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张红亚  郑莹  莫淼 《中国病案》2023,(7):57-60+113
肿瘤形态学编码是ICD-10肿瘤疾病编码的重要组成部分。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相对少见但具有高度异质性的肿瘤,可发生在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其中胃、肠、胰腺等消化系统最为常见。按照传统的五步法编码,许多神经内分泌肿瘤疾病无法找到合适的形态学编码。本文梳理了神经内分泌肿瘤最新的病理诊断分类与分级标准共识,包括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瘤、分化较差的神经内分泌癌、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三种类型。针对消化系统中的胰腺、肠、胃、肝及非消化系统中肺、乳腺等部位的具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类型,按照三种病理类型所包含的各种疾病的病理名称,分别依据《疾病分类与代码国家临床版2.0》肿瘤形态学编码目录一一匹配出合适的形态学编码。这种列举匹配的方法相比传统的肿瘤形态学编码查找步骤,能更好地满足不断更新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疾病的形态学编码需求,有利于提高编码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NEN)中胰岛素瘤相关蛋白1(INSM1)的表达,并分析其在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GNEN和消化道非神经内分泌肿瘤(non-GNEN)中INSM1的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GNEN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一步检测神经内分泌瘤(NET)、神经内分泌癌(NEC)、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MiNEN)及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CWND)中INSM1、CD56、突触素(Syn)、嗜铬素A(CgA)等指标表达,分析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差异。结果:INSM1在GNEN中阳性率为97.1%,明显高于non-GNEN的1.7%(P<0.01)。在GNEN的鉴别诊断中,INSM1的敏感性为96.4%,高于CgA的54.1%(P<0.01),与CD56的91.9%、Syn的94.6%相近(P>0.05);特异性为96.3%,高于CD56的59.2%、Syn的33.3%和CgA的77.8%(P<0.05)。结论:INSM1在GNEN中兼具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GNEN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可靠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NET)较罕见,其生物学表现、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差异很大,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诊断标准也不统一。本文对消化系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型及临床病理意义做一综述,为其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总结阑尾非神经内分泌上皮肿瘤CT影像特征及诊断经验,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对其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 45例阑尾非神经内分泌上皮性肿瘤患者的影像资料,根据病理结果的良恶性倾向及治疗方案不同将45例患者分为A、B两组。结果:阑尾非神经内分泌上皮肿瘤多表现为阑尾异常增粗、形态不规整,伴或不伴有壁不均匀增厚、软组织肿块。A组浆膜面及周围脂肪间隙模糊较B组更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壁结节和不均匀壁增厚与阑尾恶性肿瘤有关,而轮廓光整与否、腔内分隔、气体、壁钙化及囊壁完整性对鉴别良恶性没有帮助。结论:不同阑尾非神经内分泌上皮肿瘤CT表现有一定特征,通过仔细分析影像征象、结合临床资料可做出一些提示性诊断。  相似文献   

5.
黄启智  李炳权  罗丽花 《实用医技杂志》2022,(2):221-224,前插6
为提高对前列腺混合性神经内分泌癌-腺泡性腺癌的认识,探讨其诊治方法,分析2021年4月收治的1例前列腺混合性神经内分泌癌-腺泡性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为前列腺混合性肿瘤,术后给予比卡鲁胺片50 mg,每日1次治疗后,术后出现腹痛、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前列腺混合性神经内分泌癌-腺泡...  相似文献   

6.
余冉  刘世喜 《西部医学》2023,35(9):1400-1404
喉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其中以鳞癌居多。而喉原发的神经内分泌癌却十分少见,约占所有喉肿瘤的0.5%。喉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组以神经内分泌分化为特征的恶性异质性上皮性肿瘤,不同亚型的组织病理学、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差异较大。目前关于喉神经内分泌癌的报道多以单个病例报道为主,缺乏关于此类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指南。本文就喉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病理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新的见解,以提高此类肿瘤的诊断效率、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囊内乳头状癌(intracystic papillarycarcinoma,IPC)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乳腺囊内乳头状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临床和病理学改变,结合文献对该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进行讨论。结果:囊内乳头状癌大体呈结节状,切面呈囊性,囊内壁见乳头状突起,暗红色。镜下肿瘤大部分区域呈实性,部分区域呈乳头状,乳头中央为纤细的纤维脉管性轴心,癌细胞复层排列,呈短梭形或卵圆形,未见核分裂像;灶区可见癌细胞在囊壁内微浸润。免疫组化显示囊内肿瘤细胞弥漫强阳性表达ER、PR,局灶性或弱阳性表达C-erbB-2、34βE12、NSE、Syn和CD57,而不表达SMA、p63、CD10、S-100蛋白、CgA,Ki-67增殖指数约5%。结论:IPC伴神经内分泌分化是乳腺十分少见的上皮性肿瘤,由于组织学形态多样,同时具有两种肿瘤的特征,常易引起病理误诊,多数IPC和神经内分泌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4例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的临床资料及诊疗过程,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诊治体会.结果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高度异质性肿瘤,应根据各自的不同生物行为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有重要价值.结论 对不同类型的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应采取相应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9.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是糖酵解途径中一种重要的同工酶;特异性位于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中。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细胞浆内含有神经内分泌颗粒,具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特征,为恶性程度高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肿瘤。因此,NSE是SCLC诊断中最敏感的肿瘤标志物,在SCLC的临床诊断、治疗、预后均有重要应用价值,科学合理联合检测肿瘤标记物,将能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探讨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CNECB)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报告1例SCNECB的诊治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综合分析膀胱神经内分泌癌的流行病学特点、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进展及预后。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在膀胱肿瘤中罕见,有独特的病理特点及预后进程,目前治疗主要是行根治性切除联合化疗,联合新辅助化疗或/和免疫治疗是该疾病治疗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1.
彭涛  马鹏  苏莉莎 《西部医学》2009,21(12):2155-2156
目的总结鼻与喉部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治体会。方法对1例鼻部及1例喉部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例均行手术加术后放疗,鼻部患者追加化疗,随访1.5~2年未见复发。结论鼻喉部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组形态、预后各异的病变,正确诊断有赖于临床特点、电镜、免疫组化检查。不同病理亚型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徐国宏  钟晓刚 《四川医学》2011,32(12):1891-1893
目的研究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临床治疗预后及病理特征,探讨对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再认识及临床合理抉择。方法根据2010年WHO病理新分类,回顾性总结42例经内镜检查或病理诊断为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并通过内镜或外科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随访观察,分析其临床表现、临床治疗方式、组织病理学特点、预后因素等。结果42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中,13进行了内镜切除手术,其中4例补行外科手术,直接行外科手术27例,2例起源不明的腹膜后神经内分泌肿瘤放弃手术。按2010年wH0病理分类:神经内分泌肿瘤(NET)30例,其中16例为直肠NET,1例为结肠NET,4例为阑尾NET,6例为胃部NET,2例为十二指肠NET,1例为胰腺NET;神经内分泌癌(NEC)9例,其中大细胞癌4例、小细胞癌5例;混合腺/神经内分泌癌(MANEC)1例;胰岛细胞瘤2例。增殖活性分级,低级别(G1)30例,中级别(G2)2例,高级别(G3)10例。术后随访:低级别类癌预后良好,内镜治疗后复发1例;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预后差,复发转移率高。结论对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NET1-2级)应以外科治疗为主,可选择性内镜治疗,但术前需内镜超声或CT影像充分评估。神经内分泌癌复发转移率高,预后差,需加强多学科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CT表现的特点及良恶性鉴别诊断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螺旋CT三期扫描,总结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及良恶性肿瘤鉴别方法。结果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平扫以等密度结节为主,增强扫描强化明显,无功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多体积大,多见完整包膜结构,动脉期以不均匀或环形增强为主。实性患者动脉期强化形式均为中度或明显强化,囊性/囊实性患者则以轻度强化为主54.6%(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与无功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均存在一定特征,可帮助临床诊断提供有用信息,且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也有一定规律可循,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实现早期确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方法 收集本院病理诊断为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例15例,按照2010年第4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标准进行病理复核,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及病理特点。 结果 15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中,中位发病年龄为56岁。发病部位多见于食管,其次为胰腺,CgA阳性率为73%,Syn阳性率为87%,分期为IV期及病理分级为3级的患者预后差。 结论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很高的异质性,临床分期及分级是主要的预后因素,早期诊断及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王晨曦  张军 《医学综述》2014,(9):1565-1567
该文简要介绍了肿瘤干细胞(CSC)和神经内分泌肿瘤(NEN)近年来的发展状况,指出目前在NEN患者的临床诊疗中确实存在诊断困难、传统治疗效果差以及预后不佳的现象。随后阐述了关于NEN信号通路的最新研究进展,发现NEN中似乎也存在一些调控正常干细胞生长分化的信号通路,因此间接证实了NEN中存在神经内分泌肿瘤干细胞的可能性,并且认为神经内分泌肿瘤干细胞的耐药性可能是造成NEN临床疗效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临床相对较罕见,可发于全身任何部位。胃肠和胰腺是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常见生长部位,其大小、位置和病理分型等各有不同,在免疫表型、组织形态学和生物学行为等方面亦各有特点,同时诊疗方法及其预后更存在明显差异。本文针对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基本病理、检查诊断方法及不同病理分型可由于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子宫颈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宫颈神经内分泌肿瘤(NT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其生物学行为.方法 对5例NTC进行光镜、电镜、免疫组化观察分析、随访及献复习.结果 瘤组织呈弥漫性或片团状浸润,瘤细胞体积小,圆形、卵圆形或短梭形,胞质少,核深染,分裂象多见,每例均有坏死.2例可见菊形团样构.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CK、低分子量CK(358H11),5例瘤细胞均表达CgA、Syn及NSE.电镜观察到菊形团样结构及神经内分泌颗粒.5例NTC中2例为典型类癌,3例方小细胞癌,2例伴鳞癌分化,1例伴腺癌分化.结论 宫颈NTC的组织形态类似于肺的NTC,除典型类癌外,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诊断宫神经内分泌癌必须两项以上神经内分泌标记物阳性或电镜观察到神经内分泌颗粒.病理诊断应与子宫颈内膜闷质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及小细胞型低分化鳞癌等鉴别.免疫组化及电镜对这些肿瘤的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中NSE,Cg—A SYP标志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丽华  储谦 《上海医学》1997,20(11):660-661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组以含有神经内分泌颗粒,可分泌特异性激素或多肽为共同特征的特殊肿瘤,它发生部位广泛,形态结构多样,给病理诊断带来困难。研究发现,正常及肿瘤性神经内分泌细胞中含有某些共同物质,可作为识别神经内分泌肿瘤特异性标记物。目前应用较多的标记物有神经特异性烯酸化酶(NSE),嗜铬颗粒蛋白A(Cg-A)及突触膜蛋白(Svv)。本研究应用NSE、Cg-A、SYP三种标记物的抗体,对不同部位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进行标记,以探讨三种标记物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一)材料收集1977~1994年…  相似文献   

19.
祝君  沈红波 《浙江医学》2023,45(12):1279-1282
目的 分析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术后的预后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SEER数据库2010—2014年接受手术治疗的791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多因素Cox生存分析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术后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Kaplan-Meier法显示性别、年龄、种族、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组清扫数目与患者预后均有关(均P<0.05);多因素Cox生存分析显示年龄、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组清扫数目均是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术后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均P<0.05),并基于上述指标建立列线图预后模型。结论 年龄、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组清扫数目是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术后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基于上述指标建立预后预测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20.
小细胞肺癌是最常见的肺神经内分泌肿瘤,随着研究的深入,其诊断越来越被重视,目前其诊断仍主要依靠细胞神经内分泌形态及神经内分泌标志物,而影像学检查可为明确肿瘤原发灶及转移灶提供直观的依据,是制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