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宫相翠 《山东医药》2011,51(46):44-45
目的观察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6例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及VEGF。另取20例瘤旁正常肾组织为对照。结果肾母细胞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及VEGF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瘤旁正常肾组织(P〈0.05);Ⅲ~Ⅳ期、预后不良组织型及有淋巴结转移者,其survivin蛋白、VEGF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预后良好组织型及无淋巴结转移者(P均〈0.05)。结论肾母细胞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及VEGF表达上调,且与肿瘤分期、预后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检测survivin蛋白及VEGF可以作为肾母细胞瘤病情和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2.
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AKT/mTOR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因子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为mTOR及AKT抑制剂应用于肾透明细胞癌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肾透明细胞癌和正常肾组织中p-AKT和p-mTOR的表达情况。结果p-AKT在肾透明细胞癌和正常肾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3%、26.1%(P〈0.01),p-mTO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0%、28.3%(P〈0.05)。P—AKT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明显相关,临床分期越高,其阳性表达率越高(P〈0.05)。p-mTOR蛋白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也具有相关性(P〈0.05)。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p-AKT与p-mTOR的表达呈正相关(r=0.953,P=0.000)。结论AKT/mTOR信号通路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被过度激活。理论上,应用mTOR及AKT抑制剂可治疗肾透明细胞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肾细胞癌(RCC)组织中KISS-1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RCC、15例癌旁组织及15例正常肾组织中KISS-1蛋白。结果RCC组织中的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32.00%,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的73.00%和正常肾组织的66.67%(P均〈0.05);KISS-1蛋白与RCC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有关(P均〈0.05),KISS-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RCC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s=-0.481,P=0.000)。结论RCC组织中KISS-1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其对RCC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KISS-1蛋白可能成为预测RCC恶性程度的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肾透明细胞癌(RCCC)中肺癌肿瘤抑制因子1(TSLC1)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RCCC组织及18例癌旁正常肾组织中的TSLC1。结果RCCC中TSLC1的阳性表达率为20%,显著低于癌旁正常肾组织中的100%(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TSLC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31.5%(P〈0.01)。TSLC1表达随着RCCC病理分期、分级的增加呈递减趋势(r=-0.300、-0.404,P均〈0.05)。结论RCCC组织中有明显的TSLC1表达缺失。TSLC1的表达与RCCC病理分期、分级有关,其表达缺失与RCCC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KAI1/CD82与整合素β1亚基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6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中KAI1/CD82蛋白和整合素β1亚基的表达。结果 KAI1/CD82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较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降低明显(P0.01)。KAI1/CD82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手术-病理分期(P=0.008)、组织学分级(P=0.001)、肌层浸润深度(P=0.017)及淋巴结转移(P=0.005)密切相关。整合素β1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01)。整合素β1在子宫内膜腺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P=0.013)及淋巴结转移(P=0.003)密切相关。KAI1/CD82与整合素β1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KAI1/CD82表达下调,同时伴整合素β1的异常表达增高,促进子宫内膜腺癌的侵袭和转移。检测其表达异常,对判断子宫内膜腺癌转移趋势、评估预后及指导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CDK4)、磷酸化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产物蛋白(phospho—Rb)在He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癌细胞生长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3份HCC组织中MIF、Cyclin D1、CDK4和phospho—Rb的表达,分析它们的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93份HCC组织中MIF、Cyclin D1、CDK4和phospho—Rb的表达率分别为71%、41%、82%和14%,MIF和Cyclin D1阳性表达率与正常肝脏组织表达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K4和phospho—Rb阳性表达率与正常肝脏组织表达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5cm的肿瘤中MIF表达率为79%,明显高于在〈3.5cm肿瘤中的表达率48%(P〈0.01);有转移的肝癌组织中Cyclin D1阳性率为62%,明显高于无转移组织中的阳性率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F表达强弱与Cyclin D1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1)。CDK4和phospho—Rb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及是否转移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IF和Cyclin D1在HCC发展进程中可能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7.
肾细胞癌组织中内皮抑素、VEGF、MVD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肾细胞癌(RCC)组织中内皮抑素、VEGF、微血管密度(MVD)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50例肾细胞癌(RCC)及30例正常肾组织的内皮抑素、VEGF、CD34。结果内皮抑索和VEGF在癌旁正常肾脏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和20%,在肾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和74%,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肾脏组织(P均〈0.05)。内皮抑素和VEGF表达水平在高分期的病例中呈高表达,与低分期的病例比较,P〈0.05。RCC组织中的MVD均值为(35.62±11.38)条/HP,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肾脏组织的(18.71±9.53)条/HP,P〈0.01。临床分期为Ⅲ~Ⅳ期RCC组织MVD为(41.29±10.65)条/HP,显著高于Ⅰ-Ⅱ期的(24.74±7.83)条/HP,P〈0.01。内皮抑素和VEGF与MVD的表达有关(P均〈0.05)。结论RCC组织中内皮抑素、VEGF阳性表达率和MVD升高。三者可作为评估RCC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粟连秀 《山东医药》2013,(47):84-85
目的观察CD10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间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同期手术留取的80份结直肠癌组织及50份癌旁正常结肠黏膜组织,采用快捷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两者间质细胞中CD10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D10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肠黏膜组织问质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0%(5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直肠癌组织间质细胞中CD10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临床分期无关(P均〉0.05),而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脉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CD10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间质细胞中呈高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9.
姜忠  吴翮  江布先  段于河 《山东医药》2010,50(13):85-86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Elf-1在肝母细胞瘤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肝母细胞瘤组织和10例正常肝脏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种组织的Elf-1表达情况。结果Elf-1在正常肝脏组织中低表达(阳性表达率10.0%),在肝母细胞瘤组织中高表达(阳性表达率63.3%),且Elf-1阳性表达率与肿瘤浸润或转移程度有关(r=1.32,P〈0.05)。结论Elf-1与肝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Elf-1对肝母细胞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CD8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乳腺癌组织中KAI1/CD82和VEGF表达情况,并分析两指标间及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62例乳腺癌组织中KAI1/CD82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0%和62.90%,但两者表达无显著相关;KAI1/CD82在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导管内癌局部浸润者、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VEGF在临床分期Ⅲ~Ⅳ期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者、在淋巴结转移者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均<0.05)。结论 KAI1/CD82和VEGF均在乳腺癌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此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治、预后评估及多靶点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16蛋白表达与胃癌生物行为的关系.方法采取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1例胃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并与正常胃组织进行对比.结果正常胃组织和胃癌组织中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12/12)和39.2%(20/51),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P16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明显关系(P>0.05),但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仅25.8%(8/31),而无淋巴结转移组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0.0%(12/20),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16蛋白表达缺失与胃癌的发生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检测P16蛋白表达可作为诊断胃癌及判断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骨形成蛋白-2(BMP-2)在结肠癌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结肠癌标本30例作为肿瘤组,正常结肠黏膜标本15例作为对照组,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肠黏膜组织中BMP-2和Smad蛋白表达。结果BMP-2在正常结肠黏膜中和结肠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5/15)和53.33%(16/3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d1在正常结肠黏膜和结肠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5/15)和50%(15/3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P-2和Smad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之间无相关性(P〉0.05);BMP-2和Smad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有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无远处转移无相关性(P〉0.05)。结论BMP-2和Smad1蛋白存在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BMP-2和Smad1蛋白表达的改变可能参与结肠癌发生发展过程。BMP-2和Smad1蛋白可能与结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无关。  相似文献   

13.
胃癌组织中KAI1、nm23及P5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癌组织中KAI1、nm23及P53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SP法免疫组化检测22例正常胃黏膜,65例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74N胃癌组织中的KAI1、nm23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KAI1和nm23阳性率呈降低趋势,组间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x2=20.885, P<0.001;x2=29.133,P<0.05):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呈增加趋势,组间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x2=21.954,P<0.001).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显示:在胃癌组中不同的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脉管侵犯组内KAI1、nm23及 P53组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x2 =20.885,P<0.001;x2=29.133,P<0.05;x2= 21.954,P<0.001);而在年龄、性别组间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 KAI1与nm23表达呈正相关(r=0.859,P<0.05); KAI1与P53表达呈负相关(r=-0.859,P<0.05), nm23与P53表达呈负相关(r=-0.874,P<0.05) 结论:抑癌基因KAI1与nm23的缺失以及P53 蛋白的过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及浸润和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魏建红 《山东医药》2013,(40):63-65
目的 观察上皮性卵巢癌(简称卵巢癌)组织中抑癌基因KAI1(CD82)和Caspase-3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卵巢癌(A组)、20例卵巢良性肿瘤(B组)和15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组)的KAI1与Casepase-3.结果 A组KAI1、Caspase-3蛋白阳性分别为24、28例,B组分别为17、5例,C组分别为0、5例;A组与B、C组比较,P均<0.05.KAI1蛋白表达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有无腹水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Caspase-3蛋白表达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有关(P均<0.05).结论 卵巢癌组织中KAI1、Caspase-3表达增加,二者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胃癌组织中COX-2、CD44v6和MMP-9蛋白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CD44v6和MMP-9蛋白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04例胃癌患者癌组织中COX-2、CD44v6和MMP-9蛋白表达,并与28份健康胃黏膜组织比较。结果胃癌组织中COX-2、CD44v6、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7%(60/104)、59.6%(62/104)和63.5%(66/104),正常胃组织中均呈低表达或不表达,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三者表达均与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明显正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COX-2表达与CD44v6和MMP-9表达呈明显正相关。结论COX-2、CD44v6和MMP-9的过表达可促进胃癌的浸润、转移,三者具有正协同作用;COX-2、CD44v6和MMP-9联合检测可用于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蛋自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份正常胃黏膜组织、50份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CT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CTGF阳性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癌组织CT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P〈0.01),CTGF的高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与肿瘤浸润的深度无明显关系。结论CTGF蛋白可作为胃癌前病变及胃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大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CD68标记的TAMs、TGF—β1、上皮标志物E.cadherin、间质标志物Vimentin蛋白。结果大肠癌组织中TAM计数为(30.6±8.2)个/HP,TGF—β1蛋白阳性58例(72.5%),E-cadherin蛋白阳性31例(38.8%),Vimentin蛋白阳性38例(47.5%);而癌旁正常组织中分别为(16.4±7.2)个/HP、23例(28.8%)、64例(80.0%)、0例。两者比较,P均〈0.01。TAMs计数及TGF-β1、E—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Duke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TAMs计数、TGF-β1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4、-0.39,P均〈0.01),而与Vimentin蛋白表达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0.33,P均〈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TAMs浸润及TGF—β1高表达所造成的炎症环境可能与大肠癌的EMT有关。  相似文献   

18.
刘欢  邹高德  罗议  雷英  李里香 《山东医药》2011,51(22):16-18
目的观察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CD40和Caspase-7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41例肾透明细胞癌、21例癌旁组织和6例正常肾组织中CD40和Caspase-7蛋白,并分析两者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肾癌组中CD40阳性表达率达61.0%(25/41),显著高于癌旁组9.5%(2/21)和对照组0(0/6),P均〈0.05;同时CD40的阳性表达率随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进展而显著升高,P均〈0.05。肾癌组中Caspase-7阳性表达率为51.2%(21/41),显著低于癌旁组85.7%(18/21)和对照组83.3%(5/6)的表达率,P均〈0.05。同时Caspase-7的阳性表达率随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进展而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CD40表达上调,Caspase-7表达下调。二者可能在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KAI1、OPN、MMP-9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聪颖  闫蓉  张昶  陈昊  周军 《山东医药》2009,49(47):23-25
目的 进一步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的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66例(观察组),另取距癌灶〈5cm正常乳腺组织3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KAI1基因蛋白、骨桥蛋白(OP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三指标间及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KAI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45%、83.33%,OP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24%、33.33%,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64%、40.00%,两两比较P均(0.05;三者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肿瘤复发及5a生存率密切相关;KAI1与OPN、MMP-9呈负相关,OPN与MMP-9呈正相关。结论KAI1、OPN、MMP-9异常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萌  袁乃芬  刘巍 《山东医药》2011,51(27):89-90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的RB组织标本43份(肿瘤组)和正常组织标本6份(正常组),采用Max-VisionTM快捷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Livin阳性表达率,并分析Livin阳性表达与RB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肿瘤组和正常组L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79%、0,P〈0.05;Livin阳性表达与RB组织病理学分型相关,而与临床分期无相关性。结论Livin高表达在RB的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其可作为RB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