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骨盆截骨的手术操作方法,即髋臼坐骨切迹周围骨盆截骨术。方法对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97例(112髋)行此手术,回顾性分析随访2年以上的31例(39髋)DDH患儿资料,术前髋臼指数平均41°(34°~53°),其骨盆截骨方法为:骨盆截骨线起自髂前上下棘之间中点,与髋臼后上缘相平行,向髋臼后下方止于距离坐骨切迹骨皮质前方3~5mm处,撑开截骨间隙时产生坐骨切迹皮质不完全骨折,获得髋臼向前外方向的旋转,用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楔形骨块嵌入截骨间隙,达到改变髋臼方向、增加髋臼对股骨头覆盖的目的。结果31例39髋获2年以上随访,术后髋臼指数平均为16°(-5°~23°) 术后CE角恢复至28°(23°~41°)。术后有2例出现髋臼指数过度矫正、股骨头轻度不规则、髋关节活动受限。按照McKay髋关节评定标准和Severin放射学分类评价标准评价疗效:优37髋,良2髋。结论髋臼坐骨切迹周围骨盆截骨,兼有Salter和Pemberton骨盆截骨的优点,但手术操作更为安全、简便,适应证也较宽。  相似文献   

2.
联合截骨治疗大龄儿童髋关节脱位手术后再脱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讨论大年龄儿童髋关节脱位手术后再次脱位手术治疗的意义和方法。[方法]通过对9例大年龄儿童髋关节脱位手术后再脱位,采用Pemberton手术+改良沙氏+股骨上段截骨术的联合截骨治疗,进一步阐明再脱位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随访时间1~9a,优5髋(5/9),良3髋(3/9),1例术后髋关节外展受限,关节轻度强直(1/9)。髋臼指数由手术前的31~43°(平均32.5°)减少到手术后的5~19°(平均11.2°);CE角由手术前的-10~10°(平均-0.2°)增加到手术后的37~49°(平均41.2°),对照健侧髋关节,髋臼覆盖股骨头的百分比由手术前的0%(平均0%)增加到手术后的86.2%~135.1%。[结论]单一的手术方式是不能治疗大年龄儿童髋关节脱位手术后再脱位,联合手术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手术前明确脱位后的关节状态以及手术中的仔细操作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Pemberton截骨术治疗大龄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eruberton截骨术治疗大龄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疗效.[方法]应用Pemlberton截骨术治疗大龄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共21例(24髋).手术时平均年龄为9岁7个月(7~13岁6个月).术中根据股骨头脱位高度、前倾角和颈干角联合行股骨短缩截骨、去旋转截骨和近端内翻截骨术.[结果]术后平均随访5年5个月(4~10年),有18髋达到McKay临床功能评价的优或者良;所有髋关节的髋臼指数(或者Sharp角)、CE角和头臼指数均得到明显改善,平均值恢复到正常范围;18髋的X线片评价达到Severin影像学评价的Ⅰ~Ⅱ级.新出现和在原基础上加重的髋关节活动受限9例,髋父节半脱位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6例,髋关节骨关节炎3例.[结论]Pembenon截骨术治疗大龄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大部分可以得到一个临床功能优良、中心复位或包含良好的髋关节,同时需要注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改良Pemberton截骨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更完善的手术方法.方法 1994年3月~2002年12月,对DDH髋臼浅而小、股骨头大的48例49个髋关节,在通常术式的基础上,对Pemberton截骨术式进行改良,将截骨点上移,扩大翻转骨瓣面积;取髂骨全层骨板连带附着的骨膜植骨;增厚的关节囊制成两层,内层紧缩关节,外层稳定骨瓣.术后观察髋关节功能,X线片显示的截骨愈合程度、髋臼对股骨头包容程度及有无股骨头坏死等. 结果随访18个月~5年,按照周永德疗效评定标准,总计26~30分18例18髋,21~25分27例27髋,16~20分2例3髋,15分以下1例1髋,总优良率达93.8%. 结论改良Pemberton截骨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可增大股骨头包容,避免了传统术式减少髋臼容积的缺点,更有利于稳定关节,扩大了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虚拟现实技术辅助儿童发育性髋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 DDH)Salter截骨术的技术与初步临床结果。[方法]对46例(46髋)DDH患儿术前进行计算机虚拟现实辅助Salter截骨术。术前CT扫描建立虚拟髋关节模型,模拟Salter截骨术,观察手术效果,确认股骨头包容良好,实际手术中按模拟手术测量参数进行操作。行患侧Bikini切口,沿着髂嵴软骨外缘近端切开,清理髋臼,剥离髂骨,经股骨近端外侧做股骨转子间截骨,按照术前模拟确定的髋臼最佳旋转角旋转插入合适的自体或异体骨块,克氏针固定后复位髋臼,修剪关节囊,逐层缝合。[结果]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2.33±7.52)min,术中失血量(45.35±5.01)ml,术后住院(7.20±1.55)d;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患儿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0.35±3.01)个月,末次随访时,所以患儿均可自行下地活动,McKay功能评价优良率为100%。影像方面,虚拟手术与真实手术后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 AI)、中心边缘角(centre-edge, CE)、前倾角均显著低于术前相应参数(P0.05)。虚拟手术与真实手术后的AI、CE角、前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辅助Salter截骨术可提升治疗儿童DDH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盆Salter截骨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渐发脱位的原因。方法采用骨盆Salter截骨治疗63例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7例术后发生渐发脱位,分析其发生原因。结果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12~89个月。术后发生渐发脱位7例中,3例因术后关节囊松弛,不能有效维持关节稳定性,通过佩带髋外展支具后髋关节恢复稳定;2例因术中骨盆截骨旋转角度过大,髋臼后方包容欠佳,术后髋臼软骨发育不良,再次行骨盆Pemberton截骨关节囊紧缩修复矫正;2例因术前合并多关节松弛症,关节稳定性相对较差,术后并发Perthes病行髋臼周围截骨手术矫正治疗。结论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渐发脱位与患者自身合并疾病、髋关节病变程度、手术操作等因素均有密切关系,准确的术前评估、适合的手术方式、精确的手术操作、术后早期干预治疗是防治术后渐发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股骨粗隆下截骨短缩结合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初步经验。方法本组7例高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其中CroweⅢ型2例,CroweⅣ型5例。采用股骨粗隆下截骨短缩结合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5例进行了髋臼结构性植骨。术后随访Harris评分、肢体长度、步态、Trendelenburg征以及放射学改变。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9.1个月,股骨截骨处及髋臼植骨均愈合,旋转中心平均下降53mm(39~63mm)。Harris评分由术前35.9分(32~42分)转为术后84.6分(68~96分);其中疼痛评分术前为14.3分(10~20分),术后为40.3分(30~44分)。屈髋活动度术前平均为85.7°(60°~125°),术后为84.3°(70°~100°)。1例Trendelenburg征术后持续阳性;2例术后出现股神经损伤表现,术后6周恢复。无感染、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出现。结论短期随访表明,股骨粗隆下截骨短缩结合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改良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改良髋臼周围截骨术式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方法 :采用髋臼周围截骨术联合髋臼加盖术 ,截骨端以楔形骨块充分植骨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3 7例 47髋。结果 :随访 3 0例 ,3 8髋。随访 1 5~ 5年 ,平均 3 2年。按周永德评定标准 ,优 3 1髋 ,良 6髋 ,可 1髋。结论 :改良髋臼周围截骨术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股骨旋转截骨术在先天性髋脱位治疗中作用的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介绍了先天性髋脱位术中不采用股骨旋转截骨术的优点,作者认为先天性髋脱位合并股骨颈前倾角增大,勿需做股骨旋转截骨术,过大的前倾角在以后生长发育中,可以逐渐矫正。本组前倾角大于45°,未做股骨旋转截骨术的39个髋患儿,由于术中做好紧缩关节囊和髋骨截骨后旋转方向,术后经平均2年6月的随访,无一例脱位,前倾角除1髋外,均恢复至45°以下,对于超过60°以上的前倾角,经过扩大加深髋臼,紧缩缝合关节囊,髋骨旋转截骨后仍有脱位表现者,也可考虑做股骨旋转截骨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青壮年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进行影像学分析,揭示其截骨重建手术规律。方法 27例(27髋)DDH行髋部截骨重建,术前依据X线、CT片着重分析髋臼、股骨头外形、股骨头骨质质量及髋关节重建关键点。结果髋关节发育不良表现为髋臼变形,股骨头正常;不完全脱位表现为股骨头、髋臼重度变形;低位脱位表现为髋臼浅、髋臼壁不全,股骨头伴髋臼变形并生成头赘;高位脱位表现为代偿骨赘形成臼顶、髋臼壁残缺;股骨头与髋臼对应面平直,宽大裸区骨质萎缩。结论髋关节发育不良者应行髋臼截骨,恢复原有髋关节;髋关节脱位应采用联合截骨,重建有效髋关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改良Salter骨盆截骨术,随访其治疗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5年12月本院采用切开复位联合改良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病例资料,纳入患儿共30例(30髋),均为单侧髋关节全脱位,其中男2例,女28例,年龄13~24个月,平均(18.57±2.66)个月;左侧19髋,右侧11髋。记录手术时间、髋臼指数、临床功能恢复情况及再脱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手术时间50~75 min,平均(60.23±8.76) min,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术中并发症。术中失血约10~30 ml,平均(21.17±6.91) ml,均未输血。除1髋术后1 d再脱位,经更换石膏后复位良好外,其他患儿均达到同心复位。髋臼指数由术前(38.03±6.27)°减少至术后(28.49±5.63)°,平均矫正[(9.75±7.31)°,95%CI (7.11~12.28)°]。随访16~46个月,平均(28.33±7.57)个月,随访期间3髋(10.00%)发生I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末次随访时,按照改良Mckay临床功能评定标准,优26髋(86.67%),良4髋(13.33%),优良率100.00%。在影像方面,所有病例手术侧均无再脱位,均未发生髂骨翼畸形,手术侧髋臼指数随时间延长进一步改善,与非手术侧相等,甚至优于对侧,因为非手术侧有8髋髋臼发育不良。[结论]改良Salter骨盆截骨术微创优效,有助于加速髋关节脱位的髋臼重塑,减少残余髋臼发育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髂臼成形(Pemberton)骨盆截骨术治疗幼儿发育性髋脱位(DDH)的疗效。方法对54例DDH患儿采用Pemberton骨盆截骨术治疗。记录临床随访结果和髋关节解剖结构参数。末次随访时,采用Mckay评估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采用Severin标准评价髋关节形态和复位情况。结果单侧DDH患儿均获得9个月随访;双侧DDH患儿先手术侧获15~18个月随访,后手术侧获9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患儿股骨、髋臼截骨处均愈合,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截骨处明显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各解剖结构参数均较术前改善明显(P<0.05);与术后6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骨性髋臼指数(AI)和髋臼深度逐渐增大(P<0.05),中心边缘角(CE角)、髋臼顶宽度和Reimers不稳定指数逐渐减小(P<0.05),髋关节各解剖结构参数已逐步接近同龄正常儿童。末次随访时,单侧DDH患儿患侧的髋臼顶宽度、臼头指数均明显高于健侧(P<0.05),AI、CE角、髋臼深度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4例髋臼Y形软骨已闭合,其中1例Y形软骨早闭;采用Mckay评估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86.67%;采用Severin标准评价髋关节形态和复位情况的优良率为83.33%。结论Pemberton骨盆截骨术可以有效纠正DDH,修复髋关节功能,促进骨骺生长及患儿康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可吸收棒用于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效果.[方法]对2007年4月~2010年10月间19例诊断为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行Salter骨盆截骨术,截骨部位用可吸收棒固定,术后6~8周、6~8月观察术侧髋臼指数、截骨部位骨质愈合情况.[结果]可吸收棒用于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髋臼指数无明显的丢失,截骨部位骨质愈合好,达到了固定效果.[结论]可吸收棒应用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Salter骨盆截骨术固定截骨部位,和其他内固定材料一样可起到固定作用,维持了对髋臼方向的矫正,截骨部位的骨质愈合未受到明显的影响,而且减少了传统手术金属内固定物的并发症,还可免除二次手术的痛苦,可以作为Salter骨盆截骨术内固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龄儿童先天髋脱位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改良髋臼周围截骨,阶梯状植骨术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脱位48例62髓关节,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得到随访45例47髋,关节位置同心复位良好,无1例发生脱位及半脱位,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改良髋臼周围截骨阶梯状植骨术是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髋关节切开复位、股骨转子下短缩旋转截骨、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脱位(DDH)的疗效。方法采用髋关节切开复位、股骨转子下短缩旋转截骨、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DDH患儿54例(62髋)。结果 54例均获随访,时间2~5年。髋臼指数由术前30~45&#176;矫正至术后20~25&#176;。功能评定根据周永德等标准:优49髋,良12髋,差1髋,优良率为98%。X线形态按照Severin分级法:优51髋,良10髋,可1髋,优良率为98%。结论髋关节切开复位、股骨转子下短缩旋转截骨、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DDH可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股骨内翻截骨联合骨盆截骨术治疗痉挛性髋关节半脱位的中期临床疗效并讨论其矫正机制。[方法]2011年6月~2015年6月本科采用股骨内翻骨盆截骨术治疗痉挛性髋关节半脱位患儿23例,根据手术前、手术后1年与末次随访时骨盆正位X线片的MP指数和髋臼指数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儿术后平均随访(39.96±8.50)个月,所有患儿截骨处均得到骨性愈合,术前存在的髋关节半脱位都得到明显改善,患髋活动度正常。MP指数由术前的(57.04±7.18)%显著改进至术后1年复查时的(19.91±5.55)%,末次随访时为(22.43±5.32)%。髋臼指数由术前平均(31.14±3.99)°,显著改进至术后1年复查时的(20.21±2.95)°,末次随访时为(20.63±3.06)°。手术前后MP指数与髋臼指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内翻骨盆截骨术是治疗MP指数50°、GMFCS 1~2级的痉挛性髋关节半脱位患儿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吴宝良  杨成  曹同军  李书奎  何威  高芬  金凤 《中国骨伤》2001,14(12):752-752
骨盆内移截骨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国内报道不少 ,但利用该手术治疗成人期髋关节半脱位国内尚未见报道。我科自 1986年 6月~ 1996年 10月间采用骨盆内移截骨术治疗成人期髋关节半脱位 12例 ,全部进行随访 ,发现该手术不但解决了髋关节覆盖问题 ,且髋关节功能良好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成人髋关节半脱位 12例 ,12个髋 ;其中男 2例 ,女10例 ;年龄最小 18岁 ,最大 42岁 ,平均 2 9岁。按照Crowe等[1] 方法对髋臼发育不良进行分期 :Ⅰ期脱位 5 0 %以下 ,8髋 ;Ⅱ期脱位 5 0 %~ 70 % ,3髋 ;Ⅲ期脱位 75 %~ 99% ,1髋。髋臼指数…  相似文献   

18.
Chiari截骨加髋臼造盖术治疗高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hiari截骨加髋臼造盖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分析42例高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采用单纯Chiari截骨治疗15 例,Chiari截骨加髋臼造盖术治疗27 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40 例中,单纯Chiari截骨13 例,Chiari截骨加髋臼造盖术27 例,术后髋臼指数14°~32°,平均26°。前倾角25°~40°,平均28°。颈干角134°~146°,平均136°。单纯Chiari截骨优良率为69.2% ,3 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 例发生头臼骨质硬化。Chiari截骨加髋臼造盖术的优良率为88.8% ,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Chiari截骨加髋臼造盖术由于髋臼指数能得到有效的纠正,股骨头复盖接近正常,能很好的恢复正常的髋关节的生物力学关系,因此是治疗高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改良关节囊旁髂骨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改良关节囊旁髂骨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切开关节囊,加深加宽髋臼,复位股骨头,股骨近端旋转截骨,纠正前倾角;短缩截骨,降低关节囊内压力;关节囊旁髂骨截骨骨块及短缩截骨块嵌入髋臼上缘,增加股骨头的包容,结果:经1.6-5.6年随访,按照周永德先天性髋脱位的疗效评定标准:优34例,良19例,可5例,差2例,手术优良率88.3%,结论:改良关节囊旁髂骨截骨术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成人Crowe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合并骨关节炎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方式及骨量保存。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4年4月,在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0例10髋女性CroweⅣ型DDH合并骨关节炎患者,年龄41~55岁,平均(46±8)岁。其中CroweⅣ型DDH、大粗隆内翻合并骨关节炎是必备入选条件。对肢体延长、股骨大粗隆内翻、股骨颈前倾角过大等问题,采用股骨大粗隆滑移截骨矫正其内翻,以避免咬除大粗隆顶端内翻骨质。粗隆下旋转短缩截骨矫正肢体延长和前倾角过大,以国产S-R全髋关节假体置换。术中保留截骨块的肌肉附着以保持骨块的血运,同时取股骨近端及股骨头松质骨、髋臼锉磨的骨泥植于截骨处以促进愈合。两处股骨截骨最大限度保存了患者骨量。对该组病例进行了6个月至6年的随访,平均(39±12)个月。结果该组病例术后双下肢等长,无血管神经症状,截骨及保存骨处愈合时间为6~8周,平均(7.5±1.5)周;髋关节功能评分(改良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4.5分提高到术后末次随访的90.6分。结论股骨近端双截骨S-R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CroweⅣ型DDH合并骨关节炎,能一次性解决患者的术中多个问题,并保存自身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