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报道应用异体骨和皮瓣移植及支架外固定治疗小腿骨和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异体骨移植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方法:选择1996-02/2003-02收治的小腿感染性大段骨缺损并皮肤缺损的患者39例,均为外伤造成小腿胫腓骨开放粉碎性骨折及包括皮肤在内的多种组织损伤。其中胫骨缺损长度为7-23cm,皮肤缺损面积为7cm&;#215;6cm-28cm&;#215;18cm.将患者分为一期修复组19例,先行扩创,再二期行异体骨及皮瓣移植;二期修复组20例,清创后一期行异体骨与皮瓣移植。两组均采用深低温冷冻异体胫骨及带骨膜皮瓣移植、可调式支架外固定,修复小腿感染性骨缺损并皮肤缺损。下肢功能评定参照Enneking系统。 结果:39例患者平均随访2年7个月,全部进行结果分析。①患者肢体功能评价结果:一期修复组平均27.40分,肢体功能恢复91%。二期修复组平均28分,肢体功能恢复93%。两组患者术后6周可带外固定支架行走,术后6-8个月可拆支架行走。②移植皮瓣类型成活情况:两组患者共35例皮瓣成活,4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二次皮瓣修复,创面愈合。③异体骨与宿主骨干的愈合情况:术后X射线复查,移植的异体骨对位对线好,术后1月骨痂生长;6月后植入的异体骨骨性愈合。④主要并发症:一、二期修复组各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1例排斥反应,二期修复组1例外固定松动。 结论:应用异体骨及带骨膜的复合皮瓣移植修复,取材方便,可加速骨的愈合,缩短疗程,恢复行走功能,是修复小腿感染性大段骨缺损并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腿外伤合并皮肤缺损骨外露的修复方法。方法小腿外伤皮肤缺损合并骨外露患者87例,采用小腿内侧皮瓣、小腿外侧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外踝上皮瓣及股前外侧皮瓣带蒂移植及游离移植等方法进行修复。结果 87例移植92块皮瓣,1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远端2cm×3cm部分坏死,经清除换药后愈合,另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因静脉回流障碍而拆除缝线,待其肿胀消退后再次缝合后成活,3例伤口少量渗出,经换药后愈合,其余均顺利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2a,无破溃,且供区功能无影响。结论小腿皮肤缺损并骨外露通过皮瓣移植进行修复,可获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平面外固定支架在严重小腿下段开放性骨折固定及保肢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7例严重小腿下段开放性骨折,采用Orthofix外固定支架跨踝关节结合有限内固定稳定骨折,修复血管神经,分期覆盖创面,二期处理骨不愈或肢体短缩。结果保肢成功16例,截肢1例。其中创面感染6例,经换药后皮瓣转移修复创面或植皮愈合;针道感染4例,经换药愈合;骨缺损肢体短缩2例,二期行胫骨上端延长;骨缺损骨折不愈1例;二期行胫骨上端延长、骨折端加压治愈。16例恢复行走功能,骨折愈合良好,无踝关节肿痛。结论单平面外固定支架跨踝关节固定应用于小腿下段严重开放性骨折能维持肢体长度和骨端稳定,便于软组织损伤、血管损伤、骨缺损及肢体短缩的分期处理.有利于Gustilo ⅢC型损伤保肢治疗。  相似文献   

4.
背景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治疗长管骨大段骨缺损疗效可靠,尤其是带监测皮岛的腓骨移植疗效更可靠,然而单腓骨移植修复负重长管骨则有折断的可能.目的探讨带监测皮岛的组合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大段缺损的临床疗效.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单位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脊柱外科.对象选择1995-07/2003-11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脊柱外科收治的股骨骨缺损患者14例.部位股骨下端5例,股骨中段9例,骨缺损长度6~28 cm.干预带监测皮岛腓骨折断成双腓骨移植7例,带监测皮岛腓骨捆绑同种异体骨7例.监测皮岛大小3 cm×5 cm,切取腓骨长度16~32 cm.同种异体干冻骨长度12~28 cm.术后监测手术伤口及监测皮岛情况.主要观察指标患者骨缺损处带监测皮岛双腓骨或捆绑同种异体骨复合移植皮瓣成活情况、移植骨形态变化及负重行走能力.结果1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双腓骨组7例随访3年,捆绑同种异体骨组7例随访1年.14例监测皮岛全部成活,捆绑同种异体骨组1例术后3个月有黄色渗液而取出异体骨,其余6例随访显示移植腓骨与异体骨紧密结合,移植骨增粗、塑造,与受区股骨口径相当.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弃拐负重行走,移植骨无折断.结论带监测皮岛双腓骨或捆绑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股骨缺损,可增加移植腓骨骨量和强度,减少或避免移植腓骨折断.  相似文献   

5.
背景: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治疗长管骨大段骨缺损疗效可靠,尤其是带监测皮岛的腓骨移植疗效更可靠,然而单腓骨移植修复负重长管骨则有折断的可能。目的:探讨带监测皮岛的组合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大段缺损的临床疗效。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单位: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脊柱外科。对象:选择1995-07/2003-11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脊柱外科收治的股骨骨缺损患者14例。部位:股骨下端5例,股骨中段9例,骨缺损长度6-28cm。干预:带监测皮岛腓骨折断成双腓骨移植7饼,带监测皮岛腓骨捆绑同种异体骨7例。监测皮岛大小3cm&;#215;5cm,切取腓骨长度16~32cm。同种异体干冻骨长度12~28cm。术后监测手术伤口及监测皮岛情况。主要观察指标:患者骨缺损处带监测皮岛双腓骨或捆绑同种异体骨复合移植皮瓣成活情况、移植骨形态变化及负重行走能力。结果:1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双腓骨组7例随访3年,捆绑同种异体骨组7例随访1年。14例监测皮岛全部成活,捆绑同种异体骨组1例术后3个月有黄色渗液而取出异体骨,其余6例随访显示移植腓骨与异体骨紧密结合,移植骨增粗、塑造,与受区股骨口径相当。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弃拐负重行走,移植骨无折断。结论:带监测皮岛双腓骨或捆绑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股骨缺损,可增加移植腓骨骨量和强度,减少或避免移植腓骨折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和总结显微外科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和手术经验。方法 25例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显微外科移植修复治疗,切取皮瓣面积最大8 cm×11 cm,最小5 cm×6 cm。结果 25例中一期愈合20例,二期愈合5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0个月至3年,行走功能与外观均较满意。结论显微外科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修复,操作简便安全,可有效改善患者小腿及足部的生理功能和外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腿胫骨外露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对75例小腿不同部位骨外露患者分别应用皮片移植、带蒂皮瓣及肌皮瓣转移、皮瓣及肌皮瓣游离移植等方法进行修复.结果:69例带蒂皮瓣全部存活,其中3例皮瓣部分坏死,2例创口延迟愈合;1例游离皮瓣失败;皮片移植5例均成活.结论:对小腿骨外露及皮肤软组织缺损,尽可能采用皮瓣及肌皮瓣转移或移植进行修复,以达到修复创面、恢复肢体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双臂骨外固定支架固定小腿交腿游离皮瓣修复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新模式及要点.方法 对10例双臂骨外固定支架固定小腿交腿游离皮瓣修复对侧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体位训练、疼痛控制、外固定支架管理及移植皮瓣血运观察等措施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 10例游离交腿皮瓣中,2例蒂部感染,1例双臂外固定支架钉道感染,断蒂时间平均18.5 d,移植皮瓣创面愈合时间平均26.4 d,皮瓣Ⅰ期成活,无坏死,质地柔软,外形美观.结论 应用双臂外固定支架固定交腿游离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具有肢体固定持续有效,皮瓣血运易于观察,下肢关节僵硬发生率低等优点,全面与系统的护理是皮瓣成活与预防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选择2002-03/2006-02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烧伤外科收治的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移植修复小腿中下1/3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2例,其中外伤后皮肤坏死跟腱外露6例,胫前、外踝和足背慢性溃疡各2例。患者均知情同意。缺损面积6cm×7.5cm~10cm×12cm,皮瓣切取最大面积12cm×14cm。清创后在腓骨小头至外踝与跟腱中点连线的轴线上,依据缺损大小和形状设计皮瓣,外踝上6cm为旋转点,皮瓣移植修复缺损。11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1例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所有病例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无继发溃疡,耐磨损,无功能障碍。患者行走和负重正常。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移植修复小腿中下1/3段、踝关节周围及足跟、足背等处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背景:感染性骨不连是目前创伤骨科治疗的难题,既要彻底清除感染病灶组织控制感染,修复缺损软组织闭合创面,又要修复骨缺损促进骨折愈合,最大程度恢复肢体的功能。由于自体微小颗粒骨取材方便,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来源广泛,其混合植骨模式成骨可靠、安全性高,适于修复感染性骨不连。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混合自体微小颗粒骨移植修复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效果。 方法:采用自体微小颗粒骨(髂骨、长骨干骺端松质骨)混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修复感染性骨不连23例,股骨骨髓炎清创外固定固定后骨缺损7例,胫骨骨髓炎清创外固定固定后骨缺损16例,其中11例患者因瘢痕挛缩或软组织条件差继续使用外固定支架,患者12例改用内固定钢板固定,固定后1,3,6个月和1年复查X射线评价骨折愈合情况,并采用Johner-Wruh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 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平均随访13.4个月,骨折愈合,骨不连均得以修复,创面均闭合,无感染复发。Johner-Wruhs 评分优良率为95%。提示骨形态发生蛋白2混合自体微小颗粒骨移植模式,在感染性骨不连修复中来源广泛、成骨可靠和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12.
13.
人工骨具有良好的抗生素缓释能力,部分人工骨还具有一定的骨诱导能力,以人工骨作为抗生素缓释载体治疗感染性骨缺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异体骨具有良好的骨诱导能力,以异体骨作为抗生素载体可在抗感染的同时促进骨缺损愈合.由于不同载体在抗生素负载、缓释能力以及骨传导、诱导作用等方面各有优劣,因此在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中应根据不同患者选取不同的载体,并对载体制作工艺进行不断改进,使其从仿生学意义上更接近人骨组织,进一步增强其骨传导和骨诱导作用,同时具有更强的抗生素缓释功能.  相似文献   

14.
纳米人工骨混合自体骨治疗骨肿瘤及骨病4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纳米人工骨是一种新型的骨移植材料,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等优势,但其治疗骨肿瘤及骨病的临床效果尚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纳米人工骨混合自体骨治疗骨肿瘤及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3例骨肿瘤及骨病患者病灶进行彻底刮除,选用大小不一的纳米人工骨条或颗粒混合人工骨充填,并用尽量将腔隙填满压实.病理性骨折的4例患者行内固定,其余患者未行内固定,依病情选择适当的支具.观察植骨后患者全身状态及植骨局部情况,术后不同时间X射线片观察植骨局部情况.结果与结论:43例患者均获随访,最短为6个月,最长为24个月.1例患者切口延迟愈合.余患者全身状态及切口愈合均良好.术后1~3个月纳米人工骨混合人工骨植入区与缺损周围的骨组织之间界限模糊,但局部仍可见密度高影.约12个月植入骨区与周围骨组织密度相似.结果证实应用纳米人工骨混合人工骨治疗骨肿瘤及骨病效果满意,且并发症较少,其为一种比较理想的移植骨替代物,且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山富彦 《中国临床康复》2012,(44):8261-8264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重组骨是一种新型植骨材料,已逐步应用于临床,但在椎骨折机骨融合中效果仍少见报道。 目的:比较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及骨形态发生蛋白重组骨治疗腰椎骨折的疗效差异。 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腰椎骨折患者78例,根据植骨材料不同随机分为3组,分别植入自体骨、同种异体骨、骨形态发生蛋白重组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和综合评价组织工程化骨替代材料并用于修复骨肿瘤所导致的骨缺损。方法制备狗和人的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DBM),提取牛骨形成蛋白(bBMP)并经成骨诱导活性测定,将bBMP与DBM用直接掺和的方法复合后,再与骨水泥(BC)混合制成组织工程化复合材料,进行综合评价后备用。56例下肢骨肿瘤患者在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后,应用组织工程化复合材料对遗留的骨缺损进行修复重建。结果bBMP、DBM和BC组织工程化复合骨修复替代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很强的生物力学强度和成骨诱导活性,并且具有良好的粘合性和可塑形性。临床应用56例,经平均9个月的随访,效果良好且无任何不良反应。患肢膝关节功能评价,优52例(93%),良4例(7%),优良率100%。结论bBMP、DBM和BC组织工程化复合骨修复替代材料是目前修复骨缺损理想的产品,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跟骨骨密度及骨强度与运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背景:对跟骨骨密度和骨强度进行全面评价,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目的:了解苏州市20~65岁人群跟骨骨密度及骨强度与纵跳高度、闭目单足站立时间的相关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整群分层抽样调查,于2007年在苏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完成。对象:每5岁为一个年龄段,随机抽取20~65岁成年人,男性104人,年龄(34.1±9.7)岁,身高(172.54±4.94)cm,体质量(69.50±8.82)kg;女性54人,年龄(39.5±13.6)岁,身高(160.14±10.61)cm,体质量(53.70±8.15)kg。方法: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颁发的《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的要求测试闭目单足站立时间和纵跳高度。采用超声骨密度仪测试跟骨超声参数,即反映骨密度的超声波衰减系数和反映骨强度的跟骨骨质量指数。在跟骨超声参数测试之前,对受试者进行运动方式和运动年限的调查。主要观察指标:①单足闭目平衡站立时间和纵跳高度对跟骨超声参数的影响。②不同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年限对跟骨超声参数的影响。结果:①纵跳高度与超声波衰减系数和跟骨骨质量指数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1)。即纵跳高度越高,骨密度和骨强度越大,骨折危险性降低。②单足闭目平衡站立时间与超声波衰减系数不存在相关性;而与跟骨骨质量指数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③力量和跳跃等运动项目的超声波衰减系数和跟骨骨质量指数要高于游泳和散步等有氧运动项目,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④运动年限在3年以上成年人的超声波衰减系数和跟骨骨质量指数高于运动年限在1年以下的成年人,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苏州市20~65岁人群纵跳高度与跟骨的骨密度和骨强度存在线性关系,单足闭目平衡站立时间仅与骨强度存在相关性。经常进行力量和跳跃项目锻炼且锻炼年限越长,骨密度和骨强度越高。  相似文献   

18.
经皮注射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自体红骨髓治疗骨不连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与自体红骨髓(RBM)复合经皮注射治疗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在X线电视透视下一枚骨穿针准确刺入骨不连部位,然后将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自体红骨髓的复合混悬液即刻注入骨不连部位,并选用合适的外固定。结果 共治疗20例,骨折愈合18例,愈合时间5-9个月,平均7个月。2例骨不连未愈合。无感染并发症发生。结论 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自体红骨髓复合经皮注射在骨不连部位有较强的成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骨代谢与骨密度的相关性,通过骨显像了解骨质疏松状况.方法:18例患者,男5例,女13例,年龄50~88岁,平均65岁.所有患者均通过骨密度扫描仪进行骨密度检查后,进行全身骨显像.骨显像与骨密度检查均取第L1~L4和股骨颈,并勾画感兴趣区(ROI),然后分别测定各部位ROI放射性计数和骨密度值,计算骨显像各部位ROI值与同侧股骨中段ROI值的比值,观察各部位ROI比值与其骨密度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骨显像L1~L4各部位ROI比值与其骨密度值呈显著相关,而且,正常组与骨质疏松组的ROI比值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存在显著性差异.股骨颈的ROI比值与其骨密度无显著相关.骨显像L1~L4的ROI比值与其相应部位骨密度测定值之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放射性核素SPECT骨显像腰椎ROI比值与其对应部位的骨密度值之间均呈显著相关,可通过其反映腰椎骨密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同种异体骨修复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骨肿瘤及瘤样病变切刮后骨缺损取自体骨填充,由于取材量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且供骨区常遗有不同程度并发症,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受到明显限制.异体骨以其结构及生物特性与自体骨相似、来源丰富、可以长期保存及使用方便等特点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用于填充修复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切、刮除术后骨缺损后的生物相容性表现及临床应用效果.设计:回顾性分析.单位:内蒙古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肿瘤科、骨盆外科.对象:选择1999-12/2005-12在内蒙古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肿瘤科因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行病灶刮除、高温灭活,冻干同种异体小块骨填充修复骨缺损的患者230例,男156例,女74例;年龄5~56岁.患者同意使用异体骨,并签订植入异体骨协议书;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方法:①使用由由山西奥瑞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山西省医用组织库提供的同种异体骨填充修复骨缺损.对良性骨肿瘤及骨囊肿和骨纤维结构不良等行囊内刮除术,用同种异体骨填塞空腔.②根据Mankin等对同种骨移植结果的评分标准评估疗效,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个层次.于术后3,6和12个月对手术部位拍摄X射线平片,并平均随访38个月以观察疗效.主要观察指标:异体骨填充修复骨肿瘤骨缺损的组织相容性.结果:患者230例全部进入主要结果分析.①同种骨生物相容性:少数患者术后有轻度排异反应.该植入材料生物相容性好,可与植入部位患者骨组织直接进行融合,不阻止骨细胞在其表面的正常活性或干扰自体骨细胞的自然替代过程,即无免疫排斥反应或很小.所有病例在术后6~18个月达到骨性愈合,平均6.5个月.并发症:34例切口渗出淡黄色液体,其中30例于2周后切口愈合(14.8%);切口延期愈合4例(1.7%).②疗效:满意196例(85.2%),不满意34例(14.8%).结论:同种异体小块骨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及成骨作用,是骨移植术中良好的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