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52岁.近一年两眼睑出现色素沉着,3个月来颜面出现红色斑点.近一个月颜面有弥漫性色素沉着,面颊毳毛增多,两手背出现绿豆、小米大小的水疱、血疱.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白芍总苷联合激素乳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口服白芍总苷,外用哈西奈德乳膏,对照组仅外用哈西奈德乳膏,两组疗程56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82.5%,明显高于对照组(55.0%).实验组治疗后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白芍总苷联合激素乳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 评价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带状疱疹 80例分为两组 ,治疗组 5 0例用更昔洛韦针剂 0 .2 5g/d静脉滴注治疗 ,对照组 30例用阿昔洛韦针剂 0 .5 g/d静脉滴注治疗 ,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 治疗后第 7天随访 ,治疗组有效率为 82 .0 % ,对照组有效率为 70 .0 % ,经ridit检验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两组的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 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咪唑斯汀联合转移因子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 64例慢性湿疹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咪唑斯汀联合转移因子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咪唑斯汀口服,两组患者均外用复方硝酸益康唑乳膏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及瘙痒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4.38%,对照组总有效率53.1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73,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咪唑斯汀联合转移因子治疗慢性湿疹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龙珠软膏联合多西环素片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94例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龙珠软膏联合多西环素片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多西环素片治疗,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6.02,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龙珠软膏联合多西环素片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结缔组织病多为单发,也可两种以上重叠发生,两种以上结缔组织病重叠发生称为重叠综合征.现报告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硬斑病并发的重叠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和银饮治疗寻常型银屑病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银饮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和银饮口服,对照组给予雷公藤多甙片口服,两组均给予鱼肝油软膏外用.1个月为1个观察疗程,观察两组疗效及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积分.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SI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PASI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同证型患者治疗后PASI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和银饮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具有和雷公藤多甙相近的疗效.和银饮联合鱼肝油软膏外用对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银屑病患者均可以明显降低PASI积分.  相似文献   

8.
甘利欣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甘利欣联合西替利嗪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9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应用西替利嗪治疗;治疗组50例,在此基础上联用甘利欣30ml加入10%葡萄糖200ml中静脉点滴,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甘利欣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咪唑斯汀对急性荨麻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13例急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咪唑斯汀组108例,西替利嗪组105例.两组患者均为10 mg口服,每日1次,连用14 d.于治疗前后记录荨麻疹活动度评分以及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表.结果:治疗1周后,咪唑斯汀组症状迅速改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西替利嗪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2周治疗后,患者的情况均得到改善,两组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咪唑斯汀能在短时间内改善急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4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营养神经、消炎止痛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瑞巴林.两组疗程均为14天,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结果 观察组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维胺酯胶囊联合黄连薏苡仁汤治疗脂溢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将82例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维胺酯胶囊50mg 3次/d口服,黄连薏苡仁汤水煎300mL分两次服,日1剂.对照组仅同上口服维胺酯胶囊.每周复诊一次,记录皮损消退情况及副反应,2周为一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5.5%,对照组为79.0%,两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痊愈率70.5%,对照组为47.7%,两组痊愈率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维胺酯胶囊联合薏苡仁汤治疗脂溢性皮炎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两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ADAR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DNA,采用PCR扩增ADAR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测序。并以50例无关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两个家系的患者中分别发现ADAR基因第5号外显子中的第2038位后插入两个碱基C(c.2038insCC)及ADAR基因3号外显子第1643位碱基缺失一个碱基C(c.1643delC)的杂合突变,分别导致编码氨基酸发生两种新的移码突变(p.A679fs,p.P547fs→564X),家系正常人及50例健康对照者均未发现相应突变。结论ADAR基因的c.2038insCC及c.1643delC移码突变可能为引起这两个家系患者临床表型的病因。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56岁,农民.因胸前生长羊角样物两年余,于164年3月12日就诊.自述两年前,在胸前胸骨柄处生长一小麦粒大小之肿物,日后渐变长,尖端变硬,皇羊角样.无自觉症状.曾用暴力折断约3厘米,无痛未出血,未经任何治疗.近两个月来,因劳动时肿物摆动疼痛而就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 MHz和50 MHz两种超声频率下人体不同部位皮肤的成像特点,比较两种频率超声测量皮肤厚度时的信度.方法 招募健康志愿者39名,年龄18 ~ 39岁.采用20 MHz和50 MHz超声对受试者全身20个部位皮肤进行超声成像,由3名医师分别测量各人体部位表皮与真皮的厚度,分析超声图像,并通过计算组内相关系数判断不同频率超声测量不同部位皮肤厚度时的信度.结果 两种频率超声测量各部位表皮时组内相关系数基本小于或接近0.7,信度不理想;在光滑平坦的人体部位,两种频率超声测量真皮时组内相关系数基本大于0.75,信度较高.20 MHz超声可以充分显示真皮与部分皮下组织,50 MHz超声仅能显示真皮层结构,但对细节成像更清晰.在一些解剖结构复杂且不平整的部位,两种频率超声在成像深浅、细节分辨能力方面各有利弊.结论 20 MHz和50 MHz超声作为无创影像工具能够很好地反映表皮及真皮结构;在人体不同部位,要根据两种频率超声的成像特点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5.
报告1例寻常型天疱疮并发黏膜型类天疱疮.患者男,22岁.因多发黏膜糜烂、皮肤水疱半年而就诊.该例独特之处除其发病年龄较小之外,在同一患者身上出现两种大疱性疾病更是罕见.该例患者除具有天疱疮和类天疱疮的临床表现外,免疫荧光和血清学检查均提示两种疾病并发.  相似文献   

16.
吡硫翁锌气雾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吡硫翁锌气雾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30例)外用吡硫翁锌气雾剂,对照组(28例)外用2%酮康唑洗剂.疗程8周,每4周复诊1次,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6.67%和46.43%;治疗8周后,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60.71%.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吡硫翁锌气雾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床边行肺部物理治疗对长时间机械通气患者的分泌物排出,增加肺廓清功能,从而减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改善预后的作用.方法 将入选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两组,试验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期间给予综合胸部物理治疗,对照组则仅给予ICU常规胸部物理治疗即翻身、扣背、吸痰.比较两组之间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以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两组之间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VAP发生率22.22%(6例),对照组VAP发生率48.39%(15例).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9.7±8.3)d和(16.51±14.4)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证质量的床边肺部理疗,能够有效降低VAP发生率和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阿维A联合自拟方银屑康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1:1)试验方法 将158例银屑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用阿维A联合中药银屑康口服.对照组单纯口服阿维A胶囊.两组外用药物相同.于治疗前后分别评定PASI积分.疗程均为12周.结果 同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治疗前PASI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PASI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维A联合银屑康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优于单纯口服阿维A.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重度寻常痤疮患者和健康人肠道菌群的差异.方法 门诊确诊的重度寻常痤疮患者10例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10例,分别收集粪便标本,提取细菌DNA,行16S rRNA测序鉴定微生物的种类,并进行菌群差异分析.结果 两组肠道菌群多样性未发现显著差异,仅在肠道菌群的相对丰度上发现个别具有显著差异的菌.两组标本主要由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组成.比较两组在门、属水平上菌群相对丰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种水平上,Blautia producta、Coprococcus eutactus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度寻常痤疮患者和健康人相比,菌群多样性指数未见明显差异.但某些细菌菌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我们采用不同起始照射剂量NB-UVB(甲组为70% MED起始量,乙组为0.4 J/cm2起始量)治疗银屑病,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变化.甲乙两组疗效基本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甲组平均总剂量为30.12 J/cm2,乙组为27.32 J/c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乙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IL-2、IFN-γ水平下降和PASI积分降低较治疗前出现显著差异,分别发生在第3周和第5周.血清IL-4、IL-10水平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甲乙两组之间IL-2、IFN-γ、IL-4、IL-10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NB-UVB主要通过抑制Th1型免疫反应,从而使Th1/Th2正常状态发展,促进了银屑病的病情改善.两组有效率基本相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两组亦无差异,但甲组起效时间稍快于乙组,因此在没有条件测定MED值时,本地区患者选择起始量0.4 J/cm2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