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常人群骨矿物含量的定量CT测量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自制固体标准体模对正常人群骨密度进行定量CT测量和研究。方法:聚乙二醇塑料内添加氯化镁、碳酸钙和羟基磷灰石制成X线衰减系数分别相当于水和骨的定量CT用固体标准体模,并进行精确性和准确性检测。并对323例20~69岁正常人腰椎做定量CT测量。结果结论:自制固体标准体模精确性为1.1%和0.1%,灰化检验准确性为8.6%。男性骨密度与年龄呈直线相关,r=-0.66,P<0.05,女性骨密度呈立方回归关系,r=-0.70,P<0.05。两性腰椎松质骨密度均在20-29岁达到高峰值,以后逐年下降,40岁以后下降明显,女性更为突出(P<0.001)。同一年龄组间存在骨密度个体差异,且随年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杨小玲  卢承德 《华西医学》1994,9(4):473-475
作者在高海拔地区(2450米、大气压75.66kPa、氧分压15.89kPa)对藏及土族老年人113例(223耳)进行了纯音听力测试和头发中三种微量元素锌(Zn)、铬(Cr)、铜(Cu)的测定。结果:各年龄组纯音听力中骨传导听阈较气传导听阈低10dB以上,以70~79岁组明显(p<0.01),年龄与语言频率听阈呈正相关(n=113、r=0.4826、p<0.01);锌与听阈呈负相关(n=113、r=-0.2994、p<0.01);铬与听阈呈正相关(n=113、r=0.3343、p<0.01);铜与听阈无相关性(n=113、r=-0.062、p>0.50)。  相似文献   

3.
使用MVC-1型电力肌力仪,对348名健康人四肢6组肌群最大常等长随意收缩肌力进行定量测定,借此决定健康人群最大等长随意收缩肌力正常参考值,全面评价肌力与人体测量因素,工作类型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所测肌力15~49岁年龄组男性大于女性(P〈0.001),体重对肌力的影响最大(r=0.36~0.78,P〈0.001),工作类型中以体力活动肌力影响较大(r=0.17~0.27),作者认为功能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复合超声心动图技术包括二维、频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56例胎心动脉导管和卵圆孔进行解剖学和血流动力学检测,超声束与血流的夹角<30°。共获18项参数。结果显示:1.胎心动脉导管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平均速度、峰值压差及平均压差均明显地高于胎儿心内各瓣口血流。2.动脉导管血流呈现收缩期为高速和舒张期为低速血流的血流特性。3.动脉导管血流的射血时间略长于主动脉和肺动脉。4.动脉导管血流加速度时间较肺动脉长。5,卵圆孔活瓣在每个心动周期内开放两次从而形成双峰的频谱特点。6.动脉导管和卵圆孔的血流流速积分,两组间有良好的相关关系(r=0.61,P<0.001)。7.CDFI显示动脉导管为从肺动脉向降主动脉分流的五彩镶嵌的血流信号,而卵圆孔显示为从右房向左房分流的单色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双脉冲波多普勒超声成像同步观察健康成年人左心室心肌与相邻心包运动规律及时空相关关系,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双脉冲波多普勒超声成像同步采集99名健康成年人3个完整心动周期内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左心室标准短轴切面,测取前壁、后壁共6个节段的同步心肌与相邻心包组织双脉冲频谱多普勒图像。观察不同水平和节段室壁心肌与相邻心包运动规律。在线测量左心室短轴3个水平前壁、后壁心肌与相邻心包在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的运动峰值速度、速度起始时间及达峰时间,分析节段心肌与相邻心包速度及时间的相关性。结果双脉冲波组织多普勒图像显示,在左心室短轴切面,同一水平同一室壁即同一节段心肌和相邻心包运动方向一致,同一水平前壁(心肌及相邻心包)与后壁(心肌及相邻心包)运动方向相反。峰值速度比较:前壁二尖瓣水平收缩期、舒张晚期,乳头肌水平收缩期心肌峰值速度小于相邻心包峰值速度;后壁二尖瓣水平舒张早期、舒张晚期,乳头肌水平收缩期、舒张早期,心尖水平舒张早期心肌峰值速度大于相邻心包峰值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07、-2.078、4.575、-2.277、-2.440、-2.292、5.980、2.604,P均<0.05)。起始时间比较:前壁乳头肌水平收缩期、后壁二尖瓣水平舒张早期心肌起始时间小于相邻心包起始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47、-2.020, P均<0.05)。达峰时间比较:后壁二尖瓣水平收缩期及舒张晚期心肌达峰时间小于相邻心包达峰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30、-2.411,P均<0.05)。所测各节段心肌与邻近心包的峰值速度、起始时间、达峰时间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407~0.933,P均<0.01)。结论应用组织多普勒超声实时同步双脉冲频谱技术可观察到健康成年人左心室各节段心肌与相邻心包的运动速度显著相关、运动方向一致。有望为临床诊断缩窄性心包炎及其与限制性心肌病相鉴别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种高灵敏分析ATP酶的改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一种用复合孔雀绿试剂分析ATP酶的改良方法,本方法灵敏度高,用0.5ml全血可分析红细胞总ATP酶,Ca、Mg-ATP酶友及Na,K-ATP酶活力等,用本方法测定55岁以上年龄组50人,Na-K-ATPase比活=0.137,SD=0.118,本方法操作简单,可用于基础医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正常老年人68例136只眼的眼动脉(OA)和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血流速度。结果,正常老年人O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32.54±7.69cm/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9.10±2.66cm/s,阻力指数0.72±0.06,搏动指数1.67±0.43。CR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9.80±1.67cm/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4.10±0.90cm/s,阻力指数0.60±0.10,搏动指数1.15±0.21。老年人年龄组间OA和CRA的收缩期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无差异而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随年龄增长有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双平面经食管多普勒测定了20例正常人和38例二尖瓣返流(MR)患者的肺静脉血流频谱,旨在评价不同程度MR对肺静脉(PV)回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正常组相比,明显MR组PV收缩期峰值流速及流速积分显著降低(P<0.02),而舒张期峰值流速及流速积分显著升高(P<0.05及0.02),且随着MR程度的加重,上述改变更趋明显;②38例MR患者中,24例记录到PV收缩期负向波,其中轻度MR4例(33.3%),中度MR7例(70%),重度MR13例(81.2%),房颤及窦性心律的MR患者出现PV负向波的例数无明显差异(12/19对10/19,P=0.37);③MR时,PV收缩期负向波流速与MR返流束面积和长度正相关(r分别为0.51及0.41,P=0.001和0.014),而与MR最大返流速度及返流压差不相关(P>0.05)。结论:MR对肺静脉血流具有重要影响,主要是使肺静脉在收缩期的回流减慢甚至出现倒流,后者尤常见于重度MR者,因此测定肺静脉血流频谱有助于对MR严重性的估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体检人群胃蛋白酶原检测结果,以了解年龄和性别因素对胃蛋白酶原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7112名健康体检者胃蛋白酶原检测结果。将受检者按性别和年龄分组,比较各组胃蛋白酶原检测水平及蛋白酶原阳性检出率。结果体检人群胃蛋白酶原Ⅰ<70 ng/mL检出率为73.58%,其中女性检出率为83.85%,远远高于男性的77.08%。体检人群按性别和年龄分组后,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检测结果随年龄增加而增大(χ2=901.256,P=0.00<0.05;χ2=858.738,P=0.00<0.05),而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比值随年龄增加而下降(χ2=59.063,P=0.00<0.05);随着分组年龄的增加,同一年龄组男性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水平明显高于女性(Z=-36.045,P=0.00<0.05;Z=-16.992,P=0.00<0.05),而女性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比值明显低于男性(Z=-21.204,P=0.00<0.05)。在此次调查的体检人群中,血清胃蛋白酶原轻度阳性检出率为3.13%;中度阳性检出率为3.36%;强阳性检出率为1.05%。女性胃蛋白酶原检测轻度阳性、中度阳性检出率在各年龄组均高于同龄男性组;在小于50岁3个年龄组女性胃蛋白酶原强阳性检出率高于同龄男性组,在50~59岁年龄组强阳性检出率与男性基本持平,而在大于60岁的2个年龄组男性反超女性。结论年龄和性别是影响胃蛋白酶原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对哮喘患儿IgE生成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22例过敏性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IL-4和IFNγ的含量以及血清中IL-4、IFNγ和IgE的水平,并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结果哮喘组患儿PBMC培养上清液中IL-4与IFNγ含量分别为267.0±188.7ng/L和0.97±0.51μg/L,与对照组(92.7±14.7ng/L和1.75±0.88μg/L)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P<0.01)。哮喘组血清中IL-4和IgE含量分别为90.5±52.6ng/L和916.0±523.2kU/L,而对照组分别为32.2±23.0ng/L和186.6±127.7kU/L(P<0.01,P<0.001)。哮喘患儿血清中IL-4与IgE浓度呈正相关(r=0.61),而IFNγ与IgE呈负相关(r=-0.49)。结论提示IL-4在哮喘患儿IgE的产生中起促进作用,而IFNγ则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在首发抑郁症中的检测价值。方法 67例首发抑郁症患者(DP组)按如下分组:(1)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抑郁程度,并根据量表总分按轻度抑郁(7≤HAMD17,n=15)、中度抑郁(17≤HAMD24,n=16)、重度抑郁(HAMD≥24,n=36)分为3组。(2)根据病程分半年以内(n=20)、半年至2年(n=16)、2年以上(n=22)3组;(3)根据不同性别分男(n=25)、女(n=42)2组;(4)根据不同年龄段50岁及以上(n=23)、40~49岁(n=20)、30~39岁(n=11)、29岁及以下(n=13)分4组;(5)检测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n=56)。IL-6、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28例健康者作对照组(NC组)。IL-6水平、甲状腺激素水平、HAMD因子分间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IL-6在首发抑郁症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IL-6水平,DP组男、女均高于NC组男、女(P0.05);DP组各年龄段均高于NC组(P0.05);50岁以上组高于40~49岁组(P0.05),与30~39岁组、29岁以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49岁组、30~39岁组、29岁及以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AMD总分和不同病程组均高于NC组(P0.05);轻度抑郁组高于重度抑郁组(P0.05),轻度抑郁组与中度抑郁组、中度抑郁组与重度抑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半年以内、半年至2年、2年以上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激素水平,DP组和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水平与躯体性焦虑呈正相关关系(P0.05);FT4与工作和兴趣、激越呈负相关关系(P0.05);T3与疑病呈正相关关系(P0.05);T4与激越呈负相关关系(P0.05);IL-6与甲状腺激素均无相关性(P0.05)。IL-6水平在抑郁男、女组的AUC面积分别为0.434、0.815;在50岁以上组、40~49岁组、30~39岁组、29岁及以下组的AUC面积分别为0.705、0.769、0.826、0.776;在轻度抑郁组、中度抑郁组及重度抑郁组的AUC面积分别为0.620、0.840、0.693;在半年以内组、半年至2年组、2年以上组的AUC面积分别为0.448、0.876、0.810。结论细胞因子IL-6可能参与抑郁的发生发展,证明血清IL-6水平在抑郁女患者、各年龄段者、中及重度抑郁者、半年以上病程者有一定诊断价值,而在抑郁男患者、轻度抑郁者、半年以内病程者无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厦门部分地区健康儿童血清中钙、镁、铁、锌、铜、铅、镉7种元素检测结果。方法选择至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4 000例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0~1岁组、1~3岁组、3~6岁组、6~15岁组,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儿童血清钙、镁、铁、锌、铜、铅、镉7种元素水平,比较其在各组中的差异。结果铁异常率最高,为9.13%;其余依次为锌、钙、镁、铅、铜、镉,异常率分别为7.08%、5.85%、3.45%、2.93%、1.43%、0.20%。铁元素的异常既表现为高于正常参考值也可低于参考值,钙元素、镁元素的异常主要表现为低于参考值。0~1岁组铁的异常率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镉、镁、铜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铁异常率女性儿童总体高于男性儿童,锌异常率男性儿童高于女性儿童,血铅水平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结论该地区儿童存在一定程度的铁、锌、钙元素的缺乏,建议多进行儿童营养健康宣教,根据需要调整儿童膳食结构,避免必需元素的缺乏或过高给机体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Serum 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 and luteinizing hormone (LH) before and after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luteinizing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 (LHRH) were studied in 71 male and female subjects of various ages. Mean basal FSH and LH level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male groups, except that FS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very old subjects. Postmenopausal female subjects had much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both hormones than had premenopausal women. LH was higher in female subjects shortly after the menopause than in very old female subjects. The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both FSH and LH 30 min. after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200 yg LHRH were not different from the 60 min. value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esponse of LH in the male groups. The peak FSH concentration was higher in the very old male subjects. Postmenopausal women had a much higher peak concentration of both FSH and LH than had younger subjects. The increment of LH, but not of FSH, was larger in female subjects shortly after the menopause than in very old female subjects. In both sexe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basal FSH/LH ratio and age. In younger male subjects there was a clos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basal LH and serum testosterone, in older male subjects this correlation was negative and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14.
卢瑛  李军  李瑛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2):235-238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健康个体血β痕迹蛋白(β-TP)与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血管硬化的关系。【方法】82名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为3组:A组,35~岁(30例);B组,50~岁(27例);C组,≥70岁(25例)。用MDRD公式估算GFR,即eGFR;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β-TP的浓度。【结果】①eGFR随年龄增长而降低,≥70岁组同其他二纽相比,eGFR明显下降(P〈0.05)。男,女性eGFR降低在70岁以后才开始出现统计学差异(P〈0.01);50~岁及70岁以上两个年龄段男性eGFR比女性低,35~岁段较女性高,但这种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1)。②C-IMT随年龄增长而增加,≥70岁组与其他二组相比,C—IMT明显增加(P〈0.05)。男性和女性C—IMT增加趋势一致,均在70岁以上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③eGFR与C—IMT呈负相关。④血β-TP在各年龄组间及不同性别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1),血β-TP与eGFR及C—IMT无相关性(P〉0.1)。【结论】不同年龄各组血β-TP浓度无明显变化,且不随eGFR及CIMT变化,其不能做为预测衰老和血管硬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董光静  刘陇黔  谭琦 《华西医学》2014,(7):1290-1292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青少年近视年平均增长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1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门诊收集的103例7~18岁青少年近视患者(206只眼)进行屈光度检查,并按照检查结果配戴普通框架眼镜,戴镜半年以上复查,记录两次检查的差异。结果青少年近视患者男性组近视年平均增长(-0.82±0.44)D,女性组近视年平均增长(-0.99±0.5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7~10岁组近视年平均增长(-0.97±0.39)D,男性11~14岁组近视年平均增长(-0.92±0.41)D,男性15~18岁组近视年平均增长(-0.49±0.37)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7~10岁组近视年平均增长(-1.22±0.46)D,女性11~14岁组近视年平均增长(-0.84±0.47)D,女性15~18岁组近视年平均增长(-0.61±0.67)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青少年近视发展速度与年龄和性别相关,女性的发展速度高于男性,年龄越小发展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院患者和体检者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并探讨其防范措施。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对2010-2012年来本院就诊的40 848例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2010-2012年患者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9.3%(1 061/11 406)、9.79%(1 201/12 264)及8.36%(1 436/17 178),合计9.05%(3 698/40 848)。不同年份间患者HBsAg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47,P59岁将患者年龄分为低龄,中龄和高龄3组,不同年龄段患者HBsAg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3.161,P〈0.05);其中中龄组(20-59岁)HBV感染率最高。3不同性别患者间HBsAg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075,P〈0.05),以男性10.72%(2404/22422)高于女性。42010-2012年间,不同来源的患者包括门诊、住院、体检者HBsAg阳性率分别为14.26%(1 861/13 221)、7.05%(1 365/19 360)及5.71%(482/8 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212,P〈0.05)。结论 2010-2012三年间本院患者HBsAg阳性率为9.05%,中龄组HBV感染率最高,男性高于女性,应加强乙肝防控宣传力度,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和控制乙肝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研究长期大量全血献血者血清铁蛋白(SF)及血红蛋白(Hb)水平。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我地区长期大量全血献血者165例作为观察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RBC,HCT及Hb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SI及SF水平。另选取从未献过血的健康体检人员155例作为对照组,记录观察RBC,HCT,Hb,SI及SF水平,并与观察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平均年龄为34.7±6.1岁,平均献血量3324±167 ml。2组中男性RBC,HCT,Hb及SI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男性S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中女性RBC,HCT,Hb及SI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女性S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男性与女性年龄与SF水平均无相关性(r=-0.034及0.010)。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男性与女性献血量与SF水平均呈负相关(r=-0.393及-0.660)。结论:长期大量全血献血者铁蛋白水平低于不献血人群。需对长期大量全血献血者进行健康状况跟踪及营养管理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等速技术研究200例健康成人膝关节屈伸肌肌力的年龄和性别特征,为膝关节运动功能的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0例健康成人按性别分组,再按年龄分为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70岁5组,共10组,每组20例。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膝关节的等速向心肌力测试,采集屈伸肌最大峰力矩值(PT)、屈伸肌相对峰力矩(PT/BW)和屈伸肌峰力矩比值(F/E)指标。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各测试指标与年龄的相关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性别组内相邻两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1)膝关节屈伸肌PT值、PT/BW值及屈伸肌峰力矩比值F/E均与年龄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2)男性屈伸肌PT值和PT/BW值40岁以后下降显著(P<0.05);F/E值60岁以后显著增加(P<0.05)。(3)女性屈肌PT值在20-70岁之间呈缓慢下降趋势;屈肌PT/BW值与伸肌PT值60岁以后下降明显(P<0.05);伸肌PT/BW值分别于30岁和60岁以后下降明显(P<0.05);F/E值20-70岁呈平稳增长趋势。(4)同一年龄段男性屈伸肌PT值与PT/BW值均大于女性(P<0.05),F/E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膝关节屈伸肌肌力具有显著的年龄和性别特征。膝关节屈伸肌肌力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40岁以后下降更加明显且屈伸肌肌力下降呈现不平衡现象,伸肌较屈肌下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分析0~18岁人群中最常见的全血微量元素缺乏症的特点,对综合防治体内微量元素缺乏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天成TC-3010B型微量元素分析仪对1 100例0~18岁人群检测静脉血铜(Cu)、锌(Zn)、钙(Ca)、镁(Mg)、铁(Fe)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0~18岁人群中微量元素缺乏以缺锌为主,缺乏率达51.2%,其次为铁(25.3%)、钙(6.1%)、铜(1.5%),无镁缺乏人群.在婴儿组(≤1岁)中,锌、铁两种元素含量分别为(56.76±19.36)μmol/L和(7.40±1.08)μmol/L,均低于幼儿组(1~4岁)、儿童组(4~12岁)、少年组(12~1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5种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血出现缺乏锌、铁的可能性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肝动脉相关指数预测老年原发性肝癌(PLC)介入化疗疗效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236例老年(>60岁)P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老年PLC患者治疗情况;对比无效组和有效组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PLC患者TACE治疗效果的因素;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肝动脉相关指数对老年PLC患者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术后随访1年,肝动脉相关指数分析老年PLC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本研究老年PLC患者经TACE治疗后,治疗无效发生率为24.5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型为低分化、肝动脉收缩期峰值(PSV)及肝动脉搏动指数(PI)均为影响老年PLC患者TACE治疗效果的因素(OR=4.011、3.340、2.807,P < 0.05)。ROC分析显示,PSV、PI预测老年PLC患者治疗无效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82.42 cm/s、1.73,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772、0.753。预后不良组PSV、PI均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P < 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PSV、PI预测老年PLC介入化疗疗效及预后效能较高,可作为评估疗效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