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在诊断胃活检组织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价值。方法收集行~(14)C尿素呼气试验(UBT)的239例胃活检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P感染,其结果分别与金标准进行对比分析,金标准的设定参考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并适当修改,以~(14)C UBT、免疫组化和HE三个条件中至少有两个阳性者定为HP阳性。结果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胃活检组织239例,与金标准相比免疫组化染色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分别为97. 3%和100. 0%;而~(14)C UBT和HE染色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 1%、81. 9%和80. 4%、92. 9%。~(14)C UBT的假阳性率为9. 6%,假阴性率为4. 2%。结论免疫组化检测HP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染色结果判断清晰直观,准确可靠,推荐其用于HP胃炎的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支气管腔内肉芽肿病的 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5例支气管腔内肉芽肿病患者的 CT表现。患者年龄在 2 0~ 72岁 ,其中男 3例 ,女 2例。该病是通过肺叶切除术 (n=2 ) ,剖胸肺活检 (n=2 )和经支气管镜活检确诊的。 5例患者中仅 1例患有哮喘病。结果  CT主要改变 :1结节状肿块影 ,肿块边缘可见针刺状密度增高影 (n=3)。 2肺叶实变伴轻度肺叶体积缩小(n=2 )。2例肺叶实变中的 1例有大量粘液样物嵌塞支气管。4例病变发生在上叶支气管 ,1例在下叶支气管。 4例切除的大体标本显示实变 (n=2 )及瘤块 (n=2 )改变。光镜下 ,所有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胃SMARCA4缺失型未分化癌/横纹肌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 探讨此类疾病日常诊断要点及分析预后。方法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2010年1月至2022年8月确诊的胃SMARCA4缺失型未分化癌/横纹肌样癌病例, 复阅HE切片, 分析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记录临床病理学信息,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共计检索出相关病例8例。其中包括根治标本3例, 活检标本5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65±8)岁, 男性6例, 女性2例。镜下组织学形态表现:7例仅见未分化癌区域, 1例伴有中分化管状腺癌成分, 8例未分化区域均呈实性弥漫性生长方式, 肿瘤细胞中-重度异型, 可见1~2个核仁, 胞质较丰富、上皮样, 细胞边界不清, 部分病例伴有明显横纹肌样细胞分化, 细胞黏附性较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 8例未分化癌均表现为SMARCA4(BRG1)染色阴性, 7例进行SMARCA2(BRM)及SMARCB1(INI1)染色病例中, 4例BRM表达缺失, 2例呈弱阳性, 1例弥漫阳性, 7例INI1均为弥漫强阳性。少部分患者上皮性标志物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及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呈阴...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的感染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62例R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的5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比较RE、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HP感染率及不同病情RE患者HP感染情况。结果 RE患者HP阳性率为43.55%,显著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6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级RE患者HP感染阳性率比较无差异(P0.05);在HP阳性、阴性RE患者中,Ⅰ级轻度炎症患者所占比例最高,显著高于Ⅱ、Ⅲ级中、重度炎症(P0.05)。结论 RE患者HP感染率显著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HP感染的RE患者中绝大多数以轻度炎症表现,重度较少;在反流性食管炎的疾病进展中HP感染并未起到促进疾病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联疗法对不同类型的Hp相关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74例诊断为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引起胃炎的患者,进行兰索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的三联疗法治疗14d,在治疗完成后4~6w采用C-尿素呼气试验进行HP检查。结果经检测得到 ITT患者HP根除率为68.9%,PP分析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根除率为83.6%。全胃型胃炎的根除率TPP分析66.2%,PP分析80.3%,胃窦型胃炎的根除率TPP分析74.6%,PP分析87.1%。多因素分析未能确定与治愈相关的因素。结论相比胃窦型胃炎,全胃型胃炎14d三联疗法的根除率低,14d三联疗法没有达到可接受的幽门螺旋杆菌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外科肺活检病理诊断过敏性肺炎(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a,HP)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提高对HP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00年1月至2020年6月近20年外科肺活检病理诊断HP病例47例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CD3、CD4、CD8、CD20等表达情况。结果47例HP病例,年龄15~68岁,男女比例22∶25,症状主要为气短和咳嗽,32例有过敏原接触史。大部分患者出现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85.3%(29/34)患者肺泡灌洗液中淋巴细胞比例增高,31.3%(10/32)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0.8。镜下表现上,59.6%(28/47)的病例出现小灶性肉芽肿/间质内多核巨细胞,40.4%(19/47)仅见间质内多核巨细胞。93.6%(44/47)的病例可见细支气管上皮化生,70.2%(33/47)的病例可见局部富细胞性炎性病变。44例(93.6%)伴纤维化,表现为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样纤维化(47.7%,21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样纤维化(29.5%,13例)、单纯细支气管中心性纤维化(6.8%,3例)和混合性纤维化(15.9%,7例)。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55.8%(24/43)的病例组织中CD4+T淋巴细胞占比+T淋巴细胞占比,14.0%(6/43)的病例两者占比大致相等。32例患者有随访资料,均存活,7例病情好转,12例病情平稳,13例加重。结论外科肺活检病理诊断HP的病例主要为慢性HP病例,临床特点以病程较长、出现限制性通气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伴肺泡灌洗液中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为主,近1/3患者无明确过敏原接触史。镜下纤维化程度较重,纤维化类型多样,以UIP样和/或NSIP样纤维化为主,免疫组织化学半数以上病例肺组织中CD4+/CD8+T淋巴细胞<1。部分慢性HP患者治疗后纤维化仍持续加重。  相似文献   

7.
550例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回顾性总结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技术旨在评价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疑前列腺癌 (PCA)的患者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 ,共计 5 5 0例 ,其中 2 6 1例直肠指检 (DRE)发现前列腺结节 ,2 6 8例PSA >10g/ml,最高达 36 0g/L ;结果 在本组资料中 ,有PCA 189例 ,占 34 36 % ,前列腺肉瘤 4例 ,恶性纤维瘤1例 ,良性前列腺增生 2 6 6例 ,前列腺上皮内肿瘤 4 4例 ,鳞状上皮化生 2例 ,不典型增生 2例 ,前列腺炎症 32例 ,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 6例 ,前列腺结核 4例 ;结论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的检查方法 ,有助于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文测定胃内 2 4小时胆汁含量 ,旨在探讨其在胆汁反流性胃炎上的诊断价值 ,并于空腹和餐后测定胃窦的运动节律和强度 ,借以观察胃窦动力变化 ,了解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生与胃窦动力的关系。方法 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 4 2例 ,均符合下列条件 :①上腹和 (或 )胸骨后烧灼痛。②胃镜检查时在无明显恶心及注气过多的情况下粘液湖内有黄色粘液或胃窦部粘膜黄染。③胃镜观察及胃粘膜病理检查均见炎症存在 ;对照组 2 8例 ,为非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 ,胃镜及病理证实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19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 8例。应用Bilitec 2 0 0 0型便携式 2…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增殖及与胃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不同胃黏膜增殖性病变演进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 ,并着重探讨HP感染对胃癌预后的意义。方法 :对 14 5例经病理证实的不同胃黏膜病变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CNA标记指数 (LI) ,Warthin Starry(W S)法检测HP感染。结果 :在浅表性胃炎 (CSG)、萎缩肠化性胃炎 (CAG +IM)、异型增生 (DYS)、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中 ,PCNA LI为 2 4 0 0± 17 88,4 6 5 9± 18 15 ,6 0 5 9± 2 0 2 6 ,5 7 92± 15 15 ,71 0 8± 2 1 2 5。在IM、DYS、胃癌组织均高于CSG(P <0 0 5 )。PCNA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类型、浆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而且Bor rmannIV高于早期胃癌 (P <0 0 5 )。PCNA阳性表达与肠型胃癌HP感染有关。CAG +IM、DYS和GC组PCNA阳性表达中HP感染者高于阴性者。胃癌HP阳性者 5年存期短于HP阴性者。结论 :PCNA基因表达与胃黏膜增殖和恶化有关。HP感染和胃黏膜增殖和恶化有关 ,HP感染与胃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HP感染性胃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90例HP感染性胃炎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以常规西医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改善率为95.6%,对照组治疗改善率为82.2%,数据显著(<0.05),治疗组HP阴性率少于对照组(<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P感染性胃炎疗效显著,清除率高,值得作为理想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枸缘酸铋雷尼替丁 (RBC)三联 1周疗法与质子泵抑制剂 (PPI)三联 1周疗法对根除幽门螺杆菌 (H pylori ,HP)的效果。方法  6 8例经胃镜检查 ,胃粘膜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检查证实HP阳性的胃炎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RBC三联组和PPI三联组。RBC三联组 (RBC 35 0mg ,bid +阿莫西林1 0g ,bid +甲硝唑 0 4g ,bid ,疗程 1周 ) ,PPI三联组 (奥美拉唑 2 0mg ,bid +阿莫西林 1 0g ,bid +甲硝唑 0 4g ,bid ,疗程 1周 )。疗程结束后 4周复查HP。结果 RBC三联和PPI三联疗法 1周根除率分别为 85 7%和 84 …  相似文献   

12.
胃髓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子遗传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髓样癌的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  17例胃髓样癌和 6 4例非髓样癌 (低级别癌 19例 ,高级别癌 4 5例 )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比较研究。结果 胃髓样癌病理学以瘤细胞实体样排列和纤维少、富于淋巴细胞的间质为特征。与非髓样癌比较 ,还有以下特征 :(1)胃髓样癌、低级别癌平均生存时间好于高级别癌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4 )。 (2 )胃髓样癌 2 9 4 % (5 / 17例 )、非髓样癌 9 4 % (6 / 6 4例 )未累及浆膜 ,髓样癌较不易累犯浆膜 (P <0 0 5 ) ;髓样癌、非髓样癌各 70 5 % (12 / 17例 )和 2 0 8% (11/ 6 4例 )为推进性生长 ,髓样癌推进性生长较常见 (P =0 )。(3)胃髓样癌上皮内淋巴细胞中位数为 2 380 / 10HPF ,较非髓样癌 (14 7/ 10HPF)明显 (P =0 ) ;35 2 % (6 / 17例 )髓样癌、3 1%(2 / 17例 )非髓样癌瘤周淋巴细胞阳性 ,髓样癌瘤周淋巴细胞阳性较常见 (P =0 0 0 1) ;70 6 % (12 / 17例 )髓样癌Crohn样反应阳性 ,较非髓样癌 32 8% (2 1/ 6 4例 )常见 (P <0 0 5 )。 (4 )与低级别癌比较 ,胃髓样癌和高级别癌上皮钙粘素低表达更常见 (P<0 0 5 )。 (5 ) 4 1 2 % (7/ 17例 )胃髓样癌复制误差阳性 ,比非髓样癌的 2 5 % (1/ 6 4例 )更常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镜活检标本中胃泌酸腺肿瘤的临床病理表现,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重新阅片3 674例内镜活检病例,根据组织学形态筛选可疑胃泌酸腺肿瘤,查阅其内镜特征,补充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 674例内镜活检病例中胃泌酸腺肿瘤6例,女性4例,男性2例,年龄44~69岁。内镜显示胃底/胃体多发或单发息肉,无HP、肠化及萎缩。低倍镜下见腺体结构复杂、相互融合,结构异型明显;高倍镜下见细胞呈多层或复层,以主细胞为主,散在少量壁细胞,细胞异型性小,部分细胞核从基底层上移,核仁小而不明显。首次病理诊断:胃底腺息肉(2/6)、增生性息肉(1/6)、异型增生(1/6)、泌酸腺息肉(1/6)、胃底腺腺癌(1/6)。补充免疫组化标记:主细胞表达Pepsinogen 1。3例行ESD术,另3例失访。结论胃泌酸腺肿瘤发病率低,部分病理医师对其认识不足,存在误判现象,其组织形态具有特征性,在内镜活检中识别该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粘膜慢性炎症与FD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临床连续入选符合FD诊断的患者 4 1例(男∶女 =12∶2 9) ,平均年龄 38 2岁 (2 1~ 6 5岁 ) ,病程 2~ 10年。对所有患者首先进行消化不良症状(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打嗝为主 ,无反酸、烧心、便秘等 )积分 (0~ 4 ) ;通过胃镜取胃底、胃体、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活检各 2块 ,分别进行HE病理学检查(慢性胃炎组织学标准按 2 0 0 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学会会议 )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H pylori感染、肥大细胞计数及活化情况。结果  1 一般资料 :4 4例FD患者 ,消化不良症状积分为 2 6± 0 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反流性食管炎在内镜随访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的发病情况 ,以及幽门螺杆菌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的影响。方法  1991年 1月至 1996年 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共 10 1例 ,其中男 78例 ,女 2 3例 ,平均年龄 4 4 1± 13 8岁 (14~ 73岁 )。平均随访时间 3 4± 2 1年 (1年~ 8年 )。并符合以下条件 :胃镜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有三块以上黏膜活检病理标本 ;所有标本经Warthin star ry银染色确定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阳性者于住院期间给予规范抗HP治疗 ;有间隔 1年以上的胃镜随访且随访内镜的黏膜活检…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旋杆菌 (HP)是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而且与胃癌的发生亦有相关[1 ,2 ] 。目前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金标准为1 4 C -尿素呼气试验。本文应用1 4 C -尿素呼气试验及胃粘膜病理切片HP染色 ,分别对照86例慢性胃炎、32例溃疡病患者和 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测定并对HP感染检查的治疗进行对比。材料和方法一、对象 :(一 )正常对照组 :30例 (男 1 8,女 1 2 ) ,年龄 2 0~ 4 0岁 ,平均 35岁 ,来自健康志愿者无胃病史 ,GI、CT、MRI检查时无上腹不适 ,心、肝、肺功能正常。(二 )慢性胃炎组 :86例 (男 4 0 ,女 4 6 ) ,…  相似文献   

17.
据ShoreG[ArchSurg ,2 0 0 3 ,13 8( 1) :76- 79]报道 ,腹腔镜手术治疗Crohn病是可行的方法。40例Crohn病患者 ,2 0例为腹腔镜手术组 (A组 ) ,2 0例为常规手术组 (B组 )。比较 2组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血液丢失、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发病率、死亡率。结果表明 ,A组患者平均年龄 3 4.7岁 (范围 2 0~ 48岁 ) ,B组平均 40岁 (范围 18~ 75岁 )。A组男女比例为 1 2 ,B组为 1 1。常规手术并发症发病率为 5 %。 2组无死亡患者。A组手术时间 (平均 145 .0min ,范围 45~ 2 70min)比B组 (平均 13 3 .5min ,范围 98~ 177min)长。B组血液丢…  相似文献   

18.
已知烫伤、休克及脑中风患者GR降低 ,感染属应激状态 ,GR也可能有改变 ,为此我们检测 36例感染患者 ,观察GR有无改变。对象与方法 :1 甲肝 1 0例 ,男女各半 ,年龄 1 8~ 55( 31± 8)岁 ;2 肺感染 1 0例 ,男 6、女 4例 ,年龄 45~ 65岁 ( 55± 8)岁 ;3 尿路感染 1 0例 ,男 3例 ,女 7例 ,年龄 31~ 65( 4 8± 6)岁。 4 霉菌尿路感染 6例 ,男女各半 ,年龄 55~ 70岁 ( 61± 3)岁。另选 2 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 ,男女各半 ,年龄 1 8~ 70 ( 4 8± 8)岁。白细胞GR检测方法 :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 ,[3H]Dex购于英国放化中心。结果 :肝…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易被临床误诊为肾脏肿瘤的肾脏炎症性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病理科2006年3月~2015年8月因临床诊断为肾脏(包括肾盂)肿瘤而行根治性肾脏切除术或单纯肿瘤剜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 195例患者中,仅6例(1%)为肾脏炎症性病变,包括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2例)、肾脏软斑病(1例)、肾脏结核病(1例)、IgG4相关性肾小管-间质肾炎(1例)及肾脏Wegener肉芽肿/肉芽肿性多血管炎(1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14~55岁,所有患者均由于影像学检查发现单侧孤立性肾脏肿物而行根治性肾脏切除术。结论肾脏炎症性病变形成瘤样肿块非常少见,其中一些病变有较为相似的组织学改变,由于这些疾病有着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案,充分了解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对正确诊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探讨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血清试餐胃泌素(MSG)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反应,评估抗HP治疗后MSG的降低水平及其用于判定HP根除效果的可靠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84例HP阳性DU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治疗前行胃镜检查,钳取胃窦粘膜,在进行组织学检查的同时,分别进行HP培养、改良Giemsa染色及快速尿素酶试验,并测定其血清MSG浓度,然后给予患者抗HP三联药物治疗(德诺120mg、羟氨苄青酶素500mg、甲硝唑200mg,4次/天×14天),停药4周后,再次重复上述检查(加做胃体粘膜活检),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另取同期16例轻度慢性胃炎HP检查阴性者进行空白对照.结果:DU组血清MSG浓度(165.0±85.6pg/ml)较对照组(48.9±14.3pg/ml)明显升高(P<0.001),但经治疗后,HP被根除者MSG明显下降门(73.5±44.6pg/ml,下降度为53.8%±16.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HP未根除者MSC下降不明显(134.8±91.4pg/ml),下降度仅为11.4±17.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如果选择MSG下降度≥30%为界值,预测HP治疗效果,与HP培养、病检及尿素酶方法比较,其敏感性为89.7%,特异性为93.8%、符合率为90.5%.结论:HP感染可引起DU患者血清MSG升高,HP根除后则迅速下降,其一定的下降度可能对判定HP根除是一可靠的、元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