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MMP-9水平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8(IL-18)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观察ACS患者炎症反应及冠脉斑块的稳定性。方法选取ACS患者95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检测血清hs-CRP、IL-18及MMP-9的水平变化。结果 ACS患者血清hs-CRP、IL-18及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s-CRP与IL-18及MMP-9分别呈显著性正相关(r=0.658,P〈0.01;r=0.507,P〈0.01);IL-18与MMP-9呈显著性正相关(r=0.627,P〈0.01)。结论 ACS患者存在着高水平的hs-CRP、IL-18及MMP-9,表明ACS患者存在着炎症反应及斑块不稳定因素,动态联合检测血清hs-CRP和IL-18水平变化,可作为ACS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体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以及瑞舒伐他汀对二者的干预作用.方法 纳入2011年3月~2011年11月邯郸市第一医院行冠脉造影确诊ACS患者55例(ACS组),同期纳入胸痛行冠脉造影但结果正常者3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受试者IL-6和MMP-9水平,比较两组差异;ACS组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d)4周后再次检测IL-6和MMP-9血浆水平,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CS组IL-6和MMP-9水平均较高[分别为:(23.76±5.78)ng/ml vs.(17.56±5.34)ng/ml和(19.87±5.68)mg/L vs.(16.59±5.1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组患者服用瑞舒伐他汀4周后血浆IL-6和MMP-9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炎症反应可能参与ACS的发病过程,瑞舒伐他汀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患者介入术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介入术后2周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72例,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有氧运动+常规治疗组(有氧运动组)。另选健康成人72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hs-CRP和MMP-9水平。结果 ACS患者血清中hs-CRP和MMP-9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两组治疗4周后hs-CRP和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 P<0.01)。且两组各项指标比较,有氧运动组降低更显著( 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中hs-CRP和MMP-9水平明显升高,而有氧运动能明显降低ACS患者血中hs-CRP和MMP-9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静脉及冠状动脉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及及临床意义.方法 连续入选150例冠心病(CHD)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6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50例,另外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受试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受试者外周静脉及冠状动脉血hs-CRP、MMP-9及PAPP-A水平,进行组间及不同外周静脉及冠状动脉血间指标差异比较.结果 UAP组、AMI组外周静脉血及冠状动脉血hs-CRP、MMP-9和PAPP-A水平显著增高,与对照组及SAP组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0.01);AMI组与UAP组比较,血hs-CRP、MMP-9和PAPP-A水平亦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但SAP组与对照组比较,血hs-CRP、MMP-9和PAPP-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周静脉血及冠状动脉血hs-CRP、MMP-9、PAPP-A相互间呈显著正相关性(P均<0.05).结论 hs-CRP、MMP-9及PAPP-A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密切相关,其测定有助于ACS的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5.
检测4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A组)、32例稳定型心绞痛和陈旧性心肌梗死(B组)患者及30例冠脉正常者(对照组)的血浆IL-18、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行超声心动图及冠脉造影检查.结果A组血浆IL-18、hs-CRP高于B组和对照组(P均<0.05);A组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1和左室射血分数<45%者明显高于B组和对照组(P均<0.05).提示IL-18、hs-CRP是ACS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升高患者合并心功能异常的危险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炎症标志物白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B型尿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及相关性的比较.方法 选取2009年4-9月158例入院初步诊断为冠心病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谱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分为4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8 例、急性心肌梗死(AMI)42 例、稳定型心绞痛(SAP)34 例,冠脉造影正常者34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外周静脉血清IL-6、MMP-1、hs-CRP及cTnI水平,并比较各组IL-6、MMP-1、BNP、hs-CRP及cTnI水平并分析 IL-6、MMP-1、BNP、hs-CRP及cTn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UAP组和AMI组血清 IL-6、MMP-1、BNP、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P组与AMI组、对照组与 SAP组血清IL-6、MMP-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清BNP与hs-CRP水平高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CS患者中IL-6及MMP-1与hs-CRP、BNP与cTnI分别呈正相关;ACS患者中hs-CRP与cTnI无直线相关.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明显高表达炎性生化标志物,联合检测多生化标志物可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关系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63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32例,另设正常对照组20名,所有入选患者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MMP-9,放免平衡法测定IL-6水平,比较各指标在ACS中的相互关系并分析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 ACS组血尿酸、MMP-9、hs-CRP 、IL-6的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除尿酸外,MMP-9、hs-CRP 、IL-6的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CS患者外周血清尿酸、MMP-9、CRP、IL-6水平明显增高,且不同类型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越广泛,血清MMP-9、CRP、IL-6水平增高越显著,四指标联合检测对ACS的发生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周静脉及冠状动脉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作用.方法 选取150例冠心病(CHD)患者为试验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5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20名.分别测定外周静脉及冠状动脉血清MMP-9、PAPP-A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异及其在CHD组中的相互关系.结果 UAP组和AMI组的MMP-9、PAP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亦显著高于SAP组(P<0.05~<0.01).CHD组MMP-9与PAPP-A水平显著相关(P<0.05).结论 MMP-9、PAPP-A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密切相关,测定其水平有助于ACS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将8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30例)、双支病变组(28例)和多支病变组(30例),并选择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正常者32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hs-CRP、MMP-9的差异,运用Syntax评分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Syntax评分与各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hs-CRP、MMP-9水平逐渐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s-CRP与MMP-9呈正相关(r =0.438,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Syntax评分与hs-CRP、MMP-9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和0.57,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MMP-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血清中hs-CRP、MMP-9的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0.
郭丽娜 《山东医药》2010,50(33):66-67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0例。用ELISA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浆hs-CRP、IL-6和MMP-9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及常规治疗前后的血浆hs-CRP、IL-6和MMP-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辛伐他汀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hs-CRP、IL-6和MMP-9水平明显下降(P〈0.01或〈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可以使hs-CRP、IL-6和MMP-9水平显著下降,炎症反应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PR)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10年5月住院的ACS患者120例为观察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40例、无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4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40例。另选择同期稳定心绞痛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MMP-2、MMP-9水平,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并分析MMP-2、MMP-9及hs-CRP的变化和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MMP-2、MMP-9及hs-CRP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NSTEMI组和STEMI组血清MMP-2、MMP-9及hs-CRP的水平高于UA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MMP-2与hs-CRP无明显相关性(r=0.25,P〉0.05),而血清MMP-9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599,P〈0.05)。结论联合检测ACS患者血清MMP-2、MMP-9和hs-CRP对判断斑块稳定性、预测ACS的危险分层及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mptom,ACS)病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C reactive protein,hs-CRP)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ACS组ACS病人60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病人40例,对照组为40名健康人,检测血清IL-6、hs-CRP水平.结果 ACS组血清IL-6、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ACS组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又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P<0.05);SAP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和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5942,P<0.01).结论 ACS病人血清IL-6和hs-CRP升高,其水平变化反映ACS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IL-17、hs-CRP及PWV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娟  姜少燕  李健  安毅 《山东医药》2010,50(33):49-50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IL-17、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的30例ACS患者中有急性心肌梗死(AM I)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6例,另择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健康对照者10例。采用ELISA法检测IL-17水平,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浆hs-CRP水平,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PWV。结果 AM I和UAP患者LL-17明显高于SAP和健康对照者(P〈0.01);各冠心病患者血浆hs-CRP水平、PWV值均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hs-CRP与IL-17、PWV均呈正相关(r=0.696、0.652,P〈0.05)。结论 ACS患者血浆IL-17、hs-CRP水平、PWV值均升高;IL-17可能参与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和ACS的发病;PWV值有望成为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13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至少一支冠状动脉狭窄超过75%的ACS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n=49例)及多支病变组(n=86例),同期15例冠脉造影正常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ACS患者12h内及对照组受试者入院时的血浆hs-CRP,比较不同组别hs-CRPP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单支病变、多支病变组,血浆hs-CRP分别为(0.92±0.75)mg/L、(1.52±0.63)mg/L、(1.71±0.83)mg/L,ACS各组血浆hs-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支病变组血浆hs-CRP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不同ACS冠脉病变程度患者的血浆hs-CRP水平存在差异,血浆hs-CRP水平对预测ACS患者冠脉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急性冠脉综合征IL-6与MMP-1的意义及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炎性介质白介素-6(IL-6)、金属基质蛋白酶-1(MMP-1)水平变化及其相互问的关系。方法将138例入院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分为4组,稳定型心绞痛(SA)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CA)4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4例,冠状动脉造影元狭窄为对照组30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ACS分为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用ELISA法测定患者外周静脉血清IL-6和MMP-1水平;分析各组IL-6和MMP-1水平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IL-6、MMP-1水平的关系,分析在ACS中IL-6与MMP-1的相关性。结果①各组血清IL-6、MMP-1水平显示,UA组和AMI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组与AMI组、对照组与S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者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ACS中,IL-6与MMP-1成正相关(r=0.673,P〈0.01)。结论IL-6、MMP-1反映冠脉病变的不稳定性,并不反映冠脉病变狭窄程度,IL-6促进MMP-1释放降解斑块基质引起斑块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血清MMP-9、IL-6、hs-CRP水平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山 《山东医药》2011,51(23):42-43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8例(UAP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5例(SAP组)和健康查体者25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MMP-9和IL-6水平,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 AMI组和UAP组血清MMP-9、IL-6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及对照组,尤以AMI组为著(P均〈0.05);SAP组及对照组三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 MMP-9、IL-6和hs-CRP水平与冠心病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其水平有利于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预后判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浆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9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24例和冠心病组73例,冠心病组根据临床诊断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4JD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动脉血浆MIF和MMP-9水平。结果ACS组MIF血浆水平(17.96±1.58)μg/L,高于对照组(9.62±1.70,P〈0.01)及SAP组(10.39±1.25,P〈0.01),对照组与SA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MMP-9血浆水平(51.18±2.26)μL,高于对照组(26.74±2.99,P〈0.01)及SAP组(28.06±3.01,P〈0.01),对照组与SA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血浆MIF、MMP-9可能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重塑有促进作用,对冠心病的发展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锡国 《山东医药》2010,50(37):32-3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TNF-α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T2DM)患者90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DM)组2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DN1)组33例、临床糖尿病肾病(DN2)组29例;另选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MMP-9、hs-CRP、TNF-α.结果 DM组、DN1组、DN2组血清MMP-9、hs-CRP、TNF-α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DM组、DN1组、DN2组血清MMP-9、hs-CRP、TNF-α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P均<0.05).结论 MMP-9、hs-CRP、TNF-α是DN病程中的重要炎症介质,三者在DN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观察外周静脉血中白细胞介素-17、高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及非冠心病人群表达的差异性,同时探讨IL-17、hs-CR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理基础的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12月于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住院的患者共96例,冠心病患者76例,AMI组患者29例,UAP组患者27例,SAP组患者20例,对照组20例。患者于入院后即刻(或次日清晨)空腹测定血清白介素-17(IL-17)、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时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AMI组IL-17、hs-CRP水平高于其余三组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UAP组IL-17、hs-CRP水平高于SAP组、HC组水平(均为P<0.05);SAP组与H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中,IL-17与hs-CRP之间呈正相关(r=0.365,P<0.001)。回归分析,使IL-17升高的因素有WBC,使IL-17降低的因素有HDL-C,且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使hs-CRP升高的因素有高血压病史、LDL-C、WBC,且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炎症因子指标IL-17、hs-CRP在ACS患者中有差异性表达,提示ACS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增高,炎症参与了ACS的发生发展;IL-17与hs-CRP具有相关性;影响炎症因子的因素较多,仍需我们进一步研究其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外周血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IL-1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37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12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5例(UAP组);另选取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1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介入治疗前、介入治疗后24 h检测三组血清MMP-9、IL-18、hsCRP水平,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术前AMI组、UAP组与对照组相比,IL-18、hsCRP明显升高,MMP-9明显降低(P均<0.05);术后两组IL-18、hsCRP显著升高,MMP-9显著降低,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ACS患者术前hsCRP、MMP-9、IL-18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287,0.124,0.085,P均>0.05).结论 MMP-9、IL-18、hsCRP存在于不稳定斑块中,与斑块不稳定性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ACS的早期防治;术后MMP-9降低可能与心肌供血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