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首先介绍了深空通信中信道编码的发展和应用概况.然后详细给出了Turbo码和LDPC码的编译码原理及其应用于深空通信中时的编码规范.并对它们的误码率性能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2.
《无线电工程》2017,(5):47-53
针对卫星导航系统现代化的需求,采用高效的编译码技术有利于提高导航系统的工作性能与可靠性。研究了BCH码、卷积码和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这3种常见的信道编码,对其编译码方案进行了简要介绍,仿真比较了其编码增益,对不同参数配置下编码性能进行了分析与比对。依据仿真结果,综合编译码复杂度、电文设计等需求,提出了适用于北斗RDSS系统现代化发展的信道编码的方案,为北斗系统信号体制设计提供了分析思路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瑜  朱光喜 《信息通信》2006,19(1):8-11,27
本文对Turbo码技术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进行了系统地阐述.Turbo码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前向纠错的信道编码技术.目前Turbo码已发展成为信道编码中最重要的支撑技术文中简介了Turbo码的编解码的基本原理、改进的模型和算法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现代通信系统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信道编码技术的突破与变革,例如在地面移动通信中,从2G使用卷积码、3G与4G使用Turbo码和多天线MIMO编码,发展到5G使用LDPC码和Polar码。面向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包括高效抗干扰数据链、无人机通信、与6G融合的卫星通信等,研究新型编码调制方法是当前国际信息编码领域关注的重点,也是我国实现无线通信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重大需求。我国已经正式启动6G技术研发,IMT-2020新技术工作组也已组织开展了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新型编码调制仍然是其中一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多层叠加LDPC码编码调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秀妮  马啸  白宝明 《电子学报》2009,37(7):1536-1541
 本文提出了一种多层叠加LDPC码编码调制系统.与传统的基于速率分配的多层编码调制技术相比,多层叠加编码调制系统具有很好的对称性和可扩展性.通过分析比较Turbo码译码算法与LDPC码的译码算法的复杂度,本文指出了多层叠加LDPC码编码调制系统具有译码简单,易于实现的优点.实验结果表明,多层叠加LDPC码编码调制系统可以在不牺牲带宽的同时获得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编码技术是CDMA中的重要技术,其中的扩频码可以说是CDMA技术的灵魂,它是CDMA技术区别于其他移动通信技术的关键所在,也从很大程度上体现了CDMA技术的优越性。本对CDMA中用到的扩频码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对信道编码及语音编码技术也做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网络编码技术可以提高网络吞吐量和传输性能,均衡网络负载。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应用网络编码和信道编码联合编码技术可以降低节点数据处理复杂度,大幅提升系统整体性能。基于传统网络编码模型,在节点中加入数据调制功能,可以实现网络编码和信道编码的联合编码,信道编码则采用各方面性能较好的Turbo码和LDPC码。结果表明,在10-4误码率下,联合编码方案的信噪比相比于传统编码方案有1.5 dB的节省。  相似文献   

8.
一种高速并行的信道编码——LDPC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Low Density,Parity Check)是近年来移动通信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它对提高信道编码纠错能力,进行可靠的数字通信具有深远意义。LDPC码的复杂度主要集中在编码,而译码的运算量较低,因此特别适用于高速下行链路的数据传输。介绍了LDPC码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发展近况,并给出了在瑞利衰落信道下和Turbo码、卷积码的性能比较。  相似文献   

9.
高阶调制与好码的结合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信道容量分析的角度,对多进制调制与信道编码好码结合问题进行研究,发展联合编码调制设计与编码调制分别独立设计之间容量没有显著区域。说明二进制好码同高阶调制直接级联,就能逼近信道容量,这也解释了目前文献结果和我们的仿真结果关于TTCM和PT-TCM结果基本一致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在双向中继信道中,基于编码调制技术提出了一种Turbo编码调制技术(T-TCM)与物理层网络编码的联合实施方案.本方案采用了T-TCM,即将TCM中的卷积码用Turbo码代替,两个分量编码器用符号交织器分开.中继节点利用卷积码和网络编码的线性性质直接估计网络编码的码字,并在中继节点采用了基于符号的MAP译码算法.本方案将信道编码技术、调制技术以及物理层网络编码三者联合设计,不仅增加了无线网络的吞吐量,还提高了网络的频谱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数字电视的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徐孟侠 《通信学报》1995,16(5):60-68
数字电视采用先进的信源压缩编码技术以及先进的数字传输技术。它具有很多新颖的特性,因而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新的数字电视体系正在诞生;它在继承现有模拟电视技术的基础上,将逐步取代现在的模拟电视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卫星数字视频广播系统(DVB-S)中信道编码的方式,并采用Viterbi译码器字节错误概率代替比特错误概率的方法来对DVB-S信道编码系统进行分析,所得到的字节错误概率上限界更适于分析DVB-S系统中级联卷积码内码和R-S外码的编码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为利用有限的资源,编码技术从一出现便受到广泛的重视。远程故障会诊系统音频编解码器是在总结已有的音频编码方案的基础上,针对科学考察船实际应用情况,提出的新的音频编码方法。此编码技术将音频的合成编码和自然声音的编码相结合,其优越之处在于——它不仅支持自然声音,而且支持合成声音,有效降低(压缩)原始数字音频信号流码率,适用于带宽资源有限的船载卫通信道。  相似文献   

14.
宋祖勋  罗朝帮  张炳军  党群 《电子设计工程》2012,20(23):117-119,123
OFDM是无人机高速遥测信道中的主要传输技术之一,但是OFDM系统的主要缺陷之一是具有较高的峰均比。文中研究了一种信道纠错编码与迭代限幅滤波算法(Repeated Clipping and Filtering,RCF)相结合的峰均比抑制方案。仿真结果表明,RCF算法能够实现峰均比的有效抑制,卷积编码和Turbo编码能够有效抑制RCF算法产生的限幅噪声,降低系统误码率。  相似文献   

15.
谭伟杰 《信息技术》2007,31(12):125-127
信息隐匿技术是信息安全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为了确保隐匿信息安全,研究了一种利用压缩编码作为载体的信息隐藏技术,给出了基于压缩编码思想的通用信息隐匿模型的具体实现方案。讨论了该模型的两种关键技术:数据变换和数据选择技术。运用文中所给的通用模型,通过实验得出图像嵌入量和图像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编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是当前的研究热点,而信道编码又是其关键技术之一.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业务范围和数据传输速率都大有提高,因此信道编码在语音业务上除了继承第2代系统的前向纠错(FEC)卷积编码技术外,还采纳了以Turbo码为代表的纠错能力更强的、先进的编码技术.讨论了CDMA2000[1]系统中的纠错编码技术,尤其是Turbo码在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无线视频编码的低抗误性、无线信道带宽的有限性、无线视频业务的高需求决定了高鲁棒性的抗误算法必将成为无线视频通信的核心问题之一.基于FEC与WZ (Wyner-Ziv)两抗误工具的在不同误码率下抗误互补特性,提出了FEC与WZ联合抗误码方案.实验表明:该方案有效地综合了两者优点,提升了平均PSNR.  相似文献   

18.
首先分析了卫星信道的突发错误特性对ATM信元的影响,介绍了应用于卫星通信系统中的纠错编码技术,指出将Turbo码作为卫星ATM网络的纠错码能取得较好的纠错效果,仿真结果证明了此结论。  相似文献   

19.
The deployment of channel coding and interleaving to enhance the bit-error performance of a satellite mobile radio channel is addressed for speech and data transmissions. Different convolutional codes (CC) using Viterbi decoding with soft decision are examined with inter-block interleaving. Reed-Solomon (RS) codes with Berlekamp-Massey hard decision decoding or soft decision trellis decoding combined with block interleaving are also investigated. A concatenated arrangement employing RS and CC coding as the outer and inner coders, respectively, is used for transmissions via minimum shift keying (MSK) over Gaussian and Rayleigh fading channels. For an interblock interleaving period of 2880 bits, a concatenated arrangement of an RS(48,36). over the Galois field GF(256) and punctured PCC(3,1,7) yielding an overall coding rate of 1/2, provides a coding gain of 42dB for a BER of 10?6, and an uncorrectable error detection probability of 1–1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