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7煤层为任楼煤矿深部勘查区重要的可采煤层,在勘查区大多数地区7煤分为72和73两层,少数区域合并为一层。7煤在淮北煤田普遍赋存较好,厚度多在3~7m,因此对任楼深部7煤煤质进行研究对认识整个淮北煤田的7煤情况有较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煤炭技术》2016,(6):117-119
通过分析伊南煤田察布查尔勘查区煤田勘探的钻井资料,对勘查区2#和4#主采煤层的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煤中有机显微组分以镜质组和惰质组为主,显微煤岩类型主要为微镜惰煤;对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和硫分的含量范围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陇东煤田合水东部勘查区内煤层特征和聚煤环境。表明中侏罗统延安组为本区的含煤地层,并对区内发育的5层可追踪对比的煤层,分别作了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4.
新店勘查区是贵州省规划的大型煤炭生产基地之一,但前人未做过煤层气方面的专门勘探和研究。依据煤田地质勘查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和勘查区内施工的3口煤层气参数井,从总结新店勘查区煤田勘探资料入手,结合实地观察和样品测试、分析,查明了新店勘查区主煤储层的几何形态特征,探讨了煤储层含气量、储层压力、吸附/解吸性、孔隙率、孔径结构、渗透性、可采性等物性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
沁水煤田位于山西省南部,是山西省最大的煤田,老龙湾井田位于该煤田的西南部边缘。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上古生界二叠系山西组及石炭系太原组,山西组为一套陆相含煤地层,其中下部发育该区主要的可采煤层3号煤层。太原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其中下部发育本区内的另一主要可采煤层15号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山西省沁水煤田老龙湾井田煤炭勘探项目"的勘查成果,利用沉积学、煤田地质学、岩相古地理等理论及方法,总结其含煤地质特征及控煤因素,重点剖析了井田内含煤地层的时间演化和空间分布规律及主要可采煤层厚度变化规律,研究了该区聚煤古地理环境及其对煤层厚度的控制,对山西组3号煤层厚度的变化规律及形成原因进行客观的分析,对该区煤层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宁夏煤田地质局提交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宁东煤田马家滩矿区煤炭普查地质报告》等三份煤炭普查地质报告,为神宁煤业集团新增煤炭资源量48.4亿t。宁夏煤田地质局历时3年多的勘查.项目组总计施工煤田及水文钻孔78个.在三个勘查区内确定可采煤层平均总厚18.59m,大致确定了煤类为不粘煤,估算出勘查范围各可采煤层和局部可采煤层400m以浅资源总量:马家滩普查区302071万t,井西部普查区105204万t.积家井南部普查区76765万t。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陕北三叠纪煤田子长矿区蟠龙勘查区主采煤层5#、3#、3-1煤层的煤质特征,阐述了其宏观煤岩类型及显微煤岩特征。通过对其煤质特征的分析,研究其变化规律,并指出煤类及其综合用途。  相似文献   

8.
高庄勘查区含煤地层为山西组和太原组,共揭露煤层18层,山西组含煤4层;太原组含煤14层。可采煤层为2、3、16、18上,其中3煤层是本勘查区主采煤层。本区煤层虽然受岩浆岩侵入影响程度较大,但本区煤层赋存条件优越,构造形态煤层变化具有明显规律性。主采3煤层受主要褶曲控制,地层倾角一般3~10°。  相似文献   

9.
任楼深部勘查区范围内揭露7煤(层)组为全区可采煤层,区内共施工钻孔46个,依据煤层特征、物性特征等对比认为本区7煤层存在分叉、合并现象,煤层厚度亦成规律性分布即北部小于南部,在分析7煤层分叉、合并分布的范围及规律,探讨了本区7煤层沉积过程中的存在古河流运动迹象。  相似文献   

10.
贵州保田青山区块地瓜勘查区煤炭勘查程度高,但煤层气勘探程度很低,对该区煤层气勘探开发提出合理建议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地瓜勘查区煤田地质钻孔、煤层气参数井获取的原始资料为基础,从该区地质背景特征、煤储层特征、含气性特征方面入手,分析了该区煤层气的赋存特征,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本区煤层气勘探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子河组含有较多的可采煤层,是鸡西盆地最重要的含煤层位。通过对城子河组可采煤层宏观煤岩特征、显微煤岩特征及镜子组最大反射率分析,简述城子河组煤层特征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煤岩识别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韶杰  刘建功 《煤炭学报》2015,40(Z2):576-582
根据煤矿工作面煤与岩石的性状不同,基于聚类分析的基本原理、应用高斯混合模型、借助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工作面的煤岩界面图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算法的煤岩识别技术。应用过程为通过布置工作面采集装置、采集工作面煤岩数据,应用不同的图像处理技术手段分析工作面煤岩数据、计算工作面煤岩分界数据。经测实验证,高斯混合聚类算法的技术手段能够为部分煤矿工作面煤岩界面识别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立 《煤炭工程》2020,52(3):157-162
采用分形理论对煤岩裂隙的长度和数量的关系进行分析,并考虑层理和裂隙在煤岩中的分布特征,建立了层理与水平面呈0°、30°、60°、90°夹角时的煤岩三维模型,应用动态仿真模拟软件ANSYS/LS-DYNA分别对镐型截齿截割均质煤岩和不同工况下的含层理和裂隙煤岩进行动态仿真模拟,研究表明,镐型截齿破煤时所受到的截割力随截割厚度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镐型截齿截割含层理和裂隙煤岩时所受到截割力的平均值、最大值和均方差均小于镐型截割均质煤岩时的截割力,这与煤岩层理和裂隙有助于镐型截齿破煤的实际情况相符;当层理与水平面呈0°夹角时,镐型截齿受到的截割最小,随着层理与水平面角度的增加,截割力平均值均有所增加,说明煤岩中层理和裂隙的分布情况对镐型截齿破煤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释如  张艳花 《煤炭工程》2022,54(1):128-132
由于矿井的环境复杂、煤岩赋存条件不同,使得煤岩界面识别成为国际上的一大难题。文章从煤炭开采对煤岩界面识别的需求出发,简述了基于图像的煤岩界面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各类方法的适应条件进行分析。提出将基于图像的三维建模方法和关注煤与岩石不同介电特性的方法相结合,对煤岩界面进行纵向可视化,从而更加高效地控制采煤机头的运动。最后,探讨了煤岩界面识别技术的潜在应用,并指出摄像头安装位置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李力  唐汝琪  魏伟 《煤炭学报》2015,40(12):2987-2994
煤岩界面自动识别是深部煤层无人采掘装备自主控制中的关键技术。利用煤和岩声阻抗的差异性,采用超声波检测煤层厚度达到识别煤岩界面的目的。以Kelvin-Voigt黏弹性模型及各向异性理论为基础,推导适用于具有垂直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VTI)黏弹性煤层介质的二维一阶速度-应力波动方程,建立黏弹性VTI煤层介质数学模型,采用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模拟超声波场在煤层中的传播,并通过实验验证所建立的黏弹性VTI煤层介质模型和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黏弹性VTI介质数学模型和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适用于数值模拟超声波在煤层中的传播,为超声波煤层厚度检测和煤岩界面识别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大倾角大采高煤矸互层顶板失稳规律及对支架的影响,以新疆焦煤集团2130煤矿2521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相似模拟实验、Rhino+Kubrix+FLAC 3D相结合的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的方法,深入分析了大倾角大采高工作面不同夹矸层数、厚度下煤矸互层顶板失稳规律与顶板-支架相互作用特征。结果表明,煤矸互层顶板破坏是由于倾斜中部、靠近支架的煤线先产生局部压剪破坏,随之向附近软煤夹层、夹矸扩展,导致顶板非均衡破坏,诱发架前冒顶、煤壁片帮等现象。大倾角大采高煤矸互层顶板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顶板最大主应力及顶板变形均呈明显的非对称性,且随着夹矸层数增加,支架上方煤矸顶板集中应力影响范围、围岩变形影响范围及塑性破坏范围均有所增大。煤矸互层顶板支架与围岩有顶板与支架正接触、破断顶板作用于支架掩护梁、架间相互作用等3种作用特征。较一般顶板的大倾角工作面,煤矸互层顶板对支架作用力明显减小,支架工作阻力整体呈倾斜中、下部大于上部的特征;支架非对称受载表现为前柱侧向载荷大于后柱,但随夹矸厚度的增加,顶梁受载程度趋于均布化。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了缩短空顶时间、分区域控制、超前预爆破及工作面实时矿压监测等一系列大倾角大采高煤矸互层顶板稳定性控制措施,其中,重点控制工作面倾斜中部煤矸互层顶板的稳定性,来保证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小波域非对称广义高斯模型的煤岩识别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继平  陈浜 《煤炭学报》2015,40(Z2):568-575
针对采煤工作面无人开采、煤与矸石自动分离等工程实际需求,研究了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煤岩识别技术。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基于小波域统计建模的煤岩识别算法。通过小波变换对煤岩图像进行多级分解;提出表达煤岩纹理细节特征的高频子带系数统计分布符合非对称广义高斯模型的假设,并通过最大似然估计方法确定其模型参数;利用改进的相对熵相似性测度实现煤岩图像的分类判别。结果表明:在小波域中,非对称广义高斯模型能够有力地刻画煤岩图像的纹理特征,与现有的其他算法相比较,所提出算法具有更高的正确识别率,其平均识别率达到了87.77%,为进一步研究煤岩界面的自动检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煤岩体水力致裂理论及其工艺技术框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煤岩体结构改造是解决煤矿许多技术难题的共性核心科学问题,水力致裂是实现煤岩体结构改造的有效途径.深入分析了煤岩体的结构与物理力学特性,煤岩体水力致裂的水压裂缝扩展及物理化学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水力致裂控制技术,并将其在煤矿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介绍.煤层的内部结构由裂缝-割理与层理-微裂隙-孔隙四级空间结构体系组成.煤层质软、瓦斯的吸附解吸效应、天然裂缝发育等因素导致煤岩体水力致裂变得复杂.煤岩体水力致裂通过水压主裂缝扩展、翼型分支裂纹扩展和吸水湿润作用,达到结构改造、强度弱化和增透等工程需要,针对不同工程3种作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提出了预先水力割缝定向致裂技术.提出了水力爆破致裂弱化与增透方法,在水压控制爆破后进行水力致裂,实验证明是一种增加水压裂缝数目和范围的有效方法.煤岩体水力致裂在煤矿中可以应用于坚硬顶板控制、坚硬顶煤的弱化、应力定向转移、局部集中应力解除、强度弱化减冲、含瓦斯煤层增透、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等,在实践中已取得显著功效.  相似文献   

19.
急倾斜煤层赋存环境复杂,揭示急倾斜煤岩体工程结构特征是建立急倾斜煤层动力学畸变动态防控体系的基础。本文采用钻孔电视、地质雷达、光学钻孔摄像、DR扫描等综合手段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乌鲁木齐矿区地质构造活动频繁,采空区顶板宏观结构致密;急倾斜煤岩体为破坏后再稳定结构,存在松散未压实空洞,但未影响顶板的稳定性;急倾斜煤岩体大体划分为破碎区、塑性区及弹性区3个区域;煤体各向差异性显著,存在大量原生裂纹并夹含硫化物。岩体原生裂隙数量少,岩体试样的各向异性小且多掺杂泥岩或泥质砂岩等胶结物质,为导致采空区出现大面积悬顶及整体性垮落的主因。  相似文献   

20.
近距煤层群开采在不同宽度煤柱中的传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目前汾西矿区近距煤层群开采为背景,分析了煤层回采后煤柱及附近煤岩体应力重分布影响因素,并采用FLAC3D有限差分程序计算研究了近距煤层群上部煤层回采在不同宽度煤柱内部及下部煤岩体中的传力机制.结果表明:煤柱内部集中应力对底板应力重分布影响大于对项板应力重分布的影响;不同宽度煤柱内部及顶底板煤岩体应力集中系数不同,随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