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贯煎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胶原代谢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CCl49周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于造模第3周、第6周末各处死6只大鼠作动态观察,自第7周起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于继续造模的同时给予一贯煎灌胃3周,正常组与模型对照组大鼠给予同体积蒸馏水灌胃。第9周末处死全部大鼠,采集肝组织标本,检测肝组织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metalloproteinase-1,TI MP-1)、-2,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14,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Ⅰ,ColⅠ)等的蛋白表达以及MMP-2、-9的活性。结果:与正常大鼠比较,造模第3、6和9周时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胶原纤维增生程度增加,肝组织α-SMA、ColⅠ、TI MP-1、TI MP-2、MMP-13、MMP-14蛋白表达和MMP-2、MMP-9活性逐渐升高(P〈0.05或P〈0.01);与9周模型组比较,一贯煎组大鼠胶原纤维增生程度显著减轻(P〈0.05),肝组织α-SMA、ColⅠ、TI MP-1、TI MP-2、MMP-13和MMP-14蛋白表达及MMP-2、MMP-9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一贯煎可以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抑制胶原的合成,促进过度增生的胶原纤维的降解,从而抑制CCl4诱导大鼠肝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干扰素-α对CCl4诱导的SD大鼠肝纤维化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39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10),每只大鼠给予花生油0.003 mL/g皮下注射,共10周。模型组(n=15),每只大鼠给予40%CCl4(CCl4∶花生油=2∶3)0.003 mL/g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10周。干扰素-α治疗组(n=14)。每只大鼠给予40%CCl4(CCl4∶花生油=2∶3)0.003 mL/g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10周。于第7周皮下注射干扰素α-2b每日10万单位/只,至第10周。于第10周末处死所有大鼠,留取肝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及进行肝纤维化分期、半定量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组织中Ⅰ型胶原、α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的表达。结果:CCl4诱导的SD大鼠肝纤维化的肝脏病理检查HE染色示,纤维化分期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干扰素-α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Masson染色纤维半定量评分,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干扰素-α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大鼠肝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型胶原免疫组化半定量评分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干扰素-α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α-SMA免疫组化半定量评分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干扰素-α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TGF-β1免疫组化表达,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干扰素-α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干扰素α-2b可降低CCl4诱导的SD大鼠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降低TGF-β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黄蜇虫丸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α-SMA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大黄蜇虫丸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黄蜇虫丸低、中、高剂量组,秋水仙碱组各2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采用注射人血清白蛋白制作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模型制作完成后,各组采用相应的药物干预,连续4周,分别于药物治疗后1,2,3,4周末随机处死5只大鼠,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肝脏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变化。结果①模型组随着周次的延长肝脏组织中α-SMA表达及胶原纤维含量同步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大黄蜇虫丸低、中、高剂量组随着周次的延长肝脏组织中α-SMA表达及胶原纤维含量同步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大黄蜇虫丸中剂量组优于其他2组(P〈0.01);③大黄蜇虫丸有明显的抑制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α-SMA的表达作用,且抑制作用要优于秋水仙碱(P〈0.01)。结论大黄蜇虫丸可有效防治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肝纤维化组织α-SMA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组织α-SMA和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膈下逐瘀汤组共3组,每组20只,用40%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膈下逐瘀汤干预12周后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α-SMAt和MMP-2表达。结果模型组α-SMA和MMP-2积分光密度(IOD)值分别为(21.97±1.68和14.12±0.6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8.88±1.26和5.90±0.70)(P〈0.05),表明模型组α-SMA和MMP-2表达上调。与模型组比较,膈下逐瘀汤组α-SMAt和MMP-2 IOD值分别为(14.44±0.83和8.47±0.68)显著降低(P〈0.05),表明α-SMA和MMP-2表达下调。结论膈下逐瘀汤可能通过下调肝组织中α-SMA和MMP-2的表达,调控细胞外基质合成与降解,从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三甲益肝颗粒(SJG)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HF)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50只分为3组:模型组(n=18)和SJG组(n=17)采用体积分数40%CCl4花生油溶液皮下注射,每周2次,诱导HF模型;同时,SJG组给予SJG灌胃,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每天均1次;对照组(n=15)采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每周2次,并给予蒸馏水灌胃,每天1次。分别于第6周末、第8周末取肝组织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Ⅰ、Ⅲ型前胶原(Ⅰ-PC、Ⅲ-PC)mRNA的表达。结果与同期模型组相比,SJG组坏死、炎症反应及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P<0.01);第6周末时胶原纤维集中在中央静脉和汇管区周围,少数汇管区纤维化扩大,形成细小、菲薄的纤维间隔,但小叶结构保留;第8周末时可见较宽的纤维间隔,但未形成假小叶。模型组Ⅰ-PC、Ⅲ-PC mRNA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SJG组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减少(P<0.01)。结论SJG能减轻中毒大鼠肝脏坏死及炎症,抑制Ⅰ-PC、Ⅲ-PC 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HF。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秋水仙碱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81只Wistar实验大鼠随机分为4组。病理切片观察大鼠肝纤维化的变化情况;并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NF-α及IFN-γ的浓度。结果本次模型组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秋水仙碱组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改善程度明显超过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以及IFN-γ浓度升高均显著超过对照组(P〈0.01)。接受秋水仙碱药物治疗组大鼠血清中TNF-α以及IFN-γ浓度降低效果明显优于模型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秋水仙碱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治疗作用效果显著,能够为临床治疗肝纤维化提供动物毒理学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消癖丸干预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采用0.5%的DMN溶液2mL/kg体质量腹腔注射,每周连续注射3d,每日1次,共4周,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第3周开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消癖丸组,消癖丸组给予消癖丸煎剂灌胃,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治疗2周后,观察大鼠肝功能、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肝纤维化相关指标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和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表达的变化。结果:(1)与正常大鼠比较,造模2和4周时模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逐渐升高(P〈0.01或P〈0.05),4周时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4周模型组比较,消癖丸组血清AIT、AST、ALP、TBi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2)模型大鼠肝组织炎症反应及胶原沉积逐渐加重,4周时部分大鼠肝组织已形成完整包绕的假小叶结构,肝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显著增加(P〈0.01);与4周模型组比较,消癖丸组肝组织炎症、胶原沉积明显减轻,肝组织Hyp含量显著降低(P〈0.05)。(3)模型大鼠肝组织α-SMA蛋白表达逐渐增加,4周时显著高于2周模型组(P〈0.01);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显示,肝组织α—SMA、TGF—β1、TIMP-1和HO-1mRNA的表达随着模型的进展逐渐升高(P〈0.01);与4周模型组比较,消癖丸组肝组织α-SMA蛋白的表达及α—SMA、TGF-β1、TIMP-1、HO-1mRNA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消癣丸能够显著抑制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进展,且这一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其下游分子在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HIF-1α及其下游分子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用CCl4诱发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建模结束后(实验8周末)根据纤维化程度将模型组分为S2、S3、S4亚组,然后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酶PCR方法检测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和HIF-1α、MMP-2 mRNA在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S0组)比较。模型组(S3、S3、S4亚组)HIF-1α、MMP-2、VEGF蛋白和HIF-1α、MMP-2 mRNA表达均明显增强(P〈0.01);HIF-1α、MMP-2、VEGF的表达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23、0.848、0.878,均P〈0.001);MMP-2、VEGF的表达与HIF-1α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62、0.993、0.892,均P〈0.001)。结论 HIF-1α可能通过调节MMP-2及VEGF的表达促进了肝纤维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贯煎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胶原代谢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CCl4 9周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于造模第3周、第6周末各处死6只大鼠作动态观察,自第7周起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于继续造模的同时给予一贯煎灌胃3周,正常组与模型对照组大鼠给予同体积蒸馏水灌胃.第9周末处死全部大鼠,采集肝组织标本,检测肝组织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m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2,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14,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I型胶原(collagen type I,Col I)等的蛋白表达以及MMP-2、-9的活性.结果:与正常大鼠比较,造模第3、6和9周时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胶原纤维增生程度增加,肝组织α-SMA、ColI、TIMP-1、TIMP-2、MMP-13、MMP-14蛋白表达和MMP-2、MMP-9活性逐渐升高(P<0.05或P<0.01);与9周模型组比较,一贯煎组大鼠胶原纤维增生程度显著减轻(P<0.05),肝组织α-SMA、Col I、TIMP-1、TIMP-2、MMP-13和MMP-14蛋白表达及MMP-2、MMP-9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一贯煎可以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抑制胶原的合成,促进过度增生的胶原纤维的降解,从而抑制CCl4诱导大鼠肝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肝纤维化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前4周以0.3ml/100g体重皮下注射40%的CCl4,2次/周,首次用量加倍;后5周以0.2ml/100g体重皮下注射40%的CCl4,2次/N;共9周。正常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9周,造模结束后空腹取血,放免法检测血清中TNF—α、EGF的水平。取肝组织常规HE染色,半定量计分法评价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肝纤维化程度。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计分、血清TNF—α和EGF水平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TNF—α、EGF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对肝纤维化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三甲益肝冲剂(Sanjia-yigan granule,S-JG)对肝纤维化的预防机制和效果。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复方丹参组、S-JG组和正常对照组各10只。模型组、复方丹参组、S-JG组均以二甲基亚硝胺(DMN)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模型组造模同时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复方丹参组造模同时给予复方丹参口服液灌胃,S-JG组造模同时给予S-JG灌胃;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并用自来水灌胃,共4周。4周后取肝组织标本,行HE和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结果(1)肝脏病理学改变:模型组可见较粗的纤维间隔;复方丹参组、S-JG组可见稍细的纤维间隔。(2)Masson染色胶原纤维面积比较:模型组胶原面积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复方丹参组和S-JG组胶原面积均较模型组减轻(P<0.05);(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模型组CTGF强阳性表达,S-JG组和复方丹参组组表达少于模型组。结论三甲益肝冲剂抗纤维化作用与其抑制肝组织中CT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海南血竭总黄酮对肝纤维化大鼠I、Ⅲ型胶原蛋白沉积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诱导的大鼠产生肝纤维化模型,设置模型组、空白组、秋水仙碱治疗组、海南血竭总黄酮治疗组,分别灌胃给药.实验末期,取肝,采用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SP)法,RT-PCR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β-胡萝卜素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和肝纤维化β-胡萝卜素干预组,SABC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α-SMA及TGF-β1,HE染色显示肝的显微结构,透射电镜观察肝超微结构。结果肝纤维化模型组、对照组和β-胡萝卜素干预组α-SMA和TGF-β1表达的平均灰度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电镜结果显示,对照组肝星形细胞内充满脂滴,其周围无明显胶原纤维沉积;肝纤维化组肝星形细胞内的脂滴较对照组减少;肝纤维化β-胡萝卜素干预组肝星形细胞内脂滴的量介于对照组与肝纤维化组之间。结论β-胡萝卜素抑制α-SMA和TGF-β1的表达,能降低由CC 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程度,其作用途径与抑制肝脏星形细胞中的脂滴丢失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 )移植对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分离大鼠MSCs培养传代至第4代。采用大鼠腹腔注射四氯化碳制造肝纤维模型。将造模成功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1)对照组:鼠尾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2) MSCs 组:鼠尾静脉注射MSCs 悬液;(3)诱导组:鼠尾静脉注射经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诱导14 d后的MSCs悬液。于移植后第1周、2周、3周、4周分别处死大鼠5只,检测大鼠血清透明质酸( HA)、层黏蛋白( LN)、Ⅳ型胶原水平;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别用PCR法及Western检测大鼠肝脏Col-Ⅰ、RhoA、Cdc42、Rac1 mRNA基因及其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1)诱导组与MSCs组的纤维化程度评分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且在第4周诱导组评分明显低于MSCs组( P<0.05)。(2)移植3周后各组血清HA、LN、Ⅳ型胶原含量均显著下降,4周时诱导组和MSCs组各指标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诱导组低于MSCs组( P<0.05)。(3) MSCs移植后诱导组、MSCs组大鼠肝脏组织Col-Ⅰ、RhoA、Cdc42、Rac1 mRNA和蛋白表达均随时间延长而下降,移植4周时诱导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MSCs组和对照组( P<0.05)。结论 MSCs移植可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HA、LN、Ⅳ型胶原的分泌,并可下调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Rho信号通路相关因子RhoA,Cdc42,Rac1 mRNA及蛋白表达。 HGF诱导MSCs后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黄芪对IgA肾病大鼠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以观察黄芪对对IgA肾病的治疗作用及抗肾间质纤维化的机理。方法:复制IgA肾病大鼠模型,并给予黄芪治疗,分析肾脏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α-SMA、FN的表达情况。结果:IgA肾病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区、肾小管、肾间质病理损害较正常对照组和黄芪治疗组明显加重,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区IgA免疫荧光明显增强,与正常对照组(P〈0.001)和黄芪治疗组(P〈0.001)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肾组织有少量α-SMA和FN的表达,而IgA肾病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中α-SMA和FN表达明显增强,与正常对照组和黄芪治疗组α-SMA(P〈0.05)和FN(P〈0.05)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可以抑制IgA肾病大鼠肾组织中α-SMA和FN的表达,从而干预肾间质纤维化,减轻肾脏病理改变,延缓IgA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阿霉素诱导大鼠心肌胶原重塑中的作用。方法20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l/kg,连续8周;模型组腹腔注射阿霉素(ADM)2mg/kg,连续8周;末次注射后无菌取心脏。光镜下观察心肌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I、Ⅲ型胶原的表达并计算二者比值;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PKC的表达。结果光镜下心肌病理改变:对照组心肌细胞排列整齐,心肌纤维结构清晰,未见心肌纤维破坏;模型组心肌细胞肥大、伸长、灶状坏死,肌质变性,核大、深染,问质纤维化、胶原增生。心肌I、Ⅲ型胶原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I、Ⅲ型心肌胶原的表达及I/Ⅲ比值均升高(P〈0.01)。心肌组织PKC的表达:模型组PKC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PKC参与了阿霉素诱导的SD大鼠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17.
肝心宁对大鼠肝纤维化α-SMA,MMP-13及TIMP-1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心宁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肝心宁高剂量组、肝心宁低剂量组。采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并饲以高脂低蛋白饲料和30%酒精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各组分别处理,6周末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组织中α-SMA,MMP-13及TIMP-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肝心宁高剂量组、肝心宁低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与模型组相比,α-SMA及TIMP-1均明显降低,P〈0.05;肝心宁高剂量组与肝心宁低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相比,α-SMA及TIMP-1均明显降低,P〈0.05;肝心宁高剂量组、肝心宁低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与模型组相比,MMP-13显著升高,P〈0.05;肝心宁高剂量组与肝心宁低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相比,MMP-13显著升高,P〈0.05。结论肝心宁抑制大鼠肝脏纤维组织的形成可能与其降低α-SMA,TIMP-1蛋白表达并增强MMP-1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