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浸润性膀胱癌采用保留膀胱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T2-3N0M0期浸润性膀胱癌采用保留膀胱综合治疗43例,并选取同期T2-4N0-1M0期浸润性膀胱癌病例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30例作为对照组,计算两组病例生存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对于保留膀胱治疗组再计算保留膀胱生存率(从保留膀胱手术后直至发生挽救性膀胱切除、病例携带膀胱死亡或病例携带膀胱随访终止,此期计为保留膀胱生存期,由此生存期计算得出的生存率记为保留膀胱生存率.目的在于计算患者在保留膀胱术后不同时期既携带膀胱同时又生存的概率).结果:7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期12~63个月,平均随访45.7个月,保留膀胱组的术后1、2、3、5年保留膀胱生存率分别是95.3%、85.9%、60.8%、41.8%,平均保留膀胱生存期为43.9个月,中位保留膀胱生存期为48个月.术后1、2、3、5年生存率分别是95.3%、88.4%、67.4%、42.1%,根治组的术后1、2、3、5年生存率分别是93.3%、86.7%、70.0%、46.3%,通过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选择性的浸润性膀胱癌病例行膀胱保留手术联合膀胱灌注化疗、静脉化疗和(或)盆腔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法,其生存率非常接近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生存率,术后膀胱功能维持良好,保持了患者较好的生存质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围手术期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将80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应用吡柔比星30 mg+5%葡萄糖40 ml,术前30 min膀胱灌注,而后行TUR-BT;术后24 h内吡柔比星40 mg+5%葡萄糖40 ml即刻灌注1次,此后1次/周,共8周;而后1次/月,至术后1年。对照组42例,TUR-BT术后2周开始行吡柔比星40 mg+5%葡萄糖40 ml膀胱灌注,1次/周,共8周;而后1次/月,至术后1年。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2年,行尿常规、尿脱落细胞、泌尿系彩超、静脉肾盂造影、膀胱镜检查等观察肿瘤有无复发。结果 8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治疗组复发1例,复发率2.6%;对照组复发8例,复发率19.0%。两组复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可见血尿6例(治疗组3例,对照组3例),尿道刺激征5例(治疗组3例,对照组2例),尿道狭窄2例(治疗组1例,对照组1例)。复发患者多为膀胱多发肿瘤,而且肿瘤直径多大于2.5 cm,复发时间在8~15个月之间。结论围手术期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有助于确定肿瘤范围,指导手术治疗,并减少残存肿瘤种植,是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2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两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均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手术治疗,研究组术后给予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对照组术后实施卡介苗膀胱灌注治疗。记录两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随访情况(复发率)、不良反应(药物相关)发生率。结果经随访,研究组疾病复发率(7.32%)少于对照组(3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41.46%)与对照组(36.59%)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基础上,加用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对保障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并探讨影响其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我院行经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的13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历资料,统计术后复发情况,并比较不同患者间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2年,无复发总生存期为(22. 04±1. 26)月,随访结束后复发24例,复发率18. 18%。临床分期高、多发肿瘤、低分化及再发为导致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再次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存在一定的复发性,而临床分期高、多发肿瘤、低分化及再发为导致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再次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术和同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治疗组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术和同期行前列腺电汽化术,对照组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术。观察2组患者术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及有无前列腺部尿道肿瘤的种植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随访2年。治疗组、对照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33.3%、38.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前列腺部尿道肿瘤的种植。结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术和同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治疗,不增加前列腺尿道肿瘤的种植风险,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无影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e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及术后使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膀胱内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4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均采用TURBT,术后使用MMC膀胱内灌注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完整切除。随访2年,37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无复发,7例分别于1年内复发,2例2年内复发。复发病例均再行TURBT并继续MMC膀胱内灌注。结论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具有手术简单、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和疗效好等优点。MMC膀胱内灌注能明显减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辅以膀胱药物灌注治疗。结果26例均一次手术将肿瘤完全切除,25例均定期行膀胱药物灌注化疗。1例行输尿管口电切的患者术后未发生同侧输尿管口狭窄、膀胱输尿管返流。术中未发生大出血、严重膀胱穿孔等并发症。术后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43个月:23例均无瘤存活,3例患者死于其他疾病;其中4例复发,复发率为15.4%;4例复发患者,2例再次行TURBT术,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结论经尿道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辅以术后灌注化疗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其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且没有增加肿瘤复发或进展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方法,分析自拟膀胱癌方加减配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影响。方法:将96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于手术后行单纯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组于手术后行中西医结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中药)治疗,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8∽28个月。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1年内复发占3.13%,2年内累计复发占9.38%;明显优于对照组。尿频、尿急,血尿,低热等不良反应较对照组也显著降低。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s,TURBT)术后即刻单次与术后1周开始多次膀胱灌注丝裂霉素C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的效果。方法将67例行TURBT术术后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单次灌注组34例,采用丝裂霉素C 40 mg加入生理盐水40 mL中行TURBT术术后即刻膀胱灌注,共1次。多次灌注组33例,采用丝裂霉素C40 mg加入生理盐水40 mL中在TURBT术术后1周行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8次。随后每个月1次,共22次。观察2组患者术后3年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以及病理学分级为G1、G2+G3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等情况。结果单次灌注组、多次灌注组术后3年复发率分别为44.1%、30.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灌注组、多次灌注组病理学分级为G1复发率分别为18.8%、29.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灌注组、多次灌注组病理学分级为G2+G3复发率分别为66.7%、31.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灌注组与多次灌注组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的总体效果相当。但对于病理学分级(G2+G3)较高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多次灌注比单次灌注能更好的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0.
经尿道同期电切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加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4月至2007年8月期间65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并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手术方法,31例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和前列腺电切术(A组);34组单纯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B组).观察两组问膀胱癌的复发率,复发时间,复发肿瘤升级率及有无前列腺部尿道种植.[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2~37个月(平均18.6个月),A组随访13~37个月(平均19.8个月),术后复发率35.5%,复发肿瘤升级9.7%.B组随访12~32个月(平均16.9个月),术后复发率41.2%,复发肿瘤升级8.8%.两组均发生一例前列腺部尿道膀胱癌种植.两组间随访时间、复发率、复发时间、复发肿瘤升级率及前列腺部尿道种植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加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不增加前列腺窝种植的风险,对膀胱癌术后复发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联合口服乌苯美司与单独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常规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联合治疗组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联合口服乌苯美司,单药治疗组只单纯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术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及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率。结果80例患者随访2年,复发18例(复发率22.5%)。膀胱肿瘤复发率联合治疗组为12.5%,单药治疗组为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口服乌苯美司0.5-1年后,其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细胞数,NK细胞活性及IL-Ⅱ水平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5),而单纯灌注组上述各指标在0.5-1年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苯美司能有效提高膀胱肿瘤术后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联合口服乌苯美司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优于单纯吡柔比星膀胱灌注。  相似文献   

12.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具有复发率高、死亡率低的特点,需要长期乃至终生的随访观察和治疗,因此每个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所承担的处理费用是极其昂贵的。目前常用白光下内镜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首次随访行膀胱镜检查,发现很大一部分患者有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3):5451-5452
将我院收治的102例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试验组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1年、3年无瘤生存率及首次复发时间。结果两组1年、3年无瘤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首次复发时间稍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效果显著,其具有较高的无瘤生存率,同时首次复发时间也较短,可改善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对无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适应症患者也可选择膀胱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等离子杆状电极剜除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经膀胱镜及CT检查确诊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33例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等离子杆状电极剜除术,术中清除肿瘤后在膀胱内注入蒸馏水100 ml,保留5 min,留置尿管。术后6 h内行膀胱灌注化疗1次,1周后开始常规维持灌注18次(每月1次)。观察手术剜除时间、出血量、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男23例,女10例,年龄32~74岁;肿瘤直径0.8~2.5 cm,肿瘤数目1~3个。所有患者均手术剜除成功,手术时间5~23 min,术中出血量少,发生轻微闭孔反射2例,均无膀胱穿孔等并发症。术后尿管留置时间1~3 d,随访3~18个月,1例多发肿瘤患者异位复发,再次行剜除术后痊愈。结论等离子杆状电极剜除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安全可靠,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高危多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1例高危多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结果19例一次手术将肿瘤完全切除,2例由于肿瘤数目多分两次切除。术后2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4年。2例患者死于其他疾病,余19例均无瘤存活。6例复发,复发率为28.6%。膀胱挛缩2例(膀胱容量小于150ml),膀胱壁增厚4例。结论经尿道电切术治疗高危多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且没有增加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钬激光腔内治疗浸润性膀胱癌尽可能保留有功能膀胱,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可行性.[方法]对25例(T2期19例,T3期6例)要求保留膀胱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施行经尿道钬激光肿瘤切除术.密切随访发现复发者再次或多次行钬激光腔内治疗.[结果]25例患者成功实施钬激光切除肿瘤67台次.术后并发症有膀胱出血(4例)、败血症(1例)、创面延迟愈合(3例).术后1年内复发17例(68%).肿瘤死亡2例,非肿瘤死亡1例.术后随访2~5年,2年生存率为88%.患者心理状态良好,生活基本自理,具备正常社会活动能力,生活质量自我评价良好.[结论]保留膀胱钬激光腔内治疗浸润性膀胱癌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甚微,符合循证医学原则,须严格把握肿瘤性质及分期分级等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同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法,是提高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生存率、避免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1].原位新膀胱由于能自控排尿,愈来愈被膀胱全切患者所接受.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失血量少、术后疼痛较轻、恢复较快的特点[ 2].我科2009年11月至2011年3月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5例.本文总结其有关术中配合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尿道注射用水膀胱黏膜下注射联合肿瘤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91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处理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处理组先予内镜下注射用水肿瘤基底周围注射,再行肿瘤电切术,对照组采用常规电切术。所有患者术后均予规律膀胱灌注化疗,定期行膀胱镜检查并随访。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及并发症、肿瘤复发情况等。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分期、分级、手术费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处理组有3例术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无膀胱穿孔和输血患者,对照组有5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1例因膀胱穿孔行开放手术修补,1例因贫血术后输血,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处理组有2例复发,对照组有6例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处理组有6例复发,对照组有15例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个月时,有7例患者失访(处理组2例、对照组5例),处理组患者有7例复发,对照组中有17例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内镜下注射用水膀胱黏膜下注射联合肿瘤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操作安全,并发症少,肿瘤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RevoLix2μm激光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采用2μm激光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86例,其中单发肿瘤49例,多发肿瘤37例,肿瘤直径0.4~3.0cm,术前病理均提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术后6h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结果全部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10~45min,平均20min,术中出血极少,无闭孔神经反射及膀胱穿孔、尿外渗,无水中毒。尿管留置5~8d,平均6d。术后82例获随访4~26个月,仅5例(6.1%)非原手术区复发。结论 RevoLix2μm激光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有效和安全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但对其长远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经尿道等离子柱状电极膀胱肿瘤剜除术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康复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电切组和剜除组各46例,电切组予以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剜除组予以经尿道等离子柱状电极膀胱肿瘤剜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长、膀胱冲洗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1年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长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剜除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电切组,住院时长、膀胱冲洗时长短于电切组(P<0.05);剜除组膀胱穿孔发生率2.17%、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2.17%低于电切组的17.39%、19.57%(P<0.05);剜除组复发率9.09%低于电切组的30.23%(P<0.05)。结论: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相比,经尿道等离子柱状电极膀胱肿瘤剜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改善手术情况,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