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孙萍  赵渊 《电力勘测设计》2015,(2):24-26,31
国内大型循环流化床电站的主厂房布置在设计中存在套用传统布置模式而优化创新不够的问题,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本文结合某600MW循环流化床电站采用二炉一机热力系统,提出了一种优化的主厂房布置方案,并与国内典型布置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分析,探讨主厂房布置的优化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火力发电厂布置技术与信息化手段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坚 《电力建设》2010,31(4):82-85
布置技术是合理利用空间的技术。布置设计优化和系统设计优化相互促进。火力发电厂的布置设计主要包括厂区总平面布置设计和主厂房布置设计,后者是重点。以江西新昌电厂2×660 MW超超临界机组工程为例,介绍了在主厂房布置中采用的模块化设计思路和经验。最后,阐述了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对布置技术的推动。  相似文献   

3.
结合国电霍州发电厂“以大代小”2×600 MW超临界空冷机组工程的实际情况,在常规的主厂房布置方案不能满足厂区用地和直接空冷风向要求的条件下,通过4个非常规主厂房布置方案的优化比选,制订出了满足工程要求的方案。 本工程主厂房布置方案新颖、工艺系统顺畅、结构紧凑,对今后大型火电工程主厂房布置设计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定军 《华中电力》2000,13(4):63-63,65
益阳电厂一期工程安装两台国产300MW机组,1999年初开始进行施工图设计优化工作,经国家电力公司多次组织审查和协调,于1999年7月确定实施的施工图代化设计项目共54项,节省了投资3000多万元。1施工图设计优化的主要成果(1)关于主厂房布置,按2000年示范电厂的精神,主厂房的布置应进一步优化以减少建筑体积量。鉴于施工现场的主厂房基础和1号、2号汽机基础已施工完毕,无法更改,优化确定实施主厂房固定端第一跨改批屋、扩建端取消一跨的方案。(2)关于厂区总平面布置,在输煤系统布置中,贮煤场设有干煤棚、地下煤斗和贮煤筒仓,对于…  相似文献   

5.
对国内三大汽轮机制造厂引进的1 000 MW超超临界汽轮机及凝汽器的技术和结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凝汽器半地下布置,设置必要的凝汽器抽管坑的方法,汽机房运转层标高优化至15.5 m,节省主厂房土建投资和运行费用,对今后国内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建设中主厂房布置优化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地下厂房布置中,主厂房长轴方向的选择确定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对施工期以及运行期厂房的整体稳定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在本工程厂房优化布置中考虑了厂区的地形地质条件、地下厂房洞室群整体布置方案、厂区最大主应力方向以及厂房部位的主要断层结构面等因素,经综合比较,选定厂房部位的主要断层结构面做为选择地下厂房长轴方向的主要控制因素,并依此最终确定了厂房长轴方向为NE40°,为厂房整体布置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于1996年11月11日至15日在杭州市主持召开了“600MW引进型机组主厂房参考设计”审查会。会议认为:东北电力设计院在总结国内已有600MW机组工程运行实践的基础上,在优化设备选择、工艺系统设计、主厂房布置和拓宽参考设计的使用范围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特别是在主厂房布置格局方面提出了有创意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对比某1×30 MW生物质电厂和目前国内同级别电厂,总结该项目主厂房布置的主要特点为:取消炉前中间料仓;汽机房0m低位布置;锅炉房与主厂房并列布置.该项目主厂房的布置方案对类似规模生物质发电机组的设计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火力发电厂的主厂房结构设计是电力设计的一重点,长期以来,我国火力电厂的主厂房一直采用汽机房,煤仓间和锅炉房排列的三列式布置,而随着近年来2000年燃煤示范电厂的出现。电厂模式发生了改变,主厂房的布置方式也随之改变,这种模块化布置已慢慢形成,不但工艺简捷,设备布置紧凑,建筑体积小,工程造价低,而且对主厂房的结构设计也非常有利,本文想针对本工程的主厂房结构抗震系统对主厂房结构选型影响做一些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广州增城燃气冷热电三联供项目是国内率先投运的H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工程。机组采用“1+1”多轴方案,配置低位布置的西门子SGT 5-8000H型燃机和低位布置、侧排汽的西门子SST 5-5000型汽机。设计院与主机厂进行深入协作,开发并成功实施“H级联合循环低位多轴双跨联合主厂房”方案,该方案规避单纯对称或简单顺列布置的弊端,成为该类型机组新的优化“典型布置”方案。根据燃机、汽机、发电机等主要设备的检修要求,结合低位双跨联合主厂房布置特点,对主要设备检修方案、主厂房行车配置等进行论述,提出适合“H级联合循环低位多轴双跨联合主厂房”的典型检修起吊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1.
孙辉 《东北电力技术》2014,(4):55-57,62
核电厂的升压站往往距离主厂房较远,而电气系统已普遍纳入全厂DCS进行监控,如果继续采取硬接线的方式实现升压站和DCS之间的数据交换将面临电缆传输距离长、信号衰减大、抗干扰等一系列问题。借鉴DCS远程I/O站的技术特点,在升压站设置远程I/O以实现与DCS的数据交换。远程I/O具有抗干扰能力强,节省电缆投资和易扩展的优点,在远程I/O与DCS主站之间采取光缆传输克服了信号干扰问题,并可以减少常规电缆的使用量。根据核电厂运行要求,确定核电厂升压站需要进入DCS监控的信号种类和数量,并列出通过远程I/O交换的模拟量和开关量。能够解决规划机组数量较多的厂址普遍存在的升压站与主厂房距离较远的问题,可作为类似工程的典型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核电厂的升压站往往距离主厂房较远,而电气系统已普遍纳入全厂DCS进行监控,如果继续采取硬接线的方式实现升压站和DCS之间的数据交换,将面临电缆传输距离长、信号衰减大、抗干扰等一系列问题。借鉴DCS远程I/O站的技术特点,在升压站设置远程I/O以实现与DCS的数据交换。远程I/O具有抗干扰能力强、节省电缆投资和易扩展的优点,在远程I/O与DCS主站之间采取光缆传输克服了信号干扰问题,并可以减少常规电缆的使用量。根据核电厂运行要求,确定了核电厂升压站需要进入DCS监控的信号种类和数量,并列出了通过远程I/O交换的模拟量和开关量。能够解决规划机组数量较多的厂址普遍存在的升压站与主厂房距离较远的问题,可作为类似工程的典型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华能海门电厂设计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永春  杨小华 《广东电力》2010,23(5):50-54,69
对华能海门电厂2×1 000MW机组的汽轮机、锅炉设备、环保设备、煤灰系统、电气仪表、土建、主厂房布置、总平面布置采取了一系列的创新优化措施,在确保机组安全运行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了机组的效率,降低了工程造价和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商业建筑节能降耗中空调水系统采用变流量方式的必要性及实现途径.通过理论分析,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说明了实现变流量的最佳途径是采用软起动器.同时,对软起动器的3种技术原理作了分析比较,对转矩控制型软起动器的典型产品ATS48的主要功能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给建筑负荷和冷、热、电联供(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 CCHP)系统供能策略带来很大的影响,以上海市某医院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PRECIS软件预测该地区2025至2100年的温度变化,利用TRNSYS软件搭建医院能耗模型计算气候变化影响下的全年逐时负荷,构建了考虑负荷变化影响的“冷-热-电”联供系统运行优化模型,最终生成适应气候变化的供能系统运行方案。负荷预测结果表明,极端高温现象导致建筑的冷、热负荷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可能造成供需失衡,即夏季高温制冷不足和冬天暖冬供暖过剩的问题。与传统优化模型相比,该模型生成的系统协同运行方案可以增强用户体验,实现降本增效。  相似文献   

16.
官燕玲 《热力发电》2005,34(6):15-18
应用CFD技术对某火电厂空气冷却器(空冷器)与主厂房之间不同间距时的流场进行了数值分析,指出空冷器的运行会对主厂房的自然通风带来不利影响,其影响随着空冷器与主厂房水平间距的增加而减小,间距达到70rm时影响已很小。  相似文献   

17.
在某电厂工程中 ,由于循环水管沟沿主厂房呈环行布置 ,为尽量减轻主厂房柱基和循环水管施工时相互产生的不利影响 ,在主厂房与循环水管之间采取相应的隔离保护措施 ,并进行监测。隔离保护措施在工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使主厂房打桩及循环水管基坑施工安全如期地完成  相似文献   

18.
官燕玲  隋学敏  曹健 《热力发电》2004,33(12):21-24,20
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对采用空气冷却器的火力发电厂主厂房(汽轮机房)多元通风流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空气冷却器与主厂房相距12m时,主厂房自然通风被破坏,通风及降温均达不到规范要求,必须辅以机械通风。计算结果显示,主厂房分别采用自然进风与机械排风相结合或机械进风与自然排风相结合的多元通风方式,均能达到通风降温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火力发电厂主厂房自然通风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对用工程设计方法确定的某火力发电厂主厂房自然通风系统的流场进行了数值分析,指出在主厂房自然通风设计中,须考虑通风口两侧热压差的影响因素,即空气流动过程的阻力分布及厂房内空气温度场的分布,应对热压值进行必要的修正。  相似文献   

20.
主(辅)控制楼是特高压换流站中重要的建筑物,重点阐述位于西北寒冷地区高烈度地震区的±800 kV某特高压换流站钢框架主控制楼的结构选型、结构分析、地下结构设计、节点设计及技术经济分析,对换流站主控制楼采用钢结构设计中的关键技术提出具体建议,为后续特高压换流站工程主控制楼的结构选型及钢结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