并用元素分析、荧光光谱、XRD粉末衍射和单晶衍射仪对它们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H4L.2H2O通过O-H…O氢键的作用构成2D的网络结构;配合物[Mn2L(H2O)10].4H2O中心锰离子为六配位,其中溶剂分子水和配体L均参与配位,分子间通过O-H…O氢键构成了1D的Z字链结构,而1D链之间通过O-H…O和O-H…N形成2D的网络结构。配合物具有很好的荧光特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常温法合成一个钴配合物单晶,分子式为[Co(Pyzdc)(H2O)2]n·nH2O,Pyzdc为吡嗪-2,3-二羧酸.中心离子Co(Ⅱ)采取六配位模式,与其周围来自于不同吡嗪-2,3-二羧酸的氮、氧原子及水分子形成一个八面体结构.通过配合物与DNA荧光作用光谱研究发现:配合物添加到DNA/EtBr复合物中后,能够与溴化乙锭竞争插入DNA碱基对中,发生荧光猝灭现象.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一种钴(Ⅲ)配合物[Co(L) (AcOH) (H2O)]2·(ClO4)2·H2O[H2L=乙二胺缩-3-乙氧基水杨醛双席夫碱](1).利用元素分析仪、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合成产物的组成和结构.结构分析表明,合成的配合物1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为a=1.123 5(2)nm,b=1.309 1(3)nm,c =2.197 2(4)nm,α =98.37(3)°,β=96.25(3)°,γ=112.05(3)°,V=2.9157(10) nm3,Z=2,Dc=1.366 g/cm3,GOOF=0.994,R1=0.071 0,wR2=0.2042.标题化合物分子1是由金属钴(Ⅲ)离子与AcOH配体中1个O原子,水分子中的1个O原子以及配体L2-中的2个O原子和2个N原子配位而成.化合物1通过O-H…O氢键作用形成二聚体,通过C-H…O弱氢键作用形成3-D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8.
在无水乙醇溶剂中,通过溶解、搅拌合成了木犀草素和锰、镉、铬3种过渡金属配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DSC差热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确定了所合成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C15H10O6)Mn2(CH3COO)4、(C15H10O6)Cd(NO3)2和(C15H10O6)Cr(NO3)3,并确定了配体与金属离子的配位方式。  相似文献   

9.
在稀土硝酸盐Gd(NO3)3·6H2O为模板的条件下用二乙三胺和2,6-甲酰基对甲苯酚通过[2+2]缩合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不对称大环配体三元配合物FGd(H2L)(NO3)2](NO2)·H2O,运用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电喷雾质谱等方法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0.
首次报道了两个新型杂多酸喹啉电荷转移配合物[(C9H7NH)3]·[PMo12O40]和[(C9H7NH)6]·[P2Mo18O62]的合成方法,并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对配合物1和2的结构分析表明这些化合物中的多阴离子仍保留其Keggin和Dawson结构,但其特征振动谱带有一定的红移蓝移,表明在配体和受体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和电荷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