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采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研究导流隧洞的体型优化设计,发展了一套隧洞最优设计的非线性规划数学模型,该模型以隧洞造价最小做为设计的目标函数,考虑了几何约束、流动约束、强度约束、受力约束和限裂约束的影响,将隧洞设计归纳为求解复合约束条件下的非线性规划问题.在求解非线性规划问题的过程中,采用了变量变换法和广义拉格朗日乘子法等新方法将复合约束条件下的非线性规划问题转化为无约束非线性规划问题.为了克服受力约束中存在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组不能解析列出目标函数的梯度方程的限制,采用了一阶差分方法计算目标函数的梯度.为了提高计算效率,采用了DFP变度量算法求解无约束隧洞体型非线性规划问题.采用这一模型,可以同时求出隧洞断面几何参数、衬砌厚度、钢筋配量的最优值.工程实例计算表明采用这一方法可以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这一模型不仅适用于导流隧洞,也适用于其它用途的水工隧洞.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讨论了Hilbert空间上带不等式约束的非凸规划的解与Lagrange式鞍点之间的关系.利用闭包函数作为工具,在此条件,存在(x_0,μ_0)conv(epif))且在x_0∈domf条件下,证明了Lagrange式存在鞍点是该非凸规划有解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缺,高层、高密度开发不可避免,如何估算容积率的上限,对城市规划管理、土地开发、建筑设计三方面均会构成挑战.研究继续尝试在现行日照标准约束下,由计算机自动生成住宅建筑布局,以建筑容积率最大为优化目标,为规划设计条件制订、土地开发投资决策、详细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前期咨询服务.与以往研究不同,地块内、外均有住宅,需要满足日照技术规范,建筑平面和高度相互制约,影响容积率,由此引起了计算量的激增.将基于经验的人工建筑布局和计算机自动优化结合起来,在大约0.5-5hm~2的基地内,开展实验,在一定条件下,使容积率接近上限,又使建筑布局符合一般规划设计要求,初步实现了研究目标.因受计算方法的限制,建筑单体、群体平面布局还比较简单,如何多样化,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运用机会约束规划方法,研究随机需求条件下公交运营设计的优化问题。首先将公交运行情况抽象到三维网络中,通过设定车辆满载率和乘客平均等待时间两类与公交服务相关的机会约束,构造了公交时刻表设计与车辆运用综合优化的机会约束规划模型,考虑在一定的公交服务置信水平条件下的公交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问题,利用公交运营的特点和公交车辆运行的时空网络结构图进行启发式分解算法设计,给出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技术的机会约束规划检验办法,子算法中嵌入网络单纯型算法以提高求解效率。通过对北京某公交线路实际运营数据试验,对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分析揭示出在不同乘客平均等待时间条件下车辆满载率和目标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与算法对改进公交运营管理质量能提供较好的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多样化的园区布局方案对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划路径有着积极的影响。课题基于遗传算法寻优的思路,在grasshopper平台上运用Galapagos进行产业园建筑在设计目标约束下的自动布局实验,首先将产业园建筑常用的建筑平面形式抽象成三种较为简单的图形:矩形、L形和凹形,再设置有关地界范围、建筑间距、集中式组团布局的约束条件,然后根据这三种约束条件确立总目标值,并使用遗传算法寻优,最终自动生成多种满足约束条件的布局形态。在保证准确性的基础上,提高了效率,给解决人工布局中繁琐的运算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传统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偏重城市中心发展区域,对市域内其他城镇的发展布局指导有限.在区域发展一体化趋势下的各城镇总体规划中应以自身为主角审视上位规划,并认真理清政府在规划中的职责,促使区域协调发展.文章以长乐市湖南镇总体规划为实证,分析其区域背景及其在区域研究中的角色转换,提出基层政府在履行城乡规划法赋予职责的同时,既要从区域角度约束规划行为,也要从组织和参与两方面来推动公众参与规划工作。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空间可达性不能反映不同OD间可达程度的差异,为此,研究提出了在地铁出行模式下的城市时空可达性表达模型.该模型以地铁站点的服务范围作为研究的基本单元,各服务范围包含了不同种类与数量的兴趣点,模型以兴趣点的可自由活动时间作为时间约束,以可达范围作为空间约束,研究地铁两站点在时间和空间的共同约束下相对于整个区域的时空可达情况.通过对广州市地铁网的实例研究与分析,证明了该模型可以实现面向个人的可达性表达,提高了时空可达性研究的实用价值与应用水平,丰富了城市交通规划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生态文明背景下,西南山地城镇 面临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的要求。基于 对西南地区资源环境特征的认识,结合在重 庆、贵州等地的规划实践,探讨生态约束下的 西南山地城镇规划策略,提出以生态约束为 前提、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导向、以空间用途 管制和规划布局优化为核心的规划框架,并 从用地条件和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生态— 产业”、“生态—人口”、“生态—城镇”协同 发展,以及生态空间管控和城镇建设布局等 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强  伍世代 《规划师》2008,24(5):80-83
"人地和谐、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是指在各种空间类型中,明确区域中具有自然生态和文化沉淀意义的各类景观"实体",并将其划定为控制"实体",优先进行具有前瞻性的空间保护和发展设计,继而在控制格局、环境容量等规则约束下拓展城镇化.应用该理念,南平市进行了关键性的区域"实体"控制规划和城镇空间拓展规划,以构建人地协调的生存,发展空间为目的,更好地促进了南平市城市化与自然机体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上海探索"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衔接"的工作实践,从理论综合和实践分析的角度,总结上海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发展历程、推进思路、特征和实施途径,分析了当前"两规合一"背景下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碰到的新问题,对探索当前资源紧约束、法律强控制条件下特大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