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髋关节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1年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术后3年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全髋关节置换术远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人工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62例。结果6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平均3.5年,其中人工全髋关节置换42例,无1例人工关节松动或脱位,髋关节均无明显疼痛,基本恢复伤前的功能,生活自理。患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85分。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只要是全身条件许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3.
李德欣 《中外医疗》2013,32(2):70+72-70,72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对该院骨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的46例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积极的治疗后各项功能得到很好地恢复,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评定系统对术后12~18个月随访时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并与术前评分结果进行比较,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后Harris评分的平均值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合理处置,术后积极护理,高龄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组4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45例,术后12个月,采用Harris评分法评价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经Harris评分法评价,优良率为86.7%,明显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的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56%;全髋关节置换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确切,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疗效更好,并发症更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赖铭春  吴云起  林万忠 《西部医学》2010,22(8):1418-1419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及可靠性。方法对3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结果 32例髋关节疼痛消除,功能明显改善,术后二周可持手杖行走,术后6个月可以从事正常生活。手术一次治愈率为94.1%;术后出现假体松动2例(5.8%),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8-28d。结论人工全髋置换通过恢复髋关节正常位置,使之重建关节功能并成为无痛性关节,是目前临床治疗老人的股骨颈骨折较为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的相关临床护理。方法:将我院2011年2月--2012年8月收治的4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分析临床护理策略。结果:本组46例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后,病程得以缩短,髋关节的功能恢复较好,并未出现术后感染;术后随访0.5~1.5年,患者髋关节功能基本全部恢复,而且假体并未出现松动。结论:为了使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达到最佳,就应注重临床相关护理,做到科学合理的护理,能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5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少于全髋关节置换组(P〈0.05);全髋关节置换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P〈0.05);术后1年全髋关节置换组的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9年8月~2011年8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8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应手术治疗后,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评定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长于或多于进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明显优于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组患者,Harris评分明显也高于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组患者的(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临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玉德 《广西医学》2009,31(11):1676-167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18例,用Harris评定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结果优9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83.3%。术后无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髋关节置换术能缓解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疼痛,重建髋关节功能,大大提高其生活质量。但术前应注意掌握适应证及合并症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和评价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均采用微创全髋关节置换。通过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再手术率、术后X线评价、Harris功能评价等对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进行评价。结果手术切口长7~10cm,平均8cm,手术时间50~100min,平均80min,术后早期X线片示股骨假体位置良好。随访6~24个月,无感染、脱位、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Harris评分为优45例、良13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96.7%。结论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再手术率低,是临床上一种有效的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性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相关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评定:总优良率95.56%。随访期间出现髋关节脱位2例;髋关节疼痛2例;假体松动1例。无一例出现感染、骨折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老年性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优势在于术后可以早期下地活动并恢复功能锻炼,术后症状和功能恢复更加确切,再手术率较低,其手术成功的关键是重建股骨偏心距。  相似文献   

12.
张荣洁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9):130-131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月就诊的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人院先后的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A组应用全髋置换术,B组应用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综合评估两组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及手术时间、出血量、卧床时间等临床观察指标。结果与B组比较,A组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卧床时间短(P〈0.01)。结论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尤其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卧床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方面优良率高,其手术疗效明显优于空心钉内固定术。而且临床上对有移位的股骨颈囊内骨折,年龄〉59岁者,应当首选人工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并存多种内科疾病的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36例并存三种或以上内科疾病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1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5例。结果 术后并发症发生13例,发生率36.1%,死亡1例。按照Harris功能评分及百分制髋评分,优16例,良12例,优良率77.8%,可6例,差2例。结论 正确处理并存症,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并存多种内科疾病的股骨颈骨折行关节置换术能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7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85例,其中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39例,动力髋螺钉(DHS)内同定术治疗46例,比较两组患者开始下地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1年死亡率以及术后1、3、6、12个月时的生存质量和髋关节功能。结果置换组在术后开始下地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一年死亡率、生存质量评分及早期髋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DH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DHS内固定术更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偏瘫患者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1999年7月—2006年3月,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配合针灸透刺方法治疗老年偏瘫侧股骨颈骨折患者18例,其中高龄和合并内科疾病较多的患者以双极股骨头置换,其它患者均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结果:18例患者中有1例于术后1年内死亡,1例失访,其余16例获得平均32个月(6~75个月)随访,4例因脑血管疾病复发偏瘫侧肢体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外,12例患者患肢功能可基本恢复到伤前状态,髋关节功能良好,无疼痛,假体无松动影像。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配合针灸透刺治疗老年偏瘫合并股骨颈骨折,可以使患者及早离床活动,减少卧床并发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异辉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1):110-112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术后常见并发症。方法对74例分别行人工股骨头置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中出血多(P〈0.05),但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只有15.8%,低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55.6%(P〈0.05),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92.1%,明显好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72.2%(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好,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如无严重内科疾病首选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7.
新鲜与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新鲜与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本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新鲜股骨颈骨折21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22例.主要比较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并发症等,髋关节功能评定按Harris评分标准,手术疗效按功能改善率进行评定.结果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组手术时间、出血时间及引流量高于新鲜股骨颈骨折组,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组术前Harris评分高于新鲜股骨颈骨折组,术后两组Harris评分无显著区别,两组手术疗效优良率均为100%,两组病例未出现假体脱位、骨折再发等并发症.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骨折疗效良好,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与新鲜骨折术后关节功能评分无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18.
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50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前外侧小切口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价值。方法:5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Garden Ⅲ型29例,Garden Ⅳ型21例。均采用前外侧小切口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结果:手术切口平均长9cm(7~11cm)。手术时间60~100min,平均80min。随访6~28个月,无感染、脱位、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早期X线片显示骨水泥型假体周围骨水泥分布均匀;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评价:优35例、良13例、中1例。所有病例无下肢深静脉栓塞及术后感染发生,无明显双下肢不等长。结论:采用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切实可行,手术操作无明显困难,有创伤小、愈合快、失血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