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含煤地层的成层性和煤层的生、储气性能以及软弱性特征,层间滑动断层是煤田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构造样式。层间滑动可引起煤层流变,构造煤是脆性变形体制下层滑引起的煤层流变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论述了荥巩煤田层间滑动断层对煤层、煤厚、煤岩和瓦斯等的影响,在层间滑动作用下,煤层流变造成了构造煤的发育和煤层形态、厚度的剧烈变化,也是导致煤层瓦斯突出的主因。  相似文献   

2.
一、荥巩煤田地质概况 荥巩煤田位于荥密复式背斜的北翼,为单斜构造。其构造形态:地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倾角5~20°。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且为高角度正断层,次级褶曲不发育,构造线的展布方向,大致可分为近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三组。其中近东西向断裂最为发育,构成本区构造骨架。其余两组断裂亦较发育,并切割了东西向构造。该煤田可采煤层有二-1煤和一-1煤层。二-1煤厚0.15~12米,平均4米左右,为不稳定煤层,煤田西部和煤层上部有薄煤层及无煤带,煤田中部和煤层深部发育有厚煤层。煤层顶板以灰黑色砂页泥岩、泥岩为主,局部为灰白色细砂岩。煤层底板  相似文献   

3.
煤岩层对比工作是研究煤系地层层序、煤田地质构造、煤层厚度变化、煤层赋存规律的基础工作,是煤田地质勘探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登封煤田区内广泛发育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早二叠世山西组为主要含煤地层。为指导勘探施工,提高勘探质量,在野外进行岩心编录的基础上,针对登封煤田庞窑详查区内的岩心柱状图采用沉积相、标志层、煤层等多种方法对含煤岩系的煤岩层进行了综合对比既指导了登封煤田庞窑详查区内的施工,加快了勘探速度,且有助于整个登封煤田成煤环境的研究及相邻井田的煤岩层对比。  相似文献   

4.
《煤炭技术》2015,(12):161-164
在充分收集义马煤田含煤地层以往开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分析的方法,结合井下观测、钻探、物探等技术手段,以相关煤田地质科学为指导,开展了义马煤田F_(16)断层的控煤模式及其对煤层赋存状况影响的研究;查明了F_(16)逆冲断层空间位置及展布特征,建立了构造控煤模式,分析了对煤层赋存的影响,提出了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5.
《煤炭技术》2017,(8):113-114
在鱼卡煤田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分析鱼卡煤田各区块构造特征及与煤层发育特征,总结控煤构造样式,并进行了构造控煤过程分析,认为鱼卡煤田以褶皱断裂型控煤构造样式为主要特征,经历燕山中至中后期的构造沉降期(原始聚煤盆地发育期)、燕山晚期的构造挤压变形期(控煤构造发育形成期)和燕山期后的构造破坏期(煤层后期破坏作用期),区内沿逆断层发育的地方为勘查重点,尤其是背斜部分,逆冲断层将含煤地层变浅,利于开采。  相似文献   

6.
构造煤特征及其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窦仲四  鲁玉芬  开明 《煤炭技术》2006,25(10):96-98
构造煤是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必要条件。13-1煤层是淮南煤田潘一井田的主采煤层,该煤层构造煤非常发育,通过计算构造煤在煤层中所占的比例和构造煤的厚度;分析构造煤的分层特征,研究该煤层的构造煤发育特征,并初步探讨了构造煤发育特征与瓦斯突出危险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采用评价、校正后的246个钻孔煤层瓦斯含量点绘制了嵩箕构造区主要煤田二1煤层瓦斯含量等值线图,通过分析比较各煤田瓦斯地质特征,总结了区域构造对瓦斯分布的控制规律。受后期构造变动破坏盖层的影响,嵩箕构造区煤层瓦斯含量总体偏低。构造区南部由于受秦岭造山带的影响,构造复杂,致使登封、新密、禹县等煤田瓦斯含量较低;靠近北纬35°带的新安、偃龙煤田受区域岩浆热的影响,煤变质程度较高,具有较高的吸附瓦斯能力,然而由于区内大型平移断层、掀斜断块发育,导致煤层瓦斯散失,瓦斯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8.
侯万武 《江西煤炭科技》2022,(1):122-124,129
广西罗城煤田南平勘查区位于罗城煤田的中部,勘查区为一单斜构造,呈北东方向展布,倾向南东,含煤地层为寺门组,寺门组Ⅰ煤层为本区可采煤层.通过对罗城煤田南平勘查区施工钻孔资料的分析,采用宏观煤岩特征、标志层、层间距、测井曲线特征、煤岩性组合特征及物化性特征等方法对勘查区寺门组各煤层进行系统划分、对比和研究,其结论可对本区及...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全吉煤田内的逆冲推覆构造比较发育,且含煤地层属于软岩层,老的地层往往会在挤压应力的作用下,顺着断裂(断层)含煤地层形成逆冲推覆体构造,在这种逆冲推覆构造体下往往赋存含煤地层和煤层。分析了逆冲覆构造在全吉煤田大头羊、绿草沟、开源等煤矿有发育,为今后在全吉煤田乃至柴达木盆地寻找煤炭资源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10.
《煤炭技术》2017,(11):107-109
对唐古拉山赋煤带的煤田分布特征、成煤环境及控煤构造进行研究,认为乌丽煤田主要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乌丽群那益雄组(P3n)和拉布查日组(P3l),扎曲煤田含煤地层为下石炭统俄群尕组(C1e),通过分析区域石炭纪及二叠纪古地理特征,表明煤田成煤环境为潮坪中的泥炭沼泽相环境,繁盛的植被、区域构造运动的减弱和湖盆水体的缓慢退却都是聚煤的主要因素。两煤田控煤构造均为褶皱断裂型,煤层发育在复向斜两翼的次级背斜中,NW向的逆断层控制着褶皱及煤层的展布形态,NW-SW向断裂多对煤层起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