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吾矿为高瓦斯矿井,开采过程中工作面采用进风顺槽和胶带顺槽、回风顺槽和瓦斯排放巷四巷联合布置方式。本文结合该矿S1206工作面地质条件,应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分析了不同锚索、锚杆支护参数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内外圈巷道合理的支护参数。通过现场矿压观测数据结果,验证了模拟确定的支护参数对内外圈巷道能够起到很好的支护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保证台头矿2号煤工作面顺槽的稳定,对含软弱夹层顶板的巷道支护技术展开研究。研究表明,软弱夹层的存在破坏了巷道的整体性,是巷道失稳的主要原因。为此,提出了高强锚杆和锚索桁架的联合支护方式,并确定了具体的支护参数。7202工作面回风顺槽的现场应用表明,巷道顶板稳定,离层值小,锚杆受力低,未发生破断。  相似文献   

3.
对双柳综采工作面大断面运输顺槽的断面大小、围岩载荷、锚杆规格及支护形式等进行了分析.通过双柳矿33401工作面4600 mm大断面运输顺槽的施工实践,认为顶板采用锚杆-金属网-钢筋托梁进行联合支护、锚索补强支护,两帮采用锚杆-金属网-木托板进行护帮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梁继强 《山东煤炭科技》2021,(2):98-98,105,108
以青瓷窑煤矿5602回风顺槽掘进施工为工程背景,对顶板采用锚杆、金属网和锚索联合支护,帮部采用螺纹钢锚杆和金属网联合支护的方式提高顺槽工作面稳定性。为验证支护效果,布置测点进行变形量监测,分析监测结果说明支护结构可有效保证顺槽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5.
8826进、回风顺槽均为矩形断面,顶部采用锚索钢带网联合支护,两帮采用锚杆网支护,但在工作面形成后,由于矿压作用等原因,部分地段顶板变形垮冒,不平整或超高。为满足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进、回风巷道的正常使用及质量标准化建设的需要,提前对顺槽巷道顶板垮冒区段采用井字形盘木接顶方式进行维护,确保工作面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6.
针对陕西彬长胡家河矿业有限公司402104工作面回风顺槽掘进时受邻近402103工作面回风巷掘进影响,应力叠加、围岩变形,通过分析原锚网索支护的不足,对支护参数进行了优化,提高锚杆、锚索预紧力,加密锚杆排距,采用锚网索+W型钢带+槽钢联合支护。现场试验表明:顶底板和两帮移近量分别为初期变形量的34.5%和17.6%,支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实验室试验、理论分析计算及数值模拟等方法,设计采用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方式对龙顶山煤矿1501运输顺槽进行支护,确定主要参数。现场应用后进行围岩位移监测,1501运输顺槽顶板最大下沉量为16.5mm,两帮移近量最大为15mm,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东峰煤矿3202工作面回风顺槽变形较大,难以支护等问题,根据相邻工作面经验确定了工作面回风顺槽断面形状为矩形,断面尺寸为5.2m×3.5m;根据相似煤巷支护经验选用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方式,并理论计算确定了各项支护参数;最后通过现场工作面实际应用变形量监测,证明此支护方案可以保证3202回风顺槽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9.
以游仙山煤矿15212工作面回风顺槽松软破碎围岩加固方案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和工程实践的方法对回风顺槽注浆加固及巷道支护方式进行研究,确定注浆压力为4~6 MPa时浆液扩散半径达到工程应用的程度,且注浆液扩散半径对注浆压力的变化并不明显,并设计了锚杆锚索及W形钢带进行联合支护。巷道变形量监测结果表明,在工作面及超前压力影响范围内巷道变形量最大,两帮最大变形量为246 mm,顶底板最大变形量为700 mm,顺槽累计变形量较小,达到加固巷道、减小变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煤炭技术》2021,40(9):47-50
针对大佛寺矿41211回风顺槽变形显著、维护困难的问题,采用现场实测、室内实验、理论分析等方法对其变形特征和破坏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高应力、围岩软弱、内部节理裂隙发育、采动影响、支护参数不合理是41211工作面回风顺槽围岩变形破坏的原因。基于巷道破坏的原因,提出高预应力强力锚杆支护、锚杆-锚索协调支护和强帮支护的控制技术,对原支护方案进行优化。经过现场实测,新的支护方案实施后,41211回顺顶板变形量逐渐稳定在151.1 mm,较原支护减小62.6%,煤柱、煤壁侧变形量分别为156.5、111.4 mm,较原支护分别减小67.7%和70.6%,支护效果显著,满足大佛寺矿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1.
李柠奇 《煤矿现代化》2024,(2):73-76+81
针对李家楼煤业综采工作面煤柱尺寸留设大及巷道变形严重问题,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1206工作面煤柱合理宽度及其切顶卸压方法。结果表明:对1206回风顺槽实施切顶后,侧向支承应力集中系数可由切顶前17.3 MPa降至12.1 MPa,切顶可取得明显的卸压效果;对于10 m煤柱宽度,巷道处于应力降低区且整体变形较小,确定合理煤柱宽度为10 m。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超前深孔预裂爆破切顶方法,以及巷道顶板采用“锚杆+金属网+W钢带+锚索”联合支护,两帮采用“锚杆+金属网+钢筋梯子梁+煤柱帮锚索”联合支护方法。通过现场实践,巷道整体变形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12.
《煤炭技术》2017,(10):108-111
针对深井大断面全煤巷道支护困难的问题,根据某矿3107工作面顺槽地质条件,综合锚杆系统、锚索系统、桁架系统及表面控制系统各自优点,设计出锚杆+锚网+钢带+桁架+高强锚索支护方案,并采用该支护方案对沿底掘进巷道顶板及两帮进行支护。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强采动大断面煤层巷道围岩控制难题,以王庄煤矿9107工作面回采巷道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方法,对回风顺槽变形破坏特征和矿压显现规律分析,揭示强采动大断面煤层巷道围岩失稳机理,提出回采巷道顶板锚杆-锚索、巷帮强力锚杆的协同支护机理和方式,提出优化支护方式、参数,得到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工程实践表明:采用锚杆-锚索耦合支护结构,有效地解决了大断面破碎回采巷道的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4.
2308回风顺槽受软岩顶板等因素影响,顶板易破碎,为保证顶板的完整性,设计了5种不同支护方案.采用FLAC3D模拟不同方案支护后围岩变形量可知,锚杆越密、锚索越短,围岩变形量越小.结合矿井经济效益,方案5支护效果更优.顺槽采用锚网索+注浆支护,分别设计了施工参数,并通过监测顶板下沉量可知支护效果明显,能明显减小顶板下沉...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沿空巷道支护强度,以某矿091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针对工作面回风顺槽沿空掘巷期间受邻近采空区侧向支承应力影响、围岩应力大、支护难度大的问题,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分析锚杆的不同边界长度、间排距对巷道围岩位移的影响,确定出合理的锚杆长度与间排距组合参数。实践表明,该支护工艺施工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控制巷道围岩的变形,0913回风顺槽BC段掘进期间,巷道两帮最大变形量为260 mm,顶板最大下沉量为180 mm,底板最大底鼓量为140 mm,巷道围岩稳定性得到了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泰业煤矿8302回风顺槽沿空掘巷期间,原支护方案难以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的问题,进行加强支护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受8301工作面采动影响,8302回风顺槽围岩裂隙发育、完整性降低,导致巷道网兜现象明显,局部发生掉顶,巷道围岩变形较大。提出增大锚杆(索)预紧力和帮锚杆长度、缩小锚索间距的加强支护方案。现场实测结果表明,采用加强支护方案后,巷道顶底板和两帮累计移近量分别稳定在52.70和116.51 mm,巷道围岩变形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沿底掘留厚顶煤顺槽巷道围岩控制难题,以高河矿W1302回风顺槽为地质背景,通过及时对巷道顶板和迎头进行临时支护、加密锚杆(索)、破碎顶板注浆加固的方法实现了巷道围岩稳定。现场试验表明:顺槽巷道围岩变形和离层得到控制,最大顶板下沉量为91mm,最大两帮移近量为156mm,顶板离层最大26mm。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特厚煤层回采巷道顶板下沉大、易冒顶的难题,提出了锚杆-长锚杆协同支护思想,采用实验室试验对比分析了长锚杆和小孔径预应力锚索的力学特性,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对比研究了锚杆-锚索联合支护与锚杆-长锚杆协同支护对厚煤层巷道顶板的支护效果,并在南阳坡煤矿4103顺槽进行了工业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锚杆-长锚杆协同支护技术能够适应巷道顶板大变形,有效防止锚索破断导致的巷道冒顶。  相似文献   

19.
许光辉  李胜虎  张凯  李峰 《采矿技术》2013,(4):43-44,72
陕西火石咀煤矿主要开采4-2号煤,8602工作面顺槽沿煤层底板掘进,顶板围岩松软破碎,为煤岩复合顶板,支护难度较大。矿山原采用全螺纹钢锚杆进行支护,在支护过程中顶板下沉量大,两帮变形严重,巷道返修率极高。研究改用高强扭矩应力锚杆结合W钢带和鸟窝锚索支护后,有效保证了巷道的支护效果。试验应用结果表明,与原来直径22mm的全螺纹钢锚杆相比,采用直径18mm的高强锚杆和鸟窝锚索支护可以有效地控制巷道围岩变形,减少了巷道翻修量,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针对常村煤矿11221工作面进风顺槽巷道围岩出现大范围变形破坏,制约其安全高效生产问题,根据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及现场观测分析结果,结合巷道恒阻让压耦合支护机理,设计“锚索+恒阻大变形锚杆+钢带梁+底部注浆锚杆”的巷道返修支护方案。通过实践效果分析表明,巷道返修后顶板下沉量为110 mm,底臌量280 mm,两帮变形量为200 mm,变形量在允许范围之内,该方案能够对软岩巷道围岩变形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