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 ,人类不得不考虑慢性病可能盛行的现实。由于目前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尚不能根治 ,病情往往迁延不愈 ,使家庭和社会承受着沉重的经济负担。据 1998年统计 ,我国卫生总费用中一半以上由个人卫生支出构成。而非传染性疾病 (如肿瘤、糖尿病等 )造成的经济损失亦占  相似文献   

2.
临床预防医学介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临床医生都深有体会地了解到多数疾病到了临床特征出现后,多数治疗只能是治标和缓解症状而已。尤其是慢性病,如脑卒中、心脏病、肿瘤、糖尿病、肾功能衰竭这些迁延性疾病发生后,由于无有效的根治办法,不仅使病人和其家庭遭受长期的身心折磨,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样使家庭和社会不堪胜负。鉴于其对健康威胁的严重性,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治疗其并发症。每天对这些疾病晚期的治疗成了医生、医院、急诊室以及家庭护理的主要工作,并且是国家卫生费用年年增长的主要原因。据测算,我国1994年用于慢性病的治疗费为418817亿元,超过了当年全国…  相似文献   

3.
杨宏宇 《现代保健》2008,(33):97-97
“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慢性病主要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慢性病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易造成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医疗费用极其昂贵,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几年来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过程中笔者感到有一些问题还需要解决和探讨,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主要包括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肝胆疾病等,是现代世界各国导致过早死亡和影响身心健康的头号杀手。据报道,目前在我国慢性病的患病人数已超过2.6亿,80%以上的居民死亡和残疾是由慢性病引起,在疾病的经济负担中63%由慢性病所致,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形成了巨大压力,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王朝君 《中国卫生》2010,(10):64-65
健康,不仅是一个与幸福有关的问题,也是一个与经济有关的问题,它需要计算成本,包括个人的成本、社会的成本和国家运行的成本。目前在中国社区健康高峰论坛上,有专家指出,目前,在我国每年约860万死亡人口中,80%死于慢性病。2005年我国居民疾病经济负担中,慢性病所占的比例为65%,  相似文献   

6.
经济转型期的膳食营养和慢性病预防——挑战和机遇并存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周北凡 《营养学报》2004,26(4):241-243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2001年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包括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脑血管病和某些肿瘤等导致的死亡已占全球5650万例死亡的60%,占全球疾病负担的46%。估计到2020年,慢性病负担将增加到57%。慢性病死亡的一半归因于心血管病,肥胖和糖尿病也呈增加趋势。非传染性慢性疾病不仅是经济  相似文献   

7.
吴彤宇 《职业与健康》2009,25(13):1411-141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等因素,与社会和行为因素相关的慢性疾病日趋增多,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慢性病的防治已经刻不容缓,全球各国都在为慢性病防治不断制定新策略、寻求新方法,笔者旨在结合我国现行社区卫生服务中控制慢性病的实践与方法,探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运用健康管理的方法进行慢性病防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掌握清新区农村居民慢性病经济负担现状,为降低农村居民的慢性病经济负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2年2-9月清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清新区206个村(居)委会,4 020户户籍人口,10 581人,进行农村居民慢性病经济经济负担现状的分析.结果 当前脑血管疾病(1.42%)、糖尿病(1.37%)、心血管系统疾病(1.29%)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清新区农村居民的最主要疾病;清新区的慢性病主要以医院层面的治疗为主,最近1次住院的慢性病患者中接近1/2是在县级医院,住院天数在15 d及以上的占40.12%,住院治疗慢性病患者主要以每年一二次为主;患者需要多次到医院就诊、买药,大大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负担,这也是导致费用支付高、医保资金压力大的主要原因.结论 慢性病给该区家庭、患者和社会造成的直接经济负担日益严重,高比医疗成本费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张家港市社区慢性病预防诊疗服务中心情况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与社会、心理及行为因素相关的慢性病已成为影响我市居民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危害因素,特别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病一直处于我市居民死因的第三位。根据《江苏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方案》,我市已逐步建立起社区慢性病预防诊疗服务中心,现就其一些情况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社区慢性病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侵袭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传染病的危险依然存在。与此同时 ,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不能掉以轻心。艾滋病或性传播性疾病的教训已够深刻。因此 ,要保持对疾病谱组成的准确和全面的认识 ,继续加强对慢性病社区防制措施的研究。1 慢性病的形势简叙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趋增加 ,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阻塞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已是目前人类最主要的死亡和残疾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1] ,2 0 0 2年由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全球死亡率的 5 8.5 %,共有 330 8万例死亡 ,其中 79%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城乡心血…  相似文献   

11.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些疾病对医疗服务在时间上要求长期而连续,在服务构成上要求更偏重于社区医疗、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长期医疗的人数增多,给社会、家庭带来经济和精神负担,人们希望就近医疗。医护人员应立足社区,面向家庭,以社区内居民的健康为中心,以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为重点,向他们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为一体的综合、连续、便捷的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2.
积极探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医学诊疗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根本在于干预。进行慢性病基线调查和社区诊断后,必须紧跟着落实干预措施。 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的特点是:由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个体差异很大,与心理、行为和社会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预防的策略是综合性的。具体表现为从生物预防扩大到心理行为和社会预防,从以群体预防为主转向个体、家庭和群体相结合,从独立的预防服务转向防治结合,从被动预防转向  相似文献   

13.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从机构意义上将临床医疗和公共卫生结合在一起,是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双层网底。健康促进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防治是社区健康中心六大任务中重要的一项,也是最受社区居民欢迎的服务项目。人口老龄化、人群饮食结构调整、生活方式变化以及由环境恶化的因素造成的慢性病患病率和死亡率逐年递增,已成为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第一杀手。以社区为依托,动员全社会的参与,综合性医院与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及慢性病防治机构的积极努力,开展以慢性病综合防治为目的的健康促进,构筑预防慢性病长城,使社区更健康,成为预防和控制慢性病、解决人口老龄化的最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经济负担。方法按经济和地理状况,抽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个师所在地和10个团场,共调查居民3 018户,计8 347人;调查其2008年慢性病患病及费用支出情况,采用二步模型法和人力资本法,测算居民慢性病的经济负担。结果2008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调查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248.5‰,患病率居前5位慢性病依次是高血压、糖尿病、胃炎、其他类型心脏病、冠心病;慢性病疾病总经济负担为19.41亿元,其中直接经济负担为17.13亿元,间接经济负担是2.28亿元;居慢性病疾病经济负担前5位疾病为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其总经济负担合计为9.46亿元,占慢性病总经济负担的48.74%。结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慢性病患病率较高,给患者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应逐步提高慢性病门诊费用报销比例,降低兵团居民慢性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群疾病构成发生变化,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慢性病不仅给患者躯体带来痛苦,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还给患者家庭及整个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已成为一个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慢性病防治中应发挥其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人类寿命不断延长,与此同时,人类的健康问题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慢性疾病取代传染性疾病成为世界上最首要的致死原因,且影响正在逐步扩大。有报道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慢性病发病情况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而慢性病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接受治疗和护理,更多的时间是生活在社区、家庭,如何使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家庭也能接受必要的护理服务,维持慢性病的稳定,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已成为社区护理工作的重  相似文献   

17.
刘慧慧  方剑 《药物与人》2014,(8):314-315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及疾病模式的转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已经成为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给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老年人口医疗需求水平高,参与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能力低,在医疗资源相对稀缺、收入分配不公问题难以解决的情况下,如何有效的对老年慢性病进行健康管理、改变其认知和行为方式,对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类疾病尤其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国卫生部《中国慢性病报告》指出,仅2005年,中国因慢性病而死亡的人数高达750万,占世界慢性病死亡人数的21.4%以上。慢性病给居民家庭和个人,尤其是给农村居民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慢性病与贫困的恶性循环,将使人们陷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社会因素构成改变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使社会因素构成不断变化.某些危险因素增加了慢性病发生的相对危险度.如环境污染、高节奏的紧张生括和竞争机制所带来的心理负荷以及不良生活方式比例越来越高等都增加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的相对危险度.这提示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疾病构成中所占的比例将会呈上升趋势.但同时某些社会因素.如卫生观念转变、卫生服务行为改善等.也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0.
包头市社区居民不良生活方式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口的老龄化及与社会心理、行为因素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日趋增多 ,使疾病的致死致残率逐年增加。有关统计资料表明 ,我国每天平均有 1 3万人死于慢性病 ,慢性病的死亡人数已占总死亡人数的 3 4 [1 ] 。而慢性病的发病往往与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关 ,有研究显示 ,人类的疾病大约 5 0 %与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2 ]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对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内蒙古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包钢医院于2 0 0 0年 4~ 1 0月对包头市 9个社区居民进行了随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