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加长柄髋关节置换结合股骨近端重建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骨水泥型加长柄髋关节置换结合股骨近端重建治疗组(研究组,n=20)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组(对照组,n=20)。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独立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水泥型加长柄髋关节置换结合股骨近端重建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手术时长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77例,依据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予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组予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分析比较2组手术用时、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统计并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少于对照组,术后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6%低于对照组2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精力、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等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予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长及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减小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失血量,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3.
背景:有研究认为对于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有严重疏松且不能耐受关节置换的患者,髓内固定为首选;对于高龄不稳定骨折,严重骨质疏松,术前可行走,能耐受一次较大手术者可首选人工股骨头置换;而对骨折稳定、骨质疏松不严重、身体状况较好者也可选用动力髋螺钉髓外固定.目的:对比分析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及人工髋关节置换不同植入物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动力髋螺钉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和人工髋关节组,其中动力髋螺钉组45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40例,人工髋关节组35例,对3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和治疗优良率等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与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治疗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此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住院期间并发症也明显少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动力髋螺钉和人工髋关节置换,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治愈率高等优点,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股骨近端解剖板治疗,观察组给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恢复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明显改善患者关节功能,且并发症少,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切口下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10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钌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总优良率和切口长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43.9±7.6)min]、住院时间[(17.2±2.9)d]较对照组[(63.4±7.5)min、(24.6±3.2)d]短,术中出血量[(86.6±22.5)mL]较对照组少[(173.2±33.2)mL](P0.05),总优良率(90.0%)高于对照组(80.0%)(P0.05),切口长度[(4.7±0.5)cm]与对照组[(4.6±0.5)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较好,优于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分别采用30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30例解剖锁定钢板两种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切口、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解剖锁定钢板组,出血量明显少于解剖锁定钢板组,手术切口明显小于解剖锁定钢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都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但相对来说,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更适合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这是因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手术时间短、切口较少、出血量少等,更有利于老年患者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对比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势。方法将2010年10月~2012年10月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处理,观察组则实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处理,观察两组手术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09.44±22.36ml,手术用时为47.62±7.15min,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25.72±30.15ml、52.33±9.20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案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较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手术用时短,对患者的创伤小,出血量少,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更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93例,依据术式不同分组,对照组46例予以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研究组47例予以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手术用时、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手术前后疼痛程度(VAS)、髋关节功能(Harris)、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用时、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Harris、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予以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可明显缩短手术用时、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改善其髋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且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的短、中期随访结果及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9月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长、失血量)、住院时长、骨折愈合时间,随访6个月、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12个月后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失血量,促进骨折愈合,改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背景:对于年轻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大部分内固定方法均能提供有效而坚固的固定;而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类型,何种内固定的疗效最佳尚在争论。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收治,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或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标准,最终140例146髋纳入研究,其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70例(74髋),动力髋螺钉组70例(72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围手术期血红蛋白丢失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等指标以评估疗效。结果与结论:14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相比动力髋螺钉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地行走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方面均更具优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在围手术期血红蛋白丢失、骨折愈合时间、术后Harris评分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均能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具有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平均住院时间短、术后下地时间早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伴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股骨近端伴股骨干骨折患者87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取伽马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前后疼痛程度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状态。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观察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伴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能有效减轻疼痛程度,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且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内固定方法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修复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临床比较常见的内固定方法主要有以动力髋螺钉为代表的髓外固定和股骨近端髓内钉为代表的髓内固定。虽然动力髋螺钉因为价格便宜和操作简单等原因,得到了广泛使用,但是其固定失效的概率较大,而髓内固定弥补了髓外固定的不足。目的:对小切口置入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可行性评价,并与动力髋螺钉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小切口置入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与结论:治疗后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等指标方面,小切口置入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修复效果更加显著(P<0.05)。提示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相比,小切口置入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修复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对患者的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更适合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背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植物有传统的动力髋螺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然而目前哪种内植物治疗方法较好仍存在争议。目的:分析动力髋螺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3种内植物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动力髋螺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转子间骨折的差别。结果与结论:①置入后1周、6个月、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优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组(P<0.05),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组优于动力髋螺钉组(P<0.05)。②置入后3,6,12个月X射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情况: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优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组(P<0.05),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优于动力髋螺钉组(P<0.05)。提示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置入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操作简单、骨折愈合率高、愈合时间短、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实施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髋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3、6个月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较人工关节置换术好,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康复时间,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背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积极的内固定治疗已被大家认同,但具体选择何种固定方式,尚无明确标准。目的:比较应用解剖型髋动力锁定钢板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两种不同内固定方式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探讨内固定选择的意义。
  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4年4月在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7例,分别接受解剖型髋动力锁定钢板(锁定钢板组)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防旋髓内钉组)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下地活动时间及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16-24个月,平均19个月。锁定钢板组和防旋髓内钉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均为11周左右,修复后2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但防旋髓内钉组患者下地活动时间及负重时间短于锁定钢板组(P <0.01)。有4例患者拟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患者,因股骨转子纵裂、股骨髓腔狭小及股骨弧度较大而术中更改选择解剖型髋动力锁定钢板。随访过程中,锁定钢板组1例发生髋内翻,防旋髓内钉组1例因撞击伤再次发生骨折。结果提示两种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修复方式和植入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抗骨质疏松药物结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效果及对骨代谢和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6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58例,抗骨质疏松药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对照组(58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6个月,观察组的PINP、CTX-Ⅰ水平低于对照组,25(OH)D_(3)、BG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的股骨大粗隆、股骨颈BMD及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骨质疏松药物结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骨代谢指标及BMD,促进骨折愈合,进而提高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选择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选择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完全负重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干角丢失及术后1年Harris评分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选择PFNA内固定治疗,呈现出固定牢靠、微创、负重时间早及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从而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6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58例。常规组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行PFNA术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用时、手术失血量、住院时长、负重时长、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进行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Harri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用时、手术失血量、住院时长、负重时长、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术前,两组Harri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研究组Harris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长,减少术中失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17例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疗效优15例,较好1例,良1例;1例术后发生患肢深静脉血栓,经及时治疗痊愈;术后随访5~14个月,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患髋关节伸屈活动良好,未发生断钉、松动、骨不连和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操作简便、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骨折固定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刀片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均采取PFNA治疗;另选择同时期到院采取动力髋螺钉(DHS)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完全负重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优良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取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